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iGam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顯卡評測:輕松駕馭 4K 遊戲,歡迎閲讀。
在官方目前已經公布的 RTX 50 系列顯卡中,最受期待的可能就是 RTX 5070 Ti 這張卡了,畢竟它的定位是同時滿足 4K 和 2K 高幀遊戲體驗,加上相對合适的價格,可以説是 PC 玩家的遊戲首選。
RTX 50 系列還加入了 DLSS 4 技術的支持,之前我們已經通過 RTX 5090 D 和 RTX 5080 系列領略了 DLSS 4 技術的強勁實力,那麼當 RTX 5070 Ti 遇上 DLSS 4,又會給性能帶來多大提升呢?今天我們就借着這張首發的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一起來了解一下。
為了發揮顯卡的全部性能,本次我們搭建了如上圖所示的硬體測試平台。
一、外觀設計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這次對外觀設計進行了全面更新,相比上一代"宇宙隕鐵"的設計理念更加大膽。
這張卡的設計靈感源于哈氏天體的環星系和莫比烏斯環的無限循環紐帶,整個顯卡造型上更加圓潤,不同顏色的拼接讓細節和層次感相當豐富。
磨砂黑透裝甲外環嵌套銀色金屬雙環,隐約可見顯卡内部的散熱結構,包裹其内的 3 風扇采用磨砂黑透扇葉,與最外層遙相呼應;中間略小一圈的風扇延續了 iGame Advanced OC 系列經典的紅圈和紅 Logo 設計,并刻有完整的系列英文名稱。
磨砂黑透裝甲外殼下方,還能看到内部全新加入的紅色金屬材質"風機骨架結構",堪稱點睛之筆。當顯卡上機工作時,處于中間的風扇便會亮起五彩斑斓的漸變光環,光芒擴散至顯卡側面,如超新星爆發般炫彩奪目。
這次的背板設計也頗有新意,純黑化加固的鋁合金背板上做了一些斜切線條裝飾和格栅開孔設計,右側的通風口做成标準圓形,有種宇宙行星運行的既視感,官方還在其中埋入彩蛋,只有在特定角度下才能觀測到 iGame 的 Logo(橫裝顯卡俯視),細節處理拉滿。
尺寸方面,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的三圍分别是 343.5*155.2*60.8mm(含擋片),裸卡重量約 1.8kg。
散熱方面,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正面采用雙 101mm + 單 86mm 的大口徑風扇,"風鐮"扇葉也得到繼承,便于讓空氣形成漩渦聚風,提升進風量和風壓。
内部散熱模組則配有 2 根 8mm+5 根 6mm 熱管,超大面積金屬散熱格栅,"回流焊"工藝以及全鋁外骨架,提升散熱效率的同時也令整體剛性更強。
側面同樣設計了半透明磨砂的透光組件,讓橫裝顯卡時 ARGB 燈光的氛圍感更足。
全新設計的 PCIe 5.0 規格金手指擁有更好的抗信号幹擾性能。
卡身側面還使用了更多對稱分布的外露螺絲 + 切削凹槽結構提升顯卡的金屬風和硬核感。
顯卡供電接口依舊是大家熟悉的 12V-2*6 供電接口,并采用反扣式設計 + 獨立背板開槽,讓用户拔插線材更加輕松省力。
I/O 接口擋板給到了 3 個 DP 2.1b 接口和一個 HDMI 2.1b 接口,七彩虹獨有的一鍵超頻按鈕得以保留,提供一鍵超頻功能,讓顯卡的性能潛力最大化。
配件部分,包裝盒内附有一根 16pin 轉 3*8pin 供電轉接線,1 根 4pin 燈光同步線,1 組可拆卸金屬顯卡支架以及 1 把可替換刀頭的金屬螺絲刀。
二、技術解析
Blackwell 架構
之前我們在 RTX 5090 D 和 RTX 5080 顯卡的評測中已經詳細分析了新顯卡的 Blackwell 架構和技術優勢,簡單來説加入了神經網絡渲染的特性,讓 Blackwell 的多單元流處理器 (SM) 具有更高的處理吞吐量;而為了滿足 DLSS 多幀生成的穩定性需求,Blackwell 也支持了 Flip Metering 來代替 CPU Pacing,讓 GPU 更精準管理顯示時間,盡可能達到每幀的畫面生成時間保持一致,從而提升遊戲的流暢性。
第五代 Tensor 核心
第五代 Tensor 核心能夠加速重新排序,并新增了對 FP4 精度模型的支持,相較于第四代 Tensor 核心上所支持的 FP8 精度模型,吞吐量提升 2 倍;相比 FP16 精度模型,FP4 的顯存使用不到一半,GPU 性能的提升卻高達 2 倍。正是由于第五代 Tensor 核心的加入,才讓 DLSS 4 技術能夠順利支持多幀生成功能。
第四代 RT 核心
在 RT Core 方面,提升了檢測光線、路徑與三角形相交的效能,可以對大量幾何圖形細節進行光線追蹤。在新一代 Blackwell 架構下光線、路徑與三角形相交的檢測效率為上一代的 2 倍,初代使用 RT Core 的 Turing 架構的 8 倍,并增強了壓縮以減少内存占用,相比上代的顯存使用率節省了 25%,光線追蹤效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細節提升。
配備 GDDR7 顯存
