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LSD:一次實驗不規範帶來的嬉皮士狂歡,歡迎閲讀。
寫在前頭
本期内容改寫自我們新創辦的播客節目kiwiFM第二期《致幻劑:是毒品還是良藥?》,歡迎在蘋果播客、小宇宙、網易雲和喜馬拉雅聽上訂閲、收聽,相信音頻會給你帶來更有趣,也更完整的體驗。
看到标題的這個LSD,你可能不太熟悉。
但是,提到致幻劑或者嬉皮士文化,你可能會在各種書籍、影視作品裏有所耳聞。而這其中,嬉皮士藝術的迷幻搖滾、絢爛多彩的作畫和穿着打扮風格,可能就和致幻劑,也就是我們提到的 LSD,密不可分。
嬉皮士風格的畫作往往色彩絢麗,這可能和他們服用 LSD 後產生的幻覺有關 | 圖源網絡
本文的主角—— LSD 的誕生也很是玩味,其實是一次提純實驗不規範操作帶來的結果。而這次實驗的操作者,也就是LSD 之父,叫作阿爾伯特 · 霍夫曼。
麥角:聖安東尼之火到助產藥
霍夫曼 1906 年在瑞士出生,家裏父親是手藝人,主要業務是制造工具的,從小就跟着他爸爸做學徒,會一門手藝。因為家裏條件不錯,霍夫曼可以選擇的道路很多,可以學拉丁文做人文學者,也可以搞藝術,但是,霍夫曼最後卻選擇了學化學。
他在蘇黎世大學讀完化學,抱着對自然生物的好奇,又繼續攻讀生物化學方向的博士,研究昆蟲身體外殼的組成成分,幾丁質和殼多糖。
畢業之後,霍夫曼找了一家生物制藥公司,山德士公司,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
當時他們的研究思路其實和後來我國屠呦呦先生研究青蒿素很相似——嘗試從過去的老方子裏,提取純化得到更有效的藥物分子。
加入山德士公司後,一種叫做麥角的東西引起了霍夫曼和實驗室團隊成員的關注。
麥角是一種長在麥子上黑色的結構 | 圖源網絡
在 18-19 世紀,麥角是一種婦產科常用藥,醫生們将其用于幫助難產的孕婦分娩。但如果我們把時間往回倒,回到中世紀,麥角其實是一場大瘟疫的源頭。
公元 15-16 世紀,有一種皮膚病盛行——患者身體會開始起疹子,并且情況會持續惡化,伴随着劇烈的灼燒感,感覺自己好像着火了一樣。并且,這些患者還會伴有幻覺,甚至有人渾身抽搐,頭痛惡心,之後再進一步就是四肢水腫、腐爛。
中世紀畫作中飽受 " 聖安東尼之火 " 折磨的患者 | 圖源:Mathias Gr ü newald
這些飽受折磨、無處尋醫的患者們,找到了修道院的聖安東尼騎士團。
在騎士團的照料下,他們的症狀奇迹般地得到改善。原因在于,當時的騎士團發現,這些因為皮膚病死亡的人,大多會吃黑面包,而且這個黑面包烤過後有點臭味。在他們檢查麥子的時候,發現很多小麥裏面參雜了一些黑色的麥子,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麥角。
因為聖安東尼騎士團的醫助,以及症狀強烈的灼燒感,所以這場瘟疫也被被稱為" 聖安東尼之火 "。
雖然會引發皮膚病,但麥角并沒有因此消失。反而因為其能夠收縮血管、快速止血,被不少婦產科大夫看中了——用來給人止血促進帳娩。
不過這些醫生怎麼也想不到,一百年之後,這種產科的藥物會被全世界的年輕人追捧。
一次不規範實驗帶來的意外發現
擺在剛入職的霍夫曼面前的,就是這種既造成嚴重疾病,又有助產止血療效的麥角。
研究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出生的霍夫曼,常用的實驗方法是蒸餾、結晶、純化、合成,面對麥角他采取的策略是一樣的:通過上百次的純化實驗,不斷分離出其中的有機物質,并且嘗試剔除有害物質,找到真正發揮止血功能的藥物。
1938 年,當他提取到麥角酸二乙酰胺的時候,第 25 次實驗結果并不好,預期的療效只有其他有效提取物的 70%,于是霍夫曼将這罐藥物暫時封存了起來,這一放就是 5 年。
這個藥物的編号縮寫,叫LSD-25。
年輕時的霍夫曼 | 圖源:NOVARTIS COMPANY ARCHIVES
五年之後,1943 年 4 月 16 日,實驗不太順利的霍夫曼想起了當年存放在櫃子裏的藥物,翻箱倒櫃找回來,打算重新開始實驗。
結果實驗過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開始覺得眩光、刺眼,閉上眼睛就會看到像萬花筒一樣的景象——
