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尾魚宇宙還在「拆盲盒」?,歡迎閲讀。
"尾魚作品的改編如 " 拆盲盒 "。"
《西出玉門》播出至今,成為騰訊電視熱播榜第一名。
這樣的成績實屬意料之中,畢竟兩年之前同一個原著作者尾魚的另一部改編劇集《司藤》火爆,也讓作者尾魚和她的其他作品備受期待。
尾魚在懸疑奇幻類型作者裏獨樹一幟,她文風穩健,設定奇絕,在以男性作者為主的探險作品領網域中,為女性作者争得聲量。但對于尾魚來説,她的改編運實屬 " 拆盲盒 ",《司藤》播出之前的其他改編劇集都沒有水花,也就是從《司藤》的成功開始,尾魚的作品再度被觀眾和寄予厚望,而《西出玉門》就是在正好的時候產出的這樣一部作品。
奇幻底色與人物設定
《西出玉門》定位是現代懸疑探險劇,但與以往同類型題材的《鬼吹燈》、《盜墓筆記》等與 " 墓葬 " 相關劇情不同,這部劇的底色要更加奇幻,特效也更加五花八門絢爛多彩。所以觀眾會看到天空中行進的皮影人。
也會看到沙土讓天地為之變色吞噬一切,也能成為利器傷害人類。
而在所謂的 " 關内 ",更是有層出不窮的奇觀、妖獸與術法。
除了懸疑色彩,也有人将這部劇視作 " 公路片 ",因為劇集用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述昌東和葉流西等主角五人的 " 進關 " 之旅。他們為了不同的目的而來,但是卻在一輛 " 鐵皮車 " 上相處,一路上在關内的黑石城、紅磚城、黃土城等經歷了同樣的故事,并因此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就像很多公路片的設定一樣。
主角團的五個人有着恰如其分的功能性。葉流西和昌東是這支隊伍的核心,葉流西是進入 " 關内 " 的唯一 " 鑰匙 ",而她在武力方面也是團隊的 " 扛把子 ";昌東發揮他既往的向導職能組織團隊;肥唐有着專業的鑑定寶物能力,也是每次遇險的 " 天選之子 ";丁柳的親和力能夠迷惑遇到的人來套他們話,高深則是團隊的另一個武力擔當,每個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從對原著的還原來説,《西出玉門》除了一些必要的概念修改,和節奏上的詳略處理,基本上還原了原著的内容,沒有 " 魔改 ",這也讓原著粉和劇粉都能認可劇情,保證了一部分的目标閱聽人。
但是劇版《西出玉門》不足之處也不能忽視,在節奏處理上,直到第十集主角團才剛剛形成,才進入 " 關内 ",之前的劇情都在交代背景,但對于這種題材的劇集來説,前面鋪墊太長,反倒會讓觀眾對于 " 懸疑 "、" 探險 " 的期待逐漸被消磨掉。
除此之外,這部劇對于愛情線的描寫略重,懸疑探險題材劇集自然是要以探索為核心内容,但是這部劇裏,兩人互生情愫的階段被提前,前期探險節奏又略慢,兩相比較愛情線的比重就有些多,在一定程度上有些 " 喧賓奪主 "。
而且從原著内容可以得知昌東所經歷的 " 黑色山茶 " 事件,就是由葉流西所引起,也就是説他念念不忘的未婚妻是被葉流西間接害死。本來按照原著的節奏來説,昌東和葉流西的愛情是在相處中逐漸產生的,不會特别突兀,但因為劇集内兩人感情線提前,感情線比重略多,當觀眾想到前期他對未婚妻的深情,再到進展速度過快的主角愛情線,就會有一些不太适應的感覺,而這種内容上的衝突在劇集改編應盡量規避。
尾魚的 " 大女主 " 本質
《西出玉門》特别之處在于還原原著的女性叙事。首先就體現在女性角色不再是陪襯,葉流西和丁柳在團隊裏的作用都有着巨大影響力,包括這部劇的反派也是心思缜密的女性角色龍芝,甚至主角團在關内遇到的女孩阿禾,都遠不止看上去那麼簡單。
