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賣慘”盡頭是“賣貨” “悲情營銷”為何難禁,歡迎閲讀。
>自從一位外賣員帶着孩子送外賣“火”了之後,這幾年,網絡上這樣的“父親”似乎就突然多了起來。然而,他們的經歷、身份卻不見得都真實,而是精心打造、刻意編排的。近日,公安網安部門就在工作中發現網民“小松”,在網絡短視頻平台上編造身份、虛構悲慘故事,利用公眾同情心騙取流量,謀取私利。這個“小松”于某已經涉嫌擾亂公共秩序,遭到公安機關行政處罰。
“為家庭,為小千伊,為我的女兒,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媽媽不在身邊,只能我一個人帶着寶貝去打疫苗”,視頻中,抱着孩子的外賣騎手“小松”正講述着當天的故事。評論區的關心和點贊高達四十多萬。
而這個“小松”已經在各類平台發布了一百多條短視頻,個人主頁中“離開了媽媽”等字樣頻頻出現。靠着發布自己和女兒一起送外賣的視頻,“小松”已經在各大網絡平台積累了四十多萬粉絲,也在直播帶貨中取得了收益。
然而,現實生活中,女兒“小千伊”的母親并沒有離開她,一家人過着幸福的生活,“小松”于某也并不是外賣騎手,外賣服裝是他在網絡平台購買的。捏造身份、虛構人設、編造謠言的目的就是為了博取同情、吸引眼球、騙取流量牟利。
經公安機關網安部門調查,于某已經對上述違法行為供認不諱,他已因擾亂公共秩序被依法行政處罰。目前,于某這個賬号的狀态顯示被“禁言”。公安機關提醒,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要規範自己在網絡上的言行,切勿觸碰法律紅線。
2019 年,外賣員李園園帶幾個月大的女兒送外賣,自強不息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也給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謂的創作“靈感”。
除了帶孩子送外賣,“弟弟辍學賣蘋果供北大哥哥讀書”、“小寶幫奶奶賣石榴”、“父母雙亡、辍學養家”等催人淚下的“劇情”在網絡上層出不窮。卻不料,這些都是編造出來的賣慘人設和故事,甚至背後還有 MCN 機構的身影若隐若現。這些機構虛構故事、打造人設、雇用群演,還在一些村莊裏打造“拍攝基地”,目的無非是吸粉引流帶貨,但賣的,卻往往是假冒偽劣商品。這其中,也有部分平台算法在推波助瀾。
而“賣慘帶貨”還形成了前端打造人設、孵化網紅,中端劇本拍攝、電商運營,末端產品供應、流量變現的制假售假灰色產業鏈。網上甚至還有銷售“賣慘帶貨”的短視頻劇本,單條一分鍾的分鏡頭劇本售價 100 元左右。
公安網安等部門正在嚴厲打擊 MCN 機構或個人打造“勵志網紅”等虛假人設,提醒相關自媒體從業者,網絡不是随意收割流量的“自留地”,從業人員切勿造謠引流、非法牟利。同時希望廣大網民積極舉報網絡謠言違法犯罪線索。
虛假擺拍主播怎麼總能如願騙取流量?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又為何會屢禁不止?互聯網短視頻該如何規範?
特約評論員谷松認為,捏造“悲慘人設”引流帶貨,于情于理于法都已觸碰紅線。于情,觸犯了廣大網民最樸素的同情心,而這恰恰是整個網絡環境或者是直播電商帶貨應該引以為傲的生命線,不應該去傷害它。于理,有違誠信社會建設的道德底線。于法,往小處説,可能已經涉嫌民事欺詐;往大了説,可能構成刑事詐騙犯罪。這是法律的紅線,是千萬不能觸碰的。這樣的事情其實絕對不是孤案,之前就有“東北雨姐”等例子。巨大的流量、潑天的富貴,然而,假的人設最終會遭到流量反噬。
此外,形形色色的“賣慘營銷”背後,可能還有一只無形的手,那就是“網紅孵化器” MCN 機構。這些私營機構具備“專業化成規模”、“組織性強”等特點,打造人設往往能夠在短時間之内形成巨大的流量,接下來他們再把流量變現。
所以,應該針對幕後的這些 MCN 機構進行強監管強規範。如果旗下的網紅出現違法亂紀行為,或者觸犯了互聯網規則,就應該把背後的 MCN 機構也“揪出來”。對個人到機構都實施強約束,同時針對平台的算法和規則,不斷地優化監管,才能夠從各個方面把網絡空間給淨化起來。
看看新聞記者 : 嚴相莉 陳昱卉
編輯 : 陳昱卉
責編 : 嚴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