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滴滴小鵬同路而行,但駛向何處?,歡迎閲讀。
這個周一,今年國内互聯網領網域重要的一次合作產生了。
8 月 28 日早間,滴滴出行與小鵬汽車相繼發布公告稱,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小鵬汽車将發行占交易完成後總股本 3.25% 的 A 類普通股,收購滴滴旗下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產和研發能力。此次收購的最高總對價約為 58.35 億港元(約合人民币 54.18 億元)。
滴滴是國内頭部的共享出行平台,小鵬汽車是國内最早探索智能電動汽車的造車新勢力之一。對于此次合作,滴滴董事長兼 CEO 程維、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都親自參與了談判和合作細節的商讨。
作為此次戰略合作的核心,小鵬汽車會基于滴滴出售的資產,打造一款價格 15 萬級的 A 級智能電動車,項目代号為 "MONA"。據悉,"MONA" 将以全新品牌、首款產品的形象進入市場,預計于 2024 年開始量產。
此舉也意味着滴滴正式将之前研發的智能電動汽車項目賣給小鵬。從 2021 年 4 月滴滴傳出探索研發智能電動汽車業務至今,已經過去兩年多時間,雖然滴滴并未對外公開過該業務 " 達文西 " 的進展,但外界的猜測從未停止。
這到底是滴滴不堪重負急于抛棄這個主航道之外的業務,還是有更長遠的規劃?至少在滴滴自己看來,此次合作是為了後者。滴滴的通稿和小鵬的媒體溝通會中,雙方説辭一致,小鵬主要負責量產研發以及部分銷售,滴滴則主要是從生态上支持銷售和運營,雙方均會利用自身優勢和渠道進行新品牌銷售。
換句話説,滴滴換了一條更高效的路——聚焦出行主營業務,成為智能電動汽車領網域的技術及服務生态供應商,發揮核心優勢協助小鵬賣車,建構起了汽車生态鏈條。
小鵬買到的是好資產嗎?
相比很多公司的技術提供商的身份,滴滴在本次合作中起到了不一樣的角色。小鵬收購的是滴滴相對完善的一套資產和業務。在小鵬的溝通會上,其聯席總裁顧宏地評價稱,小鵬買到了 " 一款完成度非常高、準量產的 A 級智能電動汽車轎車車型 "。
過去兩年,除了沒有公開的產線和量產之外,滴滴的智能電動汽車研發業務其實進展比較全面——在 2020 年推出 D1 定制車之後,滴滴在智能電動汽車領網域已經有一定經驗。
這是更類似于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滴滴提供的并非是單獨的三電技術又或是自動駕駛技術,而是成熟的整車設計方案,也就是説這套方案通過售賣項目的方式移交給小鵬後,小鵬在短時間内即可完成整車的研發和制造,再通過小鵬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很快補充到小鵬汽車產品的陣營中。依據現有消息來看,小鵬或将在今年完成車輛的研發,并開始路試。
從小鵬的產品分析來看,近年來大火的 P7 和 G6 等產品都處于 20w 以上價格段,在 15w 這一主流的產品價格段中的 G3 已經是一款比較老的產品,小鵬 P5 還處于銷量的爬升期,所以在這一價格段還沒有戰略性產品。從車型銷量看,15 萬級别的汽車又是市場銷量最大的價格區間,而 "MONA" 產品的加入可以與小鵬現有的 P5 產生雙旗艦效應,在 15w 這一全國最大的銷量市場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這一市場也恰好是比亞迪等傳統車企出貨量最大的市場,"MONA" 的生產将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并且也能幫助小鵬在新勢力造車企業中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相比小鵬汽車的三電技術、導航技術等。滴滴更擅長的并非是硬體制造,其優勢在產品運營方面。滴滴很能理解在 15w 這一大眾領網域消費者需要一輛什麼樣的車,從產品性能到舒适細節,雖然 "MONA" 并未產出,但依據用户需求得到的結論已經引入這一產品之中。
滴滴作為全國性的網約車平台,其司機對于平台的黏性極高,在之前與比亞迪合作的 D1 車型中可以看到,滴滴平台自身產生了大量的 D1 訂單,而這些訂單可以説是其它車企不可企及的部分,而這次合作後,"MONA" 在上市之初銷量爬升期可以利用這部分訂單快速上量建立用户的信任。
與此同時,小鵬本就有着中國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的能力,屬于造車新勢力,與滴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提升智能駕駛的使用效果、拓寬使用場景。
根據小鵬聯席總裁顧宏地的説法,小鵬和滴滴實際達成了連續兩年下限為 10 萬台,上限為 18 萬台的年銷量對賭協定。如果真的能夠實現 " 對賭 " 的内容,就意味着 "MONA" 車型在上市後每月銷量至少在近萬台,這和小鵬汽車當前的月銷量幾乎相當。這樣的成績對于新勢力來説可能在銷量爬坡上比較困難,但滴滴平台加持後将大大降低達成這一目标的難度。
滴滴重新 " 借力 "
對于滴滴來説,賣掉業務到底是不是一個好主意呢?
