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當果鏈失去蘋果,它們的依賴症還能治嗎?,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鋅财經,作者 | 孫鵬越,編輯 | 大風
" 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這是錢鍾書在《圍城》寫下的一句話,卻能精準描述當下的蘋果供應鏈們。
曾經的果鏈巨頭之一的歌爾股份,最近發布了 2023 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33-4.99 億元,同比下降 76-84%。這也是近 6 年來,歌爾股份最 " 慘烈 " 的一份财報。
在 2021 年,歌爾股份市值最高達 1995.97 億元。如今,歌爾股份市值只剩 633.46 億元,縮水 1362.51 億元,不及巅峰時期的三分之一。
不僅淨利潤和市值暴跌,歌爾股份還在 2022 年裁員近萬人,公司管理層裁員 40%,但依然沒有熬過至暗時刻。
成就歌爾股份,和毀掉歌爾股份的,都是曾經的最大金主:蘋果公司。
困在蘋果裏的果鏈
歌爾股份是國内最早做藍牙耳機的廠商之一。
2001 年,歌爾股份創始人姜濱與妻子共同創辦了 " 歌爾聲學 ",也就是歌爾股份的前身。從 2003 年開始,歌爾聲學就開始研究藍牙耳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并在 2004 年,研發出第一款藍牙耳機;2006 年成為中國藍牙品牌第一;2008 年,改名 " 歌爾股份 " 在深交所上市。
一路節節攀登的歌爾股份,逐漸成為國内藍牙耳機市場無法忽視的生產商和制造商,也順理成章受到了蘋果的青睐。
從 2010 年開始,歌爾股份正式成為蘋果供應鏈的一員。同年,歌爾股份營收增長 134.70%,淨利潤增長 171.53%;股價從年初 2.4 元 / 股,飙升至年底的 7.66 元 / 股,翻了 3 倍左右。
到了 2018 年,歌爾股份以 100% 的良品率拿下蘋果Air Pods 30% 的代工份額,成為 Air Pods 全球第二大代工廠。歌爾股份的業績和市值迎來爆發性增長,2021 年達到歷史峰值,收入高達 782.21 億元,股價上漲 8 倍。
雖然數據喜人,但不安定的因子也随之埋下。在 2021 年的 782.21 億元收入裏,近 5 成的收入來源來自 " 客户一 ",也就是蘋果公司。
歌爾股份如同所有果鏈一般,對蘋果高度依賴所折射出的業績脆弱性,沒有多元化業務來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一旦蘋果對其不滿,随時都會引爆業績炸彈。
蘋果公司雖然出手闊綽,但并不是一個寬容的甲方,反而是非常苛刻的 " 後媽 "。在近十年裏,有太多供應鏈被蘋果主動剔除,歌爾股份也不例外。
2022 年 11 月 8 日晚,歌爾股份在深交所發布了一則風險提示性公告,正式通告稱收到蘋果通知,将暫停生產 AirPods Pro 2。而 AirPods Pro 2 的停產,将影響 33 億元年度營業額,約占去年營收的 4.2%。
被蘋果剔除出供應鏈,歌爾股份随即股價、市值、營業額出現雪崩。時至今日,歌爾股份市值縮水 1362.51 億元,并且依然在持續下跌中,看不到暫緩趨勢。
成也蘋果,敗也蘋果。如同歌爾股份這樣的行業悲劇,并不止有一例。
擺脱 "蘋果依賴症 "
蘋果作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商和 PC 商,對其產品所使用的各類硬體要求極為嚴苛,能夠擠進蘋果供應鏈,就證明自己產品的質量已經達到行業最高水準。并且,依靠 iPhone 的業内第一的銷量,足以讓一家供應商完成積累,衝擊 A 股和創業板。
另一方面,作為供應鏈 " 管理大師 ",蘋果一直以來都在各種技術和生產層面,有着絕對主導權,核心環節始終掌控在自己手裏。一旦有供應鏈過于強勢讓蘋果感受到壓力,蘋果就會通過制衡權術去弱化、分割廠商份額,進一步強化自身的絕對議價權。
2020 年,蘋果公司剔除了國内超過 34 家供應商企業,精密光電薄膜元器件制造商歐菲光位列其中。
