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業績回升難阻股價大跌,小熊電器怎麼了?,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侃見财經
2019 年,沉寂已久的家電行業突然迎來了一匹黑馬——小熊電器正式登陸 A 股市場。
彼時,投資者的關注點大都放在美的、格力、海爾等大白馬身上,沒想到并沒有多少人看好的小熊電器反倒脱穎而出,股價在 2020 年 2 月見底後逐步走高,5 個月後更是攀升到了 163.3 元 / 股,短短 5 個月時間股價便翻了超過 4 倍。
如今已經三年過去,小熊電器的股價已經跌至 64.27 元 / 股,最近三個月跌去了 32.4%,跟最高點相比更是已經膝蓋斬,市值較高點縮水超過 90 億。
不過,雖然股價跌跌不休,但據侃見财經梳理發現,小熊電器的業績并不算差,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已經有了明顯的回暖。為什麼在業績回升的情況,小熊電器的股價卻依然跌跌不休?
小熊電器跌入技術性 " 熊市 "
從股價來看,最近 3 年小熊電器的表現的确不是太好。
當然,這并非單純只是小熊電器自身的原因,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三年前,小家電的需求迎來了暴增,但随着疫情的結束,小家電的需求也随之走弱。
根據奧維雲網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2023 年 1-6 月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廚房小家電整體零售額為 275.5 億元,同比下降 8.5%,零售量 13101 萬台,同比上漲 0.8%,其中線上零售額 212 億元,同比下降 8.2%。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小家電需求下滑的态勢其實已經有所放緩了,這也能側面反映出,2021 和 2022 年小家電市場的大環境到底有多差。
在行業需求疲軟的大背景下,小熊電器走弱自然在所難免。除了上面提到的股價之外,過去幾年小熊電器的業績也猶如過山車一般,歷經大起大落。根據财報顯示,2020 — 2022 年,小熊電器分别實現營收 36.6 億、36.06 億和 41.18 億,營收增速分别為 39.16%、-1.46% 和 14.18%;實現淨利潤 4.281 億、2.834 億和 3.863 億,淨利潤增速分别為 59.64%、-33.81% 和 36.31%。
除了業績在 2021 年大幅下滑之外,近幾年小熊電器的各項經營數據明顯轉弱。例如存貨方面,2019 — 2022 年小熊電器的存貨分别為 4.32 億、5.318 億、6.162 億和 6.509 億,存貨呈現逐年走高的态勢;而在代表經銷商拿貨意願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數據上,2022 年小熊電器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僅為 6637 萬,相較于 2021 年的 1.267 億幾乎腰斬了。
從存貨和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兩項數據來看,小熊電器正面臨着需求不振的情況,然而近幾年小熊電器其實是在擴充產能的,這很有可能導致其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根據财報顯示,在 2019 年時小熊電器的固定資產為 1.368 億,在建工程則為 1.834 億," 固定資產 + 在建工程 " 合計為 3.202 億,資產負債率為 34.26%;但到了 2022 年,小熊電器的固定資產為 7.259 億,在建工程為 1.128 億," 固定資產 + 在建工程 " 合計為 8.387 億,3 年時間便翻了超過兩倍,資產負債率也提升至 51.43%。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小熊電器業績雙增——營收增長了 26.68%,淨利潤增長了 59.66%,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小熊電器的業績能維持正增長已經非常不容易。然而,雖然業績仍在增長,但無論是看存貨、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還是資產負債率,小熊電器的前景其實并不樂觀,而這或許也是其股價跌跌不休的原因。
護城河 " 不寬 "?
除了經營數據上的變化之外,缺乏核心競争力是小熊電器所面臨的另一大難題。
當下,雖然小家電市場不太景氣,但仍有不少的家電巨頭涉足小家電市場,例如美的、格力、海爾等等,競争十分激烈;如果沒有核心競争力、不能構築起足夠深的護城河,小熊電器其實随時都有被這些家電巨頭颠覆的可能。
從業務來看,小熊電器的業務主要是在廚電領網域,今年上半年鍋煲類、壺類、電動類以及西式電器的營收分别為 5.826 億、4.371 億、3.632 億和 2.98 億,占營收的比例分别為 24.88%、18.67%、15.51% 和 12.73%,四項業務的營收占比超過了七成,而這四大類產品都有一個兩個非常明顯的缺點——技術含量并不是太高,而且產品的同質化相當嚴重。
從數據來看,近年來小熊電器在研發上的投入并不多,2019 — 2022 年小熊電器的研發費用分别為 7652 萬、1.052 億、1.299 億和 1.374 億,占成本總額的比例分别為 3.2%、3.28%、4% 和 3.7%,研發費用的占比明顯偏低;而在營銷推廣上小熊電器則舍得下 " 血本 ",2019 — 2022 年小熊電器的營銷費用分别為 3.959 億、4.402 億、5.532 億和 7.298 億,均是同期研發費用的數倍。
或許是意識到這些小家電确實沒有太高的技術,小熊電器果斷轉變了打法。在品牌定位上,小熊電器将 " 萌電器 " 轉變成了 " 做年輕人喜歡的小家電 ",用户人群更加精準;在產品策略上,小熊電器開始 " 拼量 " ——根據 2022 年的年報顯示,小熊電器的產品品類超過了 60 個、SKU 超 500 多款,除了傳統的小家電之外,一些非主流的小家電如絞肉機、打蛋器等也有開發。
從經營思路來看,小熊電器其實選擇的是一條多產品路線,這樣的打法固然有其優點——每一個新的產品都能為其帶來營收上的提升,但這樣的打法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無法培養出自己的核心大單品,難以構築護城河。對比其他廚電企業,定位較為相似的九陽股份有其核心大單品——九陽豆漿機,蘇泊爾的核心單品是鍋具,小熊電器卻沒有一款能打的核心單品。
作為小家電巨頭,相比于其他的小家電企業,小熊電器有着品類多而全的優勢,但在幾百個產品的背後,小熊電器依然缺乏着核心競争力。對于小熊電器來説,如何培養出核心競争力、構築起屬于自己的護城河,這将是其走出技術性 " 熊市 " 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