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京東外賣能靠“社保”撬走美團餓了麼的騎手嗎?,歡迎閲讀。
只有行業好了,外賣騎手才可能真正有社保。
春節後京東高調進軍餐飲外賣,用 "0 傭金招募品質商家 " 在外賣行業 " 掀桌子 ",平台之間圍繞着騎手的争奪大戰也在悄然展開。
如果沒有強大的即時物流網絡,給到外賣用户的體驗就會很差。然而京東缺乏跟頭部平台同等級别的即時物流網絡,旗下達達與美團配送、餓了麼蜂鳥差距甚遠,不只是騎手人數更少,而且還缺乏多年的經營深度、調度技術以及餐飲配送管理經驗,美團配送、餓了麼蜂鳥們這些年積累了許多血淚教訓,也早已形成壁壘。
這幾天網上出現了不少帖子,許多在説京東外賣騎手有社保,甚至傳言美團騎手因京東外賣 " 繳社保、待遇好 " 跳槽。我了解了下,事實并非如此。這幾天跟多位京東外賣騎手交流,他們均表示公司沒有繳納社保,網上不少信息都是假的。
在電商大戰中,京東率先給快遞小哥繳社保,京東物流靠自營模式構建起品質口碑,助力京東在一眾電商平台中擁有更好的服務體驗。然而外賣業務的邏輯跟電商截然不同,在可見的未來,京東外賣很難靠 " 社保 " 這件事來做運力的差異化競争。
京東騎手不是京東小哥,沒有社保
有些不懂的人説,京東三四十萬快遞小哥分分鍾送外賣,可以直接将美團外賣、餓了麼幹趴下。
其實京東外賣騎手和京東快遞小哥不是一個群體,兩者區别很簡單:騎三輪車的京東快遞小哥,他們一次要拉許多包裹甚至大件必須要用三輪車,日常工作則是 " 點對多 " 送包裹;騎兩輪車的是京東旗下本地即時物流平台達達的騎手,大都是眾包的,他們的日常工作則是 " 點對點 " 跑單子。
2020 年達達在納斯達克上市,截至目前京東已持有達達 63.2% 股份。最新消息是,京東已向達達董事會提交私有化提案,這展示了京東加碼外賣業務的決心,京東外賣未來也将依托達達履約。
網上一些人推測 " 京東小哥秒轉外賣騎手 ",也純屬一廂情願,因為送外賣和送快遞就跟打籃球和踢足球一樣,雖然都是 " 打球 " 的,其實卻是兩碼事:
快遞小哥拉着一堆包裹從站點出發集中配送,一天可送上百單,大促或春節等特殊時期甚至能送幾百單;外賣騎手需在物理位置分散的商家接單,再逐個送達分散在不同位置的用户手裏,平均每天送幾十單,能送七八十單就是 " 單王 "。
一位日常在廣州天河接單的達達小哥向我透露,他每天收入大概在 200 元左右,沒有社保,日常一般跑 40 來單,多的時候有 50 甚至 60 單,少的時候只有 30 單," 不可能跑到 100 單,就算單子有這麼多,時間上做不到 "。
此外,快遞小哥的包裹不需要 " 即時送達 ",而外賣騎手的訂單往往要在數十分鍾内送到。因此,看似快遞小哥、外賣騎手都在做 " 配送 ",其實兩者的工作模式、酬勞模式都截然不同。
就平台與配送員的合作模式來説,其實京東達達跟美團配送、餓了麼蜂鳥一樣,騎手都是眾包騎手與上遊供應商一起提供,并非平台直籤。由于物流成本高、騎手流動性大、騎手自身意願等原因,目前外賣行業騎手都沒有社保。京東小哥有社保,達達騎手沒有;順豐小哥有社保,順豐同城跑腿的騎手沒有,這就是行業現狀。
去年 9 月,美團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平台上約 48% 的有接單收入的騎手全年接單天數不足 30 天,全年接單在 260 天以上的騎手約占總人數的 11%。就是説,真正 " 全職 " 做騎手的本就不多,如果一年只幹幾十天,一年只幹個把月,零零散散接單,平台與騎手直籤合同以及買社保也不現實。
京東會不會豁出去給騎手買社保?
