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特效大片,錢都去哪了,歡迎閲讀。
導演自由飛,外包永相随。
2025 年春節檔,特效大片終于揚眉吐氣,特效問題卻依然懸而未決。
一邊是,《哪吒之魔童鬧海》背後 138 家外包公司 " 悲壯托舉 " 傳為佳話,群眾激情熱議咱的特效水平和迪士尼差距不大;另一邊,第一部視聽語言頗受好評的《封神》系列,第二部卻在特效上栽了大跟頭,逼得官方出來聲明 " 殷郊法相不是 4500 元做的 "。
都怪《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的 " 藍巨人 " 長得太離譜,外界對其特效成本的傳言也就越來越離譜。有網友表示,殷郊法相是自己以 5000 元外包價格制作——另返點 500 元。這話實在太符合直觀感受也太有細節了,立刻廣為傳播。《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視效管理公司魅思映像趕緊辟謠,并特意指出殷郊法相由國際知名公司 Scanline VFX 制作,其代表作有《星際穿越》《權力的遊戲》《海王》等。
一番公關之後,群眾仍不買賬。也有人認為,殷郊特效不正好應驗了餃子、郭帆所説的," 國際一流團隊,可能會用三流的人來做中國的項目 "。
大概中國大片注定要走這樣一條曲折前進的路:先被外國人騙,再被自己人騙。追趕好萊塢二十多載,國產大片水平是上去了,但在制作成本上仍然不清不楚。既然沒有像好萊塢一樣公開透明的系統、一目了然的費用,自然是難逃各種聲音的質疑。
一部中國大片的特效成本到底多少,仿佛是一個藏在黑匣子裏的話題。咱們普通觀眾看不透、道不明,而圈内人又總是看破不説破、諱莫如深。
不差技術,差什麼?
" 我們現在跟好萊塢相比,差的不是技術。" 當硬糖君詢問四位視效制作從業者,他們給出一致的回答。
在從業者小蘭看來,從《流浪地球 2》到《哪吒 2》的成功,已經證明了國内有做好一流視效的能力。這些年,國内很多視效公司都困于 " 外包身份 "。在勞動密集型的視效行業裏扮演着廉價勞動力的角色,主要靠接技術要求不高的活兒賺錢,并不太重視研發。
餃子、郭帆的出現,直接刺激了整個視效行業的進步。因為他們對 " 外包公司 " 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倒逼着大家去想辦法進步。全世界後期制作都在使用相同的軟體,技術有差距的原因在于頂級視效公司會開發插件、腳本、工具,形成自己的獨家優勢,從而實現更逼真、高級的視效。
《哪吒 2》紀錄片《不破不立》裏,餃子召集全國各地人才來到成都,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 S 級特效任務,逼着大家去 " 死磕 "。比如,海妖千軍萬馬的場景必須戴鎖鏈打仗,并要求鎖鏈擺動自然、亂中有序且有美感。最後是研發出了鐵鏈生成工具,實現了技術上的進步。
"我們不缺人才與研發技術的熱情,缺的是有審美的領導者。" 小蘭總結道。領導者提出的審美需求,決定了大家努力的方向,如果方向不對,一切都白搭。
《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的殷郊法相,最初在末那的概念設計方案上,呈現出半透明狀态,其實是具有美感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很難 " 還原 " 圖紙效果,這時候就應該有一個話事者提出審美質疑,不能容許團隊最終交出這樣一個作品。
《749 局》的情況也是類似。陸川因票房不佳而質疑觀眾審美,實際問題出在他自己的審美上。
