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專訪廣汽研究院蘇慶鵬:飛行汽車在立體出行領網域大有可為,歡迎閲讀。
近年來,随着科技的飛速發展,更多的新技術被應用到交通出行領網域。尤其是汽車領網域經過數次的變革和迭代,使如今的電動化、智能化成為主流。然而,交通出行的下一個風口在哪?有車企将目光投向了飛行汽車。
6 月 26 日,廣汽集團首款飛行汽車 GOVE 在廣汽科技日正式亮相并完成了首飛。廣汽研發團隊開創性地設計了 GOVE 陸空功能解耦分體式構型,将飛行器和汽車的最優技術進行了結合。飛行艙和共享底盤可以自由配對、随時補能,讓共享底盤既是智能起降點又是移動充電站,在動态一體中實現地面行駛、空中飛行、空地對接三大場景的最優利用。
作為一個神奇的 " 新物種 ",GOVE 一亮相就吸引了眾人目光。對于飛行汽車,廣汽有着什麼樣的考量呢?近日,ZAKER 專訪了廣汽研究院飛行汽車業務研發負責人蘇慶鵬,對飛行汽車這個 " 新物種 " 和廣汽研究院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廣汽研究院蘇慶鵬接受 ZAKER 專訪
飛行汽車是汽車行業和航空領網域 " 博弈 " 的產物?
由于有汽車兩個字,從字面上的理解,飛行汽車必然與汽車有很強的關聯。在蘇慶鵬看來,飛行汽車就是大汽車和大航空的交叉產物,涉及多個行業,如汽車、航空、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等。它是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發展的延伸和結果。飛行汽車的研發需要不同領網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支撐,否則難以做好。
蘇慶鵬介紹,飛行汽車只是一個習慣性叫法,它的本質是一種具備電動垂直起降飛行能力的新型交通載具。民用航空領網域和汽車行業對于這種交叉形态的認識不盡相同。民用航空領網域更傾向于将其定義為電動飛機,而汽車行業則更願意将其稱為飛行汽車或汽車 4.0。
廣汽飛行汽車 GOVE 在廣汽科技日首飛
飛行汽車與地面的汽車之間是一種平行存在。飛行汽車目前有兩種主流形态,一種是陸空兩用的形态,兼顧短距離空中飛行和長距離地面行駛;一種是高效的飛行形态,和地面無人駕駛電動車組合成的立體出行形态。
蘇慶鵬表示,廣汽飛行汽車 GOVE 是陸空兩用構型。随着新基建和出行體系的支撐發展,廣汽很快将會推出空中飛行與地面出行相互解耦的構型,這種形态可以更好地解決城市間快速出行的效率問題。
由于汽車領網域和民用航空領網域存在系統工程目标和自主研發程度等的不同,有着較多的差異點。汽車行業注重規模效應,在供應鏈、成本和質量控制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而民用航空領網域則更注重安全性要求的實現和證明,同時具有產量小、迭代慢、成本高和周期長的特點。
然而,随着中國汽車 " 新四化 " 技術和自主大飛機相關技術的發展,飛行汽車有望實現規模化生產,取得更好的市場地位。飛行汽車或電動飛機并非民用航空領網域急需突破瓶頸的重大課題。而汽車行業擁有近 500 萬名工程師,這是汽車行業在產業鏈優勢外的人才優勢。因此,作為一個交叉技術領網域,汽車行業可以通過自主培育和引進人才,補充自身在飛行器方面的短板,主動攻克這個領網域的核心難題。
飛行汽車的使用場景是 " 一小時通達 "
對于飛行汽車将來所處的位置,蘇慶鵬認為應該放在大交通的體系裏來考慮。他認為,立體出行解決的問題是點對點出行的需求。比如,1 公裏以内的距離,消費者可能更傾向于走路或者騎自行車;500 公裏的距離,可能更傾向于坐高鐵而不是坐飛機或者開車。所以,消費者關心的實際上還是出行問題,飛行汽車的定位與此相關。在商務領網域,消費者更加關注出行效率,特别是城市間的一小時通達性。
飛行汽車解決的問題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短途觀光,比如能夠以平時無法見到的角度和場景欣賞風景,遊覽橋梁、島嶼和山峰等。這類需求與目前的無人機類似,但是無人機上沒有人,而飛行汽車則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另一種是中長距離的點對點出行,滿足在高速公路和高鐵網之外無法滿足的快速通達需求,比如廣州珠江新城和深圳龍崗之間的一小時内可達性需求。
廣汽飛行汽車 GOVE 可滿足短途觀光需求
廣汽還将推出續航更長、載人數更多的復合翼機型
蘇慶鵬認為,對于經濟快速流動來説,交通擁堵的原因是信息和資源的集中。而當我們實現汽車自動駕駛後,會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和消費者的出行需求,信息和資源的流動反而會加速。在實現汽車自動駕駛的同時,還需要尋找飛行汽車這種新型交通載具來滿足立體出行的需求,滿足城市間的一小時可達性。根據估算,一輛 4 座的飛行汽車從廣州飛往深圳,航程 120 公裏,只需要 30 分鍾左右,旅程花費小于 2000 元。從這方面講,飛行汽車是對短途私人飛機的一種平替。
預計推出可行的飛行汽車需 5 年時間
對于飛行汽車的發展,蘇慶鵬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他認為,廣汽具備復雜系統的集成和規模化生產能力。在不久的将來,當新基建全面鋪開,安全要求和制造成本取得平衡的時候,飛行汽車将迎來大爆發。
蘇慶鵬認為,新基建還未成熟,安全要求和制造成本還未取得平衡,是目前飛行汽車未能真正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而非受限于空網域問題,不能将責任推給行業和市場,而應該自己先具備可大規模生產的高品質產品,并能證明其高安全性。傳統飛行器的研發涉及飛行器安全性的設計和復雜系統的迭代,研發周期較長;但随着電動化的深入、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以及資金和人才的投入,開發效率将大幅提高。保守估計,3 至 5 年内,全國各地将有多條飛行汽車示範運營航線。
廣汽将構建立體出行生态
蘇慶鵬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非常适合發展以飛行汽車為牽引的立體出行項目。一方面,它具有地理優勢,以廣州為中心半徑 150 公裏可覆蓋灣區大部分地區;另一方面,大灣區人均 GDP 高,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都相對發達,城市間的一小時可達性較差,擁有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如何解決飛行汽車的安全性問題?
