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如何理解成年後的友誼?,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王智遠(ID:Z201440),作者:王智遠同學,原文标題:《嘗試多交一些新朋友》,題圖來源:《紳士的品格》
生活中,朋友至關重要。
然而,Soul 研究機構 Just So Soul 發布的《2023 年輕人社交态度報告》中,有些現象,讓我有些訝異。報告指出,當前年輕人知己平均數量僅為 2.5 個,甚至有 12% 的年輕人沒有一個知己。
細了下,我有很多朋友。然而,讓我忍不住好奇一個新問題:如何定義 " 知心朋友 "?
有一個,關于友誼的普遍觀念,它具有很深的啓示性,那就是:過去的時代,通常将那些在困難時刻,願意提供幫助,甚至,願意在經濟上提供支持的人視為知心朋友。
當今社會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得到變化。
在這個獨立性越來越被強調,社交媒體普及的時代,大家更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目标,不再依賴他人。當需要幫助時,只需在社交媒體上發問,就可以得到許多響應。
我突然意識到,這些變化,是不是反映出社會在更深層次上的轉變?或者,我們是否忽視了,友誼本該具備的某種元素?
翻閲《尼各馬可倫理學》的一些内容後,我認為,關鍵問題,不僅是如何重新定義 " 知心朋友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全新的交友視角,以适應成年後的友誼變化。
一
什麼是友情?
那個我們都知道的大哲學家,亞裏士多德,他的觀點是:友誼建立在相互之間的友愛上,如果只有單方面的愛,那不能稱之為友愛。
比如説:
你對一個玩偶、一張照片、某個人單方面的付出,這些都不能算是愛,只能算是一種善意(goodwill)。
只有互相之間都有善意,而且大家都清楚善意存在,那這才能稱之為友愛,這種愛才是值得被愛的。這位大哲學家基于值得被愛,将友誼分為四種:
1. 有利可圖的
如果兩個人之間友誼因為有用,那這種愛,并不是真正針對那個人本身的,而是因為從那個人那裏,可以得到一些好處。
簡單來説,你對我有用,我才和你相處,這種愛,并不是真正意義上對那個人好。
這就像作為公司的項目經理,您負責一些重要的決策。
有一個同事,只有在需要您批準他的項目或需要資源支持時,才會與您聯系。其他時間,他幾乎不與您交流,甚至對您冷淡。
某天,您調職了,不再擔任項目經理,也不再掌握決策權和資源。您發現這位同事不再找您,開始忽視您。
在他看來,您對他 " 不再有用 " 了。這種被利用然後被抛棄的感覺會讓您感到痛苦,也正是利益最大化的代表,不過,它不是壞事,商業友誼中不可缺少。
2. 令人愉快的
快樂可分為兩種類型,即 " 身體快樂 " 和 " 興趣快樂 "。這兩種快樂都有點像 " 炮友 " 之間的關系,只是為了追求快感而存在。一旦快感停止,之間的友情也就結束了。
然而,亞裏士多德反而認為,年輕人之間的友情确實是以追求快樂為目标、核心的。在我看來,這一觀點似乎有些道理,但也似乎在説,年輕人的友情相當膚淺。
不管是出于 " 有用 " 或 " 快樂 " 的目的,建立起來的友愛,都只是偶然的、暫時的,所以,才會出現 " 舊識不成為老友 " 的情況。盡管如此,亞裏士多德仍然認為,以快樂為基礎的友愛更接近于正确的友愛。
3. 真正完善的
首先,這種友誼是基于對彼此的善意和關心建立的。每個人都能夠從對方的角度出發,關心對方的福祉,考慮對方的利益和需求。
其次,在雙方相處中,都具備善良的品質。彼此都表現出有益的特質,總體上是善良、令人愉悦的,能夠相互支持。
再者,雙方從相處中獲得的東西是相似、相同的。在這種友愛中,每個人都能夠獲得類似的利益、快樂和滿足。
我來舉個例子。想象一下,小明對音樂和彈吉他非常熱衷,而小紅則對音樂不感興趣,但她喜歡看小明彈吉他,這給她帶來不少快樂。
這種朋友,建立在互相帶來快樂的基礎上,小明通過彈吉他獲得快樂,而小紅通過觀看小明彈吉他獲得快樂。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小明可能因為其他原因不再彈吉他,這意味着,小紅無法再從觀看他彈吉他中。獲得快樂。這種情況下,他們之間的友誼可能會逐漸減弱,因為他們不再能夠相互帶來之前的快樂。
這就是,為什麼友誼可能會因為,一方無法獲得快樂而減弱,同時另一方也無法獲得對方的關注。
當然,真正完善的友誼是 " 不受離間 " 的。如果因為别人的挑撥而導致你和朋友分開,那這種友誼,并不是真正的友誼。所以,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你不要太過傷心了。
亞裏士多德説:" 真正完美的友誼是很少見。"(This kind of friendship should rarely occur, which is very natural; Because there are very few such people.),現在看,這話都過去兩千多年了,至今還是沒有改變。
