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李玟:請記住我,在最燦爛的陽光下,歡迎閲讀。
昨天下午,我偶然在網絡上刷到了一段話。
「你可能和一些人一起工作了很多很多年,可到頭來你一點兒都不了解他們。
除非突如其來的一次意外、一個悲劇、一場疾病,或者誰的離世,你便會發現,你所認識的他們和他們在這些偶然事件中所表現出的特質是多麼大相徑庭。」
當時的我只是如往常一樣随手将消息滑過。
直到晚上微信群裏突然密集地響起李玟離世的消息,那段話才驟然重新碾進我的腦海。
——原來我們終究還是不明白,為了永遠燦爛的笑容,一個人要付出的努力有多沉重。
于是,關于李玟的脆弱瞬間,開始在我眼前如走馬燈般閃過。
那是一條有些傷感的微博,是在失聲時的難以掙扎與堅持,也是在唱到打動自己的那句話時,落下的一滴淚。
只是,這些時刻會是她想要被人記住的嗎?
我想,如果是她的話。
即便走到最後的時刻,也會希望把陽光和美好帶給這個世界吧。
我心目中的李玟,大概是這個時代最獨一無二的歌手。
她在奧斯卡的現場演唱,在 NBA 的開幕式獻唱,參加了邁克爾傑克遜的演唱會 ......
盡管那個黃金年代已經過去,華語樂壇更新換代了無數次,也沒有哪位歌手能夠翻越她曾經登頂的那座高山。
我們常将這些成就的達成歸結于天賦與運氣,卻容易忽略走向巅峰的入場券,其實名為「近乎嚴苛的竭盡全力」。
李玟父親去世得早,母親是靠着同時打幾份零工,把她們姐妹三人拉扯大的。
她打小就明白,唯有付出辛苦才能得到收獲。
因此,她對自己永遠不變的要求就是,「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在許多歌手還在糾結是否要舞台全開麥時,李玟早已向前一步,用最直接的方式為自己演出中出現的瑕疵誠懇道歉。
許多人津津樂道的那場奧斯卡表演,李玟本人卻很少去看視頻回顧。
她很明白,如果自己點開那段視頻,一定會開始對曾經的表演挑三揀四。
她的作風一向如此,有種不符合她風格的嚴謹。
拍攝 MV 的時候,李玟會為了讓自己保持最好的狀态,靠幾根香蕉和巧克力維持一整天的消耗。
只要可以呈現最符合效果的演唱現場,她也能夠忍着鐵絲插進肉裏的痛上台唱歌,甚至花八個小時把自己塞進衣服裏。
進入自己并不熟悉的拍戲領網域,她也會要求親自上場嘗試危險動作。有回甚至還差點因為騎馬刹不住,在懸崖上丢了命。
被問到那一刻她在想什麼,李玟又笑得格外開心,説:
如果是為了藝術犧牲,我願意。
沒有人會懷疑李玟話語裏的笃定與堅決。
那個年代的歌手藝人們,日子過得并不悠閒,能支撐到最後的那批人,憑借的都是熱愛。
一如李玟,從前的薪水很少,演出賺來的錢大部分都歸了公司。
因為經費不足,她跑校園演唱會的時候,只能買最便宜的火車站票,孤零零地拎着自己的打歌服和化妝箱,一路站八個多小時抵達台南。
饒是如此,她的工作行程還是被排得密不透風,早上去電台,下午去電視台,晚上跑校園,演出結束就去錄音。
有次跑校園演唱會,李玟甚至在半路累得暈倒,住進了醫院。
好不容易等到出院,她就立馬爬起來去拍了張專輯封面,理由是她發現自己瘦到腿變細了。
那張專輯就是她笑得格外開心的《勇敢去愛》。
即便後來李玟漸漸走紅,不再缺錢,這股子拼勁也還是留在了她骨子裏。
有次她為了能有更多時間去準備自己的演唱會,愣是把接受采訪的行程全部密集地排在了一起。
就算當天工作到三點的她,第二天又得在五點爬起來化妝,進入緊鑼密鼓的工作狀态。
到了采訪當天,她還能做到将最标志性的燦爛笑容挂在臉上,不露出一絲疲态。
這樣的她時常讓我想起那些幾乎只活在虛拟世界裏的元氣女主角。
她們總是始終堅決,永遠明确。
