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Apple Silicon 才是蘋果在AI上的“一盤大棋”,歡迎閲讀。
1983 年,一群光頭男子坐在大廳内,一位身穿紅色短褲和白色背心的女子,像鏈球運動員旋轉鐵錘,在眾人面前砸向了螢幕。1984 年,這一幕在上千萬人的眼前復現,女子背心上的 "Mac" 單詞格外醒目。
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圖形用户界面的個人電腦 Macintosh 的誕生,由這一支廣告片來宣布。
和隔壁微軟所推出的開放式計算機系統不同,Macintosh 開創了封閉系統的先河,軟硬體緊密結合,無法修改。喬布斯嚴禁将 Macintosh 的作業系統供給其它任何公司的硬體使用,他無法忍受被自己精密設計過的蘋果軟體在其它蹩腳的硬體上運行,即使只是想到這種場景,他都會渾身發癢。
喬布斯對軟硬體結合的極致追求,與微軟截然相反。後者依靠授權 Windows 給各種設備使用,迅速拿下了個人電腦市場半壁江山。但喬布斯的 " 執念 " 固化成了蘋果的產品哲學,也為今天蘋果硅(Apple Silicon)連接的軟硬體帝國奠定了基礎,一場醖釀已久 PC 反擊,将發生在 40 年後的今天。
AI PC,Mac 從芯上位
10 月,蘋果冷不丁更新了 Mac 系列產品,包括 iMac、MacBook Pro 以及 Mac mini,全系配備了 M4 系列芯片,并舍棄了過往 " 吝啬 " 的 SKU 設定,将 8GB 起步改為了 16GB,即使沒有迭代新款的 MacBook Air 也得到了内存更新,可謂慷慨。
蘋果無疑在為 AI PC 鋪路。此前蘋果硬體技術高級副總裁 Johny Srouji 公開表示 AI 對内存要求很高,連一向不依賴内存的 iPhone 也增加到了 8GB。出于隐私安全考慮,蘋果堅持使用端側大模型,即使采用了混合精度量化的方式,算力、帶寬和 NPU 等更高需求使得運行内存得匹配。Apple Intelligence 上機 Mac 之後,自然對硬體的要求水漲船高,令人意料的是蘋果會自降門檻。
新 Mac 的上市成為搶奪 Windows 用户的新契機。盡管微軟與蘋果之間的關系并不如其它競争對手之間那樣劍拔弩張,但你絕對不能否認蘋果想在個人 PC 復制智能手機的成功。
三款新品中,Mac mini 是最便宜的蘋果電腦。起步價 4499 元,在購物平台上加上各種優惠,甚至只需要 3000 出頭。2024 款 Mac mini 是近幾年來外觀首次發生變化,體積更小,但性能卻更強。疊加 16GB 起步的内存,對于任何用户來説都充滿誘惑,在社交平台上,你能頻繁看到有人詢問 " 能不能玩遊戲?" —— Mac 生來就不符合我國的桌面遊戲的氛圍,這大抵是 Windows 用户發出的疑問。
M4 芯片是這場 Mac 反擊的核心。2020 年,蘋果公布為期兩年的 Apple Silicon 遷移計劃,即将所有 Intel 平台上的 Mac 電腦更換為自研 M 系列芯片。此計劃标志着蘋果自 iPhone 到 Mac 全系完成軟硬體一體化的部署,Mac 可控性更高,系統更加穩定,這種垂直整合能力進一步鞏固了其在科技行業的領導地位。
2024 年被普遍看作 AI PC 元年,蘋果用搭載 M4 芯片的 Mac 宣告了它對微軟的成功反擊。反觀微軟對 AI PC 的定義,仍然讓人摸不着頭腦。
然而在這一天到來之前,蘋果多次輾轉不同芯片平台,以求更好的電腦表現。
芯片三遷,提高性能上限的三次選擇
算上 2020 年的 Apple Silicon 計劃,蘋果在 Mac 芯片上經歷了三次重要變遷。
1984 年的 Macintosh 是首個實現圖形用户的電腦,摩托羅拉 68000 芯片功不可沒。
68000 芯片是歷史上最早一批使用 32 位指令集的處理器之一,支持更復雜的圖形和更流暢的用户互動。在喬布斯極力堅持下,Macintosh 的圖形互動在彼時成為了一種革命性的用户體驗。
好景不長,技術的發展向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8000 芯片在這一過程中掉隊。更嚴峻的是,微軟與 Intel 的合作愈加緊密,Windows 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作業系統。而那個開創圖形操作界面先河的蘋果,被擠得幾乎喘不過氣。
為了遏制 Wintel 的發展,1991 年蘋果創始人之一 John Sculley 找到 IBM,促成了由蘋果、IBM 和摩托羅拉聯手組成了 AIM 聯盟,聯合開發 PowerPC 架構。
1994 年,沒有喬布斯領導的蘋果公司發布了第一台搭載 PowerPC 的處理器的 Power Macintosh。彼時的 PowerPC 被看做 Intel x86 的殺手,它有更高效的指令集,有更強的多任務處理能力。于是第一次芯片平台的更換使得蘋果追上了與 Intel 之間的差距,備受歡迎。
2003 年,蘋果發現 PowerPC 已經無法滿足其對產品的要求。喬布斯認為 Intel 處理器能耗遠低于 PowerPC,而後者對 Wintel 的遏制效果并不如人意。
為什麼不用和對手一樣的處理器架構?
