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掃地機器人二十載,追覓為何總有新點子?,歡迎閲讀。
2002 年,美國公司 iRobot 推出了首款掃地機器人產品—— Roomba,原本預計生產 10000 至 15000 部。但 Roomba 發售後大受市場歡迎,僅是聖誕期間就售出 50000 部。22 年後,iRobot 裁掉了自己的首席執行官和超過三分之一的員工,總市值縮水至 2.2 億美元,為 2009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是掃地機器人鼻祖高開低走的簡單叙事。而打敗 iRobot 的,則是來自遙遠東方的中國廠商。
從 2022 年開始,iRobot 在中國線上掃地機器人市場的銷售額排名中,第一次沒有進入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科沃斯、石頭、追覓、雲鲸、小米等一眾中國廠商。一年後,中國生產的掃地機器人,占據了海外市場超過 50% 的份額,iRobot 的份額則在逐年下降。
如果説掃地機器人二十載的歷史,是 iRobot 由盛轉衰的商業史,那麼這套叙事的另一個版本則是中國品牌不斷崛起的創新史。
在這其中,追覓是增長速度最快、表現最突出的那一個。這家在 Roomba 出現 15 年後才成立的公司,似乎總能在行業創新陷入瓶頸的時候,拿出不一樣的技術和產品,繼而推動行業往前更進一步。比如,為掃地機裝上仿生雙機械臂、自升降全景激光雷達、基站自清潔、割毛滾刷等領先行業的技術解決方案。也依靠這些行業首創,追覓即使在 iRobot 的大本營——歐洲市場,也能一路高舉高打,成為當地最暢銷的掃地機器人品牌之一。
此次 IFA 展上,追覓科技再次走到行業之前,推出了行業首創的仿生雙機械足高越障技術。掃地機器人二十載,後來者居上的追覓似乎總有新點子。
智能清潔的 " 最後一公裏 "
" 在掃地機器人領網域,中國企業已經從過去的‘跟随者’角色成功轉向‘引領者’角色。"
一位長期觀察智能清潔行業的分析師曾對钛媒體 APP 表示,近幾年掃地機器人行業所有的重大技術突破,幾乎都是由國内的掃地機器人廠商完成的。靠着在技術上的絕對引領,國產掃地機器人產品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都是無往而不利。
比如,追覓首創的 " 仿生雙機械臂 " 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這也是行業内首次采用能夠外擴的機械臂邊刷技術。在此之前,主流掃地機器人的機身多為轉向躲避更靈活的圓形機身,因此在清潔内直角牆角時,受限于圓形機身,掃地機的邊刷無法探入牆角内側,進而造成碎屑積聚的衞生死角。
而通過追覓的仿生雙機械臂的外擴拖布及外擴邊刷方案,在清潔室内牆角、夾縫和電器下沿時,追覓掃地機器人的機械臂主動外擴,有效覆蓋普通掃地機難以覆蓋的清掃死角,并且協同仿生機械臂拖布、邊刷實現外擴掃拖,實現對室内各類衞生死角的極致貼邊掃拖。
此外,在追覓 X30 系列推出的「主動式」基站自清潔功能,通過類似汽車雨刮器原理,實現在洗拖布時同步刮淨清洗盤,減少污漬殘留附着,無需用户手動拆卸清洗。同時,基站還可以配備自動添加清潔液、自動集塵、動态熱水洗拖布、拖布自動烘幹等功能。
靠着大量的技術創新,追覓可以説是憑借一己之力,再次定義了智能清潔行業技術天花板。但是,擺在全行業面前的 " 最後一公裏難題 " 依然存在,就是如何提高掃地機器人跨越障礙物的能力,實現全屋、全地形地面清潔的覆蓋。
目前,傳統掃地機器人能夠越障的高度通常為 2cm。但根據統計,大約有 40% 的家庭的陽台或衞生間的滑軌及台階高度超過 2cm。這就導致掃地機器人無法翻越障礙造成清掃面積減少,或者在門檻上困住機身,造成懸空。
于是,在部分全屋清潔場景中,用户往往需要自己來回搬動掃地機,才能完成所有清潔工作。這就意味着,掃地機器人無法真正做到 " 無人化 " 清潔。如果用户在外出差或者工作,被卡住的掃地機只能等到主人回家才能 " 解救 "。
這樣的清潔模式,顯然還不夠 " 完全自動化 "。不過,追覓總有解決辦法。
仿生雙機械足,成就 " 最強六邊形戰士 "
此次 IFA 2024 期間,追覓首次揭秘了其面對智能清潔 " 最後一公裏 " 難題的最新解決方案——仿生雙機械足高越障技術(以下簡稱 " 仿生雙機械足 "),真正實現了 100% 的高越障成功率。
又一次,追覓先行業一步看到了未來。
" 事實上,追覓在兩年前就開始了相關的技術儲備,當時機械臂 + 機械足是聯動研發的,希望能将掃地機的 " 手 " 和 " 腳 " 都做出來,讓掃地機功能更強大。只是機械臂技術是先于機械足成熟并于 2023 年率先推向市場的。" 追覓相關技術人員對钛媒體 APP 表示,經過兩年的潛心研發和打磨,仿生雙機械足最終也在今年成功落地。
所謂仿生雙機械足,該技術構成實際上包含了兩大系統:雙節擺臂系統 + 輪毂電機系統。
首先是輪毂電機系統,追覓此次在雙輪動力單元搭載了輪毂電機,這也是行業内首個采用輪毂電機的掃地機器人產品。與汽車輪動系統類似,輪毂電機讓追覓掃地機的動力功率得到大幅增強,同時空間更小、壽命長、響應更快。此外,輪毂電機噪音更低,在掃地機越障過程中也能保持較低音量運行。
