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到底誰活不過明年?,歡迎閲讀。
導語
Introduction
很多汽車品牌沒有銷量了。
作者丨楊 晶
責編丨楊 晶
編輯丨陳心南
年關将至,回望過去這一年的中國車市,雖然大概率全年銷量是增長的,但增長的背後有着巨大的代價。從年初就開始的内卷,到年中各種促銷政策的推動,到底還是促成了不錯的結果。但内行看門道,很多車企高管已經看出了其中的危機。
蔚來創始人李斌:智能電動汽車產業資格賽最激烈最殘酷的階段已經來臨,兩三年後只有少數優秀企業能生存下來。
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 CEO 鄧承浩:明年價格戰會更加激烈,而且毛利在 15% 的車企才能基本活下去,而賣一輛虧一輛的品牌,很可能活不下去。
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2024 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 " 血海 " 競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賽的第一年。堅信未來的三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會進入淘汰賽階段。
極氪汽車 CMO 關海濤:明年随着主流品牌各種動力形式、各種產品形态布局,接下來 2-3 年将會是最難的兩年," 活下去 " 是唯一命題,稍微 " 有質量的活下去 " 都是一種奢望。
僅僅在 11 月份,就有 4 位大佬連續做出了這樣的預警。對于所有參與者而言,這既是一場考驗,也是一次機遇,只有那些能夠準确把握市場趨勢、不斷創新、持續優化的企業,才能在這場激烈的競争中脱穎而出。
這些是活下去的方法?
雖然是各家之言,且每位高管都基于自身企業的立場和視角發表了看法,但作為企業的核心高管,這四位行業大佬的言論,無疑給整個汽車行業帶來了深刻且寶貴的啓示。面對行業領袖們如此直言不諱的預判,整個汽車產業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和壓力。
李斌的言論映照出電動汽車行業即将步入的激烈競争階段,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行業未來的深刻洞察,強調了 " 少數優秀企業 " 的生存法則,這不僅是對市場競争殘酷性的預警,更是對行業内企業的一次深刻提醒。
在這個關鍵時期,企業需要審視自身,明确哪些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競争力是必須堅守的,哪些策略和模式則需要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堅持與創新,将成為企業穿越風暴、穩健前行的雙翼。
鄧承浩則直接指出了價格戰與補貼政策帶來的雙重挑戰。他強調,雖然這些手段短期内可能刺激銷量,但長期而言,過度依賴将透支市場潛力,加劇行業競争。15% 的毛利門檻,不僅是對企業盈利能力的硬性要求,更是對企業健康度的衡量标準。
在價格戰的硝煙中,在成本不斷上升、利潤空間被擠壓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合理的毛利率,成為企業能否持續運營的關鍵。這要求車企必須精細化管理,優化供應鏈,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需不斷創新,尋找差異化的競争優勢,避免陷入單純的價格競争泥潭。
何小鵬将 2024 年視為中國汽車品牌 " 血海 " 競争的開始,在三年淘汰賽階段,意味着在這段時間内,行業将經歷一次大規模的整合,只有那些具備核心競争力、能夠快速适應市場變化的企業才能幸存下來,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成熟與集中。
另外,他預測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會達到 85% 以上,意味着新能源汽車将全面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出行方式的主流。而 AI 技術的變革,則将作為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的強大驅動力。這一預測不僅展現了行業發展的廣闊前景,也預示着市場競争将更加激烈。
關海濤的言論則進一步強調了接下來幾年汽車行業面臨的挑戰之艱巨,他提到,随着各大主流品牌的全面布局,汽車行業将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 " 戰國時代 "。在這場戰役中," 活下去 " 成為了所有企業的共同目标,而 " 有質量的生存 " 則成為了企業追求的更高境界。
持久戰将成為每個汽車品牌必須正視的常态。這意味着,企業不能再有短期行為的心态,而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持續投入,不斷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可以看出,電動汽車產業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挑戰在于市場競争的加劇、盈利能力的考驗以及技術迭代的壓力;機遇則在于行業洗牌帶來的市場重新分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增長以及技術創新帶來的新機遇。
哪些品牌将會淘汰?