"
在一種夢幻狀态下,眼睛閉著 ( 我發現日光非常不愉快的眩目 ) ,我知覺到一連串美妙的圖象流、強烈的不同尋常的形狀、萬花筒般的色彩。大約 2 小時之後,這種狀态逐漸消退。
——霍夫曼
"
恢復後,霍夫曼開始感到不理解:是不是自己的實驗操作有誤,才會出現這種幻覺?因此,三天後的4 月 19 日,霍夫曼稱取了0.25 毫克(1/4000 克,大約是 1/40 根頭發絲的重量),打算開始做一次自體實驗,檢驗一下是不是因為實驗不規範產生的幻覺。
神奇的感覺再一次出現,并且遠比三天前更加強烈。精神撐不住的霍夫曼,趕緊叫上實驗助理就要往家裏趕,他們騎上自行車開始一路狂飙:
"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狀況開始變得嚴重。在我的視野裏,每一樣東西都是搖晃失真的,就像在哈哈鏡中被歪曲的那樣。我還有不能移動的感覺。盡管如此,我的助手後來告訴我,我們騎行得非常快。……
"
不僅如此,随後霍夫曼感受到了從地獄到天堂的變化,将自己的女鄰居錯認成惡魔,又在家裏大喊大叫上蹿下跳,直到最後,
"
這個我要試驗的藥物已經把我徹底擊垮。
"
不過第二天,當霍夫曼醒來的時候,卻發現身邊的一切變得格外美好,整個世界好像為他重新創造過一般,這種嶄新的體驗持續了一整天。
不過,此時的霍夫曼,并不知道自己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也不知道未來他吃下的藥物,會怎麼影響整個世界。
但也正是他騎着自行車狂奔回家的這一天,被後來 LSD 的追捧者稱之為" 自行車日 ",以紀念他發現了 LSD 的精神功效。
針對 " 自行車日 " 的紀念郵票 | 圖源:Wikipedia
嬉皮士文化之前的 LSD 研究
當然,在 1943 年的時候,LSD 沒有立刻就成為世界最出名的致幻劑,嬉皮士文化也遠遠沒有出現。
作為制藥公司,山德士公司的關注點自然也是從醫學出發。而 LSD 的使用量就是很有意思的問題——當時收到霍夫曼報告的領導都震驚了:0.25 毫克怎麼可以有這麼大的反應?事實證明霍夫曼的報告沒有錯誤,LSD 的使用量就是如此低。
這種用量低,精神效果顯著的藥物很快受到當時心理醫生和精神病醫生的關注。
在山德士公司給 LSD 寫的使用説明書裏,主要描述了 LSD 的兩大用途:一個是用于心理治療,吃了 LSD 之後能讓心理患者釋放自己内心的情緒,增加感官的感受,然後使患者放松下來。
另一個就是精神病性質的實驗治療,當時的醫生覺得這個藥物吃完能讓自己感受到精神病患者的想法,讓正常人短暫變成精神病人,這樣能更利于精神病的治療,所以主要是當時的精神病醫生吃。
1949 年前後,這個藥物傳到美國,不少美國科學家、醫生也開始試用。主要的研究除了剛剛提到的兩類,還有的就比如治療酗酒,增加創造力等等。
一位叫奧斯卡 · 賈尼格的心理醫生,他試過 LSD 以後感覺非常奇妙,讓自己產生很多新的想法。于是,他開始尋找各種藝術家來實驗,前前後後總共測試了上百位藝術家,收集了 250 多幅畫作。
以至于到了 60 年代後,也就是 LSD 流行之後,他的診所門口的藝術家們擠破腦袋都想進去參與實驗,服用 LSD。這種可怕的成瘾性,使他決定把這些藝術家都拒之門外,他的結果大部分也都沒有發表。
後來有歷史學家重新調查那些實驗中誕生的畫作,發現确實色彩更豐富,畫面更抽象,但有更高的藝術價值嗎?那可能就未必了。
藝術家服用 LSD 後創作的畫作 | 圖源:Wikipedia
簡單來説, 1943 年霍夫曼發現 LSD,到 1960 年前,雖然這個潘多拉的魔盒被打開了,但是至少開了個縫,讓當時的精神病醫生、研究者小小的狂歡了一把,大家寫了上千篇的論文,開了好幾場國際會議,也測試了好幾萬人。
但是靠這些醫生、科學家,按照大多數科學家的性格,基本上沒有,也不可能把 LSD 推廣出去,最多可能就是給身邊的朋友試試。
但只要有一兩個思想激進的朋友,這個潘多拉的魔盒就徹底打開了。究竟是哪些人推了一把,把潘多拉魔盒徹底打開呢?它又是怎麼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下期,繼續分享致幻劑背後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