除了技術上的提升,Blackwell 架構的 GPU 還搭載了 GDDR7 顯存。GDDR7 采用的是 PAM3 信号編碼機制,與 GDDR6 和 GDDR6X 有所區别。PAM3 每兩周期的數據傳輸為 3 位,相比 GDDR6 和 GDDR6X 更省電,帶寬也進一步提升,速度高達 30 Gbps。
RTX 5070 Ti 規格
具體到產品規格上,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基于最新一代 GB203-300 核心和 TSMC 4N 架構制程工藝打造,包含 8960 個 CUDA 核心、1406 個 Tensor 核心、133 個光追核心。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的核心默頻工作範圍是 2295MHz-2452MHz,開啓一鍵超頻後核心頻率工作範圍則是 2295MHz-2512MHz,顯存方面更新為 256-bit 顯存位寬的 16GB GDDR7 規格,帶寬來到了 896GB/s。TDP 功耗為 300W,相比上代 RTX 4070 Ti 增加了 15W。
三、理論跑分
GeForce RTX 5070 Ti 作為 PC 黨的主流 4K 遊戲顯卡,性能和遊戲上的提升究竟如何,接下來咱們就進入理論測試環節一探究竟。
按照慣例先看烤機表現,我們先用這套配置搭配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BIOS 默頻模式)進行 20 分鍾的單烤甜甜圈,GPU 的核心温度穩定在 66.8℃左右,GPU 功耗為 285W,工作頻率保持在 2560MHz 左右。
随後我們換成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再次烤機 20 分鍾(BIOS 超頻模式),GPU 功耗為 310W,高于默頻下的 300W,但是 GPU 核心温度卻更低,只有 64.2℃,工作頻率温度在 2650MHz 左右,看樣子在散熱上 RTX 5070 Ti 相比 RTX 4070 Ti SUPER 仍有提升空間。
另外,雖然這次功耗突破了 300W,不過相比 RTX 5090D 和 RTX 5080 來説,功耗開銷還是省了不少。普通玩家搭配 i5 / i7、Ultra 7 / Ultra 9 或鋭龍 7 / 鋭龍 9 等處理器,選擇 850W 規格的電源足夠了。
在 3DMark Time Spy DX12 測試中,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分達到了 27876 分,對比 RTX 4070 Ti SUPER(默頻)的 23715 分,提升幅度約 17.5%。
我們也順帶測了一下默頻下表現的,此時顯卡分為 27406,約等于超頻性能的 98.3%。
在 3D Mark Time Spy Extreme DX12 測試中,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得分達到了 13752 分,對比 RTX 4070 Ti SUPER(默頻)的 11776 分,提升幅度約 16.7%。
在 3DMark Portal Royal 實時光追測試中,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的綜合分為 19175 分,對比 RTX 4070 Ti SUPER(默頻)的 15697 分,提升幅度達到了 22.2%。
雖説從數據上看,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這次的提升相對一般,但需要注意我們對比的是 RTX 4070 Ti SUPER,而 RTX 4070 Ti SUPER 相比 RTX 4070 Ti 平均提升約 6% 左右,所以總體的理論性能提升相比上代至少也有 20% 以上,這樣看還是比較不錯的。
四、遊戲實測
由于 DLSS 4 技術是 RTX 50 系顯卡的獨占,所以遊戲測試部分依舊分未支持 DLSS 4 的遊戲和支持 DLSS 4 的遊戲兩部分。
1、《CS2》
首先是 2 款在線競技遊戲,在《CS2》中:
RTX 5070 Ti 在 4K 分辨率 + 高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260 幀,1% Low 幀 100 幀,平均延遲 11ms;
RTX 4070 Ti SUPER 在 4K 分辨率 + 高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217 幀,1% Low 幀 89 幀,平均延遲 13ms;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19.8%,1% Low 幀提升 12.3%,平均延遲降低 18.2%。
RTX 5070 Ti 在 2K 分辨率 + 高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449 幀,1% Low 幀 164 幀,平均延遲 8ms;
RTX 4070 Ti SUPER 在 2K 分辨率 + 高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404 幀,1% Low 幀 151 幀,平均延遲 10ms;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11.1%,1% Low 幀提升 8.6%,平均延遲降低 25%。
