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大眾汽車豪擲363億買技術,傳統巨頭“愛上”新勢力?,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截圖自 Rivian 官網
為了追趕在智能電動化領網域的落後現狀,财大氣粗的傳統汽車巨頭揮舞着鈔票,開啓了 " 買買買 " 模式,以趕上競争對手的步伐。這一方面的顯著代表是大眾汽車集團。
6 月 26 日,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向美國造車新勢力 Rivian 投資高達 5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363 億元),雙方将成立一個 50:50 的合資公司,共享電動汽車架構平台和軟體技術。
不過,這 50 億美元不是立刻就打進 Rivian 的賬户上,而是會分批次進行。首先,大眾汽車将向合資公司注資 20 億美元,首批 10 億美元将在今年底到位,剩下的一半将在 2026 年底到位。
其次,大眾汽車将直接向 Rivian 投資 30 億美元,第一筆 10 億美元将在今年底到賬,但須監管部門批準。而另外兩筆則與 Rivian 随後幾年的财務狀況和技術進展挂鈎。根據 Rivian 目前的市值,30 億美元的投資将讓大眾汽車獲得約 25% 的股份,從而超越目前的最大股東亞馬遜,成為 Rivian 的最大股東。
也就是説,确定的投資是今年底到位的向合資公司投資的第一筆 10 億美元。而其它 40 億美元要想實現到位,前提是合資企業的成立、Rivian 和大眾汽車集團籤署最終協定、實現某些裏程碑以及獲得監管部門批準。
這不是大眾汽車第一次斥巨資投資新勢力車企。去年 7 月,大眾汽車斥資 7 億美元投資小鵬汽車,獲得了後者約 4.99% 的股份。作為回報,大眾汽車将共享小鵬汽車的電動化平台和軟體技術,搭載到後續在中國市場推出的新車型上,以增強大眾标電動汽車的智能電動化競争力。
不到一年時間,大眾汽車先後兩次斥巨資買技術,而且投資的對象都是新勢力。那麼,大眾為何如此鍾情于新勢力,此舉能幫助大眾扭轉長期困擾它的軟體難題嗎?
被馬斯克貼上破產标籤的美國新勢力
讓大眾花 50 億美元買牽手費的 Rivian,被譽為明星造車公司,在美國新勢力的知名度,僅次于特斯拉,也被外界稱為 " 特斯拉殺手 "。然而,雖然和特斯拉只差一個排名,但二者其實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
Rivian 最大的短板是 2009 年成立以來,從未實現過盈利。作為比較,特斯拉 2023 年營收 7005 億人民币,排名跨國車企第十。淨利潤 1086 億,在跨國車企中位列第 5。可以説是電動汽車制造商中當之無愧的标杆企業。
而 Rivian 呢?2023 年僅交付新車 5 萬餘輛,雖然較 2022 年增長超 1 倍,但僅為特斯拉 2023 年全球銷量的 2.76%,在中國的新勢力排名中,也是十名開外的選手。
交付規模較小以及美國電動汽車市場需求疲軟的雙重壓力,使 Rivian 的财報不斷承壓。2023 年,Rivian 營收 44.3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7.4%,創下歷史新高,但淨虧損高達 54.32 億美元。尤其是第四季度,淨虧損環比擴大 11.3% 至 15.21 億美元。
今年第一季度,Rivian 交付了 13588 輛新車,較去年同期增長 71%。營收方面,今年第一季度實現 12.04 億美元的收入,幾乎是去年同期的 2 倍,但淨虧損卻擴大至 14.46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13.49 億美元的淨虧損有加劇趨勢。
大眾汽車看上的 Rivian,第一季度每售出一輛汽車仍虧損 3.9 萬美元,不過,較去年同期超過 6 萬美元的每輛車虧損,已經實現大幅收窄。Rivian 的目标是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毛利率轉正。而在今年第一季度,Rivian 的毛利為負 5.27 億美元,幾乎與去年同期的負 5.35 億美元持平。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Rivian 的現金、現金等價物為近 60 億美元,較 2022 年初的 181 億美元減少三分之二。特斯拉 CEO 馬斯克曾在今年 2 月對 Rivian 發出預警,他表示,按照 Rivian 目前的發展情況,他們将在大約 6 個季度内破產,并補充稱 " 也許這個軌迹會改變,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 "。馬斯克的理由是,實現大規模量產和現金流的盈虧平衡是 Rivian 的真正考驗。
目前來看,Rivian 還遠未通過考驗。受牽累于此,作為明星造車公司的 Rivian,公司市值從 2021 年 11 月上市時的千億美元,一路下降到今年的百億美元級别。
那麼,就是這樣一家被馬斯克貼上破產标籤的造車新勢力,憑什麼能拿到大眾汽車的 50 億美元天價投資?
