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智己“杠上”了小米,歡迎閲讀。
小米汽車發布後的潑天流量,讓車圈新勢力受到極大震動,幾乎要全員對标小米了。
上汽旗下新能源品牌智己就是一例。4 月 8 日晚,智己第四款新車 L6 登台亮相,舞台上智己 CEO 劉濤數次或明或暗搬來小米 SU7 作對比,卻因 SU7 Max 一項參數标注錯誤被小米直接怼了,智己很快連發兩篇道歉信回應。
此番風波成了汽車行業極度内卷的寫照,也折射了智己的銷量焦慮。
上市兩年多來,定位高端的智己苦于銷量難有大幅突破,此次產品力拉滿的 L6,是其今年實現銷量翻盤的戰略車型。
千公裏續航的半固态電池、能 " 蟹行 " 的靈蜥數字底盤、支持 99% 手機生态的 IMOS 車機系統、無圖高階智駕等,劉濤形容 L6 是上汽集團跨越十年的超級技術結晶。
從配置來看,智己 L6 對比 Model3、小米 SU7、極氪 007、蔚來 ET5T、小鵬 P7i 等競品形成了一定優勢;23 萬 -33 萬元的預售價下,L6 也的确能打,要知道此前極氪 001 與埃安 LX 的千公裏續航版本售價都在 40 萬元以上。
在劉濤看來,20 餘萬元轎車市場有兩類核心消費者,Model3 的高級化 " 平替 " 以及 34C(寶馬 3 系、奧迪 A4、奔馳 C 級)的智能化平替。
" 這兩類產品,就是智己 L6 的對手 ",他直言不諱地説。
劉濤認為,如今國内每月還有 8 萬 -10 萬年輕消費者為緊湊型高端轎車買單潛力很大。
此前,脱胎于上汽集團背後又有阿裏集團、張江高科兩位大股東的助力,智己造車占盡資源優勢,大到平台和智能化,細到專業駕控調教,在劉濤看來自家產品力一直無可挑剔。
但苦于品牌号召力沒能打開局面,銷量長期徘徊在 1-2 千台。直到去年末第三款車型 LS6 上市,在打出 20 萬出頭的價格牌後,終于讓智己月銷破了萬。
不過今年初其銷量再次波動,從去年 12 月萬輛峰值回調至如今 2 千台的水平,這意味着智己需要 L6 等更多爆款增援,促進規模增長。
此外,智己還承載着整個上汽在高端電動車賽道占據一席之地的願景,必須完成今年 12 萬 -13 萬台的年銷 KPI,守住上汽集團高端的門面,這意味着智己的銷量同比要翻三倍。
兩周前小米汽車的攪局,讓不少品牌看到了流量效應的巨大威力,也讓主流轎車市場競争更加激烈。
此刻杠上小米,產品定位與 SU7 形成直接對抗,智己或許也想乘着小米的熱浪,在 20 萬 -30 萬元市場搶奪更多訂單。
雙方争議之外,市場也給予了產品本身一定正向反饋,在發布 23 小時後,L6 訂單就破了 1 萬台。
接近上汽的人士透露,對于此次與小米的風波内部未再做過多讨論,而是将全力推動 L6 的銷售。
對智己和上汽而言,賽程也還沒有行至終局,它還手握不少籌碼。
下一步,倘若在優異產品力的基礎上,智己能重新根據大眾市場精準定位,便有機會持續復制爆款,打破以價換量的局面。而這也确實考驗着劉濤對用户需求的判斷。
同時,作為背靠上汽集團的新品牌,智己在技術和融資方面智己都有着優勢。3 月初其就完成 80 億規模的 B 輪融資,這給智己重新思考并加碼研發、提速出海,以彌補銷量空缺提供了支撐。
資源擺在眼前,接下來就看智己能否高效地用好,進一步獲得用户認可,翻越規模大山。
在競争愈加白熱化的環境下,是成為上汽的高端招牌,還是最終泯然眾人?今年劉濤和智己都将背水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