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識讀2300多年的戰國竹簡,竟只用2B端側大模型!面壁發布新一代“小鋼炮”,歡迎閲讀。
識讀距今 2300 多年戰國時期的上古竹簡,AI 正在立功。
而且在這背後的 " 大功臣 ",竟是只有2B大小的多模态大模型!
這批上古竹簡,由清華大學于 2008 年 7 月收藏,因此也被稱為清華簡。
清華簡的數量大約是 2500 枚,其内容在已被發現的先秦竹簡中也是前所未見,被認為是繼甲骨文、敦煌遺書、居延漢簡、雲夢秦簡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不過也正因如此,識讀清華簡便成了老大難的問題,因為上面的文字基本上都是楚文字,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就已被廢棄。
而就在最近,研究人員在一個 2B 大小的多模态大模型助力之下,成功地在清華簡的版式檢測和文字識别上取得突破:
例如詢問這個大模型:
這張圖裏最短的木頭上第一個字是什麼?
它不僅可以準确找到最短的竹簡,也能精準地識别出上面的楚文字是現代的" 可 "字。
即使是和現代文字差異較大的古文字,這個大模型也能查字詢意,得出正确結論是" 我 "。
并且研究團隊還表示,他們正在嘗試繼續用這種方式進一步做探索。
嗯,不得不説,大模型" 以小博大 "這事,已經開始波及到多模态了。
那麼這個 2B 大模型,到底是什麼來頭?
最強端側多模态大模型,手機就能跑
不賣關子。
這個 2B 多模态大模型,正是由清華系初創公司面壁智能最新更新的小鋼炮系列,最強端側多模态大模型——MiniCPM-V 2.0。
劃個重點:手機端就能跑!
MiniCPM-V 2.0 的地址:
https://github.com/OpenBMB/MiniCPM-V
MiniCPM 系列地址:
https://github.com/OpenBMB/MiniCPM
那麼它的能力到底幾何?為什麼説是最強端側多模态大模型?
首先來看多模态通用能力,這也是能夠衡量其底座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标。
在多模态大模型綜合評測權威平台 OpenCompass 榜單上測試的結果顯示,MiniCPM-V 2.0 雖然只有 2B 的體量,但得分已經超過了 10B、17B 甚至 34B 的主流選手:
其次再看OCR(光學字元識别)綜合能力,這可以説是檢測多模态識别與推理能力最硬核的指标。
在權威的 OCR 綜合能⼒榜單 OCRBench 中,MiniCPM-V 2.0 同樣是用 2B 的 " 姿勢 " 競技,刷新了開源模型 SOTA:
并且在場景圖片文字識别榜單 TextVQA 中,MiniCPM-V 2.0 更是直接秒殺了全系 13B 體量的通用模型。
甚至部分能力已經可以比肩多模态領網域的王者 Gemini Pro:
不僅如此,在中文 OCR 能力方面,MiniCPM-V 2.0 展現的性能效果明顯超越了 GPT-4V。
同樣是識别一張街景圖,MiniCPM-V 2.0 可以準确地叫出大廈的名字,但 GPT-4V 卻只能回答 " 看不清楚 "。
那麼,MiniCPM-V 2.0 是怎麼做到不 " 近視 " 的呢?
