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20年了,她仍是我心中古裝第一美人!,歡迎閲讀。
轉載來源:電影雜志(dianyingzazhi8)
這些年歷史大劇仿佛一夜之間從小熒幕上消失了。
説起來歷史劇多圍繞帝王将軍,歌頌他們在浩瀚中華歷史中的貢獻,評述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但甚少有鏡頭對準那些被淹沒在歷史中的女人。
關于歷史中的那些美女們,現代的編劇們絞盡腦汁為她們編造曲折的愛情過程,止不住想要給她們貼上 " 紅顏禍水 " 的便籤。
有些成了瑪麗蘇神劇,但有些還真的給寫成了我們的童年經典——
在李彩桦還沒有成為穿着品如睡衣的艾莉之前,相信她給觀眾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定是四大美女人之一的王昭君。
她的扮相,真的太太太太美了。
也只有這樣的長相才稱得上是落雁之貌。
其實《昭君出塞》嚴格意義上説,是一部三分真七分假的歷史戲説劇。
以王昭君出塞和匈奴和親為主線,講述了她和匈奴單于呼韓邪之間的愛情故事。
歷史書上對于王昭君出塞的描述很少,但野史記載卻極為豐富,于是這部劇依托于正史,以極其戲劇性的人物關系進行了填充。
出場的各路人馬性格鮮明,劇情相互之間銜接緊密,再加上演員又十分給力,服道化考究,自然就成了無數 8090 後的童年回憶。
要説改編最大的,就是劇情讓王昭君和呼韓邪在和親之前就已經相互愛慕。
當然,它講究的是一種細水長流。
55 集的電視劇,兩個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見面是27 集,都演了一半了,兩個人才正式同框。
恰逢當時漢朝和匈奴停戰,于是皇帝特赦,宮女們得以出宮與家人團聚。
而呼韓邪則以一身漢人喬裝私行長安,與走出皇宮的王昭君偶遇于長安夜市。
二人之間的眼神完美演繹了含情脈脈這個成語的精髓,表達愛意根本不需要瓊瑤式的天崩地裂的我愛你,一個眼神就已經能讓彼此心領神會。
克制,一直是這段感情給觀眾最大的觀感。
和親之前,男女主角僅有過三次的見面,一見傾心,二見鍾情,三見則是分手告别。
王昭君的人設在前期用了将近 20 集進行了鋪墊,她出身在武将之家,從小就向往自由,愛慕英雄,心懷蒼天,有一顆悲憫之心。
雖然稀裏糊塗入了宮,但王昭君卻無心在宮中攀附皇權貴胄,人淡如菊,與世不争。
于是當聽聞和親就可以換取自由,甚至能為胡漢雙方的交好有所貢獻,這才促使她做出了遠嫁匈奴的決定。
用現在大女主劇的設定來説,王昭君是一個格局很大的人,不會拘泥于小情小愛,拿得起也放得下。
盡管欽慕眼前器宇不凡的男人,但在國家面前,個人命運和歷史命運的碰撞下,她還是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
這也是她後期自告奮勇要去匈奴和親的原因。
但同時,王昭君這個角色又是很熱烈的。
她和呼韓邪的幾次見面,每一次都是女方主動,在街上被人誤解是對方的小娘子,王昭君并沒有否認,而是借此深情示愛。
長安一别,昭君還不忘在軍中打探心上人的下落,整晚睹物思人。
可沒想到這一别就是數月,呼韓邪化名雲将軍再次來到長安,他除了見昭君,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以匈奴單于的身份和親。
匈奴和漢朝和親,自然要娶的是公主。
而在此期間,王昭君也早已自願請行去往匈奴作為公主陪嫁的随從。
唯有這樣,10 年之後就可以獲取自由之身。
只是造化弄人,公主們無一願意嫁去匈奴,于是兜兜轉轉,在宮鬥和各方勢力的作用下,王昭君成了命中注定的那個人。
與呼韓邪的第二次見面時,雙方都沒有交底,昭君不敢説自己要離開長安遠行。
而呼韓邪也只敢説自己是匈奴人,并沒有透露自己的真實目的。
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是每次只近一小步,但這小小的一步總能讓觀眾看得臉紅心跳。
《昭君出塞》的感情戲描述應該算是隐忍和甜寵交叉融合的完美體現了。
不説愛,卻處處都是愛。
沒有告白,但眼神早已将對方看穿。
一個想娶一個願意嫁,但無法言明的身份和責任,使得他們不敢對彼此做出承諾。
呼韓邪對親信説自己喜歡上了王姑娘,當被問及王姑娘是否也鍾情于你時,呼韓邪點了點頭。
即使沒有親口説 " 喜歡 " 二字,即使他們只短短見過數次,但彼此早已是對方相互認定的人。
所以三見,就成了分手的痛苦之夜。
但編劇十分懂得欲揚先抑的節奏,看似要天各一方再也不見,而轉眼第二天就在和親大典上重逢。
宿命感和戲劇衝突也在此刻達到了巅峰。
和親整個過程從前到後差不多寫了有 10 集。
和親前各方的盤算和謀劃,和親中的意外和坎坷,和親後的回味和復盤。
皇帝的見色起意出爾反爾,外戚王家在和親中的小心思,以及歷史上篡漢的王莽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為難得的是,盡管作為反派,他們的存在卻客觀上促進了男女主角的交集。
人物鮮活,即便是戲説也能與歷史一一對應,尤其是劇裏還拍了王昭君嫁到塞外的戲碼。
婚前相處是浪漫,婚後磨合是現實。
孤身一人嫁到塞外,面對格格不入的新環境,昭君的處境可想而知。
有委屈,但更多是強大。
一見鍾情未必可靠,所以才有昭君吃醋被誤解的傷感。
但就像是西遊記裏唐僧四人必須要經歷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一樣,昭君的愛情也要經歷婚後的重重考驗。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真實的歷史未必如此感人,但編劇填補了歷史上的空白,讓昭君出塞不再是一個政治聯姻式的悲情故事。
而是一個兩情相悦至死不渝的浪漫愛情傳説。
或許就如同片尾曲唱的那樣:
有一種愛,要你用無悔去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