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從資本狂熱到理性回歸,教育企業如何夾縫求生?,歡迎閲讀。
随着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在 2013 年我們迎來了 " 在線教育元年 "。這一标志性的起點不僅預示了教育方式的革命性轉變,開啓了技術與學習方式融合的新紀元,還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随着資本的大規模湧入,教育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擴張和技術更新。有數據統計,2013 年平均每天就有 2.6 家在線教育公司誕生。
如今,經過十年的沉澱與發展,市場的快速擴張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走過了一段充滿機遇又跌宕起伏又的歷程。然而,随着市場逐漸飽和和政策監管的加強,眾多教育企業發現,相較于過去,如今的上市之路變得愈加艱難和復雜。面對嚴峻的上市環境和資本市場的挑戰,似乎目前對于教育企業而言,并購成為了一種不得不的選擇?
01
教育企業很難
在一級市場融到錢了
在黑板洞察最近的《2024 上半年中國教育行業融資風向報告》我們可以看到,2024 年上半年的融資事件數量僅為 23 起,而融資總金額為 4.81 億元,創下了近五年數據半年融資的歷史新低,這表明資本市場對教育行業的投資更加謹慎。在過去十年中,教育行業經歷了從高速發展到資本退潮的顯著變化。特别是自 2019 年起,融資事件數量急劇減少,直到 2023 年,這一數字降至 52 起,創下近十年的最低點。這種顯著的下降反映出教育市場在面對内外部挑戰時所呈現的一些調整迹象。
2014-2023 年,教育行業近 10 年的融資數據統計
教育行業的投資熱潮曾在 2013 年至 2018 年間達到高峰,那時市場對在線教育、遠程學習及利用 AI 和大數據優化學習效果的技術驅動型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投資者對這些創新模式的熱情推動了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然而,市場的過快膨脹很快導致供應過剩,尤其是在 K-12 學科培訓領網域,競争異常激烈,新興企業和創業項目難以維持。
随着政策環境的逐步變化,尤其是在一些關鍵市場,如自 2018 年起對校外教育機構實行更嚴格的監管措施,這一趨勢對教育培訓機構的盈利模式產生了直接影響,進而冷卻了投資者的熱情。這些政策調整意在規範行業發展,但同時也對企業的資金籌集活動構成了挑戰,導致投資者對教育行業的投資回報預期下調。
此外,随着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和金融環境的不确定性加劇,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風險和收益。教育行業固有的不确定性,如政策風險和市場接受度的波動,使得它在一級市場的融資變得更為艱難。投資者傾向于尋求具有更穩定回報和較低風險的投資機會,這對教育行業的資金流動產生了明顯的影響。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教育行業融資視窗的收緊。面對這種挑戰,教育企業需要尋求新的發展策略,包括優化現有業務模式、探索新的收入來源或提高運營效率。對于投資者而言,這一時期也許需要更加審慎地評估教育行業的長期增長潛力和投資回報。
02
回報期壓力山大:
教育企業如何在夾縫中求生?
通過對近 10 年的教育行業投融資數據進行分析我們看到,融資高峰集中在了 2015 年 -2018 年,而一支基金的周期一般情況下是五年或者七年,甚至更長的會到十年。按照這個時間節點來推算,近期乃至未來幾年,教育行業的很多投資基金将會陸續進入回報期,開始尋求退出,以回收投資并實現盈利。這對教育企業構成了雙重壓力:一方面,現有投資者減少了新的資金注入;另一方面,需要尋找新的投資者來接盤或推動企業上市以實現退出,但這在當前市場環境中尤為困難。這種壓力加劇了市場的不穩定性,使得企業發展前景更加不明朗。一些企業陷入了 " 死不了、活不好 " 的窘境。一方面,這些企業尚能通過嚴格的成本控制維持基本運營;另一方面,它們卻因為缺乏創新和發展資金而難以實現業務的質的飛躍。此外,上市之路對于許多教育企業來説變得越發遙遠。即便是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教育公司,也面臨着股票流通性差和市值管理的壓力,這些問題反過來又加劇了企業的資本運作難度。