其次則是雙節擺臂系統,形成對掃地機強有力的穩定支撐。在翻越障礙物的過程中,掃地機通過雙豎線結構光 + 點 ToF 傳感器,來完成門檻高度識别,以确保機器人可以順利通過。據了解,機器人門檻識别精度可達 3mm,擁有高于 4cm 的門檻越障能力,越障成功率可達 100%。識别完成後,再通過雙節擺臂系統将整個機器人支撐起來,這樣就增大了輪子的半徑從而讓機器人抬升得更高了,成功實現高越障。
從技術原理來看,追覓此次首創的仿生雙機械足雖然實現了 100% 高越障,但要實現技術落地其實并不容易。
随着各種新功能的出現,掃地機器人零部件的冗餘空間已經相當有限。在這樣一個緊湊的内部空間裏,追覓還要新增輪毂電機結構,就意味着整個驅動系統都需要重新設計。同時,輪毂電機如何在小型化基礎上,解決其天然存在的低速抖動問題,在工程學上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此外,追覓首創的雙節擺臂系統就像人的大腿和小腿。人體關節在使用時可以組成一條直線,而回收時又能彎曲回去。雙節擺臂系統的風險點在于兩個關節之間的配合角度、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如果擺臂支撐 - 回收方案不完善,不僅會有頓挫感,還可能導致機器受損、地面被機器衝擊受損。
追覓相關技術人員稱,為了克服種種挑戰,他們前後總共設計了四大方向、100 多種越障方案,還重構了整個軟硬體系統。
例如,追覓加強了整機塑料件和所有殼體的強度,并将所有接插件和結構強度都進行了仿真校核,整機強度得到了大幅提升。相比上一代產品,搭載了雙機械足的掃地機器人抗衝擊能力提高了 100%。通過前萬向輪和整機其他部分的橡膠柔性降噪,整機減少了對地面 50% 的衝擊力,噪音也減少了約 10%。
而為了讓掃機機器人在越障時實現對高度距離的精準感知,追覓還重構了傳感器的感知系統、優化了算法,并新增了業内最先進的點 toF 下視傳感器。
在掃地機抬起來之前,用線激光判斷,抬升後用下視點 toF 判斷,可以精準計算出高度落差、距離的數值,從而确保機器人能夠安全地下降并再次上升,讓機器 " 過得去 " 也 " 回得來 "。
可以説,在雙機械臂和雙機械足的首創技術加持下,追覓的掃地機器人成功打通了智能清潔的最後一厘米,成為了目前行業首款真正意義上的 " 全屋清潔 " 掃地機器人。這也幾乎是目前掃地機器人行業中,能力最為全面的 " 六邊形戰士 "。
" 首創 " 背後,追覓的創新方法論
從仿生雙機械臂到仿生雙機械足,追覓之所以能夠屢次領先行業,首創各類全新技術,與追覓獨有的創新方法論緊密相關。
" 追覓科技的打法是要實現正向飛輪,而不是以價換量。"
此次 IFA 期間,追覓掃地機產品負責人孟佳在與钛媒體 APP 對話時表示,追覓能夠在全球市場上取得快速成功,是在做產品時找到了沒有被足夠重視的用户痛點。追覓的核心模式是基于用户洞察找出痛點,圍繞真實需求去做技術革新。
例如追覓掃地機首創的基站自清潔、仿生雙機械臂、自升降全景激光雷達到此次 IFA 上發布的仿生雙機械足高越障技術,都是基于用户痛點提高掃地機器人產品的全屋極致清潔能力。" 在每個痛點的解決裏,确保用最好的技術,做最好的產品,這樣才能通過高端產品收入來支持每年的高研發投入。"
據公開數據顯示,追覓科技目前產品研發與設計人員占比達到 60%,同時每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超過 7%。
靠着高比例研發投入的 " 正向飛輪 " 驅動,追覓在國内和海外的掃地機器人市場始終保持着高舉高打的產品路線,市場份額也一路高速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線上市場掃地機器人銷售額占比 Top5 品牌中,追覓掃地機器人實現銷售額同比增長 116%,銷量同比增長 83%,位居中國線上市場掃地機器人行業增速 Top1;在 5000+ 價格段的高端市場,追覓掃地機器人占比高達 39.72%,位居 Top1。這説明追覓的高端化策略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海外市場方面,2024 年 7 月,追覓在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士、波蘭等歐洲市場的掃地機器人市占率均位居第一;在東南亞市場,2024 年一季度,追覓科技在新加坡市場的掃地機器人市占率位居第一。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追覓全渠道會員總人數突破 1000 萬人,在全球市場累計服務超過 2100 萬家庭。
正所謂,優秀的企業滿足需求,偉大的企業引領需求。在一次又一次的首創技術中,可以看到追覓科技始終保持着對行業既有產品旺盛的 " 再定義欲望 "。也正是因為這種持續不斷的首創能力,追覓科技才能始終引領行業發展,在高端市場上穩步前行。(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