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攜手小鵬,大眾将如何轉身?大眾 CEO 説了這些,歡迎閲讀。
上周,大眾汽車和小鵬汽車這一「大」一「小」聯合起來,給汽車行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大眾用 7 億美元(約 50 億元人民币)收購了小鵬汽車 4.99% 的股份,雙方還會在 2026 年推出兩款純電車型。
海内外主流媒體都認為,對于小鵬汽車這家成立還不到 10 年的初創公司來説,這無疑是一場大勝利。
在内,小鵬獲得了更大的供應鏈話語權;在外,其知名度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小鵬汽車翻開了中國汽車工業「以技術換市場」的新篇章。
那麼,大眾汽車又是怎麼想的呢?
早前,大眾汽車集團 CEO 施文韬(Thomas Sch ä fer)接受了 Autocar 的采訪,介紹了「大眾 CEO 的工作日常」,并談到了對于大眾品牌未來發展的願景和計劃:
堅持推出價格親民且有競争力的車型
改進現有的觸摸面板和車機系統
完成電動化轉型,并保留物理按鍵
甲殼蟲電動版不會出現
……
以下為采訪原文,共 3742 字,閲讀時間 13 分 27 秒,Enjoy~
一位德國人走進了威克洛郡(位于愛爾蘭東部)的一家酒吧。酒保問道:「你是新來的嗎?」德國人回答:「對,我叫施文韬,這是我的妻子温迪,我們剛剛搬來。」
酒吧裏安靜了下來,酒保敲響了鈴,在音樂聲中大喊:「各位,這是施文韬和温迪,他們剛剛搬來,向他們打招呼!」
剛剛,歐洲最大汽車品牌的 CEO 認識了他的新鄰居。
施文韬是誰?
雖然他只當了一年的大眾汽車 CEO,但出生于馬爾堡(位于德國中部)的施文韬在擔任斯柯達 CEO 時,就以充滿魅力和親和力而聞名。在斯柯達的兩年裏他發揮了重要作用,鞏固了這一捷克品牌的車型定位——實用、親民,且有魅力。
他接任大眾汽車集團 CEO,自然是因為公司内部的調整。前 CEO 赫伯特 · 迪斯的離職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
迪斯去年被迫離開沃爾夫斯堡的原因,普遍被認為是因為他創辦的 CARIAD 軟體部門的推進緩慢。另一方面,在他的任期内推出的汽車飽受批評,他因此受到了不少指責。
盡管德國汽車巨頭的 CEO 定居在愛爾蘭東部的荒野這件事,聽起來有點離譜,但施文韬説,他習慣了兩地的往返通勤,并且已經實現了理想化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兩者間物理距離确保了他能夠享受工作以外的每一刻,而不是被關在董事會會議室裏,仔細研究銷售數據和產品周期計劃。
「這讓我感覺自己腳踏實地。」談到在農場中的生活時,施文韬如此説道。
在這裏(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集團總部),你處于一套體制中,必須全天在線。早上,體制将你吞沒,晚上又把你吐出來,這沒問題。但當我回到家後,就只剩下了我和我的家人,一切都回歸平靜。
事實上,施文韬的日常生活比「正常」更甚:他在當地喝幾杯愛爾蘭黑啤時,「沒人在乎」他的頭銜。
我平時會和隔壁的農民,以及村裏的面包師傅聊天。他們不在乎(我的職位),我只是住在隔壁的鄰居。
施文韬認為當地生活「對靈魂有益」。「我真的盡量不在周末工作,」他説,「我會工作到最後一分鍾 —— 在回家路上處理郵件,直至我到家。但那之後就是我的休息時間。周一,一切又會重新開始。」
施文韬管理的大眾汽車集團,觸達全球 150 多個國家,員工數量超過 20 萬名,光是在歐洲,就有 23 款在售車型。
施文韬回顧了他在這個職位上「忙碌的一年」,他知道自己面臨着一場戰鬥 —— 讓大眾汽車重新赢得公眾的喜愛。他堅信,大眾汽車悠久的歷史,有一種持久的吸引力。
我剛剛接手時,方向就很明确 —— 讓品牌回到它應該在的位置,重新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那個大眾,這是一種「熱愛」,但我們需要怎麼做呢?
2015 年到 2020 年,在施文韬擔任大眾南非集團總經理期間,他就強烈地感受到了這種「熱愛」。
我去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旅行,總會有人帶着微笑對我説:「噢,你在大眾工作,太棒了!我曾經有一輛大眾……」人們對它熱愛有加。所以我説「好的,我們如何回到那個狀态?我們需要做些什麼?我們如何提升設計水平?我們如何讓用户體驗重新掌權?我們如何做出好的廣告?」
在他到達沃爾夫斯堡僅僅 12 個月的時間裏,大眾就發布了 ID.7 轎車、長軸距的 ID.Buzz、廣受好評的 ID 2all 概念車、經過改款的途鋭和 T-Cross,以及新一代途觀和帕薩特的原型車。
▲ ID 2all 概念車
此外,施文韬還成為了新聞焦點。他曾公開抨擊大眾在過去幾年裏所采用的一些違反直覺的,幾乎無法使用的觸摸按鈕;公開反對代價高昂的歐 7 排放法規;将合成燃料比作「不必要的聲音」;暗示計劃徹底改革大眾汽車的車型命名策略。
毫無疑問,施文韬是一個忙碌的人,在他的領導下,大眾汽車在 2022 年進行了一次近乎徹底的改變,這甚至讓他的同事們感到不安。「起初很困難,」他説,「因為團隊覺得:『天哪,這人怎麼還有意見?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不會回顧過去,」施文韬説,「嗯,那不是我的意思。重點是:朝前看。我們現在需要做些什麼,才能未來兩三年内回到我們原本的位置?經過幾次交流,他們發現我是認真的。」
施文韬承認,近年來在某些領網域,大眾确實做了一些讓自己品牌受損的事情,但他并不怪罪誰。「不是要找出誰做錯了什麼。我不是那樣的,」他説,「但你必須朝前看,我們也必須朝前看。」
他的待辦事項有什麼?
