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實拍!俄軍用匕首摸哨刺殺烏軍,都2023年了為什麼手法還這麼原始?,歡迎閲讀。
▲年年冬天凍腳?
只因沒有早點認識這雙軍工羊毛靴子
12 月 10 日,國外社交媒體流傳了一段無人機夜間拍攝的熱成像畫面,一名單獨出現的烏軍士兵正在解手,背後有一名俄軍士兵快速靠近。
▲消息來源:環球軍事
然後,俄軍士兵突然跳起來一手捂住烏軍士兵的嘴,順手把他拖倒在地,另一手則拿着匕首猛刺向烏軍士兵的頸部。
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疑問,都這個年代了,手槍、步槍不都有消音器嗎?怎麼還用匕首摸哨呢?而且這麼大費周章的上去就往死裏捅,也沒摸點情報,這是圖啥呢?
▲用匕首摸哨
我們知道,槍在發射時之所以會發射的巨大聲音,主要是高速的火藥氣體一下子衝出槍口會產生爆鳴,而且子彈出膛後會破空發出音爆。
要減輕槍械發射的聲音,一種是減少子彈裝藥,降低子彈飛行速度,像現代特種亞音速的微聲槍彈就采用的這種方法,另一種就是減緩子彈火藥氣體的爆鳴,這就要用到消聲器了。
槍用消聲器一般都是内部分割成很多小室的圓筒狀,當子彈通過時,原本一下子衝出槍口的火藥氣體,就會逐級進入不同的小室,延長了火藥氣體釋放的速度,也就降低了爆鳴音。
大多數人對消聲器的印象都來自影視劇,一般都是特工往手槍上一擰,跟着目标走到某個僻靜之處,然後掏槍就打,聲音就跟嘴裏 " 噗 " 一聲差不多,比射手説話還小,然後完成任務潇灑走人。
像在一些電影裏面,主角使用帶消音器的手槍秘密潛入射殺敵人時,還特寫用手接住彈出的彈殼,防止彈殼落在木地板上聲音引起警衞的注意,或者跑過去扶着屍體慢慢放倒,以防倒地聲音引起注意,顯得十分專業。
▲消音槍并不會和電影中這麼離譜,連旁邊的人都聽不到聲音
然而,這完全就是認知誤區,一般來説,消聲器可以把槍聲的噪音降低 20-30 分貝,比較好的消音器加上亞音速彈藥可以降低 30 多分貝(注意,是降低,而不是降到)。
但即使用目前頂級的消聲器和亞音速彈藥,像 9mm 手槍的聲音也只能降低到 120-130 分貝左右,這是根據美國 MIL-STD-1474D 标準測試的彈藥基礎噪音級别,也就是在側面 1 米左右、距離地面 1.6 米的地方測得的峰值。
這個聲音是個什麼水平呢?你可以看看下面這個對比圖,也就是説,這槍聲大概比螺旋槳飛機起飛的聲音還要大,那落個彈殼、人倒地上的聲音跟這個比算得上啥?
俄軍特種部隊目前比較常用的微聲槍械主要有 PBAPS 微聲手槍、NRS-2 微聲匕首槍、PSS 微聲手槍、VSS Vintorez 和 AS Val 微聲突擊步槍,使用的都是亞音速槍彈,像 VSS/AS 微聲步槍使用的就是全新設計的 9 × 39 毫米 SP-5、SP-6 亞音速步槍彈。
▲ VSS 微聲狙擊步槍(上)與 AS 微聲突擊步槍(下)
像 VSS/AS 微聲步槍即使配上獨特的消聲設計和亞音速槍彈,其射擊噪音也在 130 分貝左右,這都算是射擊隐蔽性極佳。
而 PSS 微聲手槍在距該手槍約 1.5m 處測量,其 A 聲級為 113 分貝,要知道這可是手槍啊,所以説,不要被電影誤導了,用上消聲器的槍械發射聲音其實是很大的,只不過是相對戰場環境中的炮聲和正常槍聲小一些而已。
▲ PSS 微聲手槍
從那個俄軍刺殺烏軍士兵的視頻中可以看到,這應該是俄軍的一個特戰小組深入烏軍腹地進行了行動,如果使用槍械擊殺烏軍,即使帶上消音器,這種近距離的情況下依然會引起其他烏軍的警覺,甚至會帶來全軍覆沒的後果。
所以,俄軍士兵就選擇了使用匕首來刺殺烏軍士兵,在這裏我們還可以看到,這個俄軍士兵并不是像大多數影視作品中直接在烏軍士兵脖子上抹一刀了事,而是從背後上前掩住口鼻,然後在往頸部往下刺之後,順勢往後一拖。
▲俄軍 NRS 偵察匕首
那麼這又有什麼講究呢?
