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年入350億,63歲寧波富豪再闖IPO,歡迎閲讀。
即将 " 手握 " 四家上市公司。
國内 " 輪胎一哥 " 上市進程迎來關鍵時刻。
2 月 13 日,中策橡膠于上交所首發上會,拟募資 48.5 億元。中策橡膠主要從事全鋼胎、半鋼胎、斜交胎和車胎等輪胎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旗下擁有 " 朝陽 "" 好運 "" 威獅 ""WESTLAKE""GOODRIDE" 等多個國内外知名品牌。
這家國内輪胎行業的龍頭企業,終于邁出了登陸資本市場的關鍵一步。而背後操盤這一切的,正是資本市場的 " 老江湖 " ——仇建平。
在《2024 胡潤全球富豪榜》上,仇建平與配偶王玲玲以 185 億元身家位居第 1384 位。 他通過并購的方式搭建出產業版圖,旗下已有巨星科技、杭叉集團、新柴股份三家上市公司。
若中策橡膠上市成功,這位 " 并購獵手 " 将 " 手握 " 四家上市公司。
輪胎巨頭的資本之路
中策橡膠最早的歷史可追溯到 1958 年建立的杭州海潮橡膠廠。1966 年,杭州海潮橡膠廠正式更名為杭州橡膠廠。
上個世紀 90 年代,杭州橡膠廠和中策投資合資設立杭州中策橡膠,此後,中策橡膠開始一路發展壯大,逐步成為國内首屈一指的輪胎企業。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行業巨頭,卻遲遲未能登陸資本市場,直到一位低調的 " 寧波富豪 " 仇建平出現。
時間來到 2019 年,中策橡膠的股東之一中信產業基金即将退出,尋找下家,而仇建平了解到這一情況,盯上了中策橡膠這塊 " 肥肉 "。
彼時,仇建平已經坐擁巨星科技與杭叉集團兩家上市公司,但他仍然在四處尋找好的投資标的," 中信產業基金的 5 年期限到了,今年 6 月份需要退出,所以我們接盤了。"
于是在 2019 年,仇建平控制的中策海潮以 57.98 億元的現金對價獲得了中策橡膠 46.95% 的股份,成為實際控制人。
這一舉措也就仇建平的資本運作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 并購可以讓企業快速的發展,巨星集團也是這樣的。總共 9 年時間,我們花了 110 億人民币的錢用在并購上。"
在 2019 年的一個論壇上,仇建平直言,巨星科技 2010 年在深交所上市,那時候整個集團下面就一個手工具業務,過去 9 年基本上把集團公司賺來的錢全部投入到產業并購上,并購之後企業有了快速的發展。
兩年後的 2021 年 10 月,中策橡膠公司便進入 IPO 上市輔導階段,足以見其 " 上市心切 "。
直至 2023 年 1 月,中策橡膠預披露招股書,準備在上交所主機板上市,原計劃募資 70 億元。2024 年 12 月,中策橡膠更新招股書申報稿,募資金額由 70 億元減少至 48.5 億元。
招股書提到,中策橡膠擁有 " 朝陽 "、" 威獅 "、" 好運 "、" 金冠 " 等一系列知名輪胎品牌,其中 " 朝陽 " 品牌誕生于 1966 年,并于 2004 年評為 " 中國馳名商标 ",是我國知名度最高的本土輪胎品牌之一。公司的輪胎產品為一汽解放、北汽福田、上汽通用、東風日產、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比亞迪汽車等知名整車廠提供配套裝務。
财務數據顯示,2021 — 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中策橡膠實現營業收入分别約為 306.01 億元、318.89 億元、352.52 億元、185.18 億元,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别約為 13.75 億元、12.25 億元、26.38 億元、25.4 億元。
從業務結構來看,中策橡膠的收入主要來自全鋼胎、半鋼胎產品。報告期内,該公司的全鋼胎收入分别約 159.10 億元、158.24 億元、172.11 億元和 84.92 億元,分别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 52.20%、49.83%、49.01% 和 46.00%。
2023 年,中策橡膠在國内橡膠制品產業鏈輪胎類企業裏的市場份額占比達 14.7%,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發布的 "2024 年度中國輪胎企業排行榜 " 中位列榜首。
根據美國《輪胎商業》(TireBusiness)發布的 2023 年全球輪胎企業排行榜,中策橡膠以 43.8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315 億元)的輪胎銷售額位列全球第 8 位,是中國唯一進入全球前十的輪胎企業,超越日本東洋輪胎、德國馬牌等國際品牌。