兩年前,滴滴造車或許還是個好的故事。回歸滴滴商業模式本身,運力是支撐滴滴這家網約車公司的根基,想要留住更多司機,滴滴勢必要在雙方的收益立場上取得平衡。最直接的辦法莫過于降低運營成本。此前,滴滴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一直選擇和租賃公司合作,司機直接從租賃公司租車,滴滴拿的是每一單的抽成,但後者管理難度大,可控性低。
有滴滴内部人士認為,司機租車的大頭收入都被租賃公司拿走了,這種模式更像是滴滴在幫租賃公司 " 養 " 司機。所以 2019 年下半年,滴滴逐漸開啓了去租賃公司化等動作。
而司機群體,正是兩年前滴滴開始探索智能電動汽車相關業務的動力之一。司機除去直接和租賃公司合作,也可以從滴滴自己的渠道獲取車輛。
所以從本身的利益考慮,無論是 2021 年開始探索智能電動汽車相關業務,還是當今建立汽車生态鏈,對與滴滴來説都是不得不為之的舉動。
但現實是,2024 年将會是電動汽車真正進入普及的一年,小米、石頭等互聯網硬體公司紛紛下場造車,電動車的價格與品質将會有更大規模的厮殺。而滴滴在此時下場面臨着非成熟品牌與成熟品牌之間的博弈,而這往往帶來的是對自身的巨大消耗。作為網約車平台的滴滴,雖然已經有了之前 D1 的成功經驗,但是自主研發智能電動汽車依然會導致在主營業務上的分心。
此外,滴滴需要主動拉動大量重資產對業務進行支持,這既是風險也是成本。公告顯示,達文西項目在過去兩年共虧損 34 億元人民币。僅在今年就已裁員兩次,團隊規模從 1700 多人縮減至不足千人。
讓滴滴成為一家重資產公司,對于公司來説是一個不得不下場但并不情願的方向,而将業務委托給小鵬後,滴滴只需要拉動小鵬即可完成車輛的研發上市。
現實之下,也許走合作的方式對于滴滴來説才是上策。
事實上,滴滴一直是一個非常擅長整合資源的公司,走到今天的規模,滴滴沒少 " 借力 "。
2018 年 4 月,滴滴聯合 31 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共同成立了 " 洪流聯盟 ",聯盟成員包括主機廠、零配件制造商、新能源領網域、數字地圖公司、車聯網等,旨在聯合汽車上下遊共建開放、賦能的汽車運營商平台,推進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產業發展,進而推動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和智慧交通領網域的變革。
基于洪流聯盟的思路,2020 年 11 月,滴滴與比亞迪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定制網約車 D1 正式亮相。D1 由滴滴負責產品定義、造型設計、車聯網研發等,比亞迪代工。今年 5 月,滴滴自動駕駛公司又和廣汽埃安籤署了深化合作協定,共同發布了無人駕駛新能源量產車項目—— "AIDI 計劃 ",并宣布成立合資公司。
滴滴顯然能夠意識到,有一些戰場是絕對不能棄讓的,但另一些領網域,卻适合交個盟友。此時從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抽身,顯然是更好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滴滴此次出售的 " 智能電動汽車相關的研發業務和資產 ",裏面不包括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是另一個獨立的版塊,依然是滴滴在探索的新的業務方向,核心還是圍繞提供更具性價比、更智能的出行方式展開。拉來小鵬做盟友,滴滴顯然也希望在自動駕駛領網域多一張牌。
可以預見的是,此次合作之後,滴滴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主營業務和自動駕駛業務上,并得到小鵬的資源和幫助,同時在網約車出行業務上投入更多資源,在出行領網域走得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