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女明星和壞老頭相親,被坑慘了,歡迎閲讀。
寫一個最近在抖音上特别火的相親綜藝,《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節目火,是因為抖音上剪出來的片段都很抖音。
主打一個爽點和片刻情緒——
讓裹小腦的男人和早就放了天足的女人們,對坐兩邊,碰撞彼此相差上百年的觀念。
男的大多發揮穩定,不出所料,都在展示中華男子傳統魅力。
女的則負責當觀眾的嘴替,怼得男人破大防。
近期最火的是這一對——
男:我年紀比你大很多,我必須像老師對學生那樣教育你。因為我有社會責任感。
女:我連波伏娃的話都不聽,我能聽你的?
男:你這個人就是這點不好,自吹自擂,你要像我學習。
女:我就不像你學習,我就不反省自己。
男的 61 歲,已退休,其他都未知。
你問他的婚史,他能從月球自轉一圈需要多少天,跟你繞起。
虛頭巴腦一大串,不直接回答任何問題。
提問題也是,想問女孩介不介意自己賺得少,會從波伏娃講起,第二性講起,女孩紋沒紋過身,有沒有過同居史講起。
每根抬頭紋和魚尾紋裏,都夾了 832 個心眼子。
越刻意賣弄他以為他有的見識和口才,越暴露他内裏又虛弱又沒自信。
連看了好幾對相親男女,發現他們談不成對象的原因都大同小異。
男人全敗在了虛偽和遮掩。女人又敗在了過于坦率和真誠。
坐老大爺對面的女孩叫玖姑。
北京大妞,家學淵源,姥姥輩兒就是核物理專家,又在美國待了很多年。
會在台上講《陰道之道》和有時想約 P。
在采訪裏説自己從沒有過容貌焦慮,一直覺得自己倍兒好看。
節目組把這兩個人湊一桌,明顯不是為配對,是為了讓兩個差了一整個大清朝的腦子來打架的。
極端少見天氣,适合拍成短視頻,爽過就完。
看了幾十分鍾完整全片,反而有點沒勁。因為看到開頭就能猜中結尾,一定是先進文明對低級文明的降維打擊。
低級文明也不覺得,或者不承認自己被打擊,繼續縮回 " 傳統文化 " 的保護殼裏,當他的遺老遺少,獲得精神勝利。
相比之下,我倒更想看看,假如老頭遇到玖姑的反面,一個典型的中式好女孩,會發生怎樣的對話。
節目裏有這樣一個女孩。不如玖姑能説會道,頭頂各式成功光環,更像我們平凡的大多數。
女孩 29 歲,不到 20 時就在北京賣過服裝,現在重慶開了間花、咖啡、零食三合一的小店。普通話説得一般。
每天早上 5 點多起來炒豆幹,放到朋友圈賣。
自己卸貨、包花、做咖啡,累得半邊胳膊是僵硬的。
店裏冷得直流鼻涕,還不開空調,因為商業電費貴。
像大多數中國女人一樣,她能省、抗造、不怕吃苦。
也同時在面對男人時,局促,自卑,不敢靠近。
她不會吹自己能幹能拼,跟人相親,三句不離我太矮,太老,生意難做,你不會看上我。
男嘉賓看看她,她就馬上拉開距離,摸頭發,摸鼻子,擋眼睛,問人家我現在是不是很憔悴,我狀态真差。又是一連串自我否定。
她是三姐一弟家庭裏的三姐,不能蓋章這樣的家庭結構,造就她的性格,畢竟人家自己沒説。
但看她和相親男相處,真是幹着急,想衝進彈幕給她刷:你很好,你不用自卑。
好多女嘉賓都見多識廣,自食其力,明明都是挺好的人。
但只要進入相親市場,要麼局促不安,要麼用力過猛,迅速失去魅力。
35 歲的女嘉賓,在法國生活過兩年。
但好像不走法式穿搭路線,妝也總畫不好,有點油乎乎。跟對面的男人聊天時,小表情很多,皺眉撇嘴,常常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
40+ 離過兩次婚的姐姐,按説早該吃夠婚姻的苦了,但依然期待靠相親遇到下一任。
一見面就開口説不停,一股腦把自己全交代明白。
成了一組馬太效應。越是不會推拉送往,釋放信号,拿捏人的女孩,越需要相親找對象。
而只要去相親,就自動變成被挑選的貨品,按年齡、長相、收入、户口、生育能力被分門别類,擺上貨架。
也許她們自己也忍不住拿這些标籤衡量自己,所以總是在一個個平平無奇的男人對面,落入下風。
唯一一個無堅不摧的姐,她的片段在抖音上傳播最廣,是最強嘴替。
看了全片發現,這是姐自吹自擂,好為人師,滿口道理、概念、價值觀,還時不時夾眼皮看人。
她不會被男人打敗,她幾乎成為了一個傳統魅力男人。
看導演采訪,裏面一對都沒成。
現代人親密關系的困局,有很大一部分,是接納真實自己的困局,是形成獨立人格的困局。
一群明顯都不是擇偶鏈頂端的男男女女,在幾十分鍾裏,期望失望,短暫相交再道别,一個人回去。
真是寂寞又無能為力的成年人們啊。
淪落到相親市場上的大齡男女,幾乎全是直來直往大女人和七拐八繞小男人。行事作風天差地别。
在三秒短視頻裏,直腸子女碰彎彎繞男,總是會變成大女主爽體。
但在真實的生活裏,在一個充滿失意的大環境裏,這種碰面會加倍放大你的脆弱和孤獨,消耗人的自信。
也難怪那個開小店的女孩説,次次相親,次次精疲力竭。
但我想那不是直來直往的錯,是相親這種形式的錯。
與其花力氣相親,不如花力氣去炒豆幹、賣咖啡、收拾店面。在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裏,發現自己的美,也接納自己的局限。
愛自己才是現代人的終身課題,相親找個人添堵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