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朝鮮戰争中的人民軍第3步兵師團(下):血戰美騎兵第一師,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迪爾説史 ,作者 SOUL 迪爾
1950 年 8 月 9 日凌晨三點,第 3 步兵師團先頭部隊第 7 步兵聯隊,在夜幕的掩護下,開始在倭館南側的老村渡口徒涉洛東江,由于這一地段水網域最大深度 1.5 米,渡河的人民軍官兵把衣物和武器彈藥頂在頭上,以遊走的方式徒涉過河。由于老村渡口對岸靠山又不易于擴大陣地,所以美軍對這一地段完全沒有防備,待對面的美騎兵第 5 團發現敵情時,第 7 步兵聯隊官兵已大部分完成渡江,并迅速集結起來,奪取了渡口旁又被稱為 268 高地的錦舞峰。
向人民軍開火的美騎 1 師炮兵
雖説在老村渡河的第 7 步兵聯隊真正做到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但令人費解的是,作為師團主力的第 8、9 步兵聯隊卻在 30 分鍾後才開始在另一個渡口新基偷渡,而此時美騎兵第 1 師各營已經完全做好了戰鬥準備。于是偷渡中的第 8、9 步兵聯隊很快被美軍抓住,在照明彈的照射下,美騎 1 師炮兵與坦克火力一股腦傾瀉到暴露無遺的人民軍官兵身上,這次偷渡自然以失敗而告終,據俘虜招供在這次一邊倒的大屠殺中,第 3 步兵師團的這兩個聯隊損失了一半多的兵力。
美騎 1 師師長蓋伊将軍在天亮後得此情報,便下令動用預備隊騎 7 團 1 營向錦舞峰實施反擊,并出動 5 輛 M-24 坦克進行增援,不過在人民軍的頑強抵抗和高達 38 度 1 酷暑天氣的幹擾下,9 日白天的反擊未能取得進展。次日,美軍加強對錦舞峰的火力覆蓋,但人民軍的抵抗烈度依舊沒有降低,不僅如此,當蓋伊将軍帶着他的師部親臨一線查看戰況時,遭到滲透敵後的第 3 步兵師團偵察隊的迫擊炮炮擊,蓋伊将軍的副師長、參謀長和情報官等部下都在炮擊中負了傷。
蓋伊将軍于是心生一計,命令坦克部隊直接開到洛東江邊,從錦舞峰後方向山上開炮,在山上堅守的人民軍受到前後攻擊,終于開始頂不住了。到 8 月 10 日下午四點,美軍終于攻上錦舞峰,參與人民軍官兵撤退到小龍洞村,又遭到美軍炮火集中覆蓋,傷亡很大。事後據俘虜招供,9 日凌晨成功渡過洛東江的第 7 步兵聯隊官兵共有 1000 餘人,其中 700 餘人在兩天的争奪戰中損失掉了,剩下的幾百人分散遁入山中或是從水中潛回了西岸。
倭館偷渡戰,對于之前一個月一路高歌挺進的第 3 步兵師團來説,無疑是一次大敗仗,僅兩天的功夫,全師團就傷亡過半,據俘虜透露,到 8 月 12 日,該師團僅剩官兵 2500 餘人。而第 3 步兵師團在這一地段偷渡的失利,也導致原本作為該師團後續部隊的第 10 師團轉移到更南邊的龍浦、玄風地區進行偷渡,筆者已經在第 10 師團戰史一文中介紹過相關情況,這裏就不再做過多復述。
被炸毀的倭館鐵橋,右下為 303 高地
8 月 13 日夜,正當第 10 師團的兩個步兵聯隊在龍浦渡口再次遭遇新基偷渡戰的毀滅式打擊時,為了配合該師團的行動,第 3 步兵師團又拼湊出一個聯隊的兵力,在倭館以北 9 公裏處的水岩山地區偷渡,這次師團長李永鎬吸取之前半渡遭毀滅的教訓,動用工兵部隊事先在這一地段修築了一條水下輸送橋,使得約 1000 餘人的偷渡部隊及兩輛 T-34 坦克很快渡過洛東江,并在次日上午攻上江對岸的 303 高地,這是個可以俯瞰倭館市區及其周邊公路網的戰略性高地。