2、《永劫無間》
《永劫無間》這款遊戲一直都非常積極于 DLSS 技術的适配,NVIDIA 官方還透露後續将與這款遊戲合作,推出 NVIDIA ACE 技術的 AI 隊友更新,經過實測:
RTX 5070 Ti 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 + DLSS 質量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32 幀,1% Low 幀 81 幀,平均延遲 33ms;
RTX 4070 Ti SUPER 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 + DLSS 質量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08 幀,1% Low 幀 51 幀,平均延遲 41ms;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22%,1% Low 幀提升 41.2%,平均延遲降低 25%。
RTX 5070 Ti 在 2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 + DLSS 質量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203 幀,1% Low 幀 127 幀,平均延遲 22ms;
RTX 4070 Ti SUPER 在 2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 + DLSS 質量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68 幀,1% Low 幀 108 幀,平均延遲 29ms;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20.8%,1% Low 幀提升 17.5%,平均延遲降低 25%。
可以看到,即使對比對象是 RTX 4070 Ti SUPER,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的性能提升依舊可觀,平均幀數提升超 20%,1% Low 幀在 4K 分辨率下的提升甚至達到了 41.2%。另外,雖然都是開啓 DLSS 3,遊戲的平均延遲也能降低 20-25%,這對一款要求精确操作和低延遲的競技遊戲來説至關重要。
3、《無限暖暖》
《無限暖暖》作為一款上市不到半年的端遊,目前在遊戲性能上可優化的空間還很大,這款遊戲目前也支持了光線追蹤和 DLSS,經過實測:
RTX 5070 Ti 在 4K 分辨率 + 極致畫質 + 開啓光追 + DLSS 抗鋸齒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97 幀,1% Low 幀 88 幀;
RTX 4070 Ti SUPER 在 4K 分辨率 + 極致畫質 + 開啓光追 + DLSS 抗鋸齒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87 幀,1% Low 幀 75 幀;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11.4%,1% Low 幀提升 17.3%。
RTX 5070 Ti 在 2K 分辨率 + 極致畫質 + 開啓光追 + DLSS 抗鋸齒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44 幀,1% Low 幀 106 幀;
RTX 4070 Ti SUPER 在 2K 分辨率 + 極致畫質 + 開啓光追 + DLSS 抗鋸齒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29 幀,1% Low 幀 101 幀;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七彩虹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11.6%,1% Low 幀提升 4.9%。
4、《古墓麗影: 暗影》
《古墓麗影:暗影》只支持初版 DLSS,可以看作是傳統光栅遊戲的代表,經過實測:
RTX 5070 Ti 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29 幀,1% Low 幀 109 幀;
RTX 4070 Ti SUPER 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11 幀,1% Low 幀 98 幀;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16.2%,1% Low 幀提升 11.2%。
RTX 5070 Ti 在 2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238 幀,1% Low 幀 171 幀;
