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申請季,中產家庭之間正在上演“碟中諜”,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留學全知道,作者:yanic,頭圖來自:《碟中諜》劇照
每年的大學申請季,都是學生、家長、學校 " 三方參與 " 的一場大型 " 諜戰 "。今年的申請季尤其激烈,内卷程度直線上升。
從早申請(ED/EA)到常規輪申請(RD),大家如臨大敵,不僅是學術能力的比拼,更是一場心理戰、情報戰的較量。
各種社交媒體、論壇成為熱門戰場,家長與學生忙着分析數據、預測趨勢、優化策略。
但是,在這場競争中,很多學生發現,他們不僅要和陌生人比拼,還要與自己關系最好的同學站在 " 對立面 "。
" 反目成仇 " 可能聽起來戲劇化,但在高壓内卷的申請環境中,友誼的裂痕卻很容易出現。
尤其是當同學們所申請學校和專業嚴重重合時,彼此間的競争不僅讓人感到焦慮,還可能讓關系變得脆弱不堪。
友誼的小船,説翻就翻
在申請季中,最讓孩子和父母頭疼的莫過于" 撞校 "。當兩個或多個同學申請同一所學校,甚至同一個專業時,緊張氣氛不可避免。
ED 撞車,再見已是 " 仇人 "
"ED 撞校 " 是申請季中最令人頭疼的問題之一。孩子懷着對心儀大學的熱切期待,卻發現身邊的好友選擇了同一所學校,甚至是相同的專業。
一位同學分享,25fall 和同校同學 ED 嚴重撞車,大家 ED 扎堆申請 Emory、Rice、Vandy,大家的标化都差不多。
更崩潰的是,居然還有人和自己所申請的系和專業都完全一樣。
Emory 近三年在他們學校每年僅錄取一個早申的學生,這種 " 名額壓力 " 讓她簡直感到崩潰!
評論區中,大家紛紛吐槽某些大學已被 " 擠爆 "。
有的是因為扎堆選擇公認的 " 保底校 ",有的則是因為這所學校往年在本校有錄取,還有的一些是看到同學和自己的水平相差不大,幹脆跟風申請 ...
勸退策略,堵上多年友情
激烈的競争下,一些孩子也開始采取一些手段,來保護自己的競争力。
比如就有人表示,曾經費盡心機試圖 " 勸退 " 競争對手,通過吐槽共同的目标校哪裏哪裏不好、錄取率有大變動等,勸説對方不要申請某所學校或專業,以減少自己的競争壓力。
有個孩子這麼分享:因為自己比上一年錄取的學生 GPA 還高一些,為了保證自己穩妥被錄取。當初申請時費盡心思勸走了同年級所有其他打算 ED 申 Emory 的同學,不過可惜最後自己還是被拒了。
這樣的行為雖然可以理解,但卻很難得到認同。對于被勸退的一方來説,這無疑會被視為一種有心計的 " 背叛 "。
友誼總結在申請季也不是不可能,這種行為往往會留下對友誼的長期影響,讓彼此的信任不再純粹。
散布假消息,上演申請季諜戰
信息在申請季中是核心資源,自己的申請信息簡直就是絕密中的絕密。還有一些同學甚至直接散布虛假消息,混淆視聽。
不少孩子和父母為了減少競争,會對外封鎖自己的申請計劃,甚至刻意隐瞞或散布假消息,希望迷惑競争對手。
比如曾經就有人表示,自己曾故意虛報 SAT 或托福成績,刻意将真實成績降低 10~20 分,以此迷惑對方,降低競争者的 " 危機感 "。
還有同學分享過,自己告訴同學,School List 只有幾所保底校,但其實藤校才是自己的最終目标。
這種無形的 " 内卷 " 讓原本簡單的申請過程變成了一場心理博弈,讓大學這個單純的環境都充滿硝煙。
申請季是為自己未來做準備,而不是阻擋他人的前途。與其遮遮掩掩、不惜撒謊,不如坦然面對競争。
