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别不信,越來越多的商家離開線上,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聽筒 Tech,作者:艾莉娅,編輯:饒言,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 别不信,我買的電影票,線下比線上便宜了好幾十(元),影院還送了爆米花套餐。"
賽博原住民 00 後小欣感覺自己 " 賺了一個億 ",她和家人去看《哪吒 2》,在某平台買了電影票後,去線下取票時,影院工作人員告訴她,可以将票退了,重新線下買,每張票可以優惠十餘元,不僅如此,三個人還可以送一個 " 小食套餐 ",包括 " 一桶爆米花和兩大杯可樂 "。
" 三張票算下來,便宜了近 40 元,小食套餐平時在影院買,也要好幾十(元)。" 小欣覺得," 賺到了。"
實際上,不僅僅是小欣,不少網友發現,越來越多的行業,包括餐飲和酒店在内,有些線下消費都比線上更便宜," 靠線上撸羊毛 " 的那些年已成為過去。
但對此,商家見怪不怪," 線上抽傭高,為了避免抽傭,我們會想方設法将消費者導流到自己的私網域裏。"
在該商家看來,這對商家和消費者而言,都是好事," 消費者真正享受到了實惠,商家也能避開平台,并發展自己的私網域,提高收入。"
當然,更多商家無法離開平台," 我們仍需要借助平台來開拓市場。"
只是,不管是離開還是離不開,商家都希望能夠得到一種平衡,真正實現的 " 多方共赢 ",盡管這在實際上并不現實。
一、" 線下更便宜 " 漸成趨勢?
" 是真的,電影票線下比線上便宜!" 和小欣一樣,過去始終相信 " 網上便宜 " 的 80 後豔子也發現,自己也被線上 " 背刺 " 了。
坐标四川的豔子,是經歷過線下到線上消費的典型群體,在過去多年,她享受過 " 網上更便宜 " 的紅利,且養成了 " 能線上絕不線下 " 的消費習慣。
看電影,線上購票,是豔子近年來從未曾質疑過的習慣,她享受過 "9.9 元 " 的電影票,甚至 " 免費看過電影 ",正因此,她也是朋友口中 " 線上買電影票便宜 " 的 " 布道者 "。
但最近,豔子發現,自己被狠狠 " 打臉 " 了。
" 我和朋友先後帶家人一起去看《哪吒 2》,線上買票,58 元一張,同一個電影院,我朋友去看的時候,線下買票是 45 元一張。" 被朋友 " 質疑 " 的豔子一臉無奈。
更讓豔子 " 懷疑人生 " 的是,在朋友圈一 " 對賬 ",她才發現,近半年來,她買的電影票,居然都比朋友的貴。
" 有朋友在電影院充了會員卡,200 元可以看 10 場次,算下來,看一場電影,只需要花費 10(元)。"" 對完賬 " 的豔子,這才後知後覺,自己成了被 " 線上收割的大冤種 "。她有些難以接受," 這些年,我自以為的‘撿了便宜’算得了什麼?"
和豔子一樣,被線上 " 背刺 " 的,大有人在。
在社交平台,不少網友曬出,自己在網上購買的電影票,價格都比線下貴。" 再也不在線上買電影票了 " 的吐槽,更是随處可見。
圖:社交平台關于 " 線下電影票比線上便宜 " 的讨論
來源:小紅書,《聽筒 Tech》截圖
實際上,線下便宜的,不僅僅是電影票。
近兩年來,經常出差的馬哥則發現,在住宿時,線下訂房比線上便宜不少。
" 在線上訂好房,去辦理入住時,不少酒店會告訴我,實際上,線下訂比線上要便宜。" 多次,馬哥在酒店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将線上訂的房辦理退訂後,重新線下訂房。
" 不但能便宜不少,還能更新房型,或者送早餐、果盤之類的。" 馬哥告訴 " 聽筒 Tech",尤其是近兩年來,這種情況越來越頻繁," 有時候,酒店會要求加微信辦會員,更多時候,并不需要有任何其他操作,便可辦理。"
" 餐飲也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 馬哥表示,不僅僅是酒店,他經常在外就餐的時候,線下服務員會告訴他,他線上團購的套餐,在線下訂會更便宜。
馬哥還發現,自己曾在線上點的茶飲更貴。今年春節期間,馬哥偶然間去線下消費,進店後,店員就引導馬哥掃碼自家小程式點單,并表示有紅包福利," 立減 3 元 "。
對比下來,馬哥發現,線下消費更便宜,他果斷線下掃碼進群購買,并成為門店私網域流量的一員。
" 聽筒 Tech" 在某讀者群裏做了一個小調查,不少讀者表示,均遇到過類似情況。
二、離開線上的商家
越來越多的行業線下便宜的背後,是越來越多商家相繼離開線上,往線下引流的現狀。