只要一出現,便能将最温暖的陽光灑進周圍的每一寸世界。
在了解李玟之後,你很難不對她產生好感。
錄制《聲生不息》的時候,李玟便是那個用笑容和高昂的情緒,為現場的冷色調加入暖色的角色。
面對毛不易和李雪琴,她也會一進門就開始拿着拖把搞怪,帶着這倆社恐直接進入狀态。
她不會用自己的經歷刻意去勾出那些傷感的情緒,反而總是用最輕松的語調,來消解讓自己感到痛苦的瞬間。
在采訪時聊到失聲的那段經歷,她會捏起嗓子,説自己那會兒的聲音像極了曾志偉,然後笑出聲。
在被迫隔離的那段焦慮時光,她也會把玉米撕下來,貼在牙齒上,給家人打電話,逗她們開心。
沒有什麼特别的理由,只是因為她理想的人生就是這樣:
要快樂,要充滿希望,充滿想象。
許多人都應該還有印象,多年前李玟錄制《我是歌手》的時候,曾經來到我們公司做過一期節目。
那會兒的她就是大家所了解的樣子。
沒有架子,總是開開心心地笑着,為遞過來的每一樣東西仔仔細細地籤名,還會悄悄告訴連線的粉絲們問題的正确答案。
哪怕是看了被所有人嘲笑的胡葉新的表演,她也會笑着替她説話:可是這是個很有自信的女孩。
是的,那個對自己格外嚴苛的李玟,在面對别人的時候,給出的卻永遠都是你很好的温暖鼓勵。
那不是什麼虛偽的客套,而是深深的共情,她始終能夠敏感地感受到外界的一切情緒。
她會心疼在酒店樓下等待許久的粉絲;
也會被選秀節目裏選手們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觸動。
盡管那些故事,在旁人看來可能只是選手們用來博同情的工具。
李玟無法無動于衷地任由這種情緒滋長。
她總是希望能夠以自己的力量,給這個世界帶來一絲改變。
于是,我們見到了如女戰士一般的李玟。
她會在節目的錄制現場為了學員跟導演據理力争;
也會突然決定在特殊的時刻,發布一首兩年前就寫好的歌曲。
只是因為覺得,大家現在的生活需要一束光,一點快樂,想要給所有人帶來些許安慰。
她還會在自己身體抱恙,必須要停下來去做手術的時候,用最飽滿的情緒,給每一個見證這段經歷的人以能量,揮散大家對她狀态的擔憂。
就算是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她也還在内心默念,我要努力,再努力一下。
李玟終究是不一樣的女歌手。
偉忠哥曾説,她是改變了當時中國台灣流行音樂界的一位歌手。
在那個時代,整個圈子都被各種各樣的玉女占據。女歌手要長發飄飄,仙氣逼人,看上去乖巧清純,與強烈的攻擊性絕緣。
而李玟就像是一滴跌入滾熱油面的水珠,帶着強烈的個性,輕而易舉地便炸開了整片平靜,讓整個華人圈的女性都得以見證另外一種可能性:
你可以成為一個狂肆、張揚且閃耀的自己。
她似乎從不偽裝和掩飾自己的狀态,總是可以自在舒展地向周身輸送最強烈的能量。
以至于所有見到她的人,都自動在内心建立了一個可以回溯的,永遠存在的錨點。
——仿佛只要她還在,這個世界上至少就還有一個正在快樂的人存在。
所以,在收到她離去消息的那一刻,無數的情緒便開始在内心無限滋長。
有震驚,有悲傷,也有因「曾經理所當然地認為世界上有絕對快樂的人」這件事被忽然掀翻而誕生的復雜。
我們習慣了勸人堅強,讓人堅持,希望大家快樂,卻忘記了實現這個目标要歷經的掙扎有多漫長而苦痛。
女戰士的底色,除了熱烈的紅與黃,也有被負面情緒不斷追逐的藍與黑。
許多人都在議論,這些負面情緒究竟從何而來,是她的婚姻造成的嗎?還是因為身體的病痛讓她很難再回到舞台?
只是,無論這些紛争有多熱烈,終究也只能是無結果的虛幻揣測了。
我們理應記住的。
是李玟的閃耀與陽光。
是樂壇裏這顆永遠在發光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