大學的錄取并不只看标化分數,而是綜合考慮背景、經歷和潛力。通過虛假信息赢得優勢,最終可能會在友情和人品上失分。
大學和高中,各有一門盤算
孩子們在申請季中上演的 " 諜影重重 ",其實與大學的招生策略和高中的推波助瀾脱不了幹系。
在每年競争激烈的大學申請季中,名校的招生邏輯和高中内部的利益平衡策略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微妙的生态。
頂尖大學在錄取時的 " 門第觀念 ",與高中的 " 利益最大化 " 行為,既塑造了學生的競争環境,也直接影響了他們的選擇策略。
這種學校之間 " 利益考量 " 的背後,讓孩子們之間的競争更加激烈,友誼在這一過程中很容易受到衝擊。
頂尖大學在招生時,确實存在 " 對口學校 " 或 " 錄取比例限制 " 等現象。
例如,MIT、斯坦福大學等名校往往對某些優質高中情有獨鍾,因為這些學校的學生學術能力、領導潛力和課外活動經驗更容易符合名校的招生标準。
而且往屆在這些學校錄取的學生表現優異也增加了信任感。
這樣的 " 對口學校 " 自然成為名校招生官重點關注的對象,這些學校的學生也因此覺得自己與名校的距離更近了一步。
然而,這種優勢是相對的。
對這些優質高中的學生而言,名校的青睐可能更像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它為學生提供了更高的錄取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導致這些學校内部的競争異常激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壓力場景。
例如,每年藤校可能從某些 " 對口高中 " 中錄取 2 到 3 名學生,但面對大量優秀的申請者時,招生官必須做出取舍。
在某些情況下,即便一個高中的整體申請質量高,大學招生官仍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考慮限制錄取比例。
名校希望其學生群體具有地理、背景、文化和學術多樣性,因此會避免從某一所高中錄取過多學生。這讓 " 對口學校 " 的優勢進一步減弱。
另外,每年都有大量學生報考同一所名校的熱門專業,例如計算機科學或經濟學等。
當申請人數超過學校錄取比例時,無論是背景出眾的學生,還是課外活動豐富的學生,都可能因 " 名額已滿 " 而被拒之門外。
對于學生來説,這種情況增加了不可控的因素。他們不僅需要與其他高中的申請者競争,還要面對來自校内同學的激烈較量。
知根知底的同學成為最具競争力的對手,這帶來的衝擊無疑是非常巨大的。很多人因此不得不調整策略,避開熱門學校或熱門專業。
在大學招生中,高中并非完全的 " 旁觀者 "。
頂尖高中的校方在面對學生申請時,往往會采取一些策略來确保學校整體錄取率的提升。
畢竟,錄取率高直接關系到學校聲譽和吸引力,也是衡量其學術實力的重要指标。
當學校發現,某一學校或專業過多學生申請時,部分高中會主動介入學生的申請規劃,通過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建議他們合理分散目标學校,規避風險。
這種策略有助于減少内部競争,也讓更多學生獲得錄取機會。
這種策略雖然看似理性,但卻很有可能讓一些學生和自己的夢校失之交臂,也增加了對競争對手的關注,進一步加劇了申請季劍拔弩張的氛圍。
Offer 和友誼要如何兼得?