到 15 日晨,第 3 步兵師團已經包圍了原駐高地上的美軍一個步兵連及一個迫擊炮排,眼看美第 5 騎兵團的解圍作戰沒有成功,又得到錯誤情報説,人民軍還在洛東江西岸集結了四個師的優勢兵力,美第八集團軍司令部忽然突發奇想,決定集中包括 B-29 重型轟炸機在内的 98 架轟炸機對西岸人民軍可能的集結地進行地毯式轟炸。然而事實證明此次轟炸收效甚微,因為第 3 步兵師團只在西岸留下了少數預警部隊,事後人民軍甚至在出版品中公開調侃道,這次轟炸只炸死兩只老母雞。
雖然蓋伊師長請求再對東岸實施一次轟炸,但由于擔心轟炸會誤傷近在咫尺的美軍,故這次地毯式轟炸僅實施了一次就被叫停。在轟炸實施的當天晚上,303 高地上被第 3 步兵師團包圍的美軍一個步兵連成功突圍,但有 40 多名美軍士兵卻已完全喪失戰鬥意志,甘願留下來充當人民軍的俘虜。事後這 40 多名被俘美軍在人民軍撤退時全部被槍殺,其中包括失聯迫擊炮排的 26 名官兵,據悉人民軍處決俘虜的原因大致是因為無法在火線上及時轉移掉這些人,而非受上級指使。
8 月 17 日,美騎 5 團 2 營在第 70 坦克營 A 連的支援下,再次對 303 高地發起反撲,并于下午四點終于奪取高地制高點,盡管如此,第 3 步兵師團殘餘官兵也依舊抵抗激烈,第 70 坦克營 A 連的兩輛 M-26 巴頓式坦克在次日人民軍的一次反突擊中被人民軍官兵使用反坦克炮擊毀,乘員全部被槍殺。8 月 20 日,麥克阿瑟将軍命令飛機向水岩山地區灑下傳單,内容為譴責人民軍對 40 多名美軍戰俘的處理結果,人民軍方面對此也比較頭疼,不得不下發檔案嚴禁官兵們擅自處決俘虜。
303 高地被處決美軍戰俘的遺體
此後第 3 步兵師團與美騎 1 師在大邱西北戰線一直處于對峙狀态,美騎 7 團曾以一個營的兵力向水岩山發起突擊,但受地形限制,突擊沒有成功。對峙期間,已經近兩個月沒得到任何兵力補充的第 3 步兵師團也開始不得不補充兵力,據 1950 年 9 月 5 日被捕獲的第 8 步兵聯隊 2 大隊 4 中隊 3 小隊司機金鍾聖(김종성,25 歲,漢城東大門區人)招供,7 月初,包括他在内的 1300 餘人在漢城被征召入伍,并于 8 月 18 日被分散編入第 3 步兵師團各聯隊,一同編入的還有來自平壤的 300 餘名補充兵。
8 月底,由于在大邱北作戰的第 13 師團 19 聯隊作戰主任金成俊少校的投降,使得美軍獲得了人民軍第 2 軍團将在 9 月初發動的第五次戰役的具體計劃和時間表,其中規定由第 1、3、13 步兵師團及第 105 裝甲師團組成第 3 攻擊集團,分别從北方和西北方向進攻韓國政府戰時臨時首都大邱,而在西北方向作戰的正是第 3 步兵師團。
9 月 2 日夜,金少校預告中的大邱戰役終于打響,第 3 步兵師團除集中主力向 303 高地再次進攻外,還分出一部分兵力突入原本計劃再次攻打水岩山的美騎 7 團後方的 464 高地,而美騎 7 團則不顧後方遭到威脅,又将該團 3 營調來攻打水岩山,結果依舊被人民軍阻擊在山下,如此混亂的戰局使美朝雙方戰線呈犬牙交錯之勢,根本找不到一條完整的戰線,雙方的戰術特點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連美國人都吐槽説:" 誰包圍誰?認為有指望的人是愚蠢的。"
雙方一直混戰到 9 月 5 日,一直在進攻水柱山的美騎 7 團首先頂不住了,其戰線有呈崩潰的趨勢,加上美騎 8 團也反擊架山失利,美騎 1 師師長蓋伊将軍和美第八集團軍司令部認為該到了撤出大邱的時候了,而他也确實這麼下了命令,但衝在最前面的美騎 7 團 2 營卻一時沒能撤下來,直到兩天後才突出重圍。9 月 6 日,第 3 步兵師團攻擊部隊趁熱打鐵,對 303 高地發起三次猛攻,駐守高地的美騎 5 團在堅持抵抗了 1 天後就敗下陣來,由于已經沒有預備隊,該團随後又丢失了 357 高地。
在倭館作戰的美軍重機槍組