RTX 4070 Ti SUPER 在 2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204 幀,1% Low 幀 152 幀;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16.6%,1% Low 幀提升 12.5%。
5、《極限競速:地平線 5》
《極限競速:地平線 5》也是遊戲測試的常客了,遊戲的優化較為出色,經過實測:
RTX 5070 Ti 在 4K 分辨率 + 極端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40 幀,1% Low 幀 113 幀;
RTX 4070 Ti SUPER 在 4K 分辨率 + 極端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22 幀,1% Low 幀 101 幀;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14.7%,1% Low 幀提升 11.8%。
RTX 5070 Ti 在 2K 分辨率 + 極端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95 幀,1% Low 幀 155 幀;
RTX 4070 Ti SUPER 在 2K 分辨率 + 極端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53 幀,1% Low 幀 130 幀;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27.4%,1% Low 幀提升 19.2%。
6、《鳴潮》
開放世界冒險遊戲《鳴潮》最近也支持了 DLSS 幀生成功能,原本鎖 60 幀的遊戲只需在設定菜單中開啓 NVIDIA DLSS、插幀和超級分辨率的選項,即可解鎖 4K 分辨率 + 高幀遊戲體驗。
我們分别測試了關閉與開啓光追下的幀數表現:
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 + DLSS 3 質量檔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207 幀,1% Low 幀 74 幀;
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 + DLSS 3 質量檔 + 高級光追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71 幀,1% Low 幀 81 幀;
可以看到,無論是否開啓光追,《鳴潮》在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下都能達到平均 160 幀以上的幀數表現,平均延遲也被控制在 15ms 左右,遊戲體驗非常舒适。雖然開啓光追後遊戲平均幀數下降了 36 幀,但 1% Low 幀反而控制得更好。
7、《黑神話:悟空》
在"眾生平等"代表之作《黑神話:悟空》中,開啓全景光追後的顯卡壓力非常大。經過實測:
RTX 5070 Ti 在 4K 分辨率 + 影視級畫質 + 50% 超采樣分辨率 + 高全景光追 + 幀生成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76 幀,1% Low 幀 48 幀;
RTX 4070 Ti SUPER 在 4K 分辨率 + 影視級畫質 + 50% 超采樣分辨率 + 高全景光追 + 幀生成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66 幀,1% Low 幀 42 幀;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15.1%,1% Low 幀提升 14.2%。
RTX 5070 Ti 在 2K 分辨率 + 影視級畫質 + 50% 超采樣分辨率 + 高全景光追 + 幀生成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15 幀,1% Low 幀 64 幀;
RTX 4070 Ti SUPER 在 2K 分辨率 + 影視級畫質 + 50% 超采樣分辨率 + 高全景光追 + 幀生成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02 幀,1% Low 幀 59 幀;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默頻)的平均幀數提升約 12.7%,1% Low 幀提升 8.4%。
總的來説,在常規遊戲測試環節,無論是 2K 還是 4K 分辨率,無論是否開啓光追和 DLSS,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的遊戲性能基本都有 10%-20% 的提升,而相比 RTX 4070 Ti 的優勢只會更加明顯。
五、DLSS 4 遊戲體驗
RTX 50 系顯卡新增的 DLSS 4 技術在 DLSS 3 的技術上,新增了全新的多幀生成技術,結合第五代 Tensor 核心的強大性能,利用 AI 為每個渲染幀生成至多 3 個額外幀,從而大幅提升遊戲的 FPS 水平。
