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牛市買什麼,才能更好追上市場?,歡迎閲讀。
周五的 A 股突然又大漲,讓很多股民都來不及反應。
從早盤的一度下跌,到午後的全面大漲、創業板漲幅甚至一度高達 12%,全市超 5 千股上漲,總成交額再飙升至 2.13 萬億元,形勢之強,确實讓人感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節前。
Wind 數據顯示,10 月 18 日盤中,創業板、滬深 300 等均出現多個盤中飙升超 100 倍,最終漲幅幾十倍的品種。其中科創 50 購 10 月 1300 一度暴漲 424 倍,最終漲幅回落至 123 倍。
這種末日彩票性質的期權行情,在 9 月末的第一輪瘋牛也出現過,但波動風險巨大且規模很小,并不是市場的主流。不過這也很好説明了投資者對于當前 A 股市場的樂觀預期明顯還在,他們的風險偏好也變得比以往更高了。
據工商銀行數據,10 月 17 日、10 月 18 日工行銀證轉賬指數分别為 0.43 和 0.42,明顯反映投資者的資金重新明顯回流股市,顯然這是牛市第二波行情啓動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那麼,究竟如何配置投資,才能快速追上市場呢?
01 當牛市來臨
在 A 股做投資,當牛市行情可能要來臨時,想要提高勝率和盈利空間,有三個很重要的準則:
一是,要信早信。
因為 A 股過去很多次牛市周期,啓動階段的基本都是斜率很高的急漲行情,而且時間都較短。導致大多數人從一開始的不相信,到猶豫,再到出手時,全面大漲的行情已經很可能走了一大截。而到他們入場不久,市場波動開始分化,到後面也會比早入場的被動很多。
而那些一直密切關注市場動向、看到信号就立即毫不猶豫出手的專業投資者和遊資機構,往往能真正吃到最大塊肉,他們迅速積攢到豐厚的安全墊,進而在後續行情從容應對波動。
二是,要找彈性最大的。
此前分析過,牛市一般都會分幾個階段,其中在第一階段的直接受益題材、第二階段的概念炒作題材,都會是大漲最為顯著的板塊。而穩健的大藍籌往往要到所有的題材都輪炒至少一輪後,才逐漸成為資金的關注重點,開啓補漲行情。
在這裏面,也總是那些彈性最大的概念板塊最吃香。
筆者統計了最近三輪 A 股較急的反彈行情階段,對比大盤藍籌的上證 50、核心資產的滬深 300,到代表成長的創業板指和科創板,也都可以非常明顯看得出來越是彈性大的板塊,上漲的空間就越大。
"924" 行情以來(至 10.18),上證 50 累計上漲 16.76%,滬深 300 漲了 22.18%,創業板指漲了 35.89%,而科創 100 大漲了 42.19%,顯著跑赢其他代表。
當然,如果市場在長期慢牛行情中,這種情況可能會不同,一些大盤藍籌可能逐漸逆襲跑出來,而創業板、科創板因為大漲之後開始進入分化階段反而偶爾有時候漲幅稍微不如,比如在 2022 年 10 月 -2023 年 5 月的期間的緩慢上漲階段。
細分概念板塊來看,在當下的這輪行情中漲得最猛的炒股軟體、HW 概念、信創、AI、半導體等,它們甚至已經整體上漲超過 50%。而這些板塊涉及的個股,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創業板、科創板裏面。
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直接原因也是得益于這兩個板塊普遍是小市值公司容易拉升,同時漲跌幅 20% 的機制也比主機板有更大彈性空間。
三是,要敢于加倉。
巴菲特有句名言:好機會不常來。天上掉餡餅時,請用水桶去接,而不是用頂針。意思就是,當确定性牛市來臨,你一定要大膽一點,盡量多開倉,而不是用小倉位去試探行情浪費時間。
在 "924" 行情中,牛市第一天就有很多老股民説已經滿倉滿融,第二天各種存款搬家,連定存利息都不要,就為了盡快早一點入場,甚至出現了股民申請各種貸款然後違規入市的情況。
券商兩融數據也顯示,這一波行情啓動以來,股民的融資規模從 1.3 萬億元飛速飙升到了近 .1.6 萬億元,説明投資者已經不滿足于自有資金滿倉,還要上杠杆操作。
據統計,在上周的融資餘額連續增加中,獲融資淨買入超億元個股中,電子行業個股數量居首,有 18 只個股上榜。其中,瀾起科技、中芯國際、深圳華強融資淨買入額均超 3 億元。
甚至在其中,7000 億市值的中芯國際都出現了罕見的 20CM 漲停。
在這裏,筆者并不提倡大家盲目入場亂買,更不提倡亂上杠杆來炒股,尤其是違規使用借貸資金入市的。筆者只是想要説明,牛市初期階段,敢于出手、敢于加倉确實能快速跟上甚至于跑赢市場,讓自己在後續的行情中積攢更多的安全空間,這也是市場的共識。
02 有哪些大彈性的方向?