和歌爾股份相似,歐菲光是光學產業頭部廠商,歐菲光深耕相機光學賽道 20 年,核心業務是微攝像頭模組和光學鏡頭。2016 年正式打入 " 果鏈 ",成為蘋果在中國的 30 家供應商之一。
成為果鏈後,歐菲光僅用一年時間,市值高漲達到 700 億,勢頭直逼發展比自己早近 20 年的舜宇。
和所有果鏈發展一樣,歐菲光也過度依賴于蘋果。在 2019 年,蘋果為歐菲光貢獻營收 116.98 億元,占其當年總營收的 22.51%;在 2020 年,蘋果貢獻營收達 145.12 億元,占其當年總營收的 30%。
然而到了 2020 年,歐菲光被美國商務部宣布列入實體清單,随即,作為美國企業的蘋果立刻将歐菲光從其供應商名單中剔除。
歐菲光開始斷崖式下跌,截止當前,歐菲光總市值為 193.5 億元,比起巅峰時期的 700 億,縮水了超 70%。
" 歐菲光事件 " 也徹底撕碎了國内供應鏈企業的遮羞布,央視就對國内供應鏈企業發出了呼籲:" 要擺脱對蘋果的依賴,多元化布局。"
擺脱 "蘋果依賴症 " 的唯一辦法,就是尋找自身的 " 第二曲線 ",不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例如被踢出果鏈的歐菲光,就開始進軍智能汽車領網域,研發新能源汽車所需的影像模組。
歌爾股份也在開始轉型 VR/AR 領網域。目前,歌爾股份已是 Meta 和 Pico 等廠商 VR 的核心代工商,Meta 和 Pico 兩家企業接近占領了 VR 領網域 80% 的份額。其中,在海外市場 Meta Oculus 份額占據 90% 以上,而在國内市場 Pico 的份額占到 8 成。
歌爾股份在這兩家頭部 VR 設備商的重要性頗高,2020 年,歌爾股份拿下 Meta Quest2 的獨供大單;還給 Pico 提供 ODM、聲學模組等,整體單機價值量達到 76 美元,占整體硬體成本的 21%。
在 Meta 和從 Pico 的帶領下,歌爾股份陸續得到了多位廠商的認可,從菲涅爾轉向歌爾股份 Pancake 方案,有望繼續提升在 VR 產業鏈中的價值量水平。
努力擺脱 "蘋果依賴症 " 的頭部果鏈還有很多,除了歌爾轉型 VR 硬體生產之外,立訊精密、藍思科技和欣旺達都已瞄準了新能源汽車領網域。
逃離蘋果,成了當下果鏈們的共識。
中國市場去蘋果化
同時,國内自主品牌的崛起,也分食了蘋果的市場。因此,蘋果公司也在尋找新的代工廠和市場。
Counterpoint 報告稱,在 2020 年,印度產 iPhone 僅占其全球產量的 1.3%,兩年後這一數字上升至 4%,預計今年将升至 7%。去年,蘋果" 印度制造 " 出貨量同比增長 65%,產值同比增長 162%,帶動蘋果在印度整體智能手機市場的比重從 2021 年的 12% 提升至 25%。
再加上從去年開始,在全球市場中,蘋果的營收和淨利潤已連續兩個季度同比下滑,唯獨印度市場有不錯的表現。
和中國市場擁有華為、小米、榮耀、OPPO、vivo 一幹自主品牌不同,印度沒有核心自主品牌的競争,這也讓庫克也肯定了蘋果在印度市場的潛力。
據媒體報道,庫克加大在印度的投資承諾,表示蘋果供應鏈加速移出中國,以後将把印度設成主要市場和生產基地。
雖然蘋果和印度看似在 " 雙向奔赴 ",但在蘋果供應鏈中,印度的占比并不高。在蘋果公布的 2020 年全球 200 大供應商當中,一共有 610 個工廠參與了蘋果產品的制造;其中,中國有超過 150 家供應商和 259 個工廠,占比超四成,而印度僅有 9 個工廠。
雖然将數量龐大的供應商和工廠,從中國向東南亞、南亞遷徙,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但蘋果公司的的确确是準備這麼做,果鏈外遷已經成為無法逆轉的現實。
曾經的果鏈們,只能重新尋找新的增長空間,或智能汽車領網域,或 VR/AR 領網域,甚至還有一部分果鏈開始涉及光伏、儲能等領網域。
但不管怎麼説,被蘋果抛棄的果鏈,業績的陣痛是在所難免的。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或者完成產業轉型,才能從 "蘋果依賴症 " 中解脱。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