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這TVB大尺度劇,只剩低俗,歡迎閲讀。
TVB" 年代劇 ",《一舞傾城》開播了。
王晶擔任制作人,鍾少雄監制。
雖有王晶站台,但顯然如今已經過了可以盲目相信的時光。
畢竟,曾經的王晶拍女性的俠氣:
(一眼萬年的趙敏回眸)
拍女性的魅:
但後來的故事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審美滑坡,冷飯一炒再炒,不見誠意全是情懷:
(誰看了都得忍不住感慨一句:王晶老矣)
又在近幾年試水網飛卻 " 敗走 " 之後,王晶選擇了回歸 TVB 懷抱。
受《華燈初上》的啓發,把目光再次放到了熟悉的 " 夜總會題材 "。
開播之初,《一舞傾城》的噱頭喊的響亮,号稱港版《華燈初上》。
80 年代 " 萬國城 " 夜總會工作的風塵女子的視點出發,試圖講述香港 80 年代,經濟起飛,股市大漲,聲色犬馬時代故事。
其中最熟悉面孔是扮演媽媽桑的陳法蓉。
1989 年港姐冠軍,延續了最初的摩登利落女郎風格,鬓角一梳,陳法蓉靓的一如既往。
而劇中尺度則一度大到觀眾向電視台舉報的程度。
再看豆瓣評價一星、二星整齊劃一:
" 尺度大是大不過演技真的爛。"
" 好爛,連華燈初上的邊兒都沒沾上。"
" 不建議和家人一起看,特别是爸媽,不要問,問就是發生了慘案。"
以及冷嘲熱諷的 " 不愧是爛片之王 "。
依舊是熟悉的大尺度爛梗做派,但除此以外,槽點更多并無驚喜。
搭上網飛的台劇已經起飛,而 TVB 劇卻還在反復緬懷那回不去的黃金時代。
王晶重振港劇?
懸得很
《一舞傾城》初看港味很濃,但卻經不起琢磨,否則過時味更高于懷舊味。
説是港版《華燈初上》更有蹭熱度之嫌," 劇情、動作、犯罪 " 效果不佳。
反而本質更像職場劇,再輔以曾經的經典 TVB 風格還有點情景劇的感覺。
劇情多圍繞當時最大的夜總會 " 萬國城 " 展開,這裏有超過一千名的舞小姐。
在當時,一般白領的月薪只有五千到兩萬,而最紅的舞小姐,一個月能從客人身上賺到幾十萬。
是趙盼兒來了,都要感慨一句 " 香港富貴迷人眼 " 的程度。
彼時的香港貧富差距已經十分顯著。
富二代可以站在高樓之上眺望整個香港然後感慨一句:
" 你看下面,全都是錢,很容易賺。"
(打工人哭死)
每個時代的燈紅酒綠的璀璨之下都有一群身不由己的底層人群存在。
而她們就是《一舞傾城》的主角團們——萬國城的小姐們。
38 組的媽媽桑沙律帶着一眾姐妹生活所迫勇闖夜場。
在推杯換盞的夜場裏,沙律媽仗義,八面玲珑且膽大心細。
比如會貼心勸誡戀愛腦的隊員 money:
也會頗有心機的帶新人 kk 去桑拿房 " 面試 ":
作為前黑幫大佬的女人,沙律媽遇事也是真上:
且有一説一的是,陳法蓉撐起了這部劇 90% 的演技。
TVB 回不到黃金年代大概其中就能窺見一二。
説回劇中,作為萬國城的最強銷售組,沙律媽手上有兩張王牌。
自己賣身為男友贖身的頂級戀愛腦 Monica:
和涉世未深媽寶女 + 戀愛腦的 kk:
有了愛情的調和,色情故事的底色都會添加幾分浪漫。
比如有觀眾已經磕起了 " 富二代和 kk" 的摸頭殺。
也有人深受感動的磕起了大哥和大嫂的 " 鐵窗淚 " 愛情。
此外,劇中出現了大篇幅的女孩子聚在一起互相鼓勵貫穿落實 girls help girls 的場景。