靠技術打動大眾汽車
雖然 Rivian 成立 15 年以來從未實現盈利,現在也很難看到盈利的曙光。但對于 " 财大氣粗 " 的大眾汽車來説,這些都不是它關心的,它只關心一件事情,就是 Rivian 的智能電動化技術,能否幫助大眾打赢轉型的翻身仗。
因此對于大眾汽車來説,這筆交易的直接驅動力是帶來了傳統汽車制造商一直難以掌握的兼具低成本和高性能的電動汽車技術,尤其是可以顯著提升車輛智能化的軟體技術。
從 Rivian 的發展軌迹來看,它毫無疑問是除了特斯拉以外,大眾汽車在美國所要尋找的最合适的技術合作夥伴。雖然 Rivian 的商業模式變現進展緩慢,但多年以來積累的電動汽車相關技術,正是大眾汽車所急需的。
Rivian 目前量產交付的車型有兩款,分别是電動皮卡 R1T(起價 69,900 美元)和電動 SUV R1S(起價 75,900 美元)。這兩款車所展示出的智能電動化水平,正合大眾汽車心意。
首先是電動化技術。R1 系列 6 月初剛推出了更新的第二代產品。從這代開始,所有 Rivian 車輛上的電機均由 Rivian 内部設計、制造和生產。其中雙電機版本可輸出 665 馬力,0-60 英裏 / 小時加速僅需 3.4 秒;三電機版本可輸出 850 馬力,在 2.9 秒内即可從 0 加速至 60 英裏 / 小時;四電機版本應對公路性能和越野能力,擁有 1,025 馬力和不到 2.5 秒的 0-60 英裏 / 小時加速能力。
這對于以底盤穩定見長的大眾汽車來説,駕駛和操控對于其未來的電動產品規劃,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能力。
其次是智能化技術,這是大眾汽車看中的核心。Rivian 擁有自主開發的電氣架構和計算平台。最新推出的系統大幅減少了用于控制車輛的電子控制單元 ( ECU ) 數量,從第一代的 17 個不同的 ECU 減少到第二代的 7 個 ECU。此外還從每輛車上移除超過 1.6 英裏(2.6 公裏)的線路,從而減輕 44 磅(20 公斤)的重量。線路的減少以及 10 個 ECU 的消除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對于始終無法降低電動汽車生產制造成本的歐洲電動汽車來説,這是一個好消息。Rivian 表示,到 2024 年底,該公司能夠将 R1 系列產品的材料成本削減五分之一。而價格較低、尺寸較小的 R2 車型的材料成本将比旗艦車型 R1 車型更是低 45%。
Rivian 車輛車機界面,圖片來自:截圖自 Rivian
Rivian 還自主開發了智能座艙平台以及智能駕駛平台,尤其是還應用了目前大火的端到端模式。據悉,Rivian 的新系統可利用人工智能軟體進行實時預測、規劃和執行,與大語言模型相同的架構元素用于感知和理解周圍環境、預測他人行為,以及讓車輛做好應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情況的準備。
Rivian 表示,通過端到端的訓練,我們的系統可以不斷學習和改進,從而實現無與倫比的質量和可擴展性。而對于深陷軟體難題的大眾汽車來説,這無疑是實現扭轉的 " 一劑良藥 "。
這是否是一筆劃算的投資?
但大眾汽車和 Rivian 的合作,能否產生預期的效果,還存在諸多挑戰。
第一個挑戰就是大眾汽車值得花 50 億美元投資美國市場嗎?根據美國一季度電動汽車的銷售數據,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 26 萬輛,同比增長 2.6%,遠低于 2023 年和 2022 年的 47% 和 81% 的增速。很明顯,美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正在面臨需求疲軟的困境。
大眾汽車的目标是到 2030 年将美國市場的份額翻一番,以平衡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大眾和 Rivian 的這筆交易,發生在傳統汽車制造商放緩電動化轉型步伐以及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疲軟的當下,這個時候拿出 50 億美元加強和美國市場的聯系,真的值嗎?
第二個挑戰是作為傳統汽車制造商的大眾,以及作為新勢力的 Rivian,二者進行合作時企業文化所帶來的衝突。大眾員工的強調流程和 Rivian 員工的快節奏以及強調效率的工作風格,将是接下來二者展開合作的考驗。大眾汽車的軟體部門 CARIAD 此前一直被诟病擁有 " 大公司病 ",屢次出現軟體交付延遲問題。
而接連投資小鵬和 Rivian 的舉動,也被認為大眾對待汽車智能化技術的态度開始發生轉變,正在從此前的強調自研向斥巨資對外采購轉變。
第三個挑戰則是前車之鑑帶來的不确定性。汽車公司之間的合作屢見不鮮,但出成績的案例則非常少見。從特斯拉和豐田以及奔馳的合作,到大眾汽車和福特之間圍繞電動汽車平台和自動駕駛技術開展合作的高開低走,再到 Rivian 與奔馳官宣 3 個月就宣告合作暫停。諸多案例都表明,汽車公司之間的合作,充斥着不确定性。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王瑞昊,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