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股價連續4天低于1元,基金為何一季度還要買入嘉凱城?,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韓迅
繼續下跌,還是觸底反彈,是挂在 *ST 嘉凱(即嘉凱城,000918.SZ)投資者心中的一個懸念。
5 月 9 日,*ST 嘉凱再度開盤跌停,股價跌至 0.82 元。
自 4 月 20 日跌停之後,嘉凱城的股價已經連續出現了多次跌停,更嚴峻的形式是嘉凱城 5 月 4 日起被實施 " 退市風險警示 " 及 " 其他風險警示 ",股票簡稱由 " 嘉凱城 " 變更為 "*ST 嘉凱 ",股價在 5 月 4 日、5 日、8 日和 9 日不僅連續跌停,而且是連續 4 個交易日低于 1 元錢。
根據退市新規要求,滬深兩市的股票 " 連續 20 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币 1 元 " 就會被實施交易類強制退市,因此對于嘉凱城及其投資者來説,現在是到了 " 最危險的時刻 "。
但有意思的是,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中證全指房地產 ETF 在 2023 年一季度卻突然買入嘉凱城的股票,截至 3 月 31 日以持有 709.99 萬股位列嘉凱城第 7 大流通股股東。
既然嘉凱城的業績虧損已經顯而易見,為何南方基金還要在今年一季度買入呢?
淨資產不是大問題
資料顯示,嘉凱城的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與銷售,經營模式包含自主開發銷售以及管理輸出的輕資產運營模式。2022 年,嘉凱城的房地產業務主要經營區網域位于長三角,在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等城市有存量住宅及商業項目。
除此之外,嘉凱城還有院線業務。截至 2022 年底,嘉凱城在全國 116 個城市擁有影城 151 家,銀幕數量 881 塊。
根據嘉凱城 2022 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内,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4.51 億元,同比增長 5.64%;實現歸母淨利潤 -9.84 億元,較 2021 年收窄,2021 年同期為 -12.69 億元。2023 年一季度,嘉凱城實現營業收入 2.19 億元,同比減少 17.91%; 實現歸母淨利潤 -1.47 億元,同比增長 17.67%。
除此之外,令市場擔憂的還有嘉凱城的淨資產,其 2022 年末為 -0.67 億元,2023 年一季度末為 -2.18 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嘉凱城的淨資產為負并不是太大的問題," 也就 2 個億左右,去年公司計提了減值準備,影響了業績;今年影視行業復蘇在即,按照嘉凱城的院線規模,今年第一季度電影行業就不錯,就全年來説應該會獲得正收益。"
嘉凱城 2022 年年報顯示,截止 2022 年末,公司存貨及投房資產共計約 74 億元,2023 年要繼續通過加強銷售或者整體處置等方式,加快存量資產盤活,為公司的發展提供現金流支持和業績支撐。
" 不管是銷售,還是整體處置,所獲得的資金完全可以彌補 2 個多億淨資產的損失。" 上述分析人士如是説。
業績補償依舊存在
2008 年,嘉凱城借殼 ST 亞華的重組方案中,其公司控股股東浙商集團、杭鋼集團曾承諾:" 在重組實施完成後的三個會計年度内,如若采用假設開發法評估的注入資產實際盈利數總額小于《資產評估報告》中相應利潤預測數總額,浙商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和杭鋼集團将對此利潤差額給予上市公司等額補償。"
此後,恒大地產兜底了嘉凱城原控股股東的業績承諾,即 " 在受讓股份轉讓後,按照相關規定,向嘉凱城補足原控股股東浙商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和杭鋼集團業績承諾補償差額。"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2021 年 6 月 24 日,深圳市華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華建控股 ")與廣州市凱隆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廣州凱隆 ")籤訂《股份轉讓協定》,受讓廣州凱隆持有的嘉凱城 29.9% 股份,并出具了《承諾函》,做出承諾:" 華建控股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後,在發生需要履行補償義務的前提下,若浙商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和杭鋼集團在差額補償義務履行期限内(即銷售完成後一年内)未能向上市公司足額支付補償款,則華建控股将自前述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内對其未能足額支付的部分進行補足。"
在分析人士看來,有了控股股東的業績承諾補償,嘉凱城未來的業績還是有保障的。
嘉凱城 2023 年一季報顯示,南方中證全指房地產 ETF 以持有 709.99 萬股位列嘉凱城第 7 大流通股股東。
" 南方基金不會莫名其妙去買嘉凱城的,應該是有更深的意圖。華夏、天弘都有中證全指房地產基金,但是他們并沒有買成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某私募基金人士如是説。
在他看來,嘉凱城 2022 年年報中的兩句話值得深思,即 " 公司充分借助股東多年來深耕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更新、棚户改造及工程施工業務資源進行項目開發,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 和 " 緊抓資本市場政策視窗期,全力推進上市公司再融資等資本運作工作 "," 這説不定就是嘉凱城未來翻盤的籌碼。"
對于股價不足 1 元,市值 15 億元左右的嘉凱城來説,要想 " 觸底反彈 ",除去自我造血之外,借助外部資源或許也是一個自救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