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 ——廣西玉林玉東小學“閲讀地平線計劃”項目活動側記,歡迎閲讀。
一本書的力量可以帶我們航行多遠?閲讀如何成為孩子認識世界、發現自我的神奇鑰匙?教師又可以如何通過閲讀實踐,實現自我成長和教學創新?今天我們跟随資深媒體人、中國教育報記者郜雲雁老師,走進玉林市玉東小學的 " 閲讀地平線計劃 " 項目展示活動,一探究竟。
蒼蠅對着蝴蝶放了一個屁,蝴蝶很生氣,迅速地飛走了……蝴蝶扇動翅膀,抖落了小黃花上的露水,一滴露水砸在了剛從洞口露出腦袋的毛蟲頭上,想抓住毛蟲的癞蛤蟆蹿了過來,沒想到……
講台上,語文教師楊麗玲正帶領二年級(8)班的小朋友上圖畫書閲讀觀摩課《放屁的蒼蠅》。由一連串象聲詞和畫面構成的驚心動魄的故事,激發着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一個個出人意料的後果,也讓孩子們理解了 " 蝴蝶效應 " 所帶來的超乎想象的連鎖反應。
講台下,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林新區多所學校的一線語文教師,一邊觀課、一邊悄聲低語:原來,語文課還可以這樣上。
近日,玉林市玉東小學迎來了 " 閲讀地平線計劃 " 項目展示活動。在 2 天的時間裏,學校通過作家進校園、專題講座、閲讀微課、教師團隊展示和親子閲讀分享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示了學校自 2018 年以書香校園建設為突破口,推動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家校合作育人的收獲和成果。
▲ 語文教師楊麗玲現場執教圖畫書閲讀觀摩課《放屁的蒼蠅》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11 月初,語文教師呂霧走進廣西崇左市龍州縣下凍中心小學,為這所國門小學帶去她的閲讀教學經驗和教學探索。作為一名曾經的鄉村教師,她還與現場教師一起交流如何在教學條件相對落後的環境中,開展豐富的閲讀教學。此刻的她,仍清晰地記得 2014 年剛從一所鄉村小學考入玉東小學時,家長向她投來的不信任眼光。她告訴現場教師,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會讓你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 自 2002 年從教以來,我做語文教師 22 年了。不過,以前我做語文教師,備課、教學、批改、考試是我日常教學的全部。2018 年,我迎來了教師職業生涯的分水嶺,親近母語‘閲讀地平線’項目落地我校,我的眼界突然被打開了,我的語文教學觀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作為學校第一批接觸閲讀課程改革的種子教師,呂霧的教學生活發生了悄然改變,社群學習和閲讀沙龍成為常态的學習方式……除了常規語文課,呂霧開始探索圖畫書閲讀、主題閲讀和整本書閲讀,并且在閲讀專家的指導下,嘗試将更豐富多樣的閲讀資源帶給孩子們。
呂霧發現,海量、優質的閲讀不但有效地提升了孩子們的理解力和思維力,更在情感、興趣、習慣和價值觀方面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發現,有時不需要苦口婆心的説教,而是用一起閲讀的方式,就能讓孩子們理解了我想傳遞給他們的道理。"
除了課程的滲透,呂霧還在班級裏創設了閲讀牆、閲讀角、閲讀椅,讓孩子們随處可見書、随時可讀書,幫助孩子建立 " 書是班級重要組成部分 " 的意識。為了引導家長參與每月共讀一本書,呂霧還 " 發明 " 了一種新的閲讀考核:孩子在學校參加完班級閲讀考核後,回家 " 搖身一變 " 成為監考官,把試題帶回家,監督家長在規定的時間内完成。" 孩子們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個個變得鐵面無私,盯着家長完成考核。因為考核成績是孩子和家長成績的平均分,不用家長催促,孩子自己就會催促家長一起閲讀了,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機會也因此大大增加。"
堅持不懈的閲讀實踐,讓呂霧對語文教師這一崗位有了越來越深入而堅定的想法,不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還在校際交流和國培項目中分享教學經驗,也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更大的舞台獲得提升。
呂霧説,無論是 " 做起來 " 還是 " 走出去 ",都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 閲讀正引領我和孩子們一起走向更寬廣的知識海洋 "。
▲ 柳州市文惠小學教育集團語文教師馬靜
現場執教整本書閲讀課《時代廣場的蟋蟀》
為了尋找答案,我們需要走很遠的路
長着一張娃娃臉的陳冬芸,看不出已有 27 年的教學年資。2018 年,在學校實施 " 閲讀地平線計劃 " 之際,陳冬芸和其他 24 位教師一起成為首批種子教師," 正是從那一年開始,我迎來了教學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
從閲讀測評到選書、再到分級閲讀指導,在閲讀專業團隊的指導下,陳冬芸發現自己的語文教學打開了一個新天地," 我其實一直很重視閲讀,但是對于該給學生推薦什麼書仍心存不少困惑。另外,對于學生閲讀熱情不高、難以達到深度閲讀以及缺乏自主閲讀等問題,常常感到束手無策 "。
而更大的改變來自閲讀課程教學的實施。從主題閲讀、整本書閲讀到科學閲讀,從 960 篇誦讀指導、96 本圖畫書教學案例指導和 48 本整本書分級閲讀教學案例指導,陳冬芸開始如飢似渴地一步步學習," 我發現自己學得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知道得太少 "。
