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天價哪吒2聯名卡牌,是如何被算法“制造”出來的?,歡迎閲讀。
文 | 陸玖商業評論
這些内容未經求證便發布的天價卡牌新聞,就像那些根本不會賣出去的二手電商鏈接一樣,除了讓媒體獲取流量、商家和廠商背上莫須有的罵名,并沒有一點其他的 " 正向 " 作用。
到目前為止,春節檔爆款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已經突破 154 億,全球影史的排位,也已經到達前五,正在衝擊全球第四的路上。
放眼線下線上,哪吒的相關新聞同樣俯拾皆是。諸如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導演籤名卡牌被炒至近 300 元,二手平台衍生品隐藏款溢價超 10 倍,中信出版集團推出的藝術設定集預售破億元,湖南某玩具廠日產 40 萬件周邊產品仍供不應求 " 等等。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哪吒 IP 衍生的品類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高。但在哪吒卡牌面前,恐怕都要靠邊站——如果不去細究,我們很難想象,一張沒有對應的桌遊體系,僅僅是 IP 形象授權的卡牌,就能在二級市場炒出近 20 萬元的天價。
一種極端情況是,當它被做成高糊視頻、黃字封面的短視頻新聞之後,十幾秒的時長,十幾萬的 " 天價 ",想不去點個免費的小紅心,再評論區輸出兩句,實在是很難。
如果你真的這麼做了,那麼恭喜,算法推薦系統下的 " 受害者 ",又多了一位。
01 被 " 炮制 " 的 " 天價 " 新聞?
" 天價卡牌 " 的緣起,在于一眾媒體報道,一張 SP 系列的哪吒卡牌,單張價格最高能售賣到 18.88 萬元 / 張。而在報道發出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内就衝上了微博、抖音等平台熱搜,無論是商家還是發行商,都成了 " 眾矢之的 "。
據陸玖商業評論了解,這些 "18.88 萬 " 們,多數存在于一些二手電商 APP 上。上新聞的則是那張 SP 系列的 99 張中,編号為 1 的幸運兒。
由于是 " 孤品 ",所以對應的商品鏈接其實很好找。但發這條新聞的媒體甚至沒有點進去看商品詳情。
因為只要點進去就會發現,18.88 萬的标價,只是玩家給自己的卡牌蓋的 " 收藏戳 " —— " 僅展示不出 ",意味着它不會進入二級市場的流通體系,自然也不具備對應的參考價值。
另外,二手電商的商品鏈接,除了政策規定的違禁品,都能上架,且價格可以随意設定。這意味着只要用户開心,上面這張 SP 敖丙,标價 9999 萬售賣,其實也是可以的。
不過,如果被媒體們發現,則大概率又會變成另外一條 " 天價卡牌 " 新聞。自帶流量的天價話題,反差極大的實物對比,想不被算法推成 " 爆款 ",實在很難。
這裏也有傳播平台的分别。如果是紙媒,那麼作者至少還是幾年經驗的從業者,至少還會有一些起碼的專業度,如果知道 " 天價哪吒 " 本身的不合理,就會去驗證,最後修改内容,讓溢價變得 " 稍微合理 "。
如果是短視頻新聞——沒錯,就是那種高糊視頻配黃字封面的,據陸玖商業評論了解,很多操刀内容的,都是剛畢業或者沒畢業的實習生。很多内容甚至不會去找源頭求證,因為成本不夠。
大多數的操作流程,就是直接簡單剪輯後發布,專業程度甚至比不上一些半路出家的博主。
這也意味着,原來還是傳統媒體生命線的三審三校機制,失效了。這些内容未經求證便發布的天價卡牌新聞,就像那些根本不會賣出去的二手電商鏈接一樣,除了讓媒體獲取流量、商家和廠商背上莫須有的罵名,并沒有一點其他的 " 正向 " 作用。
02 為什麼總是卡牌?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現在的 " 天價哪吒 ",一如此前的 " 天價小馬寶莉 "、" 天價青眼白龍 ",類似的天價卡牌新聞,只要被媒體發掘出來,往往自帶熱搜體質。唯一的區别就是換了一個 IP。
至于火上熱搜的原因,實際也不難推測。其一,是一張紙片,因為電影 IP 的爆火和市場調節的 " 哈耶克之力 ",賣出了遠超大部分人常識的高價。
但這種高價,往往只是一個噱頭,大多數情況仍然是溢價 10%~20% 的普通款、翻倍的稀有款等等,即便是這種上架的,也只占廠家發行總數的百分之幾。
這也意味着,哪怕這種交易真實存在,那麼它的市場規模首先不大,流通情況也幾乎 " 有價無市 " ——譬如此前的 " 天價青眼白龍 ",就是挂在拍賣平台,被好事網友争相競價的結果。如果正常交易,不會出現這種價格。
其二,則是這類卡牌收藏的二級市場,與二次元的 " 谷子 " 類似,未成年人用户相當多。換句話説,關注這類天價商品信息的,遠不止市場裏的未成年用户,作為 " 出資方 " 和 " 防沉迷第一責任人 " 的父母,如果真的有小朋友為了收集卡牌花天價購入,這可不像遊戲充值,找客服就能輕松退回。
但歸根結底,無論是二次元的谷子,還是 IP 授權卡牌,實際都是具備一定投資和收藏屬性的内容 IP 衍生品,其附加值并不在于本身的材料價格(二次元谷子主要為馬口鐵徽章和亞克力板材,均價按照稀缺程度,從幾十到數百不等)。
只不過,基于前述兩個原因,本來圈地自萌的小圈子,卻在平台算法下,被施加了本不該有的熱度和關注度。
更何況,一旦 " 破圈 ",卡牌收集這類 " 非主流 " 小圈子,其話語權就會被迅速奪走,也會因為其不被主流價值觀接受的 " 溢價 " 和收藏屬性,帶上永遠洗不清的 " 原罪 "。
03 寫在最後
在這些未經求證便發布的 " 天價卡牌 " 新聞裏,不被理解的企業和商家,既要承受輿論場裏莫須有的道德審判,又要在現實市場中為生存拼殺。這種荒誕的雙線作戰,正在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經營的常态。
誠然,如今的内容平台是流量至上的,它需要足夠抓眼球的标題和足夠反差的内容,真相的權重也被點擊率粗暴稀釋。當 " 三審三校 " 讓位于 " 三秒完播 ",媒體一張嘴,廠商辟謠往往跑斷腿,而且相比事件熱度,效果大打折扣。
這或許是算法推薦時代最大的 " 黑色幽默 ",當一條條專業度不足的黃色新聞,因為技術的進步被賦予 " 百萬 +"、" 千萬 +" 的超額流量,市場經濟最重要的 " 信任 " 二字,也随之消弭無形。
這裏的信任,不止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閱聽人對媒體的信任同樣如此。而在如今的大環境下,最重要的或許不是更多的 "10 萬 +"、" 百萬 +",而是企業的產品創新,用户的清醒判斷,只有這樣,商業規律才會被正确對待,價值觀才會更加健康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