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5人操縱股價反虧3億 偽市值管理不是“遮羞布”,歡迎閲讀。
每經評論員 王琳
日前,中國證監會公布了最新一份行政處罰,揭露了陳維新、張兆陽、朱瑞、李衞衞、朱一棟 5 人操縱股價的行為。經查明,當事人控制使用 115 個證券賬户,不以成交為目的地頻繁買賣鳳形股份(SZ002760,股價 23.42 元,市值 25.29 億元),導致鳳形股份股價大幅偏離同期中小板綜指。然而一波操作後,賬户組合卻虧損 3.04 億元,5 人也被合計罰沒 300 萬元。
上述操縱股價的事情,還要追溯到 2017 年。彼時,鳳形股份收購雄偉精工項目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為了維持鳳形股份的股價,确保非公開發行順利實施,鳳形股份的時任副董事長、總經理陳維新親自上陣,開始 " 雇人 " 拉高股價。不曾想 " 偷雞不成蝕把米 ",最終合計虧損逾 3 億元。
實際上,通過操控股價來進行所謂 " 市值管理 ",鳳形股份不是第一家,以往,也有上市公司被查處。今年以來,監管層頻頻釋出信息,打擊 " 偽市值管理 " 是監管重點。例如,證監會在今年《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 9024 号建議的答復》中就曾表示,證監會和交易所、上市公司協會多次督促各市場主體市值管理嚴格遵循 " 三條紅線 " 和 " 三項原則 ",對 " 偽市值管理 " 從嚴監管,精準打擊。其中 " 三條紅線 " 的第二條就是 " 嚴禁進行内幕交易或操縱股價牟取非法利益,擾亂資本市場的三公秩序。"
在筆者看來,對于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層來説,通過操縱股價等方式進行所謂 " 市值管理 " 往往得不償失,比如,鳳形股份、柏堡龍等公司發生的 " 内外勾結 " 操縱股價事件最終都以虧損收場,即便操縱股價獲利,也容易被監管查到,最終被 " 秋後算賬 "。
" 股神 " 巴菲特曾説:股價短期是 " 投票機 ",長期是 " 稱重機 ",與 " 不斷創造價值、讓公司價值在市場得到充分反映 " 的市值管理背道而馳的 " 偽市值管理 ",只會損害公司的價值,使公司成為長期視野下的輸家。
就這個意義上來講,操縱股價并進行所謂 " 市值管理 ",最終的輸家不僅僅是上市公司,可能還有更多的其他投資者。偽市值管理,成不了一個正常上市公司的 " 遮羞布 "。
如何避免類似偽市值管理,筆者建議,一是監管層可以加大監控易 " 發案 " 關鍵時間節點、事項節點的上市公司。例如在再融資、關鍵人重大減持、披露重大交易計劃之時,公司管理層往往更有主觀動機和動力去操縱股價。在上述鳳形股份案例中,操縱股價的最直接動因就是,鳳形股份彼時的股價低于其發行價,阻礙了其定增計劃的實施。
從監管角度來説,在現有條件下,利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一些操縱股價的 " 偽市值管理 " 行為,是比較容易露出狐狸尾巴的。
二是抓住重點人群,即對券商人員、基金公司人員、上市公司管理層及實控人等重點關鍵群體進行定期的教育提醒工作,這些人員有着直接參與或配合參與股價操縱的更大風險,需讓他們牢固建立起遠離 " 偽市值管理 " 的意識。
三是對于長期進行股價操縱的慣犯可進一步加大懲處打擊力度,例如上述鳳形股份的李衞衞,就已多次 " 作案 ",且被處罰後仍未悔改,這樣的人員可适當加大經濟處罰力度,甚至從刑事處罰上加以震懾。
最後,對于投資者而言,那就是要遠離這類有過 " 偽市值管理 " 劣迹的公司,因為這類公司管理層往往少有專注于公司經營,從而讓投資者難以享受到投資的長期價值。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