DLSS 4 配合全套 DLSS 技術,包括光線重建、超分辨率以及 DLAA 等功能,最多可實現傳統影像渲染的 8 倍幀率。
多幀生成技術還可配合 NVIDIA Reflex 低延遲技術保持較低的遊戲延遲,讓遊戲的操作和響應影響很小。Blackwell 顯示引擎也在 DLSS 4 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提升其像素處理能力,讓遊戲在更高分辨率和刷新率下滿足 DLSS 4 技術的要求,最高可提升 1 倍的像素處理能力。
DLSS 4 技術還帶來了模型架構的重大更新,DLSS 光線重建、DLSS 超分辨率和 DLAA 特性均由首個實時 Transformer 模型驅動,并用來提升生成像素的質量,它支持通過自注意力操作評估整個幀幾多個幀中每個像素的重要程度,更好理解場景關系,讓生成的像素具有更好穩定性、更少的偽影、更豐富的運動細節和平滑邊緣。
官方表示,目前已有超過 75 款支持 DLSS 幀生成技術的遊戲和應用可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 GPU 上更新至 DLSS 多幀生成技術,不少主流 3A 大作也已于 50 系顯卡正式發售後更新了 DLSS 4 多幀生成功能的支持,包括《心靈殺手 2》、《奪寶奇兵:古老之圈》、《黑神話:悟空》、《星球大戰:亡命之徒》《寂靜嶺 2:重制版》等熱門作品。
《賽博朋克:2077》作為首批支持 DLSS 4 技術最完善的遊戲之一,如果在 4K 分辨率下開啓光追,但不開啓 DLSS 和幀生成選項,那麼:
在 4K 分辨率超級光追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30 幀;
在 4K 分辨率超速光追畫質下,遊戲平均幀數為 16 幀;
這個表現放在 PC 平台上基本就是不能玩的水平了,特别遊戲中擁有大量駕駛車輛和戰鬥的部分,可見這款遊戲在 4K 分辨率 + 光線追蹤設定下,對于顯卡物理圖形性能的壓力非常大。
即使選擇 4K 分辨率 + 超級畫質,不開光追和 DLSS,遊戲平均幀數也才 59 幀,屬于勉強及格的水平。
不過,當我們開啓 DLSS Multi Frame Generation(DLSS 多幀生成)選項後,遊戲幀數的表現瞬間就不一樣了。我們依次在 4K 分辨率 + 超速光追畫質 + DLSS 性能設定下,選擇 2x、3x 和 4x 多幀生成,運行遊戲基準測試,分别得到了 88 幀、125 幀和 155 幀的遊戲平均幀數,相比不開 DLSS 時的 16 幀,提升幅度分别達到了 5.5 倍,7.8 倍和 9.6 倍,真的相當恐怖,頂着 4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幾乎可以跑滿 4K / 160Hz 顯示器規格的《賽博朋克:2077》,便是 DLSS 4 技術的實力。
接着,我們再來看下另一款支持 DLSS 4 的遊戲《心靈殺手 2》表現如何。遊戲在 4K 分辨率 + 原生最高畫質下,平均幀數也只有 39 幀,相比《賽博朋克:2077》的壓力可謂是更勝一籌。另外,大家注意此時的遊戲平均延遲是 66ms。
而在開啓了 Ultra 等級的光追和路徑光追下,先不考慮遊戲平均幀數,光是頂着 123ms 和 203ms 的遊戲平均延遲,遊戲體驗就注定好不了。
而在遊戲中開啓 DLSS 4 的多幀生成選項後,4K 分辨率 + 路徑光追下,2x、3x 和 4x 多幀生成時的遊戲平均幀數分别提升到了 73 幀、104 幀和 133 幀,相比不開啓 DLSS 時的遊戲平均幀數提升幅度分别為 5.2 倍,7.4 倍和 9.5 倍,1% Low 幀也都過了 60 幀的及格線,這個表現和《賽博朋克:2077》高度一致,足見 DLSS 4 的強悍實力。
與此同時,雖然在開啓 DLSS 4 後,遊戲延遲沒有恢復到原生最高畫質的 66ms 左右,依舊要高出至少 14ms,但每級多幀生成倍數下遊戲平均延遲只增加了 4ms,對于剛适配 DLSS 4 的遊戲來説已經不錯了。
除了 DLSS 4 技術外,新一代 NVIDIA Reflex 2 低延遲技術也可進一步降低遊戲的延遲表現,提升操作手感和響應速度。過去四年裏,NVIDIA Reflex 已集成到超過 100 款遊戲中,可以将 PC 延遲降低 50%。新的 Reflex 2 将采用一項 Reflex Frame Warp 技術,通過把最新的滑鼠輸入指令及時同步給渲染幀,實時刷新和控制渲染出的遊戲幀,可以説是定制化的低延遲調整了。
NVIDIA Reflex 2 将在未來不僅支持主流競技遊戲和動作遊戲,如《無畏契約》等。相信通過這一技術,開啓 DLSS 4 之後的遊戲低延遲表現會更加出色。
那麼多幀生成會影響畫質嗎?通俗點説就是會不會令畫面變得更糊?為此我們也在《心靈殺手 2》中同一個場景截取了 3 種不同畫質設定的遊戲畫面,分别是:
4K 原生畫質 + 路徑光追;
4K 最高畫質 + DLSS 性能檔(1080P 渲染)+4x 幀生成
4K 最高畫質 + DLAA(4K 渲染)+4x 幀生成
然後通過 NVIDIA ICAT 工具進行比較,在不放大的情況下 3 者根本看不出區别,所以我們挑選了 3 處細節進行放大對比。
首先是警員手臂衣服上的 FBI 标志,左側和右側分别是 DLAA(4K 渲染)和原生 4K 畫質,中間是 DLSS 性能(1080P 渲染),經過放大可以看到中間圖片的 FB 文字更糊一點,但左右基本看不出清晰度上的區别。
