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這劇,得細品,歡迎閲讀。
劇分兩種。
一種如同白水,解渴但沒滋味,消磨時間尚可,經不起仔細琢磨。
另一種則像是美酒,要用來細品,越品越上頭,漸入佳境便回味無窮。
接檔《漫長的季節》登陸騰訊視頻 X 劇場的《歡顏》無疑是後者。
兩部劇播下來,X 劇場已經成了我心中的國劇品質擔當,能把劇拍得好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拍出獨特的迷人氣質,無疑更難,但 X 劇場又一次做到了。
一開始關注到《歡顏》,是因為它的陣容。
導演兼編劇徐兵," 徐天宇宙 " 創始人,國内一流的劇集創作者。編劇代表作《紅色》,豆瓣評分高達 9.1,提起 " 國產良心劇 " 這五個字,很多人都會想到《紅色》。
演員陣容更是強大。看到董子健、張譯、張魯一、廖凡等一眾好演員的名字,我就知道有好戲看了。這些人湊在一起,能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是未知數,是吸引我追劇的鈎子。
看完七集之後,不得不説,我想看到的好演員狂飙演技,《歡顏》給到我了。而更重要的是,它給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驚喜首先來自于故事本身。
就題材而言,《歡顏》是年代傳奇劇,拍的是亂世中的人物群像;就類型而言,《歡顏》是公路冒險片的架構,講述了一段不算漫長卻格外揪心的旅程。
董子健飾演的徐天,是南洋富商之子,一個有理想有信仰的熱血青年。歸國,是為了到上海迎娶未過門的妻子,也是為了将随身攜帶的三塊金條送給共產國際。
行至廣東,組織安排社會經驗豐富的老孫(廖凡飾)護送徐天,一段傳奇故事的大幕就此拉開。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的台詞寫得非常講究,有的是為了勾勒人物性格,有的是為了強化作者表達,句句精彩,不講廢話。第一集裏,就有給全劇定調的重要台詞。
老孫看到徐天,接到任務,問了給他布置任務的人這麼一句話:
" 如果一定要分先後,金條重要,還是他重要?"
對方答:" 徐天重要,金條也重要。"
如此看來,《歡顏》裏有兩個 " 麥高芬 ",一個是物,三塊金條;一個是人,徐天,貫穿全劇的男主。
公路冒險片好看就好看在類似于遊戲闖關的特質,有起點有終點,有道具有任務,觀眾會跟着揪心,產生強烈的代入感。《歡顏》比較特别,男主角徐天既要護送金條,是任務的執行者,又要被人護送,也是任務的一部分。
于是,從老孫開始,每一個在旅程中護送徐天的人,在自己存在的戲份中,就和徐天構成了雙主角的架構,讓觀眾獲得了一種 " 一山更比一山高 " 的觀劇體驗。
換句話説,徐天其實是導演借給觀眾的一雙眼睛,通過他的視角,我們看到了劇中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角色,也看到了一幅鮮活的亂世圖景。
先説角色。
前面我説過,《歡顏》有種迷人的氣質。
氣質從何而來?視聽語言的考究,制作的精良,使得這部劇極具電影質感,質感當然是造就氣質的重要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劇中的角色,個個都有種迷人的氣質。
如果要給這種氣質挑一種色彩,我會選黑色。
黑色,是荒誕感。
前七集裏出場的兩位重要人物,老孫和俞亦秀,身上都有荒誕感。
荒誕感其實是反差感。
老孫是堅定的理想追随者,也是精明強幹的老江湖。沒人比他更講道理,也沒人比他更不講道理。説白了,老孫懂得随機應變,知道面對什麼樣的人該説什麼樣的話,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該做什麼樣的事。
火車上遇到劫匪,老孫迅速判斷了局勢,寡不敵眾,只能隐忍,吩咐徐天低頭。等到徐天愣頭青似的陷入危險境地,老孫則果斷搶槍出手,展現了老江湖的手段和風采。
他説:" 本來應該全殺光,但我們是路過,不用擔心報復尋仇,所以你們有條生路,也送我們一條生路。"
頭一次看到有人威脅别人卻如此彬彬有禮,哪怕是手裏拿着槍,剛剛殺過人,他依然在講道理,在講江湖規矩。
之後,老孫和徐天去當鋪要被搶的皮夾,對方要錢,他張口就是一句沒錢,只説 " 一只皮夾交一個朋友 "。在他看來,這事跟錢沒關系,江湖中人處事,要講道理。等到兩人露财,被騙子盯上,金條落在了閩西俞姓三寨控制的當鋪之中,問當鋪要金條,他依然是有禮有節,走流程,講規矩。
我們可以説老孫很古怪,古怪到有些古板,似乎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堅守着自己所相信的傳統。但老孫也有着老江湖的精明,讨要不來金條,遇到當鋪背後的保護傘吳達,他只聽姓名,就知道吳達不是當家的,因為閩西俞家做主,吳達并不姓俞。
