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這嘴多少個脱口秀冠軍也打不過,歡迎閲讀。
你知道嗎,中國情景喜劇差點提前一年誕生。
1992 年,在大街小巷為之痛哭的《渴望》之後,鄭曉龍又聯合王朔、馮小剛,整了一出戲。之所以算不得是我國第一部情景喜劇,就是因為少了此起彼伏的笑聲。
有趣的是,當時主創之一的王朔在籌備時,有想過在包袱口加笑聲,情景喜劇也是由王朔從 Sitcom(Situation Comedy)直譯得來。
結果當時,一個從美國回來的朋友勸他," 情景喜劇既然是第一次做,就一定要真帶觀眾,不能随便加入罐頭笑聲。" 也因為沒有實操過,最終沒能成行。你猜怎麼着,朋友叫英達,他在一年後拍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首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
一個小八卦,請出今天的主角,差點成為情景喜劇的室内職場劇——
4w 人打出 9.1 的《編輯部的故事》。
事情起源于一通電話,彼時還沒執導《金婚》《甄嬛傳》《芈月傳》的鄭曉龍,時任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他打電話給王朔,説中心正在拍國内第一部室内長篇連續劇," 估計播出後能引起很大的反響 ",讓王朔幫他攢人再寫個新本子,接上這部。鄭曉龍話説得還是太謹慎,當時他正在拍的那部劇,叫《渴望》。這劇當年火到什麼程度?當年公安部把全劇組請去吃飯表彰,因為《渴望》播出的時候,全國的犯罪率都下降了 30%。
下圖張凱麗家,因為《渴望》得的獎杯(維護社會治安獎)所以接棒《渴望》的必須也是精品。而且,《渴望》是讓人哭的,這部得是讓人笑的。鄭導下了血本。王朔把馬未都、馮小剛、蘇雷、葛大爺這幫人攢齊後,給他們開的是标價 180 一晚的高級賓館。要麼説這幫人壞呢。後來新劇裏面女主角的工資,他們就給寫成了 180 一個月。重賞之下,幾個人當天就把角色小傳給定了,尤其是男主角—— " 得跟咱們這夥兒人似的,機靈,嘴跟得上勁,熱心,誰拿他開涮他也不在乎,一不留神還就把你裝進去"。當天鄭曉龍就拍板就按這個寫,唯一要求是,不能是靠形體動作誇張取悦觀眾的滑稽劇,更絕對不能搞鬧劇,分寸感必須要把住,要讓觀眾會心地笑。當年找男主李冬寶,也是費了好大勁。那還是馮小剛第一次見葛大爺,跟王朔在他家樓下等了一個多小時,見到他時,他 " 穿一件咖啡色的風衣,戴一頂帽子,人看上去很瘦,所以顯得風衣特别的肥大,走起路來踢哩突噜 "。當時葛已經談好了要演别劇的配角,倆人撺掇他辭掉,還跟葛保證," 戲一出來就炸 "。葛大爺厚道,還是不想得罪那邊的朋友。倆人幹脆來硬的," 那你就不怕得罪這撥朋友嗎?" 就這麼着,葛大爺成了李冬寶。也難為他們會找,李冬寶,冷面心熱嘴還利,堪稱全編輯部的嘴炮王者。瞅瞅人家怎麼得體地搶 " 升職 "。我能眼看着,這一老一少倆婦道人家,走向險象環生的仕途袖手旁觀嗎?我是那種人嗎?就算有人非得往火坑裏跳,它也輪不上你們。不就是替大夥操心拿主意,替大夥擔責任。不就是脱離群眾,形單影孤地自個兒使個辦公室麼。我豁出去了,大不了讓人指着後脊梁説:這小子是一領導,沒出息。
自誇起來,那叫一個出其不意,峰回路轉。咱倆就是啊,這個,一休轉世,藍精靈托生,抖機靈還特仁義的主兒。…… 到今兒我都不明白,像我這麼聰明的,打針吃藥都傻不下去的人,怎麼就找不着好人家。李冬寶這個角色由于太過于深入人心,很長一段時間全國人民都管葛大爺叫冬寶,甚至廣告上也是。- 冬寶,想什麼呢?- 想戈玲呢!
戈玲是誰?冬寶在編輯部的意中人。明槍易擋暗箭難防,跟你搭檔,我就知道準得一往情深地載你手裏
表白也賤嗖的東寶這貧的,乍一聽是元世祖念疊詞,一通忽必烈烈(胡逼咧咧)。但請注意,冬寶這個角色絕不是只會好吃懶做的臭貧。編輯部的六個人角色乍一看性格六花齊,但其實有個高度統一的特點,真。編劇在寫的時候就定了調子——六個人都是苦孩子出身,哪怕現在識文斷字了,對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也都門兒清。買盒煙也且琢磨呢,得跟勞動人民一個鼻孔出氣。我之前就説過,王朔這幫人筆下的油腔滑調,并非簡單的口腔快感,而是一種對現有價值觀的蔑視。《編輯部的故事》單元劇的模式,最适合編劇向現實開火。第十三集,黑心廠商被當場揭穿了還振振有詞。有本事你把所有人都抓了去啊都黑着心搞我不黑心我就倒黴
第十六集,作家嘴快把自己的底兒透出去了,貢獻金句——教訓一,不能随便當人老師;教訓二,永遠不能把真相透露出去。當個小人呐——是真快活!
