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對不起,印尼沒有你要的藍海,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進擊波财經,作者:沈帥波,編輯:關珊月,題圖來自:AI 生成
文章摘要
印尼市場機會與挑戰并存,不宜過度樂觀。
• 印尼市場内卷嚴重,不全是藍海
• 印尼中低收入群體消費力強
• 物流成本高,電商發展受限
不久前,我帶着公司八個同事一同來到了印度尼西亞,共同探訪這個出海熱門地。本文基于一手觀察,絕非道聽途説,秉承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态度而創作。
一、印尼擠滿了焦慮的中國人,一些刻板印象需要打破
凌晨 2 點 25 分,在信号燈由紅變綠的那一刻,數十輛摩托車以極高的分貝轟鳴而過。
這是屬于雅加達的夜晚。
在印尼,摩托車是最重要的出行工具,摩托車的轟鳴聲就是城市的背景音。你如果到雅加達臨街的酒店住幾晚,一定會感謝中國對于摩托車的限制。
作者供圖
我知道很多人想問我,現在印尼那邊還有沒有機會?中國人過去能不能賺到錢?
我只能説機會是有的,但這個錢并不好賺。最近一年,很多卷不動的中國人跑到印尼,到了那邊才發現不是逃離内卷,而是換個地方繼續内卷。你在印尼稍微深度體驗一段時間,就可以發現,那邊已經擠滿了焦慮的中國人。早上在酒店吃飯,都能聽到隔壁桌的中國人在讨論怎麼賺錢。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國、東南亞最大的單一市場,并正處于向上發展的過程中,所以很多中國人喜歡把印尼想象成一塊沒分完的大蛋糕。但是,過度樂觀了朋友們。
舉個例子,我們有個粉絲在雅加達的 PIK 地區(雅加達的華人聚集區)開中餐廳,很多人出國創業會選擇這個方向對吧。但事實上,雅加達中餐廳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當地中國人的總需求,而印尼當地人又吃不慣中國菜,指望做當地人的生意很難。PIK 的很多中餐館經常開開關關,很多店沒開多久就關門換招牌換老板。
印尼人确實不卷,但我們的同胞卷啊。
與國内的内卷程度相比,印尼是個機會市場,這沒錯。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印尼在存在大量機會的同時,也存在巨大的復雜性。如果只看到其中的一面,很多刻板印象會害了你。
這篇文章要做的,就是基于實地考察和對當地企業的探訪,打破刻板印象。
二、印尼的普通人比中國的中產更愛消費,超低價不是唯一的出路
先説兩個結論:第一,印尼貧富差距巨大,有一撮經濟實力非常不錯的富人,他們非常愛消費;第二,一個月入 3000 人民币的印尼人,用于消費的錢很可能超過上海月入過萬的人。
舉個例子,7 月份的時候泡泡瑪特在雅加達開出了印尼首店,我們這次專門去了一趟。其實去之前我有個疑問,印尼普通人的月收入才 2000 元人民币左右,泡泡瑪特在中國都算有門檻的品牌,在印尼有人買嗎?或者説有人買得起嗎?
什麼是刻板印象,這就是刻板印象。我到店裏的第一件事就是觀察價籤,很多產品換算成人民币在 89 元、99 元的樣子,按照印尼人的平均收入來説價格不低。但和預想不同的是,店裏的人流量甚至超過了國内的很多泡泡瑪特門店,能看出來店裏的顧客經濟實力不錯,背的包都是 GUCCI、LV 之類的,比較一般的也是龍骧、COACH。
作者供圖
我在過往文章裏經常説,中國消費市場這幾年發生的變化是消費分級。這次我發現,印尼市場的原始狀态就是消費分級,塔尖上有規模相當可觀的富人。
與此同時印尼人的消費欲望特别旺盛,賺多少花多少,喜歡的東西貴也要買,這和國内市場是不同的邏輯。
印尼人愛消費到什麼地步呢?我舉個例子,我們探訪了東南亞最大的 TikTok 分銷公司,那家公司的員工收入大概在 3000 元人民币。放在北上廣深,這個收入肯定得勒緊褲腰帶省着花,但是人家賺 3000 能花 3500,差的 500 塊用小額貸。中國呢,一個上海白領月入 1.5 萬,工資一到賬,一萬多打到房貸卡裏,維持基本生存的吃吃喝喝至少得 2500 元,還能剩多少用于其他消費呢?