對于交通工具來説,安全必須放在首位,飛行汽車也不例外。對此,蘇慶鵬的團隊有着自己的思考。廣汽在安全性方面的做法可以進一步細化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安全性指标設定。在研發過程中,廣汽研發團隊設定失效率、事故發生率等量化指标來衡量安全性。
二是場景分析和功能需求定義。廣汽研發團隊通過場景分析和功能需求定義,确定產品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的安全性要求,以此全面識别潛在風險和安全隐患,為後續的安全設計提供依據。
三是關鍵部件質量控制。廣汽研發團隊致力于控制關鍵部件的失效率,以确保整個系統的安全性能。通過對每個關鍵部件進行大量的實驗、細致的分析,評估出現的失效情況,不斷優化設計,并進行失效率計算;如果失效率超出要求,則會改進設計方案,采取相應措施來降低失效率。
四是系統安全性評估。廣汽采用航空系統安全性評估體系來評估和确保產品的安全性。不同的等級對應着不同的安全要求和保障措施,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相應的設計和研制。
五是研制體系保障。廣汽按照民航飛機的研制體系流程進行產品研發,以确保產品能夠通過适航認證。這一流程經過長期實踐和不斷總結,能夠有效地保證研發過程可控,以及最終產品的質量。
六是審查流程驗證。廣汽需要通過審查流程來證明按照研制體系的要求進行開發,并且能夠滿足指标需求。這包括對研發流程的審查和對產品需求的确認和驗證。
通過以上措施,廣汽不斷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飛行汽車。
企業進軍飛行汽車,将促進民航領網域發展
對于廣汽及其他企業進入飛行汽車領網域,蘇慶鵬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的契機,意味着低空短途出行市場正在加速發展,将產生更大的規模化促進作用。
去年,科技部和教育部聯合發布相關檔案,強調要部署飛行汽車的技術、空地耦合和有人無人融合等問題。廣東省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也提出解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一小時通達的問題。
廣州在飛行汽車領網域的發展情況也是全國領先,除了廣汽,還有億航和匯天兩家企業。億航是國内該領網域第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匯天是國内該領網域融資金額最高的公司,達到了 5 億美元。億航主要產品是 EH216,主要致力于景區觀光項目,而匯天則更專注于面向消費者售賣的項目;廣汽所做的是立體出行項目,這三家公司的定位有所不同。
在支持政策方面,深圳市成立了通航研究院和低空經濟研究院,重點領網域包括物流無人機和載人的電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例如,已在紐交所上市的德國飛行汽車企業 Lilium 已經落户深圳龍崗。去年順豐也進行了無人機貨運試點,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廣汽布局飛行汽車,為人類美好移動生活持續創造價值
蘇慶鵬透露,廣汽研究院開展飛行汽車研究和立體出行生态的探索,是基于對低空經濟發展和立體出行趨勢的判斷,是為了提前布局摸清產業鏈,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鏈的占位。這樣做不僅可以避免在行業興起後被動應對,還能主動參與和推動行業發展。
飛行汽車是立體出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飛行汽車的規模和高度也将不斷提升,前景非常廣闊。它将打破傳統地面交通的限制,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多元立體出行解決方案。它将不僅僅是一種新穎的交通工具,還将影響和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廣汽研究院一直致力于科技創新,工程師的務實以及對創新的鼓勵都是廣汽飛行汽車項目取得成績的基礎。廣汽研究院相信靠着對科技的探索和創新,能夠打造符合國家、行業和用户需求的產品,也是這種精神一直激勵着廣汽研發團隊不斷前行,從無到有地取得了許多成就。
廣汽将為人類美好移動生活持續創造價值
作為一項重要的科技創新,廣汽飛行汽車的發展方向與廣汽集團的願景緊密相連,即為人類美好移動生活持續創造價值。廣汽集團将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發展,創造更美好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