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美的徹底清倉小米,背後到底有何玄機,歡迎閲讀。
3 月 28 日晚間,美的集團(000333.SZ)公布了 2024 年年報。年報顯示,美的集團在 2024 年徹底清倉手中持有的小米集團(01810.HK)股票。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的管理層,為什麼會作出這種決策?随着業務重疊逐步增多,小米集團在家電產能的擴張,兩者在家電和汽車都出現了短兵相接的局面,方洪波和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也逐步成為了對手。
有業内人士認為,美的集團對小米集團的投資屬于财務投資,随着小米股價向上,套現屬于正常資本運作;此外,目前美的集團和小米集團都在汽車業務領網域大舉擴張,小米繼續擴大家電產能,兩者先後在香港完成了數百億元的融資,競争也會越來越激烈。
2020 年開始合計套現近 20 億元
美的集團在 3 月 28 日晚間發布的年報顯示,美的集團 2024 年實現營業收入 4071 億元,同比(下同)增長 9.43%;歸母淨利潤 385 億元,增長 14.28%;扣除後歸母淨利潤 357 億元,同比增長 8.39%;經營活動現金流 605 億元,增長 4.51%。
2024 年,美的集團出售了超過 9 億元的小米集團股票,并徹底清倉。美的集團 2023 年年報顯示,出售小米集團金額為 5918 萬元;2022 年、2021 年美的集團都對小米集團沒有相關操作;2020 年美的集團則套現了小米集團 8.76 億元。
美的集團依然持有多家公司股票,賬面價值從 2023 年末的 32 億元下降到 2024 年末的 24.84 億元。
港股 100 強研究中心顧問餘豐慧向第一财經記者表示,美的集團在 2024 年清倉小米集團股份,反映了美的對投資組合的重新評估和調整:一方面,或是出于對資金流動性考慮,或是認為小米股價已達到其預期目标價,選擇獲利了結;另一方面,考慮到小米正積極布局家電領網域,成為美的直接競争對手,出售股份也可視為減少潛在利益衝突的戰略舉措。
慧研智投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顧問李謙表示,2024 年美的集團将小米集團進行清倉式出貨,估計是考慮到重合和競争,也代表美的認為小米估值也是符合預期。另外,對于國外市場的繼續開拓是美的戰略目标,對資金方面有需求。
奶酪基金投資經理胡坤超向第一财經記者表示,美的投資小米,本身就是财務投資,随着小米股價不斷抬升,抛售小米股票鎖定收益,屬于正常的資本運作方式,美的集團可能是出于風險分散角度考慮出售股票來降低潛在的投資風險,也可能與其業務戰略調整有關,聚焦主業或探索新的業務機會。
國際化與全球運營是公司的長期戰略目标,美的集團在年報中稱," 以全球突破為第一要務,深海、淺海都要敢于去,全力突破海外市場,在流程、協同、分權等維度進行組織體制變革和創新,充分激發海外團隊的組織活力,同時持續優化海外產能布局,縮小海外制造與國内制造的成本差異,有力支撐海外 OBM(代工廠經營自有品牌)優先戰略。"
關于 " 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美的集團也表示,推進和實現 ToC 與 ToB 并重發展,通過多元產業形成周期互補,通過 ToC 領網域產品力與核心技術的提升,帶動盈利能力改善,為 ToB 業務的轉型提供戰略支撐;不斷夯實和完善全球化能力,努力從中國本土化企業向全球化企業轉型發展;在保持效率優勢的同時,實現創新驅動并構築產品優勢、技術優勢。
兩者先後融資,或重構行業格局
美的集團副總裁趙磊此前在媒體采訪時透露,美的家用空調 2024 年國内和海外總銷量首次突破 7000 萬台。
而小米集團稱 2024 年空調產品出貨量超 680 萬台,同比增速超過 50%;冰箱產品出貨量超 270 萬台,同比增速超過 30%;洗衣機產品出貨量超 190 萬台,同比增速超過 45%;其中,空調、冰箱與洗衣機出貨量均創歷史新高。
2024 年 9 月 17 日,美的集團正式完成赴港上市,全球發售約 5.66 億股,發售價為每股 54.8 港元,淨募資額為 306.68 億港元;這個募集資金額度跟 2024 年度分紅力度大致相當。美的集團 2024 年度分紅力度創新高,從上年每 10 股派現 30 元(含税)拟增至每 10 股派現 35 元(含税),年度分紅總額也将從 2023 年的 207.8 億元增至 267 億元,并計劃 2025 年到 2027 年每年實施兩次現金分紅。
3 月 25 日,小米集團早間公告顯示,以每股 53.25 港元,增發 8 億股新股,共計籌資約 425 億港元(約合 55 億美元)。
關于此次融資,李謙認為,小米家電智能化程度繼續提升,而新能源汽車領網域也在逐漸加大市場份額。此次融資計劃将進一步支持其在家電和汽車領網域的拓展,特别是加速其電動汽車業務的發展,有望改變行業競争格局。
餘豐慧表示,小米大舉進入家電領網域,無疑給傳統家電制造商帶來了壓力。小米以性價比高、智能互聯為賣點,快速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這對家電行業的市場格局產生了衝擊。這也促使傳統家電廠商加快轉型更新,加大在智能家居、IoT(物聯網)領網域的投入,推動整個行業向智能化、互聯網化方向發展。
汽車業務加速發力
此外,兩者在汽車業務也加速發力。
小米集團稱,2024 年 Xiaomi SU7 系列首年交付量達 13.68 萬輛。智能電動汽車 ASP(平均售價)為每輛 23.45 萬元,預計 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提高至 35 萬輛。技術投入方面,2024 年,小米研發支出達到 241 億元,同比增長 25.9%。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該集團研發人員數達 21190 人,占員工總數 48.5%;在全球獲得超 4.2 萬件專利,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相關專利授權超過 1000 項。而對于 AI 方面的投入,業績交流會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提到,将會持續投入相關技術,包括語言大模型、視覺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未來小米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均有可能成為 AI 重要落地場景。
美的集團年報顯示:" 美的與蔚來于 2024 年 4 月籤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将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自動化、數字化、低碳可持續園區及智慧物流等領網域開展廣泛合作,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能制造典範。" 方洪波也多次跟蔚來(09866.HK)創始人李斌一起拍攝短視頻推廣汽車產品。此前,方洪波曾公開表示,家電和電動車都是用電,技術上有一定共同之處。
3 月 27 日晚間,蔚來宣布,公司通過 " 閃電 " 配售方式,成功募集 40.3 億港元,此次交易以每股 29.46 港元的價格完成。
年報裏面美的集團稱," 在綠色交通領網域,加大產品技術投入實現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品新突破,持續拓展市場并開拓熱管理模組的新客户,實現國内經濟車型及海外主流客户的項目突破;不斷提升制造能力,完成海外工廠建設并投產運營,加強海外物流交付運營能力體系建設。此外,美的新能源及工業技術将進一步完善諧波減速機產品線布局,持續拓展行業頭部客户,實現規模突破。"
(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