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世界軍事反無大讨論:霰彈槍對抗無人機的可行與效果,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單兵裝備 ,作者 Yudya
往期好文薦讀:
1.中國 201 型通用機槍的機構原理與内部細節解析 /// 全網最深刻解析新型通用機槍的文章
2.QBZ-191 系列步槍最經典的點評文章之一 /// 切磋琢磨 191 ( 新步槍 ) ,劍拔沉埋便倚天
3.中國新型 QJB-201 型 5.8mm 班用機槍的揭秘文章 /// 全網對新一代班用機槍最最全最爆的解讀文章,沒有之一
5.中國 CS/LS7 型衝鋒槍的内部揭秘 /// 中國 QCQ171 型衝鋒槍的創新與使命
更多精彩,敬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單兵裝備,小編感激不盡
近年來,民用 / 軍用小型無人機(尤其是消費級多旋翼無人機)在戰場上應用激增,被廣泛用于偵察、目标指引甚至攜帶爆炸物發動自殺式攻擊。在無人化攻擊與反無人化對抗中,怎麼實現最高效攻擊?又怎麼實現最高效反無?這兩個矛盾型問題成為軍方迫切論證,急切面對的技術難題。不管是軍事科學研究院所,還是地方軍裝科研機構,還是一線作戰部隊,誰能解決這問題?現狀是無奈的,誰都不能解決。有人提出用導彈轟擊,有人提出用機槍掃射,還有人提出開發煙花型空爆武器。各種構想多如牛毛,但真要實現,得花錢,花大錢,至于結果嘛!誰也説不準。
盤點傳統防空武器(如導彈、高射炮)對低空、慢速、小型目标的攔截效率低,且存在成本不對等問題。現代戰場上,班組步兵常遭遇無人機近距離襲擾,亟需即時反制手段,而依賴專業防空部隊支援存在時效性不足的問題。這些發展趨勢和存在的不足推動了反無人機裝備向單兵化、普及化方向發展,賦予單兵的反無能力是将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從俄烏衝突的戰場實踐來看,用霰彈槍毀傷無人機的戰術是最合理的低成本反制手段。各種用霰彈槍打擊無人機的視頻被軍事從業者或軍事愛好者瘋狂點擊,那麼霰彈槍真的能打下來無人機嗎?答案説能就能,説不能就不能?運氣好能,活了下來;運氣不好則不能,與無人機同歸。
霰彈槍作為面殺傷武器,因其獨特的彈道特性、低成本及快速反應能力,被探索作為一種可行的反無人機手段。在技術上具備單兵反無作戰的先天優勢。作為一種便攜式的反無裝備,單兵可以迅速響應并打擊來襲的無人機,在技術可行性、實戰需求、成本優勢、多領網域應用以及未來發展潛力等多個方面的優勢。相比其他反無人機手段,如雷達探測、激光幹擾、信号幹擾等,霰彈槍的成本低、機動靈活且易于部署和維護,能适應多種作戰環境,可在我軍所有基層部隊使用。
盡管霰彈槍具備反無人機潛力,但仍存在很多值得讨論的問題:
我國軍用霰彈能達到 100 米,這個距離僅适用于低空、低速無人機,難以應對高空或高速目标。霰彈槍在使用中需要射手預判無人機的距離,如果距離不佳,又不能高效毀傷,那就不要貿然先動,免得被盯上追着你炸。對于突擊機動的自殺式無人機,它的飛行速度一般在(70~150)m/s 之間,射手根本沒有響應的時間,操槍的瞬間已經被無人機攻擊了。那麼使用霰彈槍反制無人機的最佳距離是多少呢?筆者要説的是大于 50 米,如果有伏擊條件,堅決執行伏擊戰術。
