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又爆一個頂流大瓜,沒想到是他,歡迎閲讀。
回顧這些年,内娛塌房事件不計其數。
從影視演員,到唱跳偶像,就沒有不塌的領網域。
當然,國外也一樣。
韓國演員劉亞仁吸毒事件,已故日娛大咖喜多川性侵事件 ……
都是今年震驚娛樂圈的大瓜。
而在俄國,甚至連一百多年前的頂流,也不放過。
最近一部新片,就狠狠扒出了他的「黑料」——
《柴可夫斯基的妻子》
Жена Чайковского
柴可夫斯基,俄羅斯國寶級音樂家。
即便你不了解古典樂,也必然聽過他的諸多曲目。
如芭蕾舞《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交響樂《1812 序曲》等。
當然,從音樂功績上,當今的娛樂圈無人能望其項背。
但在渣男作風上,柴氏卻也做了不少糟心事。
這部電影,正是毫無遮掩地揭穿了他身上的諸多醜聞。
柴可夫斯基與妻子
柴氏的妻子安東尼娜,正是最大的受害者。
婚前,熱愛音樂的她,就是柴氏的小迷妹。
婚後,為了取悦丈夫,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
只見她手忙腳亂,整理妝發。
還倒出香液,全身上下塗抹了遍。
接着,她直勾勾地與丈夫對視。
寬衣解帶,一步步走近。
不料,柴氏一臉抗拒,連連退縮。
面對妻子的索吻,竟伸手鉗住了她的脖子。
兇狠地将其壓在身下,直至聽到瀕臨窒息的微弱呼救才收手。
轉而倉皇逃離,還丢下一句話。
「這是不可能的」
次日,柴氏離家而走。
留下妻子,再也不見。
從柴氏的妹妹口中,妻子終于得知了真相:
他從來不喜歡女人。
柴氏是音樂天才,古典大師,更是一個民族的卓越象征。
世人對這樣的巨擘,持有天然濾鏡。
而本片導演,偏要打碎這層濾鏡,一口氣列舉了柴可夫斯基的五宗罪。
第一宗罪,欺騙。
婚前,他曾向妻子提出一個怪異的要求。
結婚可以,但必須維持界限。
給出的理由是,不認為自己還能擁抱一段熱烈的感情。
因此,希望妻子能夠滿足于像兄妹一樣的愛。
模棱兩可的説辭,給了妻子若有似無的希望。
可事實上呢,他根本無法忍受與妻子的肢體接觸。
即使在妻子情緒低落急需關懷時,他也只顧着彈琴。
在他的心目中,妻子只是他音樂生涯的插曲。
朋友們都知道,柴氏的婚姻不過是一場鬧劇。
在恐同嚴重的社會,他急需一個名分,以終止輿論的攻擊。
只有妻子被蒙在鼓裏,一次又一次在嘲諷聲中舉起神聖的結婚照。
第二宗罪,貪婪。
除了名分,他看中的還有一筆還算豐厚的嫁妝。
别看柴氏聲名顯赫,卻早已債務纏身。
妻子主動送上的嫁妝,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偏不巧,嫁妝的實際金額不夠數。
柴氏當即大怒,對着妻子喋喋不休起來。
第三宗罪,傲慢。
婚後,柴氏的壞毛病逐漸顯現。
他很能為自己開脱。
先説過去,自己孑然一身也能搞好創作。
再説現在,還得抽出身來顧家。
話裏話外,埋怨妻子拖累了自己。
第四宗罪,逃避。
自打上面提到的那次失敗的床事後,柴可夫斯基玩起了消失。
反而是竄出一群朋友,自稱為柴氏的法務代理人。
掏出一張離婚協定書,巧言令色地哄騙妻子安東尼娜籤字。
至于分手費,給多少錢都願意。
有且只有一個條件:
「你無論如何都不再見柴可夫斯基先生。」
第五宗罪,絕情。
妻子始終不願籤字離婚,故而拿不到分手費。
只能每月從代理人手中領取一筆可憐的生活費,勉強度日。
直至發生一場大火,她的家當全部付之一炬。
無處容身,飢寒交迫。
身體也每況愈下,耳朵生膿瘡,胃病越發嚴重。
即便如此,柴氏仍不肯多拔一毛。
妻子最後一次聽到柴氏的消息,來自街頭報紙的訃告。
心力交瘁之後,她也住進了精神病院。
孤獨一人,直至死去。
在主流叙事中,妻子安東尼娜僅僅是柴氏的一個注腳。
本片卻反其道而行之,以她的視角還原了這段婚姻。
安東尼娜的選擇,無疑是讓人費解的。
即便一次次被丈夫傷害,她也不願意離婚。
「我不配和天才在一起,他們的偉大會壓垮我。」
主流叙事,将她粗暴地定性為狂熱的仰慕者。
一篇又一篇地寫信、三番五次求愛,甚至以自殺逼婚。
「沒有你,我可能會自殺」
乍一看,放在今天簡直就是腦殘粉。
可放諸時代究因,她根本沒得選。
19 世紀的俄國,女性地位地下。
尤其對于安東尼娜這般家境普通的女孩,很難擁有向上的空間。
唯一的出路,就是成為名人的妻子。
于是你會發現,安東尼娜三句話離不開丈夫的名望。
翻來覆去,一度把柴可夫斯基都説惱了。
「我的丈夫這麼出名、這麼了不起」
這怪她勢利嗎?
