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半個世紀過去了,這4部戲曲電影,依然魅力不減,歡迎閲讀。
作者:逗逗
一説到《新白娘子傳奇》的相關歌曲,會自動聯想到《千年等一回》。
經典且傳唱度高的音樂,甚至會成為幾代人的美好記憶。
今天推薦 4 部戲曲類型的電影,感受中國的戲曲之類,都是經典之作。
1.《劉三姐》,1960 年上映,豆瓣 8.5 分
應該如何解釋劉三姐在 63 年前的影響力呢?
大概就是當代的鳳凰傳奇級别的,傳唱度高,閱聽人廣。
是每個中國人聽到,就會血脈覺醒的水平。
劉三姐在廣西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大概等同于媽祖在福建人民心中的地位,深受百姓愛戴。
在看電影的時候,每次聽到劉三姐開口唱山歌的時候,會發現她有一個特點:善于把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融入為山歌内容,信手拈來。
在怼财主莫懷仁的時候,她總能遊刃有餘地應對。
這種随機創作的能力,太強悍了。
在羞于表達愛情的年代裏,山歌也成為表達情意的方式。
以歌傳情,互表深情,這是我們中國人獨有的浪漫。
2.《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 年上映,豆瓣 8.5 分
對于《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戲曲内容,如果我們評價愛情觀,那麼它可能存在局限性,比如梁祝在一起違反了父母之約,媒妁之言,祝英台和馬公子才是名正言順的一對。
如果我們評價一位女性的成長史,那麼它具有前瞻性,比如在女性沒資格接受教育的年代,祝英台會為自己争取去杭州求學的機會,打破世俗的偏見。
所以,我們在欣賞這部片子的時候,尊重那個時代的特點即可。
在早之前廣為流傳的段子,"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正是來自這部片子。
" 英台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 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村裏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呀,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
"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而梁祝的悲劇結果也告訴我們:對愛情沒有敏感度的人,以及,後知後覺的人,只會與愛情擦肩而過。
像極了拿到一張中大獎的彩票,仔細一看,已經過了兑獎日期了。
3.《花為媒》,1963 年上映,豆瓣 9.3 分
《花為媒》改編自古典名著《聊齋志異》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篇。
這部片子很特别的點是采用雙女主的視角,把兩位女主角的性格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
有點像是戲曲版本的《上錯花轎嫁對郎》,并蒂花開,好事成雙。
中間兩個媒人的扮相、傳話也特别有趣。
演員的功底非常扎實,新鳳霞、李憶蘭、趙麗蓉等主演,藝術家們唱得特别好聽。
一開口,就能感覺是中國文化獨有的戲曲魅力。
抛開近親結婚這個小小的 bug,其他都非常完美。
兩個女主角如果獨美也未嘗不可。
4. 百鳥朝鳳,2013 年上映,豆瓣 8.3 分
《百鳥朝鳳》更像是一部拜師學藝的紀錄片,老師是唢呐的老藝人,兩個徒弟跟随老師學習唢呐。
在那個年代,生前德高望重的人,死後才配享有百鳥朝鳳。
所以,用唢呐吹一曲百鳥朝鳳,便是很多人的夢想。
而會吹百鳥朝鳳的人,只有老師會。
兩個徒弟在跟随老師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發現了他們倆是完全不同的性格特點,一個是老實肯幹但笨拙,一個是有點小聰明但不踏實。
老師最終選定了老實但不是很聰明的徒弟作為了接班人。
接班人接手之後,另一個問題也同時暴露出來了,唢呐匠的生存越來越困難,大家對唢呐的需求也下降了,也出現了性價比更高的西洋樂器。
這部片子折射出來的問題很現實:我們應該如何把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推陳出新?
文化傳承與商業發展并不矛盾,它們之間互為依賴。
最後給大家匯總一下。
1. 劉三姐,1960 年上映,豆瓣 8.5 分
2.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 年上映,豆瓣 8.5 分
3. 花為媒,1963 年上映,豆瓣 9.3 分
4. 百鳥朝鳳,2013 年上映,豆瓣 8.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