老孫愛講道理,但道理講不通的時候,他就會變得格外不講道理。金條要不回來,就請人幫忙來搶,俞家的手下和自己作對,就親自上門找俞家的頭人,活着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他就舍生取義,用小我成全大我。
老孫身上的荒誕感,或者説反差感,體現在他的身份上,也體現在他行事的風格上。他駐足于傳統,遊走于江湖,但致力于事業,效死于新生,他從舊世界而來,望着新世界而死,他經歷過黑暗,也看到過曙光。
這樣的角色,無疑是迷人的。
張魯一飾演的俞亦秀也是如此。
俞亦秀人如其名,相貌俊秀儒雅,性格一枝獨秀。四十一年沒出過福田鎮,五年沒離開過土樓,三十六天沒走出過自己的書房。俞亦秀自囚于方寸之間,傳統是他的枷鎖,家族是他的鐐铐,作為俞姓三寨的頭人,他明白自己應該成為一個符号,成為一個圖騰,不甘心,但選擇接受。
俞亦秀是聰明的,他飽讀詩書,甚至懂得英文,通情達理,知道如何維系自己的地位,他知道外面的是世界大概是什麼樣子,雖然只是通過書本和地圖。俞亦秀也是天真的,他足不出户,便不知道人間疾苦,他被束之于高閣,便被手下所蒙蔽,被别人打着他的旗号為虎作伥。
他不想做地方豪強,卻生而為地方豪強,他一心想要自由和遠方,卻被姓氏和身份禁锢于書房。
直到老孫和徐天闖入了他的世界。
俞亦秀被老孫的犧牲所震撼,被徐天的言語所打動,于是走出了書房,才看到了真相。他憤怒,憤怒于軍閥占山為王,豪強明火執仗,他愉快,他總是對徐天説讓他再享受一會,享受的是自由,也是重獲新生後的歡暢。
為了隐約中看到的理想與信仰,俞亦秀甘願放棄自己的身份,甘願忍受胯下之辱,用尊嚴他換來了自由,更換來了新的人生目标。
這樣的角色,當然也是迷人的。
老孫和俞亦秀,都是怪人,卻也都是妙人。他們的身上有可愛之處,更有可敬之處,也有真正能打動觀眾的地方。那是老孫和徐天如父如子般的情誼,那是俞亦秀對老孫的承諾,是被理想和信仰所打動後產生的義無反顧。
這就説到了《歡顏》這部劇的底色。
那是氤氲在全劇中的理想與信仰的光輝。
回到前面提到的老孫那句台詞。
金條還是徐天重要?
金條是什麼?徐天又是什麼?
金條是信仰的具象,徐天則是理想的火種。
所以,金條重要,徐天也重要。
有人看劇時覺得不解,三塊金條,丢了就丢了,重新找三塊再送不就行了?值得老孫為此拼命嗎?劇中徐天也有此問,老孫説,金條代表的是蘇區的威信,威信不能丢。
威信不只是面子,更是旗幟,旗幟不倒,才有星火燎原。老孫拿命來守護的也不只是三塊金條,而是一條源源不斷的物資輸送路線,更是一條通往理想的康莊大道。
徐天從南洋帶着金條往上海送,在老孫這樣的人看來,這就是火種。
有人或許會問,信仰到底是什麼?
其實很簡單也很樸素。
第七集中,徐天和俞亦秀坐在牛車上,沒錢付給趕車的老人家,俞亦秀拿出古董卦盒相抵,老人家不要,讓他算卦,問他準不準,俞亦秀説是大吉之象,老人家卻説,現在不太好。
怎麼不好呢?
老人家説:" 家裏就剩我一個人,兒子當兵,老婆改嫁,這頭牛也要被俞姓城寨拉走抵債了 ,前天還進了小偷,偷走了一袋番薯。"
俞亦秀説以後會好,讓徐天來描述,徐天那番話,就诠釋了什麼是理想,什麼叫信仰,徐天説:
" 以後你的牛不會被别人牽走,有自己的田種,每個人靠勞動生活,風調雨順,多勞多得,沒有頭人,沒有軍閥,住在自己家裏,不用擔驚受怕,鄰居相親,相互尊重,公路鐵路,四通八達,以後後代子孫都有學上,有書讀,商人誠實,軍人正直,農民勤懇,國家昌明興旺。"
很少有電視劇會讓我想要把一段台詞熟記成誦,《歡顏》做到了,我被打動了。
尤其當我看到了劇中所呈現的 " 亂世眾生相 " 之後。
有觀眾説《歡顏》前幾集像是《西遊記》,老孫像孫悟空,護送着徐天遠遊。我倒覺得《歡顏》更像是另一本古典名著,它像是《老殘遊記》的變體,借着主角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了時代的橫截面,看到了亂世的真實圖景。
《老殘遊記》中以破船比喻晚清社會,《歡顏》中的亂世圖景,也如破舊的漁船一樣,徹底腐朽。軍閥勾結豪強巧取豪奪,傳統道義不復存在,奸惡之徒四處橫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看了《歡顏》,我更理解了杜甫這句詩寫的到底是什麼。
如此亂世,更襯出理想與信仰的珍貴。
徐天、老孫、俞亦秀之外,劇中有許多角色都讓我印象深刻,比如不畏死卻懼内的王鵬舉,比如坐井觀天,有野心也沒格局的吳達,比如嚣張跋扈,草菅人命的郭副官,比如為一己私利搶走金條的賭徒胡蠻等等。
他們組成了一幅精彩的群像。
《歡顏》拍出精彩的群像,離不開導演兼編劇徐兵,也離不開諸多好演員的出色發揮。
董子健是年輕演員中的翹楚,演戲自然流暢的同時能做到呈現很強的張力,是他的特點。廖凡和張魯一都是能用自己的演技和氣質提升作品質感的好演員,他們一出現,戲就會變得好看。配角之中,我多提一句楊皓宇,戲份不多,但絕對稱得上是點睛之筆。
七集之後,我挺期待看到徐天的成長與變化,經歷了生死之後,這個在前幾集中有些莽撞和幼稚的大男孩,該長大了,該扛起更多事情了。
我也期待張譯等好演員的亮相。
能猜到,還有太多重頭戲藏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