華少是一位某新一線城市電影院的工作人員,在他看來,影院引導消費者退票,轉到線下,是最正常不過的事," 流量掌握在自己手裏,才是真的流量。"
早在 2024 年,他所在的影院便開始着手重點推進 " 私網域 ",亦即以遠低于平台的價格,引導消費者以 " 會員 " 的形式觀影," 為了防止用户抵觸辦卡,我們将辦卡的門檻設得很低,比如説,100 元也可辦理會員卡,享受會員的待遇。"
華少承認,因影院在核心商圈,且周邊居民小區較多,線下引流的效果更加明顯," 目前,我們影院線下購票的消費者,占比已經超過了 50%。"
而大火的《哪吒 2》,更是使得會員數倍增,華少透露,僅春節期間,影院會員數便翻了一倍。
這個春節,針對《哪吒 2》,華少所在的影院推出了家庭觀影套餐,120 元三人觀影,還送爆米花和飲料,這個套餐很受歡迎," 我們也确實會引導已經線上購票的用户,退票後再重新購買。"
河北某地的餐飲商家陳哥則已經完全脱離了線上平台,他對《聽筒 Tech》直言," 平台抽傭高,事還多,賺的那些利潤,不夠忙的。"
陳哥家的湘菜館已經開了五六年,因 " 口味正宗 ",且 " 服務态度好 ",他的餐館生意一直穩定,在當地擁有良好的口碑。
實際上,和諸多商家一樣,剛開始的兩年,為了快速打入市場,陳哥同樣上線了平台。但很快,陳哥發現,上線平台并不是一件好事," 先且不説抽傭的事,規矩太多了,每天處理不完的投訴,甚至還要面對各種處罰。"
" 以團購為例,我們上線一個團購套餐,本來就不賺錢,平台要抽傭,用户來了稍有不滿意便給差評或者投訴。" 陳哥直言," 疲于應付。"
2024 年年中,陳哥将店鋪徹底從平台下線了," 我們現在只做線下。"
當然,陳哥承認,因價格實惠,且口味較好,他的店鋪在周邊擁有良好的口碑,因此他并不愁生意,這也是他敢于脱離平台的主要因素所在。他同樣建有自己的 " 私網域微信群 ",以及店鋪會員體系," 我們有近千名會員,針對會員,我們也會不定期推出福利活動。"
實際上,不僅僅是華少和陳哥,在 " 聽筒 Tech" 的了解過程中,不少商家坦言,他們也正在嘗試或将嘗試建立自己的 " 私網域 ",以期待有一天能夠脱離平台。
三、" 傭金是把利劍!"
為什麼引導消費者線下交易?這對不少商家而言,并不是難回答的問題。
傭金,始終是決定商家是否繼續依附于平台的決定性因素。圈内還流行這樣一句話," 飯是商家做的,錢是平台賺的。"
華少便告訴 " 聽筒 Tech",通過線上售票,每張電影票,平台均在抽取不低的傭金," 以一張 45 元的電影票為例,如平台抽成為 20%,若引導消費者轉到線下,我們能省掉平台的抽成,即便我們以 40 元一張售出,利潤依然比線上高。"
在形成絕對的寡頭市場後,毋庸置疑的是,靠 " 中間商賺差價 " 的傭金成為平台賺錢的基本盤。根據公開數據,某外賣平台從商家收取的傭金大概是每單 15%~25% 之間。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就曾公開質疑," 餐飲行業不掙錢,但平台利潤大得離譜。"
除了傭金,平台也靠配送費賺錢,在配送費的分配中,平台也會以 " 管理費 "" 技術服務費 " 等方式完成抽成。
這導致整個線上經濟背後,是一場資本的狂歡。商家在平台上開店,得交租金、廣告費;用户在平台消費,為 " 方便 " 買單,支付配送費、會員費。通過抽傭、配送費、廣告、會員費等等方式,平台方可謂把商家和用户的錢都賺了個遍。
因 " 高傭金 " 屢遭商家诟病後,平台也打出了防御姿态。以美團為例,近期美團發言人回應稱,網傳美團外賣 30% 的高傭金率數據不實," 技術服務費 " 屬于網傳的傭金,平台實際商户傭金率為 6%~8%,且履約服務費只在商家選擇平台配送時才會產生。
但市場的質疑并未消退。
尤其是,京東宣布啓動 0 傭金招募商家強勢殺入外賣行業,并表示已籤約商家傭金,從 2 月 11 日 0 點起,按照全年免傭調整後,更牽動了不少商家的心。
當然,更多的商家,平台依然是賴以生存的重要途徑。
陳哥亦承認,并不是所有商家離開平台都能生存," 線下生意要足夠好,才有實力考慮。"
" 我們當然希望有更多的競争力量進入行業。" 陳哥表示,盡管自己已經放棄了線上,但平台的生态如果對商户變得友好,即便是短暫性的,恢復線上也不是沒可能。
畢竟,現有的平台無法獨攬所有本地平台業務,而維修、家政及本地影院電影票銷售等等,市場之廣闊,消費者也希望有更多的可選且更透明的消費方式。
(文中均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聽筒 Tech,作者:艾莉娅,編輯: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