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銷售火爆!價格上漲3倍!批發商拿不到貨,珍珠市場為何如此火爆?價格“狂飙”背後是什麼原因,歡迎閲讀。
據央視财經 6 月 2 日消息,深圳水貝市場,是中國黃金珠寶消費的 " 晴雨表 ",其中,珍珠貿易和鑲嵌加工占到國内大約一半左右的市場份額。今年以來,珍珠飾品銷售火熱,價格也水漲船高。
廣東深圳某珠寶企業采購總監李濤表示,我們前兩天剛進了一批日本的 AKOYA(阿古屋珍珠),這一批珍珠提早半年就開始預約,今年 AKOYA(阿古屋珍珠)上漲幅度非常大,大概有兩到三倍。
珍珠市場為何如此火爆?珍珠價格 " 狂飙 " 背後是什麼原因?
珍珠價格上漲 3 倍!批發商拿不到貨
記者在水貝的多家珠寶商鋪了解到,近期來自全國各地的采購商和消費者比往常多了不少。一家主營淡水珍珠的批發商告訴記者,今年珍珠市場行情的火爆大大超出了她的預料。
廣東深圳水貝市場珍珠批發商 陳娟:從去年開始,淡水珍珠的價格就緩慢上升。今年漲價特别明顯,普通的珍珠漲了 30% 到 50%,最受歡迎的已經漲到 80% 左右。不單是漲,還拿不到貨。
李濤在深圳一家珠寶企業負責原料采購,剛剛把從日本采購回來的海水珍珠分揀入庫。李濤告訴記者,目前進口的一些高級海水珍珠價格上漲幅度更大。
廣東深圳某珠寶企業采購總監 李濤:我們前兩天剛進了一批日本的 AKOYA(阿古屋珍珠),這一批珍珠提早半年就開始預約,今年 AKOYA(阿古屋珍珠)上漲幅度非常大,大概有兩到三倍。
記者走訪中了解到,在深圳水貝一些主營珍珠銷售的門店,從 2 月份以來購買珍珠的客户明顯增多,銷量也出現了明顯增長。
廣東深圳水貝某珍珠銷售門店負責人 楊柳:我們在深圳水貝有三家門店,主營珍珠這個品類。從今年 2 月份開始,基本上每個月銷量都會上漲大概 5% 到 10%。5 月份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 30% 到 40%。
不過,和一路上揚的熱度相反,近年來珍珠產量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來自浙江省珍珠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 年全國淡水珍珠產量約為 120 萬公斤,到 2020 年下降到約 100 萬公斤,2021 年約為 80 萬公斤,2022 年約為 70 萬公斤。
廣東深圳某珠寶企業供應鏈負責人 高媛:像淡水珍珠,在國内的養殖面積在縮減,在國外近些年母貝珍珠大面積死亡,所以導致產量下降。
珍珠市場為何如此火爆?珍珠價格 " 狂飙 " 背後是什麼原因?
在浙江省諸暨市山下湖鎮華東國際珠寶城的不少商户眼中,最近,他們過得着實有些魔幻, " 中午過後,配件店都擠不進去人。連包裝盒都要搶着買,很多店家的包裝盒幾乎都被一掃而空。"
圖片來源:錢江晚報
在朋友圈、小紅書上購物的王女士也驚奇地發現," 好像一夜之間,山下湖火了,我朋友圈裏的代購全都開始賣珍珠了。
對珍珠突然火起來的原因,代購們也給出了幾種説法。
有一種説法是:" 去年就有不少代購轉戰諸暨了,只是今年放開了來得更多了,再加上母親節效應的疊加。"
也有代購認為,是因為明星帶火:" 劉亦菲在《去有風的地方》扮演的許紅豆戴了珍珠耳環,宋慧喬也戴了珍珠耳環,還有何超蓮結婚時她媽媽戴了澳白項鏈。"
據浙江日報,浙江省珍珠行業協會秘書長何鐵元:珍珠產品的差異化讓它進入到代購選品中,皮光、瑕疵都會使同品種、同尺寸珍珠產生不同的價格,這給了代購可挑選操作的空間。
何鐵元表示,今年這波 " 漲價潮 " 由供需關系決定,客户多了產量沒有跟上是主要原因。現在珍珠款式的設計更年輕化、時尚化,在互聯網渠道的推動下,珍珠的消費群體比以前多了一批年輕客户群。不過,這股熱潮才剛剛開始,到底是三分鐘熱度,還是能化流量為存量可持續發展,有待時間跟市場的檢驗。
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科治理中心研究員王鵬: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不少珠寶的生產供給不足,導致生產成本上升。但疫情防控乙類乙管後,多地政府推行促消費活動,使居民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需求增加,供給有限的情況下,必然導致價格抬升。珠寶首飾有一定保值增值空間,長期來看,這類商品的價格會有一個增長的過程。近期價格漲幅較大,不排除未來會有向下波動的可能,但從長遠來看,仍是向上增長的趨勢。
在采訪中不少珠寶商表示,随着珍珠飾品的款式設計更加時尚、豐富,再加上直播電商的推動,使得如今年輕消費者也越來越青睐珍珠飾品,帶動了珍珠銷量的提升。
在深圳工作的 "95 後 " 陳伢芳已經喜歡珍珠飾品兩三年了,記者看到她時,她正在選購珍珠項鏈。陳伢芳告訴記者,在電視上經常看到一些女明星佩戴珍珠很漂亮,她也迷上了珍珠,到現在已經入手了四五十件珍珠飾品。
廣東深圳某珠寶企業研發設計總監 林心晴:在我們直播帶貨中,超過 50% 的消費者是年輕人。比如這款玉蘭(吊墜)的設計,黃金產品加上珍珠,運用了中國傳統團扇的造型,非常受年輕人喜歡。
雖然珍珠消費市場火熱,但是業内人士提示,珍珠是一種有機寶石,屬于可再生資源,建議消費者購買珍珠時理性消費。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财經、浙江日報、錢江晚報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财經視頻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