同樣在警員的波浪卷發以及身旁右側的樹葉上也能看出中間的畫面更糊一點,左右兩邊的圖片卻難以發現差距。
也就是説對于物理渲染分辨率上的天然鴻溝,DLSS 技術肯定是無法完全彌補畫質差距的,但只要保持和原生畫質相同的分辨率(即開啓 DLAA),畫面清晰度和細節幾乎沒有區别,更别説我們這種"盯幀式"比較有點吹毛求疵,正常遊戲無論是 DLSS 性能檔(1080P 渲染)還是 DLAA(4K 渲染)都不會有糊成一片,鋸齒滿滿這種明顯問題,所以最主要的還是看遊戲适配,在乎畫質的小夥伴直接開啓 DLAA 就好了。
六、創意生產
生產力方面,IT之家實測了 UL Procyon 的影像視頻剪輯、以及 AI 文本撰寫等性能。
在 UL Procyon 的視頻剪輯性能測試項目中,GPU 加速,得益于 Blackwell 架構更新的第九代 NVENC 編碼器和 NVDEC 解碼器,其在 H.264/ H.265 4:2:2 編碼的 8 位和 10 位視頻上有着非常大的優勢,經過實測: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得分 62567 分;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得分 55763 分;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視頻編輯性能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提升約 12.2%。
在 UL Procyon AI 推理性能測試項目中的 Microsoft Windows ML 版本測試中: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得分 1346 分;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得分 1230 分;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的 Microsoft Windows ML 版本 AI 推理性能提升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約 9.4%。
在側重建模和渲染性能的 blender Benchmark 4.3.0 版本基準測試中: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的 3 個場景分别拿到了 3676 分、1914 分、1910 分;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的 3 個場景分别拿到了 3503 分,1712 分、1800 分;
在 Blender 基準測試的 3 場景渲染中,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的渲染性能相較 RTX 4070 Ti SUPER 提升分别約為 4.9%、11.7%、6%。
七、總結
通過一系列的測試來看,RTX 5070 Ti 的遊戲性能相對 RTX 4070 Ti SUPER 顯卡的提升幅度約 10%-30%,而支持 DLSS 4 技術的遊戲,則可實現成倍的遊戲性能提升,結合 NVIDIA 官方 6299 元的起售價,即便非公旗艦顯卡實際上市價格在 7000-8000 元左右,RTX 5070 Ti 依舊是目前最值得遊戲玩家購入的 RTX 50 系顯卡新品。
同時,DLSS 4 技術的成功也奠定了未來顯卡性能的更新方向,即只渲染關鍵幀,過渡幀可通過 AI 補幀來填充,以最佳的性能表現呈現給玩家;光追遊戲的開發者也能更好施展拳腳,優化更加輕松,RTX 5070 Ti 也是一張适合"戰未來"的顯卡。
另一方面,相比之前發布的 RTX 5090 D 和 RTX 5080 非公版旗艦,我們覺得這張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的設計明顯更加大膽、前衞和時尚,顏值非常能打。
無論是半透明設計的顯卡裝甲,莫比烏斯環為靈感的金屬雙環,經典的風扇紅圈和漸變光環 ARGB 燈效,還是内部隐約可見的紅色"風機骨架結構",顯卡側面和背板部分特定角度可見 Logo 的菜單設計,每一處細節都傾注了設計師的巧思,也是七彩虹賦予用户情緒價值的最好體現。
據悉,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Advanced OC 16GB 顯卡已在七彩虹官網商城、京東、天貓、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台及全國授權零售經銷渠道開售,官方還準備了 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Vulcan OC 16GB、iGame GeForce RTX 5070 Ti Ultra OC 16GB、戰斧 GeForce RTX 5070 Ti 豪華版 16GB 等多個系列的顯卡供用户選購,有需求的小夥伴可以蹲守搶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