王俊凱所飾演的馬山,長翅膀與飛翔戰鬥的特效場景均有些滑稽,讓觀眾一秒出戲,還何來理解劇情一説?最後馬山飛躍祖國山河,意在表達他自由了,但整個特效呈現如同低齡動畫引人發笑。
" 除了缺審美,還有缺好故事。" 從業者小潔認為,《深海》算是一流制作水平的動畫,但它的故事表達方式限制了其閱聽人範圍。追光動畫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制作水平發揮穩定,但講故事的問題層出不窮。無論是《封神》還是《白蛇》系列,均被困在 5 億票房的魔咒内。只有《長安三萬裏》獨辟蹊徑開創了 " 吟詩 " 叙事法,創造了高票房的奇迹。
而歸根結底,視效行業最缺的還是 " 穩定的產業支持 "。電影業好不容易培養出的視效人才,幾乎都被高薪挖去了遊戲業。眼下看着《哪吒 2》爆紅,很多心懷動畫夢的網友表示想入行,紛紛被從業者勸退 " 能去遊戲就别來影視 "。
遊戲行業比影視行業有錢、穩定且健康。小蘭向硬糖君透露,約在 2018 年左右,成都遊戲行業的工資約是動畫行業的兩倍。很多動畫人拿着七八千的工資,加着比遊戲行業還多的班兒。一個《哪吒 2》喂飽了可可豆,但喂飽不了整個行業。
缺失的大片流程管理
電影業不穩定、不健康,一大原因就是始終沒能形成有效的工業化流程管理,很容易陷入 " 導演一言堂 " 的境地,這也是金融資本帶給電影圈的後遺症。當年金融資本湧入電影圈,拿錢砸了一堆導演,只要押中一個,就能憑借巨大噱頭在股票市場呼風喚雨。
曾經叱咤風雲的北京文化便是如此。2015 年起,北文不斷開出幾億的項目,給足了創作者話語權,吸引了一眾導演登門合作。北文也确實靠着押對吳京《戰狼 2》、文牧野《我不是藥神》、郭帆《流浪地球》,一躍成為頂級電影公司。
但随着 2021 年财務造假被立案調查,圈内外才瞬間明白北文的 " 豪氣 " 背後盡是不正當交易。北文的電影帝國大廈瞬間傾倒,2022 年财報披露,北文深陷多起财務糾紛,涉及吳京、陳思誠、徐峥、寧浩、鄧超等大導公司。
" 名存實亡 " 的北文遺留項目主導權自然是落到導演本人手上,每個項目都有每個項目的命。《749 局》全靠陸川自籌資金,他 " 下海 " 拍廣告、上綜藝、拍劇集賺錢做完片子。烏爾善的《封神》則比較幸運,還有資本感興趣。
從《封神》第一部與第二部的出品與發行名單看,除了北文和烏爾善自己公司長生天影業外,其他參與方都進行了 " 大換血 "。而且主出品與主發行從貓眼換成了其 " 友商 " 阿裏影業。可見烏爾善本人的話語權還是相當大,才能把第一部的功臣都換掉了。
當下輿論習慣神化導演、妖魔化資方,但很多時候,電影圈的資方才是被牽着鼻子走的那個。金融資本雖然已從電影圈退潮,但他們砸錢捧出了一眾票房大導。現在電影圈基本是圍着這些大户導演轉,頭部公司都是大户導演項目的接盤俠。
對比之下,光線傳媒歷來的作風都是花小錢辦大事," 摳門 " 美名廣傳天下。張藝謀導演來光線拍片,也是以極低成本在創作。同為張藝謀導演作品,光線制作的《狙擊手》《第二十條》相比歡喜制作的《滿江紅》,成本要低得多。
從業者根據畫面呈現估算,《哪吒》第一部成本約在 1 億左右,第二部的制作成本也僅為 3 億多。相比市面上的大片,《哪吒》成本算不上昂貴,卻實現了昂貴的效果,不亞于一流科幻片。
從《不破不立》紀錄片來看,可可豆的制片陳暢江一直在敦促項目進度,試圖勸導演餃子放下一些創作執念。比如,放棄海妖大戰的鎖鏈。雖然最終經過與上級制片的讨論,大家尊重了餃子的創作理念,但在推動整個流程上,制片發揮着至關重要的約束作用。
曾在影視公司工作過的硬糖君想説,80% 的影視創作者都是拖延症,如果沒有時間與金錢的約束,他們可能會陷入無限制的修改中,永無止境地創作下去。deadline(最後期限)是影視圈的第一生產力。健康的管理體系裏,導演、制片與資方形成一種制衡關系,不是誰要幹預誰的創作,而是相互制衡形成一個向前進的合力。
中式大片會走向何方?
