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首次成功獲得!6000年前古人類DNA……,歡迎閲讀。
9 月 17 日,在江蘇無錫舉行的 " 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華東工作站 " 揭牌儀式上,無錫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復旦大學聯合發布了一項最新科技考古成果——無錫市馬鞍遺址馬家浜文化時期人骨檢測報告。
教育部國家發展與智能治理綜合實驗室副主任、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副教授介紹,這是首次成功獲得了 6000 年前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古人類基因組數據,填補了因為環境影響、保存不佳所導致的中國南方古 DNA 研究缺環,為理解長江下遊史前考古文化人群的起源和遷徙提供了重要參考。
據了解,馬家浜文化是無錫地區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可以説是無錫地網域文明之源。在 2023 年 6 月的自然和文化遺產日活動中,無錫現場直播了無錫馬鞍遺址馬家浜文化兩座墓葬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兩具古人骨架,復旦大學科技考古學院提取了兩具骨架樣本,從其中的一具骨架成功提取出了古 DNA。
文少卿介紹,該例樣本為男性,其母系遺傳類型屬于單倍群 F1a1'4。檢索對比已發表的古代各地區考古提取的線粒體 DNA 數據,此類型 DNA 在越南北部(距今 4000 — 2000 年前)、老撾北部(距今 3000 年前)、印尼(距今 2000 年前)、菲律賓(距今 1800 年前)、廣西(距今 1500 年前)的古代遺址和泰國北部(距今 2500 — 800 年前)懸棺葬中存在。
文少卿表示,無錫馬鞍遺址馬家浜文化古人的這一遺傳類型與現代各語系人群的遺傳譜系比較,研究發現馬鞍古人與中國南方、東南亞的古代人群存在母系的遺傳聯系。同時,與現代各語系人群的譜系比較,也發現了馬鞍古人與現代侗台語人群、中國南方漢族存在密切的遺傳聯系。本研究首次獲取了長江下遊地區古代樣本的線粒體基因組序列。目前長江流網域古 DNA 數據仍然有限,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