此時第 3 步兵師團距離大邱市區僅剩 15 公裏,蓋伊将軍嚴令剛吃了敗仗的美騎 5 團,一定要守住最後的防線 203-174 高地,再加上人民軍攻擊兵力也幾乎耗盡,之後雙方便一直在 203-174 高地上又拉扯了近兩周。在此期間,據 1950 年 9 月 19 日被捕獲的第 8 步兵聯隊 3 大隊 3 中隊 1 小隊戰士洪性哲(홍성철,32 歲,鹹鏡南道鹹興市)招供,包括他在内的 3450 多名補充兵,經十天訓練後于 8 月 18 日從鹹興啓程,最終于 9 月 10 日補入在前線的第 3 步兵師團。
9 月 13 日,第 3 步兵師團拼湊起最後一點兵力發起反擊,但還是未能取得突破,美朝雙方分别控制着 174 高地的南北斜坡,以互扔手榴彈的方式迎來了九月攻勢的結束,此時美陸戰 1 師已經集結在仁川港外的海面上,準備實施旨在扭轉戰局的冒險登陸行動。而人民軍方面,由于短時間補入了大量僅受過 3-5 天訓練的新戰士,又由于補給受限每天只能提供一頓飯,不僅戰鬥能力大大降低,部隊裏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甚至還發生新戰士殺害分隊長、小隊長後逃亡的惡性事件。
9 月 16 日,仁川登陸發起一天後,為配合在仁川的軍事行動,美韓軍也開始在釜山防御圈從防御轉向進攻。然而在大邱西北戰場,想要從一直被第 3 步兵師團壓制的狀态突然轉變過來,還是有點難度的,僅在當日一天的拉扯中,美騎 1 師又有 200 餘名官兵因負傷被運下火線。為加強攻勢,次日美第 5 團戰鬥群被加強給美騎 1 師,并承擔了反攻 303 高地的艱巨任務,不過因為地形不熟,所以盡管有強大炮火的支援,一連攻擊兩天都沒有取得較大進展。
就在美第 5 團戰鬥群強攻 303 高地時,美騎 5 團依舊在 203-174 高地與第 3 步兵師團鏖戰,配屬給該團的美第 70 坦克營 A 連僅在 17、18 日兩天的作戰中,就被擊毀坦克 9 輛、推土機 1 輛。經偵查發現,威脅來自隐蔽在 203 高地南斜面工事裏的 3 輛人民軍 T-34 坦克,最後美軍以誘餌戰術将這 3 輛坦克引誘出來後才将其全部擊毀,并乘勝奪取了 203 高地。次日,在美騎 7 團 2 營的助戰下,美騎 5 團又一氣呵成收復了 203-174 高地後方的 253-300 高地,美朝雙方在當日的激戰中各傷亡 200 人以上。
倭館被炸毀的人民軍坦克
到 9 月 19 日,仍堅守在 303 高地主峰上的第 3 步兵師團 7 聯隊官兵僅剩 200 餘人,美第 5 團戰鬥群最後召喚 12 架野馬式戰鬥機投下大量凝固汽油彈,将高地主峰燒成一片火海,這 200 餘名最後的人民軍官兵就這樣壯烈成仁了,其中還包括第 7 步兵聯隊長韓昌鳳中校。在奪取 303 高地的同時,美第 5 團戰鬥群又分出兩個營,于當日下午攻克了已經成為廢墟的倭館,計反坦克炮 22 門、迫擊炮 10 門,倭館的淪陷和 303 高地主峰的失守,标志着第 3 步兵師團戰線的崩潰已進入倒計時。
9 月 20 日,美騎 1 師完全奪取 303 高地,此時第 3 步兵師團主力也已絕大部分分批撤回洛東江西岸,此時全師團兵力仍有 5000 餘人,但其中傷員卻有 3000 餘人。美騎 1 師主力此時轉向多富洞方向,配合圍殲在該地作戰的人民軍第 1、13 師團,另抽出一部分兵力編成第 777 支隊,配合剛調來的美第 24 步兵師追擊第 3 步兵師團。第 3 步兵師團主力在金泉阻擊了美軍近兩天,為的是掩護 3000 傷員撤往大田,該師團殘部 1800 餘人随後經尚州 - 忠州 - 原州 - 春川北撤,成功避開了美軍的主追方向。