《哪吒 2》讓光線淨賺 30 億 + 的時候,春節檔同期大片《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蛟龍行動》《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預估最終虧損近 20 億。
博納老板于冬説好《蛟龍行動》不撤檔,但最終還是于 2 月 14 日宣布撤檔。《蛟龍行動》的問題不在于特效沒做好,也并非故事沒講好,而是類型已經過時。主旋律大片已經進入市場谷底期,《蛟龍行動》從内容到宣發都沒有及時做出調整。
縱觀其後的待映大片,同類型戰争題材還剩《志願軍》第三部、《731》。管虎的《東極島》涉及二戰時期,但并非正統主旋律故事,講述的是中國漁民營救被日軍囚禁的外國戰俘的故事,是方勵所拍紀錄片《裏斯本丸沉沒》的電影版。
《東極島》可能是主旋律類型的一個拓展方向,傳統的主旋律戰争片暫且過時,但激發群眾的民族自豪感、認同感這件事本身永不過時。畢竟春節檔的兩個赢家都吃上了 " 愛國飯 "。陳思誠通過《唐探 1900》講述華人在美的屈辱史,餃子通過《哪吒 2》也實現了戲裏戲外的諸多隐喻。
東方大片的前路也不明朗。徐克沒能通過新片盤活 " 金庸 IP",順便也再唱衰了一輪武俠片。市面上武俠片存貨還有漫改大 IP《镖人》,主演集結了老中青三代 " 武生 " ——包括吳京、謝霆鋒、李連傑、于适等。
《封神》第二部消耗殆盡了第一部的期待值,第三部的票房前景堪憂。同為玄幻類型的《刺殺小説家 2》倒是因禍得福,因為有網友将第一部裏的 " 赤發鬼 " 與 " 殷郊法相 " 對比,重新肯定了路陽的審美。而且路陽花的錢,還比烏爾善少很多。
奈何烏爾善就是更受資方青睐。烏爾善在《封神第二部》制作期間,還同時做了《異人之下》電影版的後期,并開始了《鄭和下西洋》的前期籌備。據業内可靠消息稱,《鄭和下西洋》的投資逼近一部《封神》體量。
破百億的《哪吒 2》賺的錢,可能不如烏導管理的錢多。咱就是説,與其被大導牽着鼻子走,為什麼不像光線一樣投小錢、廣撒網,去押寶十個新導演,多培養出幾個餃子?
如今來看,光線的 " 摳門制作 " 隐藏的是大智慧。這些年,光線影業通過彩條屋投資了 21 家動畫公司,上映的主出品動畫超過 16 部。
期間自然也有不少項目黃了。比如《小倩》導演毛啓超 2019 年前做的項目《鳳凰》,便沒了音訊。
也有不少項目讓光線賠了。比如,不思凡的三部片《大護法》《大雨》《妙先生》。其中《深海》可能是賠最大的,導演田曉鵬透露電影制作經費 3 億,加上宣發成本,票房 9 億沒能讓電影回本。
但整個光線體系動畫的 " 彎路 ",最終都助力了自身的進步。《哪吒 2》制作遇到困難的時候,光線投資的 21 家動畫才是托舉的關鍵。田曉鵬導演将 7 年踩坑研發出的技術都共享了出來。
大片的投資策略應該是怎樣的,咱也想象不出幾億的錢到底怎麼花。于是硬糖君求教了最近爆火的玄學軟體 Deepseek。它頭頭是道地總結了投一部大片是賭場效應、投五部小片是風險對衝。而拍大片的第一條,就是要綁定頭部導演——比如烏爾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