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新能源之都”GDP破萬億 江蘇第5座萬億城市誕生!,歡迎閲讀。
财聯社 1 月 17 日訊(記者 趙子祥)本月中旬起,江蘇省各設區市陸續進入 " 兩會 " 時間,1 月 15 日起,省會南京市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開幕,随後 " 蘇錫常 " 等地兩會也相繼召開,宿遷、鹽城、南通等其餘地級市也陸續曬出去年成績單,總結去年工作的同時對 2024 年各項工作作出展望和規劃。
2023 年,南京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 4.7% 左右,總量 1.75 萬億元左右,繼續保持全國前十,而各地市保持經濟總量穩步提升的同時,江蘇還實現了新的裏程碑,随着常州 GDP 突破萬億門檻," 蘇大強 " 第 5 座萬億城市正式誕生。
1 月 16 日,在常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常州市人民政府市長盛蕾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預計 2023 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 6.8% 左右,邁上萬億台階。随後," 常州發布 " 發布消息官宣,常州成為 " 萬億之城 "。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主動扛起 " 新能源之都 " 大旗的常州也拿出了過硬產業數據為自己正名,其新能源產業產值達 7500 億元左右,整車產量近 68 萬輛投資熱度全國第一;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產值達 4700 億元;集聚了 3000 多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制造企業等等。
常州新能源勢力中還包括了天合光能(688599.SH)、中創新航 ( 03931.HK)、億晶光電 ( 600537.SH ) 、晶雪節能 ( 301010.SZ ) 、亞瑪頓(002623.SZ)等知名新能源產業鏈相關的上市企業,而加快實現新能源產業 " 萬億產值 " 的突破也正是常州第二個萬億目标。
江蘇省萬億之城 " 上新 "
公開資料顯示,千禧年後國内萬億 GDP 城市井噴,2006 年上海 GDP 率先超過萬億元,2008 年北京 GDP 破萬億元,2010 年廣州 GDP 破萬億元,2011 年深圳、天津、蘇州、重慶 4 個城市 GDP 突破萬億元。
此後幾年,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佛山 GDP 總量相繼突破萬億元。
2020 年又有福州、泉州、南通、合肥、西安、濟南 GDP 突破萬億元,2021 年東莞 GDP 突破萬億元,2023 年常州 GDP 突破萬億元。
至此,常州成為繼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後,江蘇第五個跨入 " 萬億俱樂部 " 的城市,也成為全國人口最少、地網域面積較小、人均水平較高的萬億之城。
1 月 15 日,在常州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説:"2023 年,常州高質量邁入 GDP 萬億之城,這是城市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
根據常州發布披露,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 6.8% 左右,其中,主要經濟指标增幅高于省均、領跑蘇南,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680.3 億元,增長 7.7%,税收占比達 86%、全省第一 ;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8.8%,增速連續 21 個月保持蘇南第一。
2023 年常州 11 個核心發展指标提前兩年實現 " 十四五 " 規劃預期目标。還獲評了 " 全國創新驅動示範市 "、" 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 強市 "。
萬億之城頭銜之下,常州過去一年的城市能級也得到了突破。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在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發表講話時表示,"2023 年常州滬寧沿江高鐵建成運營,南醫大常州校區籤約開工,南大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河海大學常州新校區建成投用,常泰長江大橋、騰龍大道、中吳大道西延等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地鐵 5 号線開工建設,城鄉形态加速重構。"
新能源產業產值達 7500 億元
"2022 年開始,市委市政府決定要打造新能源之都,并在年底出台了建設新能源之都的實施意見。" 常州市工信局綜合處處長周憶峥此前接受财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 年大年初七新春第一會上,全市召開新能源之都建設推進大會。通過對常州去年整個新能源產業的梳理統計,根據產業實際情況,把發電、儲能、輸送、應用這 4 大塊都作為新能源領網域,去年常州整個新能源領網域的產業規模超過了 5100 億。"
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多次公開表示,在建設 " 新能源之都 " 的建設上,常州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态、新模式,培育壯大新動能。
根據常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 年,常州市新能源產業產值達 7500 億元左右;整車產量将近 68 萬輛,約占江蘇全省的 7 成。光伏產業規模接近全國十分之一;動力電池產業鏈完整度達 97%、全國第一;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產值達 4700 億元。
