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美軍到底歸誰指揮?特朗普定下四年的軍備計劃,趕走一四星上将,歡迎閲讀。
2025 年才開始,美軍 2026 年國防預算的 " 參考書 " 就出來了。
根據中國青年報 2 月 16 日的消息,特朗普要求國防部長海格塞斯領導五角大樓在 60 天内提交一份關于 " 鐵穹計劃 " 的具體方案,明年乃至未來四年美國的軍備将以此為參考。
這一動向被視作美國本土防御近 40 年來最大的轉變。
這也顯示出特朗普對美國軍事也将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
而在改造之前,需要 " 掃清障礙 ",尤其是軍方中可能阻礙他的人。
這一點早在他 1 月任職之初就已經開始行動了。
2025 年 1 月 20 日,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職總統,僅僅幾個小時後,他便啓動了一場針對美軍高層的 " 大清洗 "。
他的第一刀,砍向了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 · 米利。
1 月 28 日,五角大樓正式宣布剝奪米利的安保待遇,暫停其涉密許可,并成立專案組調查他是否 " 破壞軍隊指揮系統 ",甚至考慮将其軍銜從四星上将降為中将。
特朗普的這一決定讓美軍内部掀起軒然大波。
因為特朗普與米利的恩怨早已鬧得全球皆知。
米利與特朗普的恩怨:從合作到敵對
米利在 2019 年被特朗普任命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當時兩人還算是合作關系。
然而,二人的關系在 2020 年國會山騷亂事件後徹底決裂。
在騷亂發生後,特朗普被指控煽動支持者衝擊國會大廈,試圖推翻大選結果。
米利認為此舉可能威脅到美國憲法秩序,因此在私下場合多次表示:" 我們不是特朗普的私人軍隊。"
騷亂發生後,米利采取了一系列行動限制特朗普的軍事權力。
他向軍方高級官員發出内部指令,要求在未經他本人批準的情況下,不得執行特朗普可能下達的任何軍事行動或核打擊命令。
這一舉動直接挑戰了總統的權威,使兩人的關系跌至冰點。
米利的這一系列舉措讓特朗普大為惱火,他認為米利是 " 背叛者 ",在卸任前多次表達對他的不滿。
在特朗普離開白宮後,米利繼續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并在多個場合批評特朗普的執政方式。
2023 年,他在一次采訪中公開表示:" 特朗普的領導風格極具破壞性,他将美國推向了深淵。"
兩名華盛頓記者曾在一本名為《危險》的書中爆料稱,米利兩次秘密致電中方,表達對特朗普可能會發動戰争的擔憂。
這一舉動被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視為 " 叛國行為 "。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憤怒表示:" 如果這是真的,米利應該被判處死刑!"
此後,米利的行動成為共和黨内部調查的重點。
兩人在這之後便徹底杠上了。
但從他們的博弈中可以看出,美國的軍權似乎并不是由總統全盤掌握。
美軍指揮體系的分裂
美國的軍事決策體系一直以來存在微妙的平衡。
按照憲法,總統是美軍最高統帥,擁有最終決策權。
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五角大樓、國防部長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共同組成了軍事決策核心,他們在戰時甚至可以拒絕總統的部分軍事命令,以防止權力過度集中。
米利事件的爆發,反映了美軍内部的權力分裂。
因此,特朗普對米利出手,可能意味着他有打破這一平衡的願望。
那這是否意味着,未來的美軍行動将更加取決于特朗普的意志?
軍方會服從特朗普嗎?
特朗普的清算行動已經讓五角大樓陷入緊張狀态。
美軍高層未來可能不得不做出選擇,要麼接受總統全面控制,要麼面臨政治清算。
如果軍方選擇妥協,美軍的決策模式将發生重大轉變,從一個相對獨立的軍事體系,變成總統的 " 私人武裝 "。
如果軍方選擇抵制,未來幾年美軍内部可能會爆發更激烈的政治鬥争。
特朗普奪軍權後,對我國意味着什麼?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向來以 " 極限施壓 " 著稱,他曾多次強調要強化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未來,美軍在南海、台海甚至朝鮮半島的行動可能會更加激進,以施加更大的戰略壓力。
特朗普是否會推動更具攻擊性的對華政策?
在特朗普上一次執政期間,他曾大幅度加強對台軍售,試圖提升台海局勢的不穩定性。
如今,他重新掌控軍隊後,是否會進一步推動對台軍事援助?是否會試圖利用美軍的行動制造更大的地緣政治摩擦?這些問題都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但也不必過于驚慌。
首先我國的海軍實力足夠保衞領海的安全,其次,中東和俄烏兩大戰場已經将整個世界拖進了漩渦,在這個情況下對一個大國發動戰争,無疑是與全球民眾作對。
參考文獻:
環球網:美記者曝猛料:擔心特朗普發動對華戰争,美軍最高将領曾兩次秘密致電中國軍方 20210915
新華社國際:五角大樓剝奪美軍前參聯會主席米利安保待遇 202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