而且這部劇裏的女性角色并不是單純的好與不好,即使是正面角色,也有着她們的狡黠與私心,不是不沾染塵埃的 " 聖女 ",反派角色所作出的行為也是出于她們的身份考慮,不是無腦的壞,一味的狠辣。人物基礎設定的立體,讓她們成為有血有肉的 " 人 ",讓女性角色真正展現了她們的魅力。
説起《西出玉門》,很難不把它和尾魚另一部播出效果相當出色的劇集《司藤》相比較,尤其是其中的女性主角。武力值強,身份神秘,是觀眾對于葉流西的第一印象,也是觀眾對司藤的第一印象。
她們在傳説中,一個是 " 沙漠玫瑰 ",一個是 " 逢敵從無敗績,同類切齒,懸門色變 " 的人物,都是所謂的 " 大女主 "。她們都跳脱出了世俗認為的女性形象,活得自我,不依附他人甚至為人所依附,也正因此散發着獨具特色的個人魅力,生動鮮活。
葉流西是帶着匪氣的,她一出場就被昌東評價 " 窮且嚣張 "。住在破面包車裏,平時的形象不是穿着軍大衣戴着髒手套幹活,就是穿着圍裙和套袖烤肉。而在踏上沙漠之旅之後,她也信奉 " 暴力解決問題 ",一拳解決一個。在肥唐找到她想要變強的方法時,她給出的建議就是營造氣勢,哪怕 " 用抓用掐用踹的 ",也一定要在對方身上留幾個印子。
司藤則有一種女王感,她舉手投足都有一種優雅的氣度,也正因如此與她身上的旗袍适配。被喚醒的她因為從前被傷害的經歷和與現實世界的不适配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冷漠,但也因為曾經被傷害被驅使着成為工具人,才會在蘇醒之後,也覺醒了自我意識,真正為自己而活,而這種心态也讓她更加突出了這份屬于女王的潇灑和傲嬌。
而她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有着 " 絕對的強 "。葉流西的武力值讓關内關外的人都聞風喪膽,所以她能成為蠍眼的最高統治者。她在關内關外來去自如但不能被關内人殺死的設定讓即使是龍芝大小姐這樣的人物,也只能迂回地想辦法徐徐圖之她的性命。司藤也是如此,從能力上來講她足夠強大,如果不是她曾經選擇信任的失敗,也就不會有弱點被害。
在愛情關系中,她們同樣是強勢的那一方。大女主劇集中常規的人物關系設定是女 A 男 O。但在《西出玉門》與《司藤》這兩部作品中,無論是秦放還是昌東,都有着非常強的判斷力和穩定的精神内核,他們本就是強者,即使是這樣的他們,依然在關系内被壓制住,秦放無法離開司藤一定範圍之内,昌東在遇到武力對抗時需要依靠葉流西,這種被強者襯托的 " 強 ",更凸顯了她們的魅力。
她們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她們都處在 " 找回自我 " 的過程中,也因此迎來了真正的成長。司藤在被秦放喚醒之後開啓復仇之路,也在前塵往事了解之後選擇平凡的生活。葉流西從開場就是處于失憶的狀态,尋回記憶對她來説就是 " 找回自我 ",但葉流西又與從前的 " 葉青芝 " 不一樣,她有了朋友,有了愛人,有了更有血有肉的一面。
從選角來講,由倪妮飾演葉流西,景甜飾演司藤基本上是符合人物要求的。這兩個人物是兩種不同類型的 " 大女主 ",葉流西這種武力值強又頗具神秘感的角色在倪妮能夠自如演繹的角色舒适區内,司藤外在的高貴冷漠,内在的純粹與景甜 " 人間富貴花 " 的标籤有相似之處又有反差感,所以由她們飾演這兩個角色并不算違和。