為了更好地學習兒童閲讀理論知識,陳冬芸報名參加了親近母語中級閲讀認證師學習。在這裏,陳冬芸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也遇見了學習共同體。如何欣賞一部小説?怎樣閲讀一部非虛構作品?兒童故事有什麼樣的文學特質?神話和民間故事的欣賞與教學有何不同?每天結束工作後的打卡學習,是陳冬芸最喜歡做也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 中級認證課程要求完成 6 部必讀理論書籍和 60 部童書,對我來説挑戰巨大,但是當我完成了所有課程學習時,我覺得自己爬上了一座山頂,有了一份俯瞰和收獲的欣喜。"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陳冬芸和楊麗玲、李雅靜、黎家榕 4 位教師,順利通過了中級閲讀認證師的考核。随後,在她們的影響和感召下,更多的教師紛紛加入進來," 我們的學習共同體隊伍正在不斷壯大,每當看到有更多的同事投入學習和閲讀中,我都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 "。
2023 年 4 月,陳冬芸有機會赴南京參加第 17 屆兒童閲讀論壇。3 天的論壇讓她心潮澎湃,她在聽課筆記中寫道:今天我很認真地聽,沒有一個問題是有答案的。當我們很迷戀課堂有答案的時候,這表明我們對課堂的認識、教育的認識是很淺的。我認為所有的課堂,都應該有一些東西是模糊的。沒有答案,不代表沒有意義。為了尋找答案,我們需要走很遠的路,走未知的路。更重要的是,這一連串無法解決的問題,讓我們有了思考的機會——持續地思考,開闊地思考,深入地思考。我們要做一個有思考能力的教師,這是我最大的收獲。
陳冬芸説,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可以帶着我們航行到無限的遠方。
▲ 兒童文學作家彭懿作主題演講《我想把浩瀚的世界帶給孩子》,并與師生合影
閲讀的旅程沒有終點
2012 年 4 月,陳菁離開玉林市東環小學校長一職,調至玉東新區籌建玉東小學。從學校籌建到招生,陳菁回憶自己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師資,許多教師來自周邊的村鎮學校,然後是最近兩三年剛從大專院校畢業的學生。如何快速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陳菁最關心、投入精力最多的一件事情。
一所新學校,如同新生的嬰兒,充滿了無限的未來和可能性。陳菁心中的教育理想被激活了,她想改變學生每天被應試所裹挾的機械式學習。她知道,着眼于孩子發展的學校,才會有永久的生命力。
2015 年,陳菁入選教育部首期中小學名校長領班機華南師範大學基地學員。為期 3 年的學習,讓她有機會獲得從理論到實踐的專業化指導和提升。令陳菁記憶猶新的是,她的學術指導教師、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王紅,曾引用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論指出," 我們現在過度地看待了教育的工具性價值,而忽視了教育最核心的價值,教育的本質是人的發展,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 "。這段學習經歷讓陳菁堅定了自己的教育主張,并提出了 " 發展潛能,學做真人 " 的育人目标,和 " 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 " 的辦學目标。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菁從同是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領班機的一位校長那裏了解到,其所在的一所西部學校,因為堅持近 10 年書香校園建設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并培養了一批有區網域影響力的高質量教師隊伍。因為這位校長,陳菁了解到親近母語書香校園解決方案。她突然意識到,這正是她一直在尋找的培養教師、發展學生的突破口。
2018 年,親近母語 " 閲讀地平線 " 項目落地玉東小學。在項目的持續推進以及師生和家長的共同探索中,玉東小學走上了專業化的書香校園建設之路。在項目的引領下,語文教師根據四種課程抽成 4 個實踐研究團隊,采取 " 一班一學習 "" 一月一沙龍 "" 一周一交流 "" 一人一節研讨課 " 的形式,堅持參加每月一次的集中學習,每周一次的操作研讨課,每學期一次的團隊報告。從團隊種子教師到各年級組教師,通過線上課程與線下教研活動相結合的方法,逐漸形成了教師自我成長的學習共同體。
經過 6 年的努力,一批教師已成長為專業素質過硬的優秀教師,并活躍在區網域教育的舞台上。他們是閲讀的受益者,也是閲讀的示範者和引領者,并不斷發揮區網域輻射力和帶動力。他們正努力将學生培養成為發現自己、發展自己的終身閲讀者和學習者。
玉林市玉東新區教育文體和旅遊局局長陳娜告訴記者,為辦好更多的家門口學校,玉東新區一直積極探索 "1+1" 城鄉學校結對共建、支持優質學校帶動社區薄弱學校發展," 作為區網域龍頭學校,玉東小學一直積極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培養和輸送了一批批優秀骨幹教師,為區網域教育的優質均衡、内涵特色發展做出了貢獻。"
而陳菁説,閲讀的旅程沒有終點,我們永遠在路上。【END】
本文作者 / 郜雲雁(中國教育報 - 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本文來源 / 中國教育新聞網
>▲
落地一套閲讀課程
培養一批種子教師
打造一座書香校園
構建成熟的閲讀活動體系和家校共育機制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