一般來説,割喉确實會造成人的死亡,因為人的頸動脈一旦被割破,就會很快失血而死,如果刀子夠鋒利,連着氣管一起割斷的話,就會發不出正常的聲音,頂多也就是 " 嗬嗬 " 的幾聲,所以影視劇為了方便做特效和視覺效果,通常設計的就是刀一抹脖子人就倒下不動了。
但問題是,人頸動脈畢竟只有那麼粗,在實戰中,一刀下去不一定就能割的上去,即使把喉管割斷不接上,人也能呼吸,這是因為人呼吸主要是靠神經支配膈肌等呼吸肌的運動,萬一被掙脱開後敵人還有反擊能力,很容易造成致命失誤。
所以,特種部隊在實戰中在以刀刃劃割敵人頸部時,并不像電影裏那樣随便一抹了事,而是要從一側插進去,然後再轉一定角度,确保将動脈割斷,但這樣的話就幾乎把頭部割下來了,而且大量的血會噴湧而出。
因此,在實際格鬥中刺擊永遠是最快的殺人方式,而特種部隊最常用的手段一種是從身後接敵時,由後腰也就是腎部斜刺胸腔,然後再伴随攪動。
主要是因為人的這個部位肌肉薄弱,且神經敏感,一旦腎髒被刺中,就會瞬間產生足以致人昏迷的劇烈疼痛,甚至喊不出來,而且還能讓血液流到腹腔裏,而不是像割了大動脈一樣四處噴濺。
像當年拍攝《指環王:雙塔奇兵》期間,導演曾嘗試在一場刺殺白袍巫師薩魯曼的戲中,給老戲骨克裏斯托弗 · 李提意見,他認為當匕首從後面刺入的時候,演員應該發出 " 啊!啊!" 的聲音。
但老爺子顯然對此完全 " 不屑一顧 ",當場就表示反對説:" 被捅的那個人沒辦法那樣喊,而是會發出類似呵呵的短促音 ",老爺子為什麼門兒清?因為他當年在二戰時加入了英國 LRDG(長距離沙漠部隊),負責在撒哈拉沙漠跟隆美爾的部隊作戰。
▲克裏斯托弗 · 李
另一種就是接近目标身後,左手迅速捂住敵人口鼻部位,同時右手以正握的刀刃尖部直插入敵人右側頸部到底,然後再伴有攪動刀身。
至于心髒部位,則往往不是首選,因為這裏被胸骨保護,保不齊一刀下去就被骨頭擋住,而且人的心髒位置個體差異比較大,一刀擊殺的成功率并不高。
當然了,在實戰中,情況往往要復雜得多,所以你才會看到俄軍士兵先把烏軍士兵撲倒,然後一邊用腿把烏軍士兵鎖住,一邊用匕首往烏軍士兵身上連續猛刺,這就是要确保擊殺效果。
俄軍之所以這麼下死手,主要原因還是這次作戰并不是大家印象裏特種兵搞的 " 抓舌頭 ",也就是捕俘行動,而是一次典型的襲擾戰鬥行動。
我們知道,捕俘是為了了解敵方情況而捕捉敵方人員的偵察行動,多用在對采用其他手段無法查明的目标,或者為了證實某些重要情報的可靠準确性時采用。
▲真實的捕俘行動
一般來説,捕俘是要留活口的,除非途中出現突發情況,例如俘虜半路抵抗、逃跑,與敵遭遇不便押送時,才會把辛辛苦苦捕住的俘虜擊斃。
而襲擾戰鬥行動則不同,襲擾就是以戰鬥、欺騙等手段擾亂敵人的作戰行動、軍心士氣等的襲擊,用這種行動消耗、疲憊、牽制、迷惑敵人,破壞其戰鬥準備,削弱其戰鬥力,迫使敵人企圖暴露、分散兵力,實現掩護和配合己方主力部隊行動的目的。