但這些愛情浪漫和女性友誼的加持卻反向美化了 " 舞女的職業 ",夜總會成了淘金時代女孩們乘風破浪的庇佑所。
這也使得一定程度上淡化和消磨了那個時代背後蠅營狗苟的無奈。
靠尺度博出位
王晶也只剩狗血和低俗
所謂的港味也不過蹭着情懷經不起推敲,布景和道具簡單粗暴毫無用心。
濾鏡上的有夠厚重,卻遮掩不了不合時宜出現的那些家居電器。
尺度有了,但很 low,只是出于單純的吸睛噱頭。
王晶曾毛遂自薦《一舞傾城》:一路看下去,你會越看越喜歡。
但截至第 2 集,觀眾棄劇的想法更濃烈。
主角團集體遊説勸人為娼,最後還是親媽推波助瀾。
説起引以為傲的 " 黃花大閨女 " 的身份十分引以為傲。
" 你要去做,就要去最大、最旺、最肯砸錢的夜總會去做。"
有了親媽的鼓勵,kk 自然義無反顧的下海。
而 kk 選擇這條道路的起初,是因為母親識人不清,家裏有一位禽獸繼父。
初衷是為了逃離。
看似合理,但你細品這邏輯,朋友幫助她逃離一個禽獸的辦法,是去面對更多的禽獸。
且在好閨蜜細細粒的形容下,你甚至不會覺得夜總會舞女職業有任何不堪,甚至被粉飾成一個事少錢多的好職業。
非常坦蕩,還有點子驕傲。
如果一句 " 掙錢不寒碜 " 那麼輕易,那麼當年依萍又何苦對父母遮遮掩掩。
劇中為職業正名場景同樣非常之多:
Michelle 應征見習媽咪的時候這樣形容夜總會媽咪:
" 不讓隊員覺得自己從事不道德行業,而是在做公關。是為客人解決煩惱,而不是做妓女。"
還提到了 " 金魚 " 和 " 木魚 " 之説,建立 " 賣藝不賣身 " 人設。
但這條底線有多堅固又未必見得。
對舞女職業的 " 去污名化 " 不是一味 " 美化 ",就目前來看,導演并未聚集到時代下女性真正的困境。
反而會一度讓人認為,女性困境源于自身三觀局限性和 " 遇人不淑 " 導致的。
Monica 明明具備社會競争優勢,卻為了男朋友盲目的一再降低底線最後面臨被抛棄的悲慘結局。
親媽鼓勵女兒去做舞女掙錢,最後再要她為了錢去向和富翁上床。
而 kk 的态度呢,一開始奮力反抗斥責,卻在知曉心意的富二代有某種怪癖後,心灰意冷的差點妥協。
明明口号喊的大聲 " 女人要多愛自己 "。
可行動上,都是精神依附異性而不自知的戀愛腦。
這樣的刻畫只會讓舞女的不幸怪罪于女性的自甘堕落。
甚至,劇中實現的為職業去 " 污名化 " 非常的理想主義,完全與現實情況相違背。
它來自于所有人打心底的對它的正視,沒有絲毫有色眼鏡。
舞女拉閨蜜入職認為是救對方于水火。
親媽鼓勵入職看好行業收入,可以掙夠了再找個好人嫁了。
夜總會遇到同學也能從容相談,kk 不自卑,同學無歧視,一切歲月靜好背後卻是一種失真感。
這樣的 " 洗白 " 沒有説服力。
反而讓我想到一部名為《愛情寶典》的老劇,其中一個單元裏 " 賣油郎獨占花魁 ",講述了關于紅塵女子的愛情故事。
卻假借愛情之名,講述了飄零亂世裏那些不屈于命運的底層韌勁。
又或者《喜劇之王》裏,笑中帶淚的柳飄飄 ......
宏大時代下的渺小個體,犧牲她們的,從來都是那個時代下的蠅營狗苟。
而《一舞傾城》的問題在于,明明标榜 " 時代劇 ",卻沒有時代。
算了,還是聽歌吧 ......
(《一舞傾城》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