正因在國内外的領先地位,中策橡膠也被市場冠上了 " 輪胎老大 " 之名,但其面臨的競争也不容小觑。
在中策橡膠 IPO 之前,A 股市場的輪胎上市公司已經有玲珑輪胎、森麒麟、賽輪輪胎、三角輪胎等。從淨利潤看,2023 年,賽輪輪胎就以 31.36 億元的淨利潤超過了中策橡膠的 24.98 億元。
招股書中也提到,與玲珑輪胎、賽輪輪胎等我國大型輪胎企業相比,公司與主要競争對手資產規模接近,但在生產及收入規模方面領先優勢明顯。與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等國際知名輪胎企業相比,公司在資產規模及收入規模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來源:招股書截圖
本次 IPO,中策橡膠拟募集資金 48.5 億元,用于高性能子午線輪胎綠色 5G 數字工廠項目、年產 250 萬套全鋼子午線載重輪胎生產線項目、中策橡膠(建德)有限公司春秋廠區改擴建及倉儲配套項目。
63 歲 " 并購捕手 ",拓展資本版圖
這并非仇建平第一次操盤公司上市。
1962 年,仇建平出生于浙江寧波。作為浙江資本圈的傳奇人物,仇建平以其敏鋭的投資眼光和娴熟的資本運作手法聞名。除了中策橡膠,他還控制着巨星科技、杭叉集團、新柴股份三家上市公司,橫跨工具制造、汽車零部件等多個領網域。
仇建平的創業之路始于 1993 年,彼時,他辭去 " 鐵飯碗 " 毅然下海,創立巨星科技,專注于手工具的制作,公司的產品涵蓋手動工具、電動工具、氣動緊固工具、激光測量工具、激光雷達、工具櫃、工業存儲櫃、工業吸塵器等。
2010 年,巨星科技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仇建平也由此開啓了他在資本市場的擴張之旅。此後,仇建平頻頻出手,将眾多優質資產收至麾下。
2011 年,仇建平成功收購杭叉控股 98.8% 的股權,成為杭叉集團的實際控股人。2016 年,杭叉集團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在叉車領網域持續深耕,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境外市場營收占比逐年攀升。
2017 年,仇建平斥資 4.65 億元從浙江力程處受讓新柴股份 99% 的股權,同年 7 月,新柴股份在創業板成功上市。
至此,仇建平旗下已坐擁三家 A 股上市公司," 巨星系 " 資本版圖初現規模。
截至 2 月 13 日收盤,巨星科技市值為 363.12 億,杭叉集團市值為 270.74 億,新柴股份市值為 23.34 億,三家公司總市值合計超 650 億,假如中策橡膠能順利 IPO,仇建平的 " 巨星帝國 " 跨入千億級别。
事實上,仇建平的資本運作,并非簡單的 " 買買買 ",而是始終圍繞着產業布局展開。他通過資本運作,不斷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完善產業生态,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
中策橡膠作為輪胎生產企業,是汽車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與一汽解放、北汽福田、上汽通用等眾多整車廠建立合作,這也為巨星科技拓展了在汽車相關產業的業務觸角。
在國内大手筆并購的同時,仇建平還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2016 年,巨星科技增資并收購 PT 公司 100% 股權,整合了其激光智能工具業務,後者的母公司是瑞士徕卡。2017 年,收購了美國的手動、氣動、電動射釘槍和耗材百年品牌 Arrow。2021 年,巨星科技公告拟通過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 Geelong 基龍 100% 股權,基龍是當時全球領先的存儲箱櫃公司。
2024 年,巨星科技完成對瑞士 TESA 集團資產的收購。TESA 集團是全球領先的自粘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在膠粘技術領網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廣泛的市場份額,巨星科技借此拓展了產品線,提升了技術水平。
若中策橡膠成功上市,仇建平的 " 巨星系 " 資本版圖市值将進一步攀升,有望突破千億規模。屆時,他将手握四家上市公司,在工具、叉車、輪胎、柴油發動機等多個領網域實現深度布局,產業協同效應将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