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燒光2.5億美元,又一明星公司涼了,歡迎閲讀。
鉛筆道作者丨夏雨
據動脈網消息,總部位于新加坡的生物技術創業公司 Tessa Therapeutics 由于無法籌集額外資金或找到買家接盤,已于 6 月 30 日正式關閉。
Tessa 創辦于 2012 年,致力于開發下一代血液惡性腫瘤和實體腫瘤的癌症治療方法。曾于 2017 年底和 2018 年 4 月完成由淡馬錫領投的總計 1.3 億美元融資,去年又獲得 1.26 億融資,總額超過 2.5 億美元。
Tessa 倒閉被看作是新加坡高新科創領網域遭受的重大打擊。去年獲得融資時,Tessa 時任 CEO 約翰 · 吳(John Ng)對公司前景還很有信心,認為 Tessa 會成為細胞治療領網域的領導者。
根據 Tessa 過去公布的二期臨床數據,使用 Tessa 開創的細胞療法來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全緩解 ( CR ) 率為 57.1%,總體響應率 ( ORR ) 為 71.4%。這項研究原本會在今年中期取得新一輪進展。
Tessa 倒閉,也是近年來生物技術公司倒閉潮的一部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近期的報告指出,自 2020 年以來,已有 30 多家生物科技公司申請破產,其追蹤的上市新興制藥商中有一半以上的手頭現金不到兩年。
據動脈新醫藥統計," 今年第一季度,生物技術行業融資,包括 VC、IPO、二級市場增發、債務在内的融資規模同比下降 31%,環比下降 18%,其中 VC 融資規模更是同比下降 45%,創下了自 2019 年三季度以來的新低 "。
而據 E 藥經理人消息,美國生物技術領網域正在走向有史以來的 " 破產深淵 "," 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破產或者等待破產 "。
譬如,今年以來,半年内,致力于開發用于治療炎症性疾病的口服微生物療法的 Evelo 公司、全球首家外泌體醫療科技公司 Codiak 和全球首家紅細胞治療研發公司 Rubius、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創新藥企業 Athenex、骨科醫療器械公司 Surgalign ……統統宣布破產。
有分析指出,盡管市場上不缺資金,但它們對生物技術行業的的信心仍然欠缺,生物技術公司在種子輪和 A 輪融資時就開始考慮未來可能面臨的現金短缺問題。
即使上市,生物技術公司也并不安全。據 " 氨基觀察 " 統計,在 2020 年和 2021 年上市以及 2022 年底仍在公開交易的 223 家公司中,91% 的公司較 IPO 時市值下降,平均跌幅超過 50%。
為什麼生物技術行業如此坎坷?
首先,跟行業屬性有關。生物技術項目的研究時間跨度很長,且大部分時候處于 " 只花錢不進錢 " 的階段。鉛筆道之前寫過做抗癌藥的博安生物,創始人窦昌林創業 9 年,前 8 年沒有收入,單年虧損達 2.4 億,要走過很長的黑暗隧道才能看到曙光。中途一旦融資不順利,就前功盡棄。
其次,生物技術創業項目技術門檻很高,集中度很高,但迭代又非常快。這意味着幾點:一,研究成果不是線性的,不是投入多少時間和資源,就一定會開花結果,而可能是某天科學家靈光一閃修成正果,它可能是沒法復制的。二,基于第一點,為了提高成功率,就會集中在某個很細分的技術領網域。就像 Tessa,它十幾年技術都是針對某種特定癌症開發的。三,這個行業又很容易被颠覆,新的研發路線可能會讓此前傾注巨資搞出來的技術完全過時。
再次,在這個行業,技術成熟不等于商業成熟。即使一項技術終于能夠投入市場,也要考慮成本是否被市場接受,是否有足夠大的客群。相當多生物技術企業走完九死一生的研發黑暗隧道,發現迎接自己的并不是永久的光明,很可能是下一段市場黑暗隧道。
不确定性高、容錯率低,是生物技術創業公司在長期要面臨的問題。但是,這又是一個公認的可以踐行長期主義的 " 雪坡 ",它對社會有益、需求極大,一旦踩中就是巨大回報。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封面圖來自微信圖庫。文章參考了動脈網、動脈新醫藥、E 藥經理人、氨基觀察等報道,一并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