施文韬説,首先,大眾汽車必須重新調整自己,與甲殼蟲、Type 2、Plolo 和高爾夫所培育的自由、快樂、低門檻的内涵保持一致。
從汽車愛好者的角度來看,大眾無疑是一個更容易「愛上」的品牌,因為它的品類非常多樣 —— 有傳統的掀背車,也有轎車和旅行車。然而在這個時代,全球的汽車消費者對于 SUV 的青睐似乎正在把這些細分市場逼向滅絕。
當然,這家公司還會繼續在跨界領網域進行競争,但備受消費者喜愛的車型,如高爾夫、帕薩特和 Polo 等車型将會被造型時尚、價格親民的電動汽車取代。「至少在精神上會是這樣」,施文韬説。
不是所有車都得是 SUV。
施文韬暗示了大眾未來車型的外形:「SUV 顯然是一個時髦的細分市場,但更平坦、更符合空氣動力學,且有足夠内部空間的車型,對我們來説仍然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細分市場,我們不能放棄。」
他還将努力确保這些車型(也包括他們的 SUV 車型)更易于駕駛,方法是,修復近年來引入的觸摸控制面板和漏洞百出的軟體。
「我們的客户感到沮喪,這不應該。」施文韬談到了沒有背光的温度控制模塊和反應遲鈍的觸控按鈕。「我們現在花了很多時間來系統地研究所有常用功能。」
新途觀方向盤上的物理按鍵和中間的換擋旋鈕,就體現了施文韬的踐行諾言的決心,同時,他承諾即将推出的 ID.2 以及其他車型,在這方面都将「非常出色」。
「方向盤上的按鈕啊!這很瘋狂,對吧?」施文韬開玩笑説,「只要你去傾聽用户,你就不得不采取行動。總不能什麼都不做,然後説:『哦,好吧,他們會習慣的。』不能這樣。」
但從大眾目前的生存能力來看,更關鍵的是決定這些車在短期和中期内究竟該如何推進,原因在于,将于 2025 年實施的更為嚴格的歐 7 排放法規,會使得入門級的汽油車和柴油車幾乎無法盈利。
盡管大眾已承諾将從 2033 年開始在歐洲推行電動車,并将在 2026 年推出其最後一款燃油車 —— 下一代大眾探歌,但内燃機車輛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發揮着重要作用(大眾最近還以「消費者強烈反對」為由削減了電動汽車的產量)。
将所有整個產品陣容進行完全的電動化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必須在相當緊迫的時間内完成。但施文韬堅信,目前來看,全面的内燃機產品線對于保持品牌吸引力來説至關重要。「我們認為轉型不會一蹴而就,這些車型(新款途觀、帕薩特、探歌)到 2030 年代,」
不過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否意味着 Polo 能夠生存下去。「因為考慮到顧客的需求,我不想過早地關掉這條產品線,」施文韬在談到這款兩廂小車的潛在消亡時説道。此前他曾暗示,如果歐 7 排放真的如同他預測的那樣,讓成本上漲 5000 多歐元(約 3.93 萬元),那麼 Polo 消亡是不可避免的。「理想情況下,Polo 還可以繼續銷售到 2026 年或 2027 年 —— T-Cross 也是一樣。」
但無論如何,這些車型的電動化替代品也正在籌備中,因為大眾仍致力于建造「人民的車」(畢竟,這就是品牌名稱的含義),即使甲殼蟲的復興絕對不可能實現。
「大眾汽車一直致力于推出人們消費得起的新技術,」施文韬表示。「我們不一定總是第一個推出新技術的人,但我們會以較好的質量和更高的產量來使技術面向大眾。我們必須繼續推動這一點。」
為什麼他是這份工作的最佳人選?
「好問題,」施文韬回答,始終謙遜并有些吃驚。「我想,我總是能夠組建優秀的團隊。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品牌的人。品牌就是一切,這是客户能夠看到的東西。」
我在南非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品牌,備受喜愛,但在 2015 年失去了光芒。我們必須重新振作起來,找回激情。顯然,我做得很好。
這也是他後來成為斯柯達品牌負責人的原因,他在品牌建設方面十分冷靜、理性,給困惑的團隊帶來了凝聚力,成功讓斯柯達成為了一種時尚(不僅僅是親民)的選擇,能夠與主流車型進行競争。
「集中精力,團結起來,打造品牌」是施文韬在大眾的使命宣言。「我喜歡這個品牌,」他説。「我知道它能做到什麼。我在世界各地都經歷過,我非常相信這個品牌可以很快重新煥發光芒。這需要我們集中精力,着手于正确的問題,并激發團隊投入工作。」
我問他 2030 年的大眾會是什麼樣子。他笑着説:「我們會電動化,同時我們會有物理按鍵……」但更嚴肅地説,大眾屆時将基本完成電動化轉型,目前所承受的「雙重壓力」将會結束。
但就目前而言,他們正在全力以赴為迎接電動時代做準備。「我認為世界變化的速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快,」施文韬説,「所以在未來 3 年、4 年或 5 年内,我們将看到轉型的加速。」
我堅信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