在當前的并購市場中,小市值公司正面臨着被邊緣化的嚴峻挑戰。行業開始默認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市值 30 億以下的上市公司不具備價值投資,更容易容易猶豫達不到分紅标準而淘汰 st,退市。這些公司往往因為市值較低,無法吸引足夠的投資者關注,逐漸變成市場上的 " 僵屍股 "。頭部企業通常具備更成熟的業務模式、更廣泛的客户基礎和更強的盈利能力,因此被視為較低風險的投資選擇。相反,市值低于 30 億元的小市值公司往往因為缺乏足夠的市場影響力和财務穩定性,面臨資金獲取難、業務擴展有限和市場競争力不足的多重挑戰,難以吸引投資者和資本的持續關注。在這種背景下,教育企業的并購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并購不僅作為一種市值管理的策略,還是企業擴展市場份額和增強競争力的有效手段。教育企業,尤其是那些擁有獨特教育模式或技術優勢的公司,具有較大的并購吸引力。通過并購這些企業,大型教育集團不僅可以快速補充自身的產品線和市場範圍,還能通過整合資源來提升運營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實現業務的協同增長。
因此,被并購對于一些教育企業而言是一個被動的選擇,也是一個 " 皆大歡喜 " 的結果。
03
教育行業并購潮:
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未來
并購為教育行業帶來諸多機遇,同時也伴随着一系列復雜挑戰。這些挑戰涉及并購過程本身的復雜性、行業特有的規模和監管問題,以及整合後的内部管理挑戰。不同教育企業的組織文化深植于其教育理念和運營模式,差異顯著可能導致整合困難。在并購過程中,融合不同的企業文化、創建一個統一且富有協同效應的新組織極為關鍵。忽視這一點可能導致員工士氣低落,管理混亂,甚至影響教育質量和企業聲譽。同時,全球各地的教育行業都受到嚴格的政府監管,不同地區的法規和政策差異可能對并購策略造成重大影響。企業必須确保并購後的操作完全符合當地教育法規,尤其是在學生數據保護、教育質量标準和學費定價政策等方面。忽視這些法規的遵守可能會導致法律風險,甚至面臨罰款或業務受限。
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求并購雙方有效整合不同系統和技術平台,提供無縫且高效的教育服務。這不僅涉及硬體和軟體的技術兼容性,更涉及到數據遷移、系統更新和用户體驗的優化。技術整合不力可能會導致運營中斷、成本超支和用户流失。而财務整合和回報預期管理也是并購中的重要考慮因素。并購通常伴随着高昂的前期投資和長期的财務壓力。企業需要在保證運營效率的同時,實現财務的健康穩定。同時,管理層和股東對并購回報的預期需要妥善管理,以避免過高的期望導致投資者不滿和股價波動。
" 并購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上市公司也有通過并購的方式來撐起自己的市值的訴求,關注業務協同的同時,也關注被并購标的的利潤,教育企業在過去一直被看做是優質資產。目前在并購的過程中,價格一般會成為主要的矛盾點,當前國内并購的價格缺乏一套标準的衡量體系,因此買賣雙方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拉扯,買方使勁砍價,賣方相對比較被動,雖然現階段大家都非常看重并購,但是其實每一個并購案的周期很長,且非常難。而且對于投資人和創始團隊來講,如果價格能夠給的合理,當然是個很好的出路。但是我感覺教育行業對比前幾年來説,由于種種原因現在不太容易給到一個非常好的價格。但是像生物醫藥企業現在并購其實議價空間都還挺大的,投資人基本上也都能滿意的退出。" 業内人士表示。
在全球教育行業經歷了十年的高速增長和擴張後,現在面臨的資本審慎和政策嚴格化提醒我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一種更加深思熟慮和創新的策略。在面臨種種挑戰的同時,教育行業的調整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市場的重組使得資源更加集中,提高了行業的整體效率。對于能夠準确把握市場脈動的企業和投資人來説,這是一個重新定位自己、尋找新的增長點的絕佳時機。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适應和創新是企業和投資人取得成功的關鍵。展望未來,教育行業的并購應更加注重長遠影響而非短期利益,更加強調創新和可持續性。教育企業的領導者們需要用一個全球化的視角來評估潛在的并購機會,同時也要具備敏鋭的市場洞察力和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這樣,教育行業的并購不僅能夠帶來商業上的成功,更能在全球範圍内推動教育的進步和創新,為下一代提供更優質、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教育環境。
關注『黑板洞察』,後台回復「少兒編程」獲取少兒編程行業洞察分析報告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