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科學家在 117 億光年外發現巨型螺旋星系:質量約為銀河系 5 倍,歡迎閲讀。
IT 之家 4 月 4 日消息,國際天文學團隊借助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偶然發現了一個誕生于宇宙大爆炸後僅 20 億年的巨型螺旋星系(科學家們将其稱為 Big Wheel),其質量約是銀河系的 5 倍,直徑達 10 萬光年,距離地球約 117 億光年,刷新了人類對早期宇宙星系演化的認知。
它的發現颠覆了科學家以往對早期宇宙的假設 —— 此前普遍認為大爆炸後 20 億年的宇宙中,星系應處于小型、未成熟階段。然而 Big Wheel 不僅具有完整的螺旋結構,其旋轉速度更與當今成熟星系相當。這個星系橫跨 10 萬光年,由中心向外的旋轉速度逐漸增加,最高可達 200 km/s,且符合 " 塔利 - 費舍爾關系 "(星系尺寸與旋轉速度的現代觀測規律)。
加州理工學院 Lee A. DuBridge 天文學教授查爾斯・(查克)・斯泰德爾(PhD '90)表示," 這個星系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的螺旋星系之一,這在宇宙早期階段可以説史無前例。"
他表示,這個星系最終會被剝離掉氣體,(按時間推算)根本無法延續到現在(這些光來自于 117 億年前)。" 這就好像是我們發現了一只活恐龍,而它存在于滅絕之前。"
研究團隊最初在通過 JWST 觀測一個鄰近類星體(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時意外捕捉到 Big Whee 的影像,後續利用 JWST 近紅外光譜儀(NIRSpec)的光譜分析,确認了其旋轉盤結構及動力學特征。
據稱,Big Wheel 尺寸和質量遠超當前科學界對同期星系的預測,比之前在類似宇宙時間發現的具有類似質量的星系大了近三倍,也至少比目前宇宙模拟數據大三倍。這一發現表明,早期宇宙中可能存在尚未被理解的快速星系形成機制。
研究人員表示,Big Wheel 位于一個異常密集的宇宙區網域,星系密度超過宇宙平均值的十倍。研究團隊推測,該環境為其快速形成提供了關鍵條件:
高效氣體吸積:密集區網域可能通過輸送具有一致角動量的氣體,促進大型盤狀結構的形成;
頻繁星系合并:富氣體星系的頻繁碰撞加速了質量積累。米蘭比可卡大學合著者塞巴斯蒂亞諾・坎塔盧波指出:" 這類極端環境仍是未被充分探索的領網域,需更多觀測數據建立統計樣本。"
IT 之家查詢發現,由意大利米蘭比可卡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于 3 月 17 日将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DOI:10.1038 / s41550-025-0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