現在俄烏雙方已經進入到了相持不下的陣地戰階段,那邊的士氣都不比對方高多少,這個時候,像視頻中烏軍的駐兵點應該是距離前沿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再加上還是在夜暗條件下,所以烏軍士兵最容易出現疏忽麻痹。
俄軍選擇在這裏用刀近距離刺殺一名烏軍士兵的血腥場面,肯定會讓烏軍内部發生恐慌,畢竟誰也不想出去解個手就被人用刀把血放幹了吧,人畢竟都有這種心理,一旦蔓延開來,對烏軍的士氣肯定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想當年,張桃芳在抗美援朝戰争的冷槍運動中,用神乎其技的槍法把美軍士兵打得根本不敢露頭,吃喝拉撒只能全在壕溝和工事裏解決,到最後無奈将穢物排泄在吃剩罐頭裏,遠遠丢在一邊。
而俄軍就這麼潛伏到烏軍的駐兵點近距離捅死一個,這給烏軍的震撼可比挨狙擊手的槍子兒來個痛快可大多了。
這個視頻裏還有一個點非常值得關注,就是俄軍士兵披着的偽裝衣,不知你發現沒,在熱成像鏡頭下,人是白色的,土地是黑色的,而俄軍士兵身上一閃而過的偽裝衣卻是黑色的。
在前幾天,網絡上就開始流傳了一個俄羅斯為狙擊手研制冬季偽裝鬥篷的視頻,據《環球軍事》報道,這個項目是由三屆實戰射擊世界冠軍羅曼 · 哈利洛夫推動,鬥篷外面綴滿的白色布條,則可以幫助使用者在可見光條件下很好地隐藏在雪地當中。
而鬥篷主材料則采用了看上去亮晶晶的蜂巢格面料,據稱可以隔絕人體的熱輻射,讓使用者在熱成像鏡頭下與環境融為一體,從測試的視頻看的話,當人披上這個鬥篷伏在雪地上之後,在熱成像鏡頭中,确實跟雪地不太容易分辨,而旁邊沒穿偽裝鬥篷的人則白得發亮。
所以,軍武菌推測,這個在前線潛伏的俄軍襲擾小組,很有可能配備了類似的能防熱成像偵察的偽裝衣,畢竟烏軍在西方的贊助下,這類熱成像設備并不怎麼缺乏。
那這個偽裝衣是什麼黑科技?
從視頻中那個反光的蜂巢格面料可以推測出,這應該是一層金屬膜,不知道大家用沒用過求生毯,就是薄薄的一層鋁箔做的那種。
其實,救生毯的原理跟咱們冬天穿的一些内層有反光膜的棉服或羽絨服一樣,都是利用了金屬膜的熱反射效應,我們知道,光滑的金屬膜會反射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X 射線等。
像金、銀、鎳、鋁箔或鍍金屬的聚酯、聚酰亞胺薄膜等,可以反射人體輻射出的大量紅外線,阻斷了熱輻射,從而避免了人體熱量在寒冷環境下流失,有些用在服裝上的保暖裏料甚至可以反射 75% 的紅外射線,那麼換個角度想一下,既然能把人體熱輻射反射回去,不就不容易被熱成像儀器探測到了嘛。
所以,説這種偽裝衣也算不上是黑科技,只是好多棉服上用熱反射材料太悶氣,放到偽裝衣上用,算是正好揚長避短了。
别看這個視頻短短十幾秒,但是看點卻不少,從中我們也能一窺俄軍特種作戰行動的缜密程度,還有一些襲擾行動的技巧和裝備,對于咱們來説也算是個有參考意義的戰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