最近大家都可以明顯看到,各部門都在緊鑼密鼓密集舉行各種發布會,不斷給市場帶來信心的同時,也帶來大量各種可以炒作的熱門題材。
這裏面,對投資來説彈性大的機會很多。尤其在兩大重點領網域——大消費、硬科技領網域。
近兩年來,促消費一直是國家非常主要的工作方向,也在不斷給出大量有力的刺激政策。只是由于内外宏觀環境影響,消費循環的效果還有待時間發揮作用,也導致了投資者對于市場的消費板塊缺乏信心,相關的上市企業估值被持續壓制。
10 月 18 日,2024 金融街論壇年會,央行行長潘功勝的講話再一次提出 " 将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重要考量 ",強調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激活消費市場。由此也可以明顯感覺到,國家對于激活消費經濟的決心,是不用質疑的。
但實際上,很多消費的龍頭企業已經在業績層面出現回暖。
除了傳統剛需型的基礎消費領網域,就連比如家電,消費電子,醫美,化妝品,以及教育娛樂行業,不少企業的三季報數據也有出現了景氣回升的迹象。
在硬科技的範疇,因為契合國家戰略發展需求方向的題材概念多,也深得市場資金的青睐,因而機會相對更多。比如最近提出的,低空經濟,芯片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信創等概念,幾乎每天都有相關板塊成為漲幅榜、龍虎榜中關注最多的板塊。
這些板塊也是妖股頻出最多的,甚至有不少在本輪市場大回撤中也強勢頂住,一直維持強勁上漲态勢。比如常山北明,本輪牛市來,股價從 7 元持續飙升至 25 元,上漲幅度高達 2.5 倍,中途幾乎沒有明顯回撤。
相對來説,科創板也是這波行情中反彈最顯著的。除了整體顯著跑赢絕大多數其他指數,個股層面的表現更是堪稱亮眼,不少期間漲幅超過 80%,甚至中芯國際、寒武紀這種超級千億巨頭都出現了強勢翻倍。
對于這些創業板、科創板企業,很多人都總覺得現在的經濟大環境背景,和在當前市場已經大漲一輪後,後續的上漲空間可能已經明顯透支,吸引力不夠了。
這有一定的道理,但大家還是不要低估了這一次國家對于提振股票市場的決心。
要知道,A 股過去幾年來,有太多的企業是處于了嚴重超跌的低估值狀态,現在大漲回來,多數也只是估值做了一定的修復,甚至多數還遠沒有回到到處的歷史高點。
而這一輪明顯灌注了國家意志的 A 股牛市,很有可能在未來會走出新高度。
當然,這個時間點,可能不是大家想象中能在幾個月或者 1 兩年内達到。畢竟強勢如美股,在過去前十幾年上漲幅度也并不太高,真正的爆發也是在 2020 年之後。
比如英偉達,早在 1999 年就在美股上市,前 15 年基本都是期間跟随美股波動,一直默默無聞,一直到 2015 年才伴随移動互聯網和全球遊戲產業景氣爆發,尤其在 2019 年才迎來它的封神之路。
還有特斯拉在 2010 年上市,曾經歷多年的灰暗和股價低迷,期間多次差點遭遇破產,還被投行質疑是騙子公司,也是直到 2019 年随着特斯拉車輛大規模量產,才真正一飛衝天。
其實在 A 股,類似這些核心優質種子公司也有不少,雖然潛力不會這麼大,但成長空間也足夠讓人值得期待。
當然,這些企業中,也不會是所有的個股都能大漲到最後,尤其對于缺乏專業投研能力和投資經驗的普通投資者來説,硬科技類個股選擇難度很大。所以這種情況下,選擇 ETF 投資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事實證明,當行情到來,跟蹤創業板、科創板裏面的 ETF 表現其實也不比個股差,甚至能跑赢多數個股,而且還可以分散風險,省心省力。
周五,科創 100 指數漲 8.63%,領漲寬基指數。科創 100 指數 ETF ( 588030 ) 大漲了 9.06%,當日成交額 12.26 億。
數據顯示,本月以來 20.91 億資金淨流入科創 100 指數 ETF ( 588030 ) ,科創 100 指數 ETF 最新份額突破百億,份額位列同類第一,也是同期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份額超百億的科創板塊 ETF 之一。
開通科創板需要日均 50 萬資金和 2 年以上的交易經驗,很多投資者被擋在了門外,但可以通過借道 ETF 來布局科創板,效果也是幾乎一樣的。
03 尾聲
可以説,現在 A 股的政策底和市場底邏輯,已經牢不可破。
牛市第二波行情也大概率是要開始了。接下來,那些兼具了成長性、确定性和彈性的科技板塊,将會是機會非常多的核心方向,投資者如果對個股不好把握,那麼選擇科創類的 ETF 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一次,大家可不要再錯過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