這些 " 狡辯 ",乍看荒唐輕佻,衝擊的全是現實中最堅硬的礁石。更别提,有些即便放在當下也毫不過時的現實問題。我最震驚的就是第二十二集,一部 92 年的電視劇,居然已經在讨論人工智能了。戈玲:都被智能機器替代以後,人幹什麼去了。東寶:害,人吃飽就待着呗,那還不好?戈玲:噢,就剩吃喝玩樂了?東寶:差不多,不過也得防着計算機電腦失靈打個架搞搞破壞什麼的
他們讨論過男女平等,那時候就有意識警惕矯枉過正。牛大姐(對戈玲):哪個廟裏也有屈死的鬼,何況婦女呢?解放中國容易,但解放中國婦女那道還長着呢,你以為培養了幾個妻管嚴就萬事大吉了?餘德利:牛大姐,不能説把我們壓大山底下,你們才算翻身吧?那樣你們才能舒坦呢?
那個年代,就已經開始讨論心理健康,而且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餘德利:現在有好些事壞就壞在這 " 認真 " 二字上了。餘父:我這一輩子,幾億人裏頭,我就認識你媽一個女的,沒封我個聖人,我 TM 夠不計較的了!
與現在的電視劇熱衷用火藥味濃烈的衝突,去挑撥矛盾,制造焦慮,慫恿對立相比,《編輯部的故事》裏六個編輯可愛就可愛在,他們并不樂忠于對着别人口嗨,他們犀利的刀鋒往往是指向自己的自嘲。第十四集,有讀者來信,説看到一個巨大的星體朝地球飛來,并傳言人類将在 2 周後死亡,吓得編輯部惶惶不可終日。冬寶和戈玲差點當晚成親。
老劉怕沒機會了,一頓飯吃了三頓的量。
牛大姐着急忙慌把孩子們全叫回家指望最後的團圓。
餘德利看望遠鏡就差把倆眼珠子摁上頭了。
直到官方辟謠,他們才猛然醒悟造謠者的話有多麼站不住腳。這 " 廣島式原子彈 " 是不是日本造的?可是這日本不是戰敗國嗎?怎麼又允許他生產原子彈了?
第十五集,編輯部響應号召,準備發一篇名作家寫的文,批判大吃大喝風。結果呢,隔壁社上門談業務,主編老陳本來想吃食堂。還是餘德利社會,畢竟是談業務,一碼歸一碼——您怎麼就那麼不敏感呢?您那社會經驗都哪兒去了?他能是光吃一頓飯嗎?于是到飯店,餘德利拿菜單刷刷刷指了幾下,除了這幾個不要,其他的全要。
結果友社請作家吃了頓更大的,作家把稿子給了友社。這時一群人才幡然醒悟,自己搶着發的稿子,罵的其實就是自己。所以《編輯部的故事》段子裏的機警,有一多半是指向自我的懷疑,是對自己因趕時髦而盲目從眾的自省。而正是這種機警,才讓他們坦率得無比可愛。就像冬寶,我直説吧,冬寶那不叫有瑕疵,那叫一身的瑕疵。他承認,自己不是聖人,喜歡聽好話," 互相吹捧比互相诽謗要好多了 "。對自己的顏值,也有自知之明。" 上回有一苦孩子管我叫大爺,我都沒含糊。" 不只他。編輯部裏的社會人餘德利也清醒。知識分子啊不拿錢托着永遠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陰陽怪氣的俏皮話誰都會説,但真正能讓你信服的,不就是冬寶他們這幫連對自己的虛偽都毫不客氣的人麼?説回到最初鄭曉龍給王朔他們下的任務,《編輯部的故事》只能是喜劇,不能是鬧劇。這也是《編輯部的故事》哪怕沒有罐頭笑聲,哪怕不算真正的情景喜劇,依然能留得住觀眾的原因。比起那些單純耍嘴皮子的玩笑,張牙舞爪的扯頭花,遠離人間堆砌缥缈,我們依然會被冬寶他們發自肺腑的熱忱和勇敢感染。王朔也好,早期的馮小剛也罷,他們的語言笑料中影影綽綽是帶着一絲悲涼感。這種悲涼的起源,始于他們對過去的懷念,和未來的迷茫。過去,夢是叢生着的。但未來,理想恐怕是荒蕪的。還沒看爽?來瞅瞅這幾篇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