雖然競争不可避免,但申請季并不一定要成為友情終結者。在這段關鍵的時期,也正是大家認識自己、認識對手的最好機會。
慎重分享申請信息
在申請季中,公開自己的申請學校、專業或申請策略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競争和壓力。
因此,建議同學們學會保護自己的隐私,避免在學校或社交媒體上頻繁讨論自己的申請計劃。
選擇可靠的朋友、顧問或父母作為溝通對象,減少不必要的競争和猜忌。如果孩子朋友主動詢問,也可以用 " 我還在考慮中 " 這樣的回答巧妙回避。
不要盲目跟風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背景和興趣,大學申請的關鍵在于找到适合的學校,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的選擇。
如果孩子的朋友申請了一所錄取率相對較好的大學,但孩子的興趣與這所學校的優勢學科并不匹配,一味跟随不僅增加競争,還可能讓 Ta 在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發展中面臨更多困境。
在做出申請決定時,應結合孩子學術能力、個人興趣和職業規劃,選擇最适合自己的學校,而不是因為 " 大家都申請 " 而盲目行動。
明确目标
申請大學的核心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學校,而不是單純追求名校光環。
應該确保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職業規劃,選擇能夠幫助他們成長的學校,而不是因為他人幹擾或我們父母的期待而選擇。
當目标明确後,别人的選擇對他們的影響其實很有限。
專注于自己的路徑,可以幫助孩子從容面對申請季的競争,同時讓他們的選擇更具個人價值。
以支持和理解代替猜忌
如果孩子發現朋友選擇了與自己相同的學校或專業,可勸慰他們不要急于将對方視為 " 威脅 "。
嘗試用積極的心态看待這種情況:競争是正常的,但最終的決定權在招生官手中。理解對方的選擇,也是在為孩子的心态減壓。
當他們将注意力集中在提升自己的申請材料上,而不是過度關注其他人的選擇,才能幫助他們保持積極地心态。
申請季并不是友情的終結,反而是對孩子的一次考驗和成長的機會。
真正的友誼不會因短暫的競争而破碎,而是因為在壓力中的相互扶持變得更加牢固。
當孩子和朋友共同走過申請季,不僅收獲了成長和經驗,更收獲了一份難能可貴的情誼。
父母,做好堅實的後盾
在申請季中,父母參與非常關鍵。作為孩子人生的引路人,我們不僅是學生在申請季的後盾,也是為他們提供情感支持和積極引導的主力。
我們的行為對孩子的選擇和情緒也會產生深遠影響,過度參與甚至卷入同學間的競争,可能适得其反。
避免與其他家長比較
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本質上是為了分享經驗、互相啓發,但過度關注其他家庭的申請情況,反而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父母們應該專注于幫助孩子做好自己的規劃,而不是一味地通過比較,影響或改變孩子的選擇。
幫助孩子保持心态平衡
申請季中的失敗和成功都是正常的,我們需要引導孩子用平常心看待錄取結果。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以平常心看待錄取結果,避免将結果視為決定人生的 " 唯一答案 "。
提供情感支持
當孩子因為同學的競争感到困擾時,作為父母,我們可以鼓勵他們主動溝通,消除誤解。讓孩子明白,友誼比一時的競争更重要。
父母可以扮演支持者而非調解員的角色。避免過多幹涉孩子與朋友的關系,也不要因為競争關系而輕易對其他家庭或孩子產生負面評價。
在申請季,家長能做的絕不是僅僅幫助孩子完成申請,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面對申請中遇到的各種困境,這其中就包括了如何面對競争對手、如何面對成功和失敗、如何面對壓力等。
寫在最後
大學申請季是學生邁向未來的重要一步,但它不應該成為壓垮孩子、撕裂友誼的原因。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道路,而大學的錄取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個節點。
在競争激烈的申請季中,與其将焦點放在 " 如何打敗别人 " 上,不如思考 " 什麼才是最适合自己 " 的問題。
這不僅能幫助大家更好地應對挑戰,也能讓整個申請過程更加積極、健康。
申請季的核心不是一紙錄取通知,而是對未來的探索和規劃。誰也不知道,走到人生終點,到底是這段友情更成就孩子,還是一份大學錄取通知書更助力成長。
學會在競争中尊重他人,在失敗中尋找成長,才是這段旅程中孩子最大的收獲。
最終,每個人都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大學和未來,而真正的友誼将成為人生旅途中的一筆寶貴财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留學全知道,作者:ya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