通常霰彈槍的散布範圍為在(30cm~100cm)/10m 之間,我國軍用霰彈的要求在 50m 靶距上,80cm 散布圓内彈丸數量不少于 70%,彈丸全散布圓直徑不小于 70cm;在 100m 靶距上,190cm 散布圓内彈丸數量不少于 70%。這個散布面積,可以完全覆蓋無人機。但是要打準,需要士兵掌握彈道預判。對于打機動的無人機,難度極大,要是高速機動的話,更是難上加難。
軍用霰彈的 14 粒彈丸在不同射程上的散布情況
大家不要被霰彈大飛碟靶的競技所帶偏,無人機機動和飛碟靶完全不一樣。如果你感受一次作戰無人機攻擊的話,感保證,你可能選擇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的躲避策略,而不會拿命賭運。進來軍迷們總是讨論我國最新列裝的全自動 QBA221,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戰術使命就是反無。QBA221 的全自動功能,賦予士兵對空中目标的大面積毀傷能力,在這方面表現出色,看到無人機襲來,瞄準後扣住扳機不要松,一股腦打出所有彈藥。按照 10 發計算,每發 14 粒,一共 140 粒,幾乎能夠覆蓋無人機全機動路線,所以獲得勝算的概率還是很大。
通常霰彈槍的初速超過因素,一般在 400m/s 左右,對圓球形彈丸,在 50 米内速度衰減并不明顯,但大于 50 米時,彈道降值将變的越來越的大,這導致了霰彈的散布中心将會遠離目标,對遠距離目标的打擊,主要還是依靠散布命中。在上一段中,其實已經涉及到霰彈槍精度的問題,彈道預判技能非常關鍵,如果不經過反復訓練對機動目标的射擊,是很難達到預期打擊效果的。
霰彈能打無人機,這個命題并不準确,是能打,但不是所有的霰彈都能打無人機。傳統霰彈的主要有三種,一種是鳥彈,一種是鹿彈,再就是獨頭彈。霰彈對付無人機,主要利用散布,使用獨頭彈和步槍彈和手槍彈類似,所以排除在外。對使用鉛制彈丸的霰彈,洞穿長毛的肉體能行,但要是打無人機,這就有難度了,對鳥彈和鹿彈來説,鹿彈的球徑較大,毀傷方面的優勢明顯,至于鳥彈,對無人機沒有毀傷效應,距離近,全達成篩子,但是對核心器件難有損傷,無人機晃動搖擺抖個灰塵繼續飛行。真正對無人機產生致命效果的是軍用霰彈,這時候鎢合金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重且堅的特性讓無人機挨上一個就超過它承受抗撓的極限。
在烏克蘭戰場中單兵與無人機對抗的視頻太多,只要被無人機咬住,能活着的都是命大。曾在一個報道中看到朝鮮士兵用班組配合的策略,通過引誘無人機來獲得伏擊可能來反無。筆者看到這個很是點贊。單兵用常規武器對付無人機,都屬于不對稱反無,依靠僥幸與犧牲來完成任務。分析霰彈槍和無人機的的戰術技術指标,霰彈槍除了依靠散布面積來對付無人機外,其餘都沒有優勢。對于軍用霰彈槍來説,彈丸的數量太少,打不準的概率很大,上文中提到的全自動攻擊,也不一定就能打中。再來分析無人機的飛行情況,無人機一般是扁平狀,要提高打準概率,就得把握攻擊截面。看過獵人打鴿子的就知道,獵人一般會選擇鴿子盤旋的位置,等鴿群旋至頭頂時才開槍。這也就是尋找最大攻擊截面的時機。射手怎麼獲得這個時機,最好的辦法就是伏擊。主動制造機會,誘敵從射手頭頂飛過,朝無人機的肚子一頓全自動射擊,看它還能飛不。
最後,筆者要説的是,用霰彈槍反無人機,但必須選對彈藥,且采用伏擊戰術才能實現。否則,難有戰效。再就是反無人機,必須要有發現無人機的裝備,先發現才是關鍵,要将現代作戰發現即摧毀的戰術理念全面落實。
文章開啓轉載,但必須保留文章抬頭的鏈接與動圖。
歡迎關注者積極點贊、留言、指正或轉發分享。
防止被打黑槍而失聯,以防萬一,請添加小号:槍評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