實際上,每一年都是淘汰賽。每一年,市場都在發生變化,消費者的需求在更新,技術在不斷進步,政策環境也在調整。在這個快速迭代的市場中,沒有永恒的勝者,只有不斷适應、不斷創新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争中立足。
據不完全統計,2018 年時,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數量高達 487 家,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當時行業内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潛力,也預示着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将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宴。然而,時過境遷,到了 2023 年底,能正常經營的新能源車企數量卻急劇縮減至 40 多家。
這一巨大的變化,不僅令人震驚,更引人深思。
在行業發展初期,由于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大量企業湧入新能源汽車領網域,導致市場魚龍混雜。然而,随着市場的逐步成熟和競争的加劇,那些真正有實力、有技術、有市場洞察力的企業才算活了下了,有些也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新能源汽車市場如此,油車市場同樣如此。以剛剛落幕的廣州車展為例,與往屆相比,不難發現一些熟悉的汽車品牌身影已然缺席,它們分别是捷尼賽思、高合、奇瑞捷豹路虎、斯巴魯、一汽大眾捷達、雪佛蘭、極星、合創、遠航汽車、啓辰、藍電、勞斯萊斯以及邁莎鋭。
這一連串缺席的品牌名單,不僅反映了當前汽車市場競争格局的微妙變化,也透露出行業内部正在經歷的深刻調整與洗牌。每個缺席的品牌背後,或許都藏着各自的故事與考量——有的可能是出于市場策略的調整,選擇暫時淡出公眾視野;有的則可能是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步履維艱,不得不重新審視市場定位與未來發展路徑。
那麼回到大家都愛讨論的那個話題,明年或者未來 2-3 年,誰會活不下去呢?
綜合乘聯會 1-10 月累計銷量的汽車品牌顯示,去年有銷量但今年完全沒有銷量的品牌分别為大眾安徽、廣汽三菱、國金汽車、東南汽車、愛馳汽車和天際汽車。今年前 10 個月累計銷量不到萬輛的品牌分别有寶能汽車、野馬汽車、海馬汽車、高合汽車、福田汽車、合創汽車、重汽 VGV、創維汽車。
在探讨未來 2-3 年内哪些汽車品牌可能面臨生存危機時,我們不僅要關注當前的銷量數據,更要深入分析背後的市場趨勢、技術革新、政策導向以及企業的戰略調整能力。從上述提到的銷量低迷品牌中,我們可以窺見幾個關鍵點,并據此進行分析。
首先,新能源領網域的洗牌仍在加速。愛馳汽車、天際汽車、高合汽車等新造車企業的困境,部分反映了該領網域資金門檻高、技術迭代快、市場競争激烈的特點。這些企業往往面臨資金鏈緊張、產品競争力不足、品牌認知度低等多重挑戰。
未來,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那些無法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缺乏核心技術競争力的新能源品牌,将更難以立足。
其次,傳統車企轉型不易。傳統車企的銷量下滑,反映了它們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的困境。這些企業需要面對既有燃油車市場的萎縮,同時又要在新能源領網域與新興勢力競争,雙重壓力下,轉型步伐緩慢或策略不當的企業可能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再者,地方背景支持雖能提供一定緩衝,但非長久之計。野馬汽車、海馬汽車甚至包括最近負面纏身的哪吒汽車等依靠地方背景的企業,雖然短期内可能因政策扶持而得以維持,但長期來看,若不能實現自我造血,提升產品競争力和品牌影響力,同樣難以逃脱市場淘汰的命運。
不管怎麼説,淘汰雖然是汽車行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但它也帶來了行業的淨化與重塑、資源的重新分配、格局的重新洗牌、消費者需求的更好滿足以及對行業發展的警示與反思。
|楊晶|
中午不睡
下午崩潰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