4. 平等關系的
和一個朋友相處,我們實際上在欣賞對方的優點和品德,當一個好人成為朋友時,就得到一份善良的禮物;相反,不平等友誼關系無法長久維持,每一方都追求更多,希望得到更多的利益,這種關系很容易破裂。
二
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朋友,他們更喜歡接受,不喜歡給予,即使在言語上的關心,也會有所保留。
就像前幾天我一個朋友跟我説,今天把相處好多年的朋友删了,我問什麼?他説:" 他時不時都會約我吃飯、聊天、談工作,我現在有點害怕他,每次聚會我都買單,禮尚往來都不懂。"
其實對某些人來説,接受别人的付出,好比被授予榮譽的感覺一樣。這樣的人,更傾向于追求被愛,他們愛保持自尊,以我為中心。這樣的友誼,很難長期維持。
你應該也遇到過。
就像,誠懇對待朋友,卻感到對方不太領情?亞裏士多德指出一個有趣的觀點:與 " 受惠者 " 相比,付出者更愛他們所幫助的人。
換句話説,付出者更關注給予的行為,而受惠者則更關注接受和獲得好處。付出者更容易體驗到,他們所提供的恩惠和幫助的意義,而受惠者則更專注于自己所受到的好處。
這種不對等的友誼,可能會導致付出者感到付出未得到足夠的理解和感激。
因此,當我們以真誠的态度對待朋友時,需要理解這種心理差異,并認識到對方可能更注重所受到的恩惠,而不是我們的付出。
這并不意味着,對方不感激或不珍惜我們的友誼,而是一種人之間的差異,重要的是堅持真誠和善良,不要過分期望回報和認可。
就像愛情中不平等的愛,主動一方會付出更多,但受惠者可能無法給予與之相稱的回報,因為他們所得到的好處,可能沒有達到自己期望的愉悦和愛。
如同,一個人想要蘋果,但另一個人卻辛苦地給了他香蕉,這種情況下,雙方都可能感到不公平和委屈。所以,愛情和友情一樣,雙方的感受可能存在差異。
不過,利益的世界,友誼更難維持一些,畢竟,友情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礎上,感情則是偏愛。
綜上而言,當友愛失去了有用、快樂和平等的基礎,它很可能無法繼續健康發展,這段友誼可能會終止,不過,我們不應對這種情況過于責怪,這是自然發生的。
友愛關系的維持,需要雙方的投入和互相滿足,真正善良的友愛指,即使友誼結束了,仍然可以保持對對方的尊重、感激和善意,對他們幸福和福祉表示關切。
畢竟,他們曾經在你的生命中,扮演過重要的角色。
明白這一切,你也就知道了,友情是什麼?總結成一句話即:" 友情是環境附帶的禮物 ",這直接決定,你不可能跟所有人都能達成知己。為什麼呢?
三
你想想看,友情如何建立起來的?
是不是,有小時候的鄰居、學校同學、公司同事、社群、或聊天軟體結識的。
有多少友情建立在 " 令人愉快的場景下 ",又有多少基于 " 有利可圖場景下 ",這些難道,不都是額外收獲嗎?
它們的維持不需要投入多少,或對方付出多少,僅僅簡單依賴于經常在一起交流、一個工作場景情況,甚至還有目前出現的 " 搭子文化 "。
這些友情更多依賴外界因素,它們建立在共同的環境或興趣上,沒有經過深入的交流、了解,當外在因素改變或消失,友情也會随之瓦解。
但是不代表,這些友情沒有價值或不重要。它們在生活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給予一定的社交支持和愉快。
而真正的知己,則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深入的了解,才持久、有意義。我們可以同時欣賞那些建立在特定環境中的友情,但也要為發展更深入、更有意義的友情而努力。
因此,你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友誼。
當你在工作中,感到壓力過大,忙得無暇自顧,想尋求一個傾訴渠道時,你可能不會立刻給父母打電話。這時,你可能會想到那些,曾在你最需要時給予你支持的 " 情緒價值的朋友 "。
他們是那些願意聆聽你抱怨,理解你的困擾,給予建設性建議和情緒支持的朋友。
除了 " 情緒價值的朋友 ",還可能需要其他類型的朋友。
比如,我們可能需要 " 愛學習 " 的朋友,他們能夠給你帶來新視角和挑戰我們的思想,特别是在,迷失方向時能夠給予你指引和幫助。
其次,興趣為主的朋友也很重要。他們與我們共享相同的興趣愛好,比如音樂、電影、運動、攝影等,能夠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幫你找到放松和享受的方式。
然而,有些人可能會誤解這些朋友的角色。他們可能會把與我們相處時間較長的興趣朋友,誤認為是 " 知己 ",過分期望他們在其他方面給予支持。
也可能将商業合作關系的朋友,誤看成僅僅關乎興趣的夥伴,忽視其潛在的價值。甚至有時,我們會向只是與自己吃過幾次飯、聽過我們訴苦的朋友借錢。
這種期望和角色的錯位,可能導致互相失望和不滿,最終友誼散盡。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什麼?