所有人能想到的方法,喬布斯早就想到了。2005 年 WWDC 上出現了載入史冊的一幕:時任 Intel CEO 的 Paul Otellini 穿着無塵服手持小型芯片,走上舞台交給喬布斯。後者接過 Intel 芯片,宣布 " 我們要将 Mac 遷移到使用 Intel 處理器 "。在場的人無不為之震驚。
同時喬布斯還透露蘋果一直在秘密進行雙系統計劃,以保證 MacOS 可以同時支持 PowerPC 和 Intel。他對產品規劃的前瞻性可見一斑。
在過去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裏,蘋果依靠 Intel 的芯片生產 Mac 個人電腦。Intel 在蘋果的幫助下,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 PC 芯片制造商。
但在這過程當中,雙方的合作產生了明顯的分歧。蘋果對硬體的苛刻追求倒逼芯片上要有更快速的技術迭代,但 Intel 卻一直保持擠牙膏式的更新。2008 年,蘋果推出第一代 MacBook Air,輕薄程度令人發指。但由于 Intel 無法提供低功耗、高性能達标的芯片,蘋果不得不退一步采用低電壓版本的芯片,以配合輕薄的機身,甚至停掉了 12 英寸的 MacBook 產品線。到 2016 – 2019 年之間,MacBook Pro 的性能幾乎沒有大幅度提升,導致銷量下滑。
多次不愉快的合作經歷,蘋果決定将準備已久的自研芯片計劃搬到冰面上來。
2020 年 WWDC,蘋果正式宣布 Apple Silicon 計劃,全面擁抱芯片自研,同時結束了平台輾轉的歷史,終結與 Intel 長達 15 年的合作。
事實上,為了 Apple Silicon,蘋果秘密進行了多年的準備。蘋果早就意識到了自研芯片對于公司戰略的意義,更何況喬布斯對軟硬體一體化的極致追求一直指導着蘋果產品的進化。
一方面,蘋果花費巨資收購 P.A. Semi 公司和 Intrinsity 公司,獲得了芯片設計方面的技術和人才。并順利開發出 iPhone 搭載的 A 系列芯片,奠定了 iPhone 在智能手機行業的統治地位,也為 M 芯片提供了諸多經驗和技術積累。
另一方面,為了讓開發者更好地适應從 Intel 到 Apple Silicon 的過渡。蘋果還提供了多種開發工具,例如裝着 A12Z 芯片的 Mac mini 外形 " 開發者過渡套件 "(DTK),内含 A12Z 芯片,幫助開發者在測試機中運行基于 ARM 的 macOS。
需要強調的是,蘋果每一次對芯片平台的選擇,都基于公司對更優秀產品的追求。同時每一次遷移,芯片性能的暴增也伴随着 Mac 銷量的增長。
數據顯示,從 PowerPC 到 Intel,2006 年 Mac 銷量約為 500 萬台,而到 2008 年已達 940 萬台。從 Intel 到 Apple Silicon,2021 年第一季度,Mac 銷量達 670 萬台,同比增加約 94%。
Apple Silicon 結合蘋果生态,領先對手一個身位
喬布斯當年對軟硬一體化的追求,終于由 Apple Silicon 實現最後一塊拼圖。
只不過在這之前,蘋果只是将自研芯片應用在 iPhone 上。2008 年 A4 芯片橫空出世,首次應用在了 iPad 上(和 M4 芯片一樣)。随後搭載該芯片的 iPhone 4 和 iPod Touch 4 火遍了大江南北,蘋果由此一戰成名,以一己之力挑落 Android 陣營。從此 Apple 便正式進入了軟硬體高度整合的時代。
自研芯片的優勢不言而喻,在產品側,它可以實現高能效低功耗、軟硬體深度整合、統一内存架構、更強的圖形性能以及安全隐私等等。而對于 Tim Cook 來説,它也是蘋果掌握定價自由度的利器。
Apple Silicon 的 ARM64 的架構優勢,使得其芯片執行效率更高,功耗更低。天然适合移動設備,而它比 x86-64 具有更多的整數寄存器,其可擴展性允許蘋果設計适合不同設備的芯片。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 M4 芯片相比 Intel X86 架構芯片,它能在低功耗下提供更強的算力、更長的續航,特别是圖形處理、視頻編輯和神經網絡引擎、機器學習等方面表現更好。M4 芯片的神經網絡引擎運算速度每秒 38 萬億次,相比 M1 芯片提升超過 3 倍。M4 芯片在處理影像識别和自然語言處理等 AI 任務時更加高效,完全符合當下時代的技術發展趨勢。