于 1950 年 9 月 28 日被捕獲的通訊大隊 1 中隊無線電小隊電報員金昌益(김창익,20 歲,鹹鏡南道鹹興市人)少尉因為在發報工作中能長期接觸到師部機密電報,故也能對第 3 步兵師團在南下作戰的三個月所遭受的傷亡數字有個大概了解,據他招供,第 3 步兵師團在三個月内累計負傷 4500 餘人,陣亡 4800 餘人,逃亡或被俘 2700 餘人,如果加上成功撤退的 1800 餘人,這幾個數字累加起來的總兵力倒是與該師團初始兵力加上後來補充的人員數量所得到的數字非常接近。
10 月初,第 3 步兵師團餘部繼續後撤至平壤,并補充了大量新入伍的戰士——其中包括很多只接受了幾天軍事訓練的高中生,以第 9 步兵聯隊為例,據 1950 年 11 月 19 日被捕獲的第 9 步兵聯隊 1 大隊 1 中隊戰士金在德(김재덕,16 歲,鹹鏡南道永興郡人)招供,該聯隊在平壤恢復到 1500 餘人規模,但裝備水平很差,他所在的第 1 大隊只裝備有 5 門迫擊炮、4 挺輕機槍及 3 架重機槍,全大隊只有一半的戰士裝備有步槍。
美韓軍散發的 4 名第 3 師團官兵投降宣傳單
10 月 15 日,随着前線戰局的進一步惡化,第 3 步兵師團主力向中朝邊境的江界進一步轉移,撤退前,一小部分精幹老戰士被留下來協助新編聯隊保衞平壤,每個聯隊另抽出一個中隊前往東線戰場遊擊——其中就包括金在德所在的第 9 步兵聯隊 1 大隊 1 中隊,這些獨立的遊擊部隊在東線的損耗率異常驚人,到 11 月上旬,由于不斷的傷亡和逃亡,金在德所在的那個中隊由 150 餘人鋭減到 16 人,他本人也于 11 月 19 日在長津湖戰場的古土裏被美陸戰 5 團捕獲。
而第 3 步兵師團主力在江界地區進行整補後,參與了第二、三次反攻戰役,跟随志願軍主力再次越過三八線,并于 1951 年 1 月 4 日與志願軍一起再次漢城。第 3 步兵師團随後馬不停蹄地繼續前進,一直推進到水原以北 4 公裏處,據 1951 年 1 月 8 日被捕獲第 1 遊擊中隊戰士洪性職(홍성직,17 歲)招供,此時第 3 步兵師團三個步兵聯隊各僅剩 900、500、600 餘人,可見這一路推進下來,新補充的戰士也逃亡不少。
此後美韓軍作戰記錄中不再有出現第 3 步兵師團的番号,雖然有資料稱在第四次戰役後期的人民軍第二次重組中,該師團被編入柳京洙指揮的人民軍第 3 軍團,但在第 3 軍團有限的幾次參加記錄中也并未再出現該師團番号,筆者這裏推測,大概是為了保住第 3 步兵師團雙城近衞師團的榮譽,便不再将其安排去一線戰場,萬一再打敗仗就是給榮譽歷史抹黑了。
最後來介紹下第 3 步兵師團幾位領導之後的發展:
1953 年 8 月 15 日,李永鎬(左二)檢閲部隊
師團長李永鎬,戰後曾任人民軍海軍司令、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人民議會副委員長,1970 年,李永鎬忽然被解除一切職務并宣布退休,最終于 1978 年去世,終年 68 歲。
師團文化副長安英,在戰後長期從事外交工作,曾在多國擔任大使,1970 年因年紀大而退休,最終于 1978 年去世,終年 75 歲,他的妻子李英淑則直到 2021 年才去世。
師團參謀長張平山,後被提拔為第 1 軍團參謀長,并作為人民軍代表參加了歷時兩年的板門店談判,在世界各大媒體鏡頭前出盡了風頭。戰後,張平山升任人民軍副參謀總長、人民議會秘書長、第 4 軍團長,最後于 1959 年因被控參與政變而被捕,後不知所蹤。
第 7 步兵聯隊長金昌鳳,戰後曾任第 5 軍團長、總參謀長,曾在 1958 年人民軍建軍十周年之際獲得一級國旗獎章,最後于 1969 年因被控犯有軍閥主義作風問題而被解除一切職務,後不知所終。
金曾東胸像
第 8 步兵聯隊長金曾東,戰後曾任某師團長,31 歲時就積勞成疾去世,1958 年被追授共和國英雄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