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梅姑娘”近年來為啥主打非典型?背後與它有關,歡迎閲讀。
眼下,湖北、安徽、江蘇、浙江、上海陸續進入梅雨季。在經歷了首場 " 暴力梅 " 後,端午假期後期蘇南地區梅雨将再次登場。除了 " 暴力梅 "," 梅姑娘 " 的套路還有很多樣,空梅、枯梅、二度梅,都是她的專有名詞。近年來,副高北抬非常不穩定,經常北上南下,反復橫跳,直接帶偏了 " 梅姑娘 " 一起搖擺,也讓梅雨和非典型組成了 " 固定 CP"。
非典型梅雨:降水、高温階段性明顯
每年的 6、7 月份,在我國江淮流網域一帶都會出現持續陰天有雨的氣候現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這種天氣被稱為 " 梅雨 "。
哪些地方最容易受梅雨影響?在氣象上,我國有專門的梅雨監測區網域,分為江淮區、長江中下遊區、江南區三個區網域。梅雨區網域西自湖北宜昌,東至華東沿海,南端以 28°N 為界,北抵 34°N 一帶,主要影響區網域包含上海、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 6 省 1 市。武漢、南昌、上海、杭州、南京、合肥、長沙等大城市都是典型的梅雨城市。
大數據顯示,我國梅雨季的開啓時間主要集中在 5 月下旬到 6 月下旬,最偏愛 6 月上旬,72 年中有近一半的概率在此時入梅。
每年梅雨的長短、強弱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一般來説,長江中下遊的典型梅雨約在 6 月中旬開始,7 月中旬結束,梅雨期長約 20-30 天,雨量在 200-400 毫米之間。據統計,這種正常梅雨,占總數的一半左右。
不過,也有一些年份梅雨不走尋常路,被稱為非典型梅雨。非典型梅雨特征包括過程性降水、高温和強雷雨天氣等。根據江蘇省氣象台預報,今年入梅後雨帶南北擺動,有明顯間歇,降雨階段性特點明顯,梅雨期多強對流天氣,并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温,呈現非典型特征。
空梅、二度梅、倒黃梅 …… 你都聽過嗎
現代快報記者統計發現,近年來,江蘇非典型梅雨逐漸增多。在非典型背景下," 個性 " 復雜多變的 " 梅姑娘 " 創造了不少專有名詞,比如 " 暴力梅 "、空梅、二度梅、倒黃梅、豐梅 ……
其中," 暴力梅 " 其實是近幾年對雨量大、強度強的梅雨的形象説法。今年剛剛入梅,長江以南地區就遭遇了階段性 " 暴力梅 "。2020 年 " 超級暴力梅 " 更令大家記憶猶新,刷新多項紀錄。當時,安徽、江蘇、湖北、上海等地共有 33 市(縣)連續降水日數達到極端事件标準。當時 " 暴力梅 " 在江蘇 " 超長待機 ",持續 43 天,列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位。
空梅是指梅雨季幾乎沒有雨,無連續陰雨天,降水量異常偏少,極易出現伏旱。比如 2019 年 6 月中旬到 7 月中旬,副熱帶高壓位置明顯偏南,導致江淮區降水異常偏少,出現了空梅。疊加盛夏高温氣候效應,局地出現了伏旱。
二度梅是指首個梅雨期結束後,再次出現持續多雨天氣,10 天中有 6 天出現降水,且副高脊線維持在北緯 27 度以南。上世紀 90 年代,浙江曾出現多次二度梅。
倒黃梅大家比較熟悉,是指出現盛夏特征後,悶熱潮濕的多雨期重新回歸,并維持一段時間。
豐梅是指連陰雨日數長,降水量大,當雨量異常偏多時也稱 " 暴力梅 "。2020 年是顯著的豐梅年,江淮流網域入梅早、出梅晚、梅雨季持續時間長、降水量異常偏多,湖北、安徽梅雨期降水量均為歷史同期最多。
副高北抬反復起落,梅雨帶也跟着上蹿下跳
為啥近年來非典型梅雨會變多?首先要了解梅雨季形成的原因,副高是幕後推手。
夏初,副高的北部邊緣移動到長江中下遊一帶,南北冷暖空氣被副高龐大的身軀阻隔,難以相遇,只能沿着副高的邊緣交匯,成雲致雨,因此,梅雨帶通常是一條狹長的雨帶。而在副高控制區網域内,盛行下沉氣流,天氣一般晴朗,當副高北抬完全覆蓋至長江流網域一帶時,天氣轉為高温炎熱,這也就是為什麼長江流網域一帶梅雨走了,高温又來了。
這是傳統意義中的典型梅雨和盛夏高温的成因。但近幾年,梅雨壓根不按套路出牌,常常是急躁的猛烈大暴雨開場,下幾天就烈日暴曬,完全不符合典型梅雨的復雜标準和規定,出現了典型的非典型特征。
對此,科普博主 " 中國氣象愛好者 " 近日發文解釋説,首先要認識到梅雨帶的本質,它就是副高北側的季風雨帶,梅雨帶在華南下的雨就叫龍舟水,在長江中下遊等地下的雨叫梅雨。如果副高規規矩矩地按照氣候規律,5 月靠岸華南,6 月控制華南,7 月控制長江流網域,那麼梅雨帶也會規規矩矩地北抬。但這幾年,副熱帶高壓的北抬非常不穩定,經常大起大落,反復橫跳,梅雨帶也會跟着副高上蹿下跳,讓長江流網域梅雨那麼非典型了。
以前典型梅雨的冷暖空氣長時間對峙的環流形式,被環流系統的南北擺動所替代,雨帶也就随之擺動起來。所以,近年來大家感受到的梅雨期天氣不是一直雨水不斷,而是時晴時雨,中間還有高温串場。
現代快報 + 記者 徐紅豔 綜合中國天氣 網
(校對 李凱波 編輯 魏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