報告提到,通過強鏈、補鏈、延鏈,常州形成了包括整車制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傳感器、充電樁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鏈,常州目前已經集聚了 3000 多家相關制造企業。
據了解,在新能源領網域,常州率先構建了 " 發儲送用網 " 產業閉環,且深度融合。產業集聚度全國前三,投資熱度全國第一。近日,江蘇明确支持常州高質量推進太陽能光伏、動力及儲能電池、新型電力裝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創新更新,打造 " 新能源之都 " 城市名片。
目前,常州不僅擁有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天合光能這些總部型 " 鏈主 " 企業,寧德時代、理想、比亞迪、貝特瑞、星源材質等國内超 70% 的細分領網域 " 鏈主 " 企業均在常州設立制造基地和研發機構。
此外還有泛亞微透、曠達科技、永安行、常寶股份、亞瑪頓、天合光能、裕興股份、晶雪節能、快克智能等十餘家知名新能源相關上市企業。
目前常州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新能源企業和研發集群,在全市 95 家上市企業中,新能源產業鏈上市公司 38 家,占比 40%,總市值占比超過六成。
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全國居前也為常州賦予了更多的吸引力。蘇文電能副總裁李劍峰此前接受财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常州本身有相當多的兄弟公司(新能源),也包括很多上下遊企業,其實對我們來説支撐是非常大的,説句實話,不管是人才也好,各方面配套也好,如果不是常州,在另一個地方是很難建立起整個產業鏈。"
衝上萬億之後," 新能源之都 " 馬不停蹄趕往第二個萬億計劃。日前,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支持常州高質量推進太陽能光伏、動力及儲能電池、新型電力裝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創新更新。
上述《意見》提出,到 2025 年,常州新能源領網域產值規模力争超萬億元。到 2035 年,產值規模在 2025 年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發電、儲能、輸送、應用四大環節實現深層次、高濃度融合發展,新能源在生產、生活中的滲透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打造代表江蘇高質量發展水平、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新能源產業高地。
培育 " 合成生物 " 產業
常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除了對去年成績的回顧,還有 2024 年重點工作的規劃。
常州 2024 年要推動新能源產業規模突破 8800 億元,力争整車產量突破 100 萬輛,新增公共和專用充電設施 3500 個,打造中心城區 1 公裏充電服務圈。在聚力重大項目攻堅計劃表中,常州計劃要在今年實現招引總投資超 100 億元或 10 億美元項目 4 個以上新開工 10 億元或 1 億美元項目 30 個以上。
在加快數實融合步伐方面,常州提出要争創國家工業互聯網 " 雙跨 " 平台,計劃在新的一年裏實施新一輪 " 十百千 " 工程,培育 500 個典型數字應用場景,新建 5G 基站 4000 座,并且建設智能算力中心。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在未來產業規劃上,常州特别提到了 " 合成生物 " 產業,明确今年要深入實施 " 合成生物 10 條,建好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等重大載體,培育重大項目 10 項。
據了解,合成生物學被譽為 " 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 "。合成生物學的目标之一是創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人工生物體,或者通過改造現有的生物體來生產有用的化合物,如藥物或燃料。這一全新生物技術範式為生命科學和工程領網域帶來了巨大的潛力,目前已有 40 多個國家、500 多個機構資助合成生物學研究。美、英、日、加、歐盟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均有引導扶持合成生物學發展的政策。
2023 年 8 月份,常州市級層面率先成立了合成生物創新發展專班,為常州未來產業領網域新賽道新高地布局。
财聯社記者此前在常州市政府推進合成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了解到,目前常州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金壇合成生物產業園、西太湖合成生物創新產業園等三個合成生物專題園區目前已正式啓動開園,合成生物學成果項目紛紛落地。
11 月 1 日,常州合成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及《若幹措施》正式對外發布,成為江蘇省第一個以市委市政府名義發布促進合成生物產業發展專項政策措施的城市。
" 作為未來產業,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擁有無限想象空間。目前合成生物領網域重大技術突破已進入快速增長期,時不我待。常州将全速搶占新風口、布局新賽道,培育未來產業,打造合成生物產業創新高地,在科技強省、制造強省建設中展現常州擔當。" 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蔣鵬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