傳統做 OCR 的方法是比較粗暴的:它們只能處理一個固定尺寸的圖片,因此就會把偏大或不規則的圖片強行進行壓縮。
這就會導致原始圖片中大量信息的丢失,再次放大的時候就仿佛近視眼一樣,很多細節都變成了馬賽克:
同樣的道理,傳統的方法在處理極端長寬比的長圖(如 1:9)時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很長的圖壓縮成正方形同樣會造成大量信息丢失。
為此,面壁智能團隊所提出的解法就是" 分而治之 "——
并不是暴力壓縮,而是把不規則的圖片抽成若幹個小的圖片,然後再按照大模型 OCR 的方式去自适應處理。
與此同時,為了解決大影像 " 切塊 " 後所帶來的計算量增長問題,團隊還針對性地做了一個視覺模塊壓縮的工作,可以讓增長的計算量通過局部的一些視覺感知壓縮方法再打下來。
由此就保證了計算量和模型效果之間的平衡。
據團隊介紹,MiniCPM-V 2.0 可以處理最大 180 萬像素高清大圖,甚至 1:9 極限寬高比的高清圖片,對它們進行高效編碼和無損識别。
具體效果如下所示:
除了多模态通用能力和 OCR 綜合能力之外,幻覺也是考量一個多模态大模型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這方面,MiniCPM-V 2.0 所參與的則是 Object HalBench 榜單。
結果顯示,其幻覺水平是與 GPT-4V 持平的:
而 MiniCPM-V 2.0,也還僅是面壁智能最新發布内容中的一隅。
除了它之外,面壁智能還發布了額外三個同樣是 " 小體量 " 的大模型。
由此,在 MiniCPM 2.0 的矩陣中就形成了 " 四大金剛 " 屹立的陣容——四驅小鋼炮。
那麼四驅小鋼炮中的其它三個大模型還解鎖了哪些能力,我們繼續往下看。
1 元 =4150000 tokens,适用更多端側場景
在追求 " 小 " 這件事上,面壁智能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MiniCPM-1.2B。
至于它的特點,一言蔽之:
參數減少一半,仍保持上一代 2.4B 模型 87% 的綜合性能。
同樣的,在公開測評榜單中,其成績依舊是做到了越級超越:
值得一提的是,MiniCPM-1.2B 現在也是可以在手機端側跑起來的那種,速度可以達到 25tokens/s(人類説話速度的 15-25 倍):
△現場演示效果
不僅如此,MiniCPM-1.2B 還做到了把價格和内存打下去。
以 iOS 為例,MiniCPM-2.4B 的量化模型是 2.10G;而到了 MiniCPM-1.2B,則只需要1.01G,内存減少51.9%。
價格方面更是打了 6 折:1 元 =4150000 tokens。
(計算方式為:蘋果 A17 Pro 為 130 美元(約人民币 950 元),如開 metal,速度最大為 25 tokens/s;若芯片使用 5 年,則推理代價為 ( 25 × 3600 × 24 × 365 × 5 ) /950=415 萬 tokens/ 元)
這也就意味着現在更多端側場景 " 快好省 " 地跑大模型成為了可能,不只是手機,還包括穿戴設備、PC、智能家居、汽車等等。
在各個大模型玩家都在你追我趕的長文本領網域,面壁智能這一次也出手了——MiniCPM-2B-128K。
直接解鎖了一個新的之最——最小的 128K 長文本大模型。
在 InfiniteBench 榜單的平均成績也是超越了同體量的其它選手:
而之所以要做這個工作,在面壁智能看來,是因為目前在實際真正需要調用長文本大模型的時候,還是需要非常大的内存才能做較好的推理工作。
面壁智能表示,他們還将繼續對 MiniCPM-2B-128K 做優化工作,盡快讓其能夠在端側跑起來。
除此之外,面壁智能還在另一個大火的技術上發力,那便是 MoE(混合專家)——發布了MiniCPM-MoE-8x2B 模型。
(MoE 能在不增加推理成本的前提下,為大模型帶來性能激增。)
通過 MoE 的性能增強,讓 2B 小鋼炮(MiniCPM 1.0)在其原來的基礎之上性能平均提高 4.5 個百分點。
從榜單成績上來看,MiniCPM-MoE-8x2B 模型做到了在性能上的越級超越,并且推理成本僅為 Gemma-7B 的 69.7%:
以上就是四驅小鋼炮的全部内容了。
不難看出,四驅小鋼炮中的每一個 " 驅動力 " 都主打" 夠小,但能打 "。
而且縱觀面壁智能此次的發布,提及最多的兩個關鍵詞就是" 端側 "和" 最小 "。
那麼面壁智能為何要如此極致地追求于此?
端側,需要高效大模型
其實從大模型整體的發展趨勢來看,這兩個關鍵詞早已是定數。
自從 ChatGPT 引爆大模型以來,先是在國内外引發了一波百模大戰的熱潮,都将極大的算力和資金投入到了訓練的過程當中。
而當底座的大模型訓練完畢之後,各個大模型玩家又将工作重心向推理側傾斜,随即也迎來了各式各樣 AIGC 應用的百花齊放。
與此同時,大模型不再僅僅較真于參數規模、跑分和測評,更注重在應用側發力。
一言蔽之,比的就是看誰能" 快好省 "地用起來。
在端側的表現尤為明顯,比如大火的 AI 手機、AI PC 便是很好的印證;而要讓大模型能夠在端側絲滑地跑起來,那麼其體量注定便不能過于龐大。
這就注定了端側的大模型必須要滿足兩點:要小,還要性能高效;也就不難理解面壁智能為何如此極致地追求于此了。
那麼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要怎麼做?