此外,M 系列芯片使得蘋果可以從芯片到軟體完整定義自己的產品,為蘋果的生态融合提供了入口。例如,現在 macOS 在 M 系列芯片設備上運行更流暢,而 iOS 和 iPadOS 應用也可在 Mac 上運行。iOS、iPadOS 與 macOS 做到了真正的無縫連接體驗——這可是喬布斯夢寐以求的畫面。
M 芯片也給予了蘋果在市場上更大的話語權。過去蘋果依賴 Intel 提供芯片,而現在蘋果控制了上遊芯片的設計,只需要生產與台積電進行合作,擁有了更大的定價權。蘋果終于不用拖着豬隊友一起做更偉大的產品。毫無疑問,Apple Silicon 幫助蘋果進一步減少對外部芯片供應依賴的同時,還提升了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產品創新能力。
有意思的是,Apple Silicon 在移動設備和 PC 市場的雙重成功,掀起了 PC 市場 "ARM 芯片革命 "。
PC 市場除了 Wintel,AMD 和高通也想借此機會分食蛋糕。不過 Windows on ARM 的兼容問題一直無法得到很好解決,ARM 筆記本的市場反響都不如蘋果。盡管 Intel 仍然是個人 PC 市場的霸主,但在 AI PC 的體驗上面,Intel 相比蘋果落後了不止一個身位。
AI PC,蘋果的大秀場
盡管蘋果官方為 Apple Silicon 設定了兩年的遷移時間,但四年後的今天,AI PC 概念才讓蘋果迎來了展示自研芯片真正實力的黃金秀場。
從蘋果涉足 PC 市場起,就表現出對圖形任務和視覺計算的高度重視。這一點在每一次芯片遷移中都得到體現。而生成式 AI 的迅猛發展讓 Apple Silicon 在圖形處理和神經網絡上的技術積累與優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現。
我們可以看到 Apple Silicon 在圖形計算和機器學習上的前瞻性。M4 芯片配備了超大容量的統一内存、強大的多線程 CPU、先進的圖形處理器,以及能效極高的神經引擎,還對 AI 任務上進行了專門适配,使 Mac 用户能夠輕松與 2000 億參數的大模型進行互動。
40 年前,蘋果開辟了個人電腦圖形操作界面的先河,40 年後用自己的方式定義來 AI PC。
在蘋果的詞典裏,"AI PC" 是一個存在感很弱的詞語。取而代之的是蘋果自創的 "Apple Intelligence"。
Apple Intelligence 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蘋果式想象的未來,它深入用户生活中的每一處,穿梭于 Mac、iPhone、iPad 等各種設備。你可以自然地用語音、文字以及影像與它進行互動,它甚至會比你更懂你自己。最重要的是,這一切的隐私安全,蘋果已經提前為你考慮到了。
在 Apple Silicon 驅動的 Mac 上,它能以極低功耗、高性能地完成 AI 任務,而這一切都是通過其獨特的軟硬體協同生态實現的。同時為蘋果生态提供了更多應用場景,使其可以快速适配未來的智能應用。
Apple Silicon 所展現的整合能力是其他品牌難以復制的優勢,也是蘋果長期競争力所構建起的壁壘。
蘋果和 Intel 的關系可謂亦敵亦友。在過去的二十年中,蘋果是 Intel 在 PC 市場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雙方的合作使得 Mac 在全球 PC 市場中占據了穩定的一席之地。但随着蘋果決定自研芯片,雙方再次成為競争對手。只是雙方的競争還未有一個最終結果。
可以确定的是,在 AI PC 的帶動下,Apple Silicon 無疑正迎來屬于它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