當年京東率先給快遞小哥買社保,因此網上有分析認為,京東做外賣可能會采取類似策略,給騎手買社保。
我認為可能性幾乎沒有。
據京東财報數據顯示,達達秒送年活躍騎手數量近 130 萬,累計注冊騎手數量達數千萬。姑且不説注冊騎手,就算京東只給 130 萬活躍騎手買社保,按照每位騎手每年 1 萬社保費用(公司部分)計算,一年成本就在 130 億。
2023 年京東淨利潤為 242 億元,22 年 104 億元。一年上百億對京東來説也不是小錢。如果京東真解決騎手社保問題,利潤會掉得非常可怕。如果京東願意付出巨大的代價,那确實是外賣行業的巨大進步,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京東快遞小哥只有 40 萬,解決他們的社保問題對京東已是十分艱難的決策,友商很多至今無法跟進。達達活躍騎手數量 3 倍于京東快遞小哥,但京東外賣的盤子跟京東電商卻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這是一個 RoI(投入產出比)怎麼算都算不過來的事情。
京東為什麼能給快遞小哥買社保?因為 " 算得過來賬 "。每個小哥每天可履約數百單,且沒有時效性要求,再加上京東快遞早已對外開放,因此即便給快遞小哥買社保,京東快遞的物流成本也能 cover。财報顯示,京東物流 2024 年第三季度營收 443.96 億元,同比增長 6.6%;毛利為 51.97 億元,同比增長 57.5%;毛利率則從 2023 年同期的 7.9% 提升至 2024 年的 11.7%。
外賣業務相反,行業毛利率低,根本原因在于配送成本高。網上有傳言説美團外賣 " 傭金 " 高,甚至有謠言稱其傭金 " 高達 30%",其實美團面向商家收取的費用裏面,大部分是配送費也就是履約服務費。商家如果選擇自配,費率低至個位數,美團也早有披露:" 技術服務費 " 屬于網傳的傭金,美團外賣實際商户傭金率為 6-8%,且履約服務費只在商家選擇美團配送時才會產生。
在外賣行業,外賣小哥一單收入平均在 5 到 10 元,這筆錢誰出?用户不可能全出,因為客單價才二三十元,如何全讓用户出,外賣訂單将暴跌。目前行業普遍實踐是平台、商家、用户都分攤一部分,具體到每一單收費模式又有不同,這是一個復雜的模型。目前美團外賣憑借規模效應、精細化運營能力,勉強跑通商業模型實現了盈利,餓了麼還在努力實現整體盈利。
京東外賣宣稱 "0 傭金 ",如果要商家分攤外賣的郵費,且對應成本相較于行業沒優勢時,商家恐怕不買賬。我今天試着在京東秒送下了一單,結果卻是順豐同城的小哥送給我的,據他介紹,如果達達小哥送不過來商家選擇自配,單子會 " 溢出 " 到順豐同城這樣的第三方配送商,大家都可以去接單。美團外賣、餓了麼們做了 10 多年,在将同城即時物流基礎設施打造得相對成熟的同時,早已形成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他們都可能成為商家自配的選擇。
其實不是美團外賣、餓了麼們不想給騎手買社保,而是買不起。同城配送這個生意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平台與騎手只能是社會化協作的關系。規模大的頭部平台都面臨着騎手的履約費用誰出、各自出多少的問題;規模小的平台,這個問題只會更難解決。因此,網傳京東外賣要給達達騎手買社保這事兒,看看就好。
當然,我更希望 " 京東給騎手交社保 " 這一消息能早日成真,讓達達外賣騎手都跟京東快遞小哥一樣,有社保,能退休,是好事。
外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京東怎麼卷成懸念
其實前幾天京東外賣剛推出 " 零傭金 " 招募餐飲商家政策時,我就表達了觀點:這一舉措可以吸引部分商家實現冷啓動,但很難撼動美團與餓了麼的市場地位。
除了用户心智和騎手規模差距外,京東外賣的供給在短時間内很難有美團和餓了麼豐富。"0 傭金 " 暫時可吸引一部分商家,但不可能持續。在訂單規模上來後,平台運營成本高了,怎麼免傭金?羊毛出在誰身上?商家有訂單,有賺錢機會,付出傭金分攤平台成本才是更健康的商業模式,京東可以一時免傭金,卻不能一直免。
外賣是一門經營難度很高的生意:用户側要求高時效、高品質配送服務,同時不接受更多的配送費;商家側要求有利潤,訂單多,不接受傭金太高;騎手要有過得去的收入;平台要收入分攤研發、算法、運營等等成本 …… 因此,這對平台的精細化經營能力提出很高要求。美團外賣們鼓搗了 10 多年才勉強跑通業務模型,這中間,滴滴、抖音、百度糯米們都試過做外賣,都失敗了。
2024 年,整個行業已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特别是平台經濟。外賣又是平台經濟的标杆應用,行業已在 " 破内卷 " 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比如過去行業為了追求效率普遍采取扣分、扣郵資的管理模式,倒逼騎手提高履約時效,結果引發了騎手闖紅燈等亂象。24 年底,美團宣布将在 2025 年底前逐步取消騎手超時扣款,推動從負向處罰向正向激勵的轉變,這一舉措已在華東部分城市試點,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截至目前,達達采取的依然是老一套扣分扣郵資的做法來倒逼騎手時效性。我在京東秒送點單時甚至發現,部分京東秒送的眾包騎手并未穿着統一服裝,給人感覺不專業。給騎手買社保很難,但達達可先探索取消超時罰款制度、統一配送人員着裝等事宜,這些是眼下能做且重要的事情。
對外賣行業來説,高質量發展有許多事情需要做,比如在足夠的規模效應下,應用 AI 大模型、無人機等 " 新質生產力 ",提升騎手配送效率和安全,同時降低履約成本,提升平台運營效率;再比如我觀察到美團外賣、餓了麼在發展類似于 " 果切 "、" 送酒 " 這樣的新業态零售;還有,美團和餓了麼都不約而同地将即時零售也就是非餐業務當重點在發力,主打一個 " 什麼都能送 ",給騎手帶來更多單量,解決他們 " 高峰期忙暈,谷底期沒單 " 的問題,也進一步增加了規模效應。
總而言之,京東入局做餐飲外賣理論上可促進行業競争。但給騎手買社保不現實,"0 傭金 " 政策也不可持續,京東外賣怎麼卷依然是懸念。長期來看,只有行業發展好了,商業模型更健康了,騎手的待遇穩定了,他們才可能将 " 送外賣 " 當長期職業;只有對應的成本賬能算過來了,平台給騎手繳社保才可能常态化、規模化、健康化。如果平台靠資本補貼,哪怕一時半會可對商家免傭金、可給個别騎手繳社保,恐怕都很難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