當然不是。
她也是一位音樂愛好者,曾前往音樂學院求學。
然而,高昂的學費令她無力負擔。
即使學有所成,也僅僅在小學謀個教職。
「年輕女子很難以音樂為生」
結婚前,安東尼娜曾找到柴可夫斯基,誠心求教音樂教學。
後者卻輕飄飄地抛下一句話。
「找個人嫁了就好了」
結婚,似乎是那個社會對女性唯一的期待。
可再看牧師的證婚詞,令人不寒而栗。
丈夫是妻子的頭,妻子當如同順服主般順服丈夫。
宴會上,男人們觥籌交錯。
女人被晾在一邊,被審視被調侃。
在回家的路上,安東尼娜尚沉浸在新婚的喜悦。
妹妹卻語出驚人,這簡直是一個葬禮。
説的又何止是安東尼娜的婚姻。
在那個父權社會,每一樁婚姻都是女性的葬禮。
「這根本不像是晚餐,感覺比較像葬禮」
本片不僅視角獨特,運鏡技法更是超前。
以超現實的手法,将安東尼娜混亂的精神狀态外化,深刻展現了一個女人是如何被逼瘋的。
最為驚豔的,當屬影片結尾處一段近 6 分鍾的長鏡頭。
瀕于崩潰的女人穿梭于不同的場景間,偌大的房屋變得空蕩且冰冷。
赤身裸體的男仆們不時湧來,試圖拽住安東尼娜。
她吃力地掙脱,跌跌撞撞地逃出門去。
導演将時間空間化,直觀地呈現了安東尼娜的掙扎。
她因為等候丈夫,陷入了漫長、無盡的歲月中。
孤零零的生活宛如刀片,一次次劃向絕望的心。
這一神來之筆,将影片之前埋下的多個意象符号串聯。
比如,門。
婚前,作為柴氏的仰慕者,安東尼娜常常伏在門後偷聽練曲。
驟然的關門,驚得她一激靈。
而在此後的婚姻生活裏,丈夫一次又一次摔門而去。
安東尼娜手足無措地坐着,失神地望向大門。
自始至終,她都未曾走進過丈夫的世界。
火,出現得更為頻繁。
在安東尼娜的樓下,長年聚集着一群街頭藝人。
當丈夫初度遠走,她不甘地四下找尋。
匆忙趕路間,被火焰驚擾。
似真似幻間,她來到丈夫出沒的餐廳。
窗内,紳士名流高談闊論,柴氏在其中優雅自如。
窗外,安東尼娜奮力張望,狼狽地想要衝入其中。
玻璃映照着室外野蠻的火光,也将安東尼娜隔絕在屋外。
或許,安東尼娜的欲望就如同這火焰。
另一段場景,交代得就更加直白了。
她擺開陣法,不斷祈禱丈夫歸來。
感受耀眼火焰的同時,必須忍受滴蠟的陣痛。
最後的火光,出現在那場毀滅一切的火災。
安東尼娜也因此丢失了最重要的東西,結婚戒指。
半空中,她失心瘋般捶打着救生員。
在她看來,那戒指遠遠勝過了她的生命。
落地的瞬間,欲望随之而死。
其實從一開始,這火就已經熄滅。
婚禮上,柴可夫斯基手中的蠟燭突然熄了。
安東尼娜的應對,正如她在此後人生中一直在做的。
舉起手中的燭火,試圖将灰燼重燃。
本片導演,基裏爾 · 謝列布連尼科夫(下面簡稱謝列),其生涯也相當傳奇。
2017 年,謝列突遭執法機構檢查并被逮捕。
被「坐實」挪用公款的罪名,遭到長達三年的軟禁,并于 2020 年被判定罪。
交付罰款,限制出境。
期間,超過 3000 位名人籤署公開信,為其聲援。
其中還包括凱特 · 布蘭切特等一眾明星。
他卻跟沒事人一樣。
封禁期間,還接連搞出兩部神作。
2018 年的《盛夏》中,他将鏡頭對準八十年代初的蘇聯搖滾明星,記錄了他們的叛逆衝撞。
2021 年的《彼得羅夫的流感》裏,他制作了一出荒誕鬧劇,批判蘇聯,影射當下。
部部大膽,簡直「罪加一等」。
去年,他剛剛解禁。
轉身又搬出一部禁忌之作,再次入圍戛納主競賽。
也就是這部「冒犯」大師的《柴可夫斯基的妻子》。
他的電影,始終埋藏着一個相似的主題:
現代社會中,人的異化與彼此連接的失效。
《彼得羅夫的流感》中,男主上一秒還擠在吵鬧的公車内。
下一秒便被一夥荷槍實彈的行刑隊拉下車,加入劊子手行列。
一陣急促的槍響後,男主面不改色,仿佛對一切都習以為常。
這種異化,也造就了《柴可夫斯基的妻子》冷冽的觀感。
在紳士們的聚會上,安東尼娜大吐苦水。
将音樂學院學費太貴、女性找不到好工作、社會職場歧視等問題逐個抛出。
可看看眾人的反應。
有的敷衍附和,有的面面相觑,有的幹脆直翻白眼。
他們習慣了精英談話,對婦人瑣事感到厭煩。
有人更是對安東尼娜的哭訴不屑一顧。
你自己選的丈夫,後果自負。
「你嫁給了太陽,被灼傷了也不要太驚訝。」
結合時代,導演或許裹挾着更大的野心。
時值沙皇統治的末期,大國沙文主義膨脹、社會動蕩。
影片中時不時傳來路人的談話,令人毛骨悚然。
戰争、人口清除,成了飯後談資。
人與人之間,互不理解,互不認同。
即便是共處一室的夫妻,也無法走近對方的世界。
電影裏,柴氏攜安東尼娜拍攝結婚照。
這一幕成為了現實中夫妻二人最後的親密瞬間。
取景器中,成像即為倒像。
颠倒,亦是為了看清,藏于人心的另一面。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随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三十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