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數字金融密碼應用臨挑戰 央行數研所狄剛:隐私計算技術尚需突破 量子計算威脅加劇,歡迎閲讀。
财聯社 1 月 12 日訊(記者 史思同)" 量子計算的出現對現有密碼體系帶來威脅已成為行業共識,特别是近年來量子計算的飛速發展更是加劇了應對這種威脅的迫切性。"1 月 11 日下午,央行數研所副所長狄剛在 2024 金融密碼創新發展大會中表示。
在狄剛看來,數字金融密碼應用正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數字金融新業态、新技術的創新應用需要密碼技術的融合支撐,但數字金融場景下的新型密碼技術應用尚需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同時還需提前規劃應對量子計算帶來的威脅。
密碼技術是保障金融網絡安全的關鍵
密碼是網絡安全的核心技術和基礎支撐,目前我國密碼安全與網絡安全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小雲看來,目前數據要素市場化時代已經到來,數字經濟面臨諸多安全挑戰,如大數據泄露問題、醫療健康安全問題、密碼算法破解問題等,密碼技術越來越跟國家安全、數字經濟安全融為一體。
與此同時,金融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密碼技術也是保障金融網絡安全的關鍵,是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的基石。
在央行數研所副所長狄剛看來,數字金融新業态、新技術的創新應用需要密碼技術的融合支撐。同時,數字金融中的數據交易流轉,也需在确保隐私和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的價值共享和有效利用。
" 例如數字人民币系統包括人民銀行、運營機構、賬户機構、受理服務機構等眾多相關方以及境外金融機構,在實現數據跨網絡空間安全網域流動、共享和使用的過程中,數據載體、數據安全網域、數據交易角色都在不斷變化,需借助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計算、分布式數字身份等新型密碼技術來保障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結算過程中的數據可控匿名與安全管控。" 狄剛進一步指出。
數字金融密碼應用仍需進一步完善
" 在數字金融服務多元化發展浪潮中,數字金融密碼應用正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在狄剛看來,數字金融場景下的新型密碼技術應用尚需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比如隐私計算技術方面,目前全同态加密等技術性能偏低,無法滿足數字金融的海量數據交易流轉的新需求,需進一步突破。同時,隐私計算的安全自證也仍是技術應用過程中的難題。
另一方面,量子計算的威脅也是數字金融密碼應用面臨的一大挑戰。" 量子計算的出現對現有密碼體系帶來威脅已成為行業共識,特别是近年來量子計算的飛速發展更是加劇了應對這種威脅的迫切性。" 因此,狄剛認為,面對量子計算帶來的威脅,數字金融領網域密碼應用需提前規劃應對。
對此,王小雲也建議,未來幾年需要重點研究後量子密碼國產算法、後量子密碼芯片、後量子密碼遷移。" 後量子密碼不光是量子計算機需要,即使沒有量子計算機,它的安全性也比 RSA 安全性要更強。" 她直言。
此外狄剛還指出,數字金融領網域還需要移動終端安全芯片密碼标準的供給與更新優化,推進安全芯片與商用密碼算法的适配應用。例如目前金融行業使用較廣泛的芯片安全通道協定主要是基于國際算法的 SCP 規範,該規範目前正在陸續更新且逐漸适配我國商密算法,因此也需依據國際标準修訂情況,同步開展國内相關标準的更新迭代。
" 數研所一直在積極探索設計适用于數字人民币和金融科技的密碼應用技術,下一步将深度推進數字金融場景下商用密碼應用的創新,進一步鞏固數字人民币安全防線。" 狄剛介紹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