尾魚的另一部作品《七根心筒》正在拍攝中,女主角木代由劉浩存飾演。這個角色以輕功見長,且分裂了三重人格進行自我保護,木代的人物設定,既有着勇敢直接的一面,也有着讨好型人格,甚至她隐藏的人格以自保為主,相比起其他人格更加自私自利,但三個人格都是她自己,并不能割裂開來看。
從外在看,出演過《送你一朵小紅花》《四海》等影視作品,經常演繹 " 青春少女 " 的劉浩存與這個角色是适配的,她能夠演出木代勇敢直接、俏皮可愛的那一面,但是這個角色具有三重人格,既要演出層次,還要都體現出木代本身的特點,對于非科班出身,且經驗不算充足的劉浩存來説,其實是有難度與挑戰的,她演繹的精準與否,也關系到劇集的成色。
尾魚作品改編之「難」
改編尾魚的作品難度大是業内公認,這也就導致尾魚作品改編如 " 拆盲盒 " 一般 。首先是因為她的作品内容龐雜,世界觀新奇。各種人物設定和故事背景在文學作品裏可以逐漸抽絲剝繭,但在劇集裏,戲劇衝突是最為主要的,人物設定和故事背景想要交代清楚需要主創們有極高的節奏處理能力。
其次,因為她的作品往往是以奇幻、探險、懸疑等元素為主,相應的就要求劇集有一定的質感,不能到處都是 " 五毛特效 " 和難以自恰的邏輯細節。這對于主創來説既需要很好地去理解原著,了解每部分的設定和所傳達的意圖,又要将其中重要的内容進行還原和創作。
第三是人物塑造有門檻。對于演員來説,人物的經歷背景和核心形象要有層次感。尤其是女性角色相比于常見的女性形象更具有 " 大女主 " 色彩,又有着豐富的過去,演員在角色塑造過程中就不能偏離方向,要體現出她的 " 強 ",也要體現她經歷傷害的那一面。所以演員的實力,能否精準演繹同樣重要。
《司藤》之前,尾魚的另一部作品《怨氣撞鈴》早在 16 年就被改編成網劇《示鈴錄》,但是并沒有留下口碑。當時 IP 改編劇盛行,在搞笑用心有《太子妃升職記》,懸疑奇幻有《無心法師》的時間點上,被賦予期待的《示鈴錄》不管從選角、質感還是劇情改編來講,都不能符合觀眾預期,自然也就很難被認可。
而從《司藤》和《西出玉門》這兩部相對成功的改編來説,如果要總結經驗,那首要的就是質感。《司藤》的導演是李木戈,《西出玉門》的導演是蘇照彬,這兩位導演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質感的把控上能夠給人以不錯的審美體驗,再加上兩部劇都以奇幻探險為主,這就更能發揮出他們的優勢。
選角時 CP 感也同樣重要,對于尾魚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這種類似于 " 靈魂伴侶 " 的人物設定,主角一定要 " 同頻 ",如果不是足夠有 " 故事 ",就很難把原著内容的深度演出來,很像 " 小打小鬧 ",CP 感也就被削弱。不過從這兩部劇的選角來講,不管是他們的外在條件,還是人生閲歷帶來的豐富内在,都讓演員與角色适配。
對于原著的還原程度也在參考範圍之内,尾魚的作品能受到大眾喜愛正是因為它本身的設定新奇、邏輯通順、人物具有魅力,這是經過大眾檢驗的,也是大眾所期待呈現的。《司藤》與《西出玉門》除了必要的改動,在大方向上基本還原了原著,并且把其中的名場面以特效的方式呈現出來,滿足了觀眾的幻想,也是他們一開始吸引到觀眾的原因。
結語
《西出玉門》以外,騰訊還有《四月間事》《三線輪回》《龍骨焚箱》《枭起青壤》四部尾魚作品影視改編版權,除了優酷正在拍攝的《七根兇簡》,《怨氣撞鈴》影視版權也已收回,視頻平台和觀眾對尾魚作品改編寄予厚望,但最終能否呈現出高質量的作品,延續尾魚 IP 的價值與影響力,恐怕只能等一部部作品上市才能見分曉。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