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Steam20歲了,你呢?,歡迎閲讀。
昨天一大早,有個幾十年的老玩友興高采烈又神秘兮兮地發短信跟我説:" 快看 Steam 首頁,要用浏覽器打開看,别用客户端看。" 我照辦了。
面對眼前的頁面,我雙眉上揚,嘴角翹起,笑出了聲音。
然後我就莫名其妙地熱淚盈眶了。一晃,它居然已經 20 歲。
(不過我得先吐槽一下 Steam 官網的設計師,這個懷舊味道十足的界面,居然只在 Steam 首頁生效,進入真正的主題頁面後,反而又變回普通界面了,搞得氣場突然中斷。而且,這個頁面只持續了一天就消失了,幸好我有截圖保存的習慣。)
一點感覺也沒了
我想起在去年的一段特殊的日子裏,一位網友在群裏跟大家訴苦説,他養了 14 年的老狗沒了。由于某些不可抗力,狗單獨在家太久沒人照顧,最後飢病交加死在了家裏。其實他事先就托了人照顧,那人也滿口答應,但最後卻沒有兑現諾言。
我為什麼會想起這個呢?因為那條狗從出生第一天起就陪伴着那位網友,他們一起度過整個學生和青春時代。他熟悉狗的每一個習慣,每一種叫聲,心有靈犀,形影不離。
Steam 對我來説也是如此。
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張圖時,我還惡心了一陣
我們通常會説," 遊戲 " 伴随着我們的成長、" 電影 " 帶我渡過了特殊時期等等。但 Steam 并 不是一個泛泛的文娛大類,也不是具體的一個遊戲或一部電影,它是一個平台,一個軟體。我們仔細回想一下,除了作業系統外,很少有一個計算機軟體、網絡平台,或者服務能連續伴随我們這麼長時間而不被取代或自我終結。
Steam 不是寵物,沒有生命,也不會搗亂。我的記憶裏,除去各種微小的改進,Steam 大約經歷了五六次重大的界面更新,有幾次都到了脱胎換骨的程度。哺乳動物一般不會這樣,但昆蟲和一些兩栖動物會,而我有幸見證了 Steam 的每一次蜕變。它陪伴我的時間已經如此之長,以至于像空氣一樣習以為常,只有失去了,我才會意識到它的重要,發現沒了它簡直活不下去。
具體有多長呢?我看了一下自己的賬号信息。
18 年多了
很遺憾,沒能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陪伴它。
2001 年末,我通關了《藍色行動》,那是由奧美電子代理的 Valve 最後一部《半衰期》資料片。那之後,我有 1 年多沒有再接觸 Valve 遊戲。彼時的網吧正在被《反恐精英》所吞噬,而我卻熱衷于在家裏跟全世界的玩家以很高的延遲玩《榮譽勳章:聯合襲擊》的多人對戰。
《榮譽勳章》的多人地圖非常好玩!
2003 年非典期間,距離《使命召喚》上市還有半年時間,對二戰題材更感興趣的我注意到了 Valve 的《勝利之日》。但是它在國内一直沒有正版引進,各國玩家自己的伺服器延遲也高得離譜,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即将高考的前夕頂風作案,在浩方對戰平台與同學聯機。
這是我記憶中的浩方
同為二戰遊戲 ,當時我就察覺到了這遊戲與同期的《使命召喚》和先前的《榮譽勳章》具有截然不同的質感和氣場。就在這一年的年末,這個遊戲推出了 1.1 版本,它強制捆綁 Valve 剛剛推出幾個月的 Steam 平台。
就像 1999 年注冊 OICQ 的多數人一樣,既然是免費注冊的,那就不會珍惜最初注冊的那些賬号。Steam 賬号也是如此,我用一個自己根本不用的郵箱注冊了一個賬号,才發現要聯機《勝利之日》" 居然 " 必須有正版序列号,只好作罷。我的人生與 Steam 的初次接觸就是這麼尴尬。
後來,我在 2005 年 2 月經歷一波三折總算正式入坑 Steam 和《半衰期 2》。那段故事,我去年已經在這篇【白夜談】中已有過詳細的回憶。
Steam 對許多人來説可能只是一個開啓遊戲的途徑,説麻煩也不麻煩,説方便絕對不如直接輕按兩下快捷方式方便。但對我來説,它是我的另一條生命。18 年,這時間足以讓一個胚胎成長為一個成年人。我的 Steam 生命,剛剛成年了。
在昨天之前,我偶爾會感嘆自己已經使用了 Steam 很多年,也會時不時回顧一下己買過的最早一批遊戲,但從來沒靜下來,以 " 陪伴 " 的角度想過它與我的關系。我想,這種關系,需要我用生命中餘下的時間去邊感受邊思考了。
這個界面,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上次提到過要寫的歷年 Steam 促銷頁面截圖的文章,説不定等感恩節蹭熱度再寫?嗯。
我不敢畫那個閥門和眼眶的連接部位。這麼多年過去,我一直都不太敢想象那個部位的細節。
—— CaesarZ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