當有經濟困難,最好找 " 父母 " 幫忙,或那些真有幾十年交情的人,他們相信你,是背後的港灣。當工作遇到困難時,最好找那些在職業上比我們更有經驗的人,他們經歷過很多,可以給出高質量的建議和指導。
當我們想培養興趣愛好時,最好去參與各種興趣圈,那裏有很多致力于研究如何享受生活、如何玩得開心的人。
明白了這些,也就真正理解了友誼的多樣性,我們應該擁有不同層次的朋友,對不同的友誼該如何管理。
就像我身邊也有一些好玩的朋友,每當心情不好,我會叫上他們一起去唱歌、喝酒,通過與他們的交流,能夠獲得不同的觀點和視角。
如果按照老一輩的思想來看,可能被視為不務正業,但其實,只是不同思想觀念之間的差異。
四
另外,知己怎麼發展呢?
一方面,我們可能會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系,但當因為某些原因重新聯系時,之間的氣氛應該像以前一樣。
我覺得,如果在了解你所有缺點的情況下,仍然願意和你保持聯系,那就已經是一種很大的付出了。
因為對方完全可以選擇放棄和你的關系,避免被缺點影響,但他沒有這麼做。他願意承受所有這些,這樣你們就可以長期發展。
另一方面,朋友關系往往是由鄰居、同學、同事、網友之間的 " 臨時共同話題 " 形成的,如果沒有共同的話題,無法繼續交流也是很正常的。
這并不意味着 " 我們曾經的友情是假的 ",只是我們曾經的友情沒有延續到現在。
相反,如果因為沒有共同的話題和生活的繁忙,長時間沒有聯系,但是在重新聯系後,之間的氣氛能恢復到往常的狀态。
這説明,我們之間的關系已經超越了簡單的 " 共享話題 ",已經不需要依賴共享的話題來維系關系了。通過這一點确認的朋友關系通常都是值得用心去經營的。
所以,知己是經過時間洗禮,逐漸沉澱下來的珍貴财富,現在沒有,那是很正常的現象。
因此,我們就要克服單一的 " 為價值導向 " 社交的偏見,主動尋找各行業的友誼之花,甚至把自己變成 " 交際花 ",來尋求更多 " 朋友 "。
最近,我參加一系列活動,希望結交一些新朋友,在一個藝術類展會上,旁邊一位對自媒體感興趣的人,要了我的微信。前幾天去健身,和一位運動愛好者,參加了户外跑步活動。
這兩天,我還主動聯系了多年不見的 " 主持圈舊朋友 ",希望能夠建立新友情;以下是建立友情的六個心得:
老朋友帶來新朋友
不局限于相似的人
多與不同背景的人交往
需要時間的培養
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持續地付出,培養潛在的友誼
如果把自己老朋友推給一個新朋友,社交圈會得到擴大,别人也會給我介紹有益的人認識,這不僅共享了信任,三個人還能挖掘出新的興趣、合作機會。
其他四點,相信你能通過表面意思理解。不過,當中有一條隐形屬性即," 交朋友也有一定階段 ",那就是 " 熟悉、分享、和堅持 "。
比如説,我跟一個人參加了一次跑步活動,聊得挺開心,但大多數人可能聊完就拉倒了。我不這樣。如果在工作中,無意間發現了,跟我們聊天内容相關的新東西,我會主動分享給他。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即使這些信息對他沒什麼大用,但他會記住你是一個愛分享的人。你能堅持下去,你們之間,可以聊的話題就會越來越多。
另外,人的生活總是會有變化的,比如,生病了、有什麼困難等,這個時候,你可以給他發個關心的消息,問問他身體怎麼樣。
其實,你也不用一直跟他保持緊密的聯系,偶爾點個贊,聊聊天就行,要真誠,别濫情。這樣下來,你會有一群特别的朋友,至于他們能不能變成你的知己,那就看時間了。
總結而言,朋友,是另一個我。
這份環境下的產物,希望你去珍惜。記住,你眼中看待對方的濾鏡(觀念、偏見),可能恰恰讓你 " 只緣身在此山中 ",走出去,才能打開新世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王智遠(ID:Z201440),作者:王智遠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