面壁智能 CEO 李大海給出了一種" 高效公式 "解法:
高效大模型 = 高效訓練 + 高效落地 + 高效推理
首先在高效訓練這件事上,從面壁智能的 first day 開始,就已然是一個終極目标一樣的存在了。
面壁智能最早訓練大模型之際還并沒有多機多卡的訓練框架,為此,團隊便自主研發了 BMTrain 框架來支撐大模型的訓練,成本相比于 GPT-3 直接下降了 90% 之多。
現如今,面壁智能在高效訓練中持續死磕的一個目标就是" 高效 Scaling Law",這也是 " 第一性原理 " 一樣的存在。
它不同于 OpenAI 向上大力出奇迹的玩法,主打的就是争取更大的模型壓縮效率,用更少的高質量數據訓練出更好、更小的模型,這也是避免算力等資源巨大浪費的方法之一。
其次是高效落地,具體來説便是AI 智能體(Agent)。
早在去年 3 月份之際,面壁智能便已經發表了關于 AI 智能體的相關論文,随後又将其演變成 SaaS 級智能軟體開發平台 ChatDev,就是為了把這種 " 一句話搞開發 " 的門檻再次打下去。
具體而言,在產品版 ChatDev 加持之下,在開發的整個流程中,從產品經理到程式員,再到設計和測試等等,統統都是 AI 智能體;開發的迭代,也變成了有想法就行的事。
要知道,常規軟體的開發周期是在 2-3 周,且成本在 10000-50000 美元之間(包括人力);如此對比起來,可真的是大寫的 " 降本增效 "!
除此之外,基于其大模型底座的基礎能力,面壁智能還曾開源了兩項重磅的工作——;加上我們剛才提到的 ChatDev,三者共同形成了大模型驅動的 AI Agent" 三駕馬車 ",圍繞的核心便是 AI 智能體。
這也正是 AI 智能體能夠将落地這件事變得高效的原因。
到這裏,僅是在高效訓練和高效落地這件事上,面壁智能就已經形成了" 大模型 +AI 智能體"這樣的技術路線。
而就在前不久,AI 大牛吳恩達也公開在 X 中發表觀點,對這樣的模式給予了高度的認可。
至于高效大模型的最後一個部分高效推理,則是端雲協同技術。李大海對此表示:
我們在做出更小的大模型之後還是不夠的,我們還希望通過端和雲的協同來讓所有的大模型的應用都能夠做到一個更低的推理成本。
在這一方面,面壁智能其實也早已有所涉獵,所提出的銜尾蛇投機采樣技術,可以説是打破了傳統雲側大模型服務方案中因大模型串行逐 token 生成并伴随每次生成帶來的頻繁訪存,所造成的遠低于計算上限的讀寫速度瓶頸。
具體到端、雲之間的協作,就是将起草的小模型放在手機側、效果更好的大模型放在雲側,通過用小模型給大模型打草稿、做驗證的方式,減少雲端訪存讀寫工作,為雲端減負。
如此,大小模型通過敏捷的雙向反饋機制,得到推理速度提升的互相激發。
以上便是面壁智能的" 高效公式 "了。
總結來看,面壁智能到目前為止所發力的一切,也與其智周萬物的願景高度契合——就是要讓大模型 " 快好省 " 地用起來。
One More Thing
面壁智能在近日也迎來了融資方面的好消息——
完成新一輪數億元融資。
李大海在公開信中也透露了資金的用處,依舊将是技術和人才:
我們将進一步加速團隊建設,提升面壁智能在大模型領網域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競争力。
特别地,我們将會着重引入更多優秀人才,加強大模型發展的底層算力與數據基礎,持續引領「高效大模型」路線,推動大模型高效、快步應用落地。
有技術,有人才,有市場,面壁智能是值得繼續關注一波的大模型實力派選手了。
MiniCPM 系列地址:
https://github.com/OpenBMB/MiniC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