所以不管是去印尼做小生意,還是做品牌出海,都不要把印尼想成一個純粹的低價市場。我不是創業大師,不能告訴大家在這種市場裏做什麼能賺錢。但聽我一句勸,去印尼搞錢不要總是盯着低價和性價比,高端和品質路線也充滿潛力。
三、都把印尼當電商沃土,但快遞成本決定了電商的發展上限
之前我在做研究的時候看過很多印尼電商出海的文章,很多人説現在的印尼特别像過去的中國,電商行業快速發展、欣欣向榮、一片大好。某種意義上説,有點道理。印尼有超過 2.7 億的人口,平均年齡還不到 30 歲,外加印尼人愛花錢,這不純純的藍海市場嗎。
有這個想法的朋友注意了,我要澆一盆冷水。
印尼的現在可能很像幾年前的中國,電商市場迅速崛起。但未來的印尼不會像今天的中國,它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這一點。
在中國,只要你不在新疆、西藏之類的偏遠地區,随便在拼多多買個幾塊錢的東西都能在三四天内收到。中國人習慣了一切都在網上買,又便宜又方便,所以線下生意被擠壓得喘不過氣。
但在印尼,電商永遠替代不了線下,線下永遠年輕永遠充滿希望。
為什麼?因為印尼是個萬島之國,物流是個大問題。
印尼地跨亞洲和大洋洲,橫跨南北半球,光是主要島嶼就有新幾内亞島、加裏曼丹島、蘇門答臘島、蘇拉威西島、爪哇島五個,大大小小的島加在一起上萬個。
地網域廣闊、人口分散、基建不行,物流成本和配送效率和中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我舉個例子,中國就算網購冰箱、洗衣機、大沙發這種大件也包郵對吧?但在印尼,一個鍋的快遞費可以超過鍋本身的價格,甚至快遞費可以達到產品價格的好幾倍。我們探訪的一家電商企業分享了一個數據,他們的快遞成本最低也要 4 元人民币,高起來就沒邊了。一個用户在他們那買個鍋,因為地理位置比較偏遠,快遞費花了 400 人民币。所以很容易理解,對印尼人來説,線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别誤會,我不是説印尼電商不可做,可,非常可。但是做之前要有點心理預期,在印尼做電商,你的競争對手不僅有其他電商商家,還有線下。怎麼和線下搶生意,是印尼電商的差異性命題。
四、宗教不僅僅是文化問題,還是法律法規問題
説個熱知識:印尼 2 億多的人口裏,超過 87% 是穆斯林。去印尼掘金之前,做好迎接宗教文化的洗禮吧朋友們。
印尼的宗教氛圍濃厚到什麼程度,我描述個畫面你腦補一下。當你到雅加達出差,跑了一天回到落腳的五星級酒店,疲憊地躺在床上,打算用睡眠療愈一下身心。這個時候,窗外的大喇叭響起了祈禱的歌聲,仔細一聽,整個城市都是這個聲音。聽不懂,但是很洗腦。
作者供圖
印尼的虔誠穆斯林一天要禱告五次,定時定點,就算在上班,也要停下來禱告。這是什麼概念?中國的打工人一天帶薪上廁所也就五次左右,那邊光帶薪禱告就要五次。
很多中國企業去印尼,根本沒做好這方面的心理準備,去了才發現怎麼員工動不動就脱崗禱告去了。很多出海印尼的中國企業有這段劇情,先被印尼員工的禱告頻次震撼,然後發現宗教文化不可更改,只能在公司建個禱告室。
并且,宗教問題不僅是文化問題,還是法律法規問題。中國某個工廠生產的化妝品特别好,直接賣到印尼去行不行?不做清真認證你連入場券都拿不到。雖然化妝品不是吃的東西,但清真認證也必須做。
就連雪王去了印尼都得有清真認證,我路過蜜雪冰城還特意關注了一下,玻璃門上貼着 HALAL 認證标志,特别标注了 100% HALAL。聽當地的朋友説,每個國家的清真認證還不一樣,不是一個标走天下。要是同時賣到多個穆斯林國家,得搞好幾個清真标。
總而言之,無論你是個人想過去開個小店,還是工廠要賣貨過去,還是品牌要過去征服東南亞,宗教問題都必須提前了解。
否則,市場會教育你。
五、純藍海市場很少,看起來機會大的賽道埋伏了很多對手
站在 2024 年,一個中國人能想到的可以在印尼做的賽道,一定有很多中國人已經在做了。如果有個行業裏面中國玩家特别少,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其他國家的強勁玩家壟斷了這個行業,讓新玩家沒機會入局。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中國的茶飲市場特别卷,倒閉的奶茶店太多,做奶茶店二手設備回收的都忙不過來了。現在印尼也是一樣競争激烈,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甜啦啦、momoyo 等品牌都過去了,非常卷,和國内只是卷的程度不同。
另外有一些行業,中國品牌一直沒在當地有什麼水花,不是中國品牌沒過去開發,而是有其他國家的對手已經把市場挖掘得差不多了。
以汽車行業為例,現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開始往印尼進軍,機會确實有,但搶蛋糕不簡單。
我們在雅加達的機場一落地,看到的第一個廣告就是比亞迪,出機場之後機場高速的廣告牌上也是比亞迪。但到雅加達市區後,目之所及七八成是日本車,最常見的就是本土和豐田,偶爾才能看到一輛新能源車。
作者供圖
這兩年,中國的新能源車開始撬日本車在東南亞的牆角,廣汽埃安、比亞迪、哪吒等車企都跑到東南亞建廠,想要搶一塊蛋糕。但搶蛋糕并不簡單。
説了這麼多還是想表達一個意思,東南亞的大部分行業都不是藍海市場了,至少沒有某些人想象得那麼藍,不是想象中的去了就在無人區瘋狂收割。
還是文章開頭説過的那句話,要打破刻板印象,不要輕信網上一些風風火火鼓吹印尼市場的聲音。茶飲和汽車行業的信息很容易在網上找到資料,但另有很多行業信息相對不透明,聽朋友、聽親戚、聽大 V 的話輕易就去做了,水很深。現在還有人在網上説在雅加達做餐飲很好呢,真好假好得長個心眼。
片面的信息容易讓人形成刻板印象,真信了,你就輸了。
六、印尼是個縫合怪,多看幾個側面沒壞處
印尼不是一個能簡單描述的市場,在不同人的視角裏它是不同的樣子。
有人説印尼的電商市場高速發展機會多多,但不會告訴你清真認證有坑,物流特别吃成本,行業裏有很多内卷的同胞;有人説印尼是一片藍海,但不會説很多行業已經擠滿了焦慮的中國人,該卷還是卷。
先來的中國人已經吃到了巨大的甜頭,現在才想起來去的,是苦是甜很難説。
所有的數據和報告都不能最準确地反映海外市場,只能這麼説:多聽聽不同的聲音,先到當地看一看。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但我建議你做一個勇敢且謹慎的人。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進擊波财經,作者:沈帥波,編輯:關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