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真服務還是假噱頭?車企為何布局“智駕保險”,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賽博汽車
百城、千城、全國……智能駕駛 " 大戰 " 早已已啓,但相關保險服務卻遠還未跟上。
日前,極越汽車宣布,要成為第一個 " 吃螃蟹者 ",與中國平安财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智能駕駛保障服務(智駕保)正式上線。
極越方面表示,2024 年 3 月 1 日 0 時後交付并通過極越官方合作保險渠道完成交強險及商業險投保的新用户,極越将免費贈送該服務;對于上線前的老用户,在完成相關試駕邀請任務後,極越也将免費贈送智駕保服務,并計劃于 4 月向全量用户開放智駕保服務訂閲。
雖然帶 " 保 " 字,但極越汽車 CEO 夏一平坦言,智駕保本質上不是一個保險產品,而是給用户的 " 保障 "。
不同于商業保險在法律上被認定為一種合同關系,這種保障政策是屬于權益性質。
未來,極越将針對這款產品将采用 " 訂閲制 " 收費,至于是否購買取決于車主需求。至于收費方式,官方并沒有給出具體細則,或許會和智駕產品一樣,可按月、年收費;亦可一次性買斷。
盡管有觀點認為,上述動作 " 噱頭 " 的意味大于實際,但在車企快速推進智駕駕駛技術的當下,想要更多消費者選擇和使用這項功能,相關的保障也需要跟上。
因此,極越的此次嘗試也不失為一種前進。不過,從保障到保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保險行業研究人員向《賽博汽車》表示,保險公司對投保車輛理賠觸發條件有很高要求,首先需要有人來駕駛,因為它計算财產險的費率是根據平時出險的情況來監控。同時她也認為,智能駕駛、甚至自動駕駛是可以購買保險的,可以通過給車配備實時監控系統的方式積累數據、構建模型。
" 智駕保 " 更多保障車輛和經濟損失
所謂 " 智駕保 ",自然是針對智能駕駛的,且對特定用户可以免費贈送。
根據極越方面描述,智駕保保障範圍覆蓋高速、城市、泊車等全場景,包含定額保障服務和漆面補償服務兩大内容。
其中,定額保障服務,即在智駕保服務有效期内,如标的車輛在使用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時發生機動車商業車損險或第三者責任險約定的保險事故,并啓動标的車輛商業險保單報案理賠,同時返回極越授權钣噴中心完成标的車輛檢查或維修的,在标的車輛完成商業險理賠後,極越将向符合服務兑換條件的用户提供定額補償,每次定額補償 1300 元,服務有效期内累計補償不超過 2 次。
漆面補償服務,即在智駕保服務有效期内,如标的車輛在使用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時發生機動車商業車損險約定的保險事故并造成漆面損失的,且不啓動标的車輛商業險保單報案理賠,同時返回極越授權钣噴中心完成标的車輛檢查或維修的,極越将向符合服務兑換條件的用户提供漆面修復補償,每次可補償 1-2 面的漆面修復,服務有效期内累計補償不超過 2 面。
從上述話術可以看出,智駕保更多保障的是車輛和經濟損失,但沒有涉及事故責任具體的判定方法,以及駕駛員人身安全等,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
不過,智駕保領取是有條件的。需要在 2024 年 3 月 1 日 0 時後完成車輛交付,并在極越官方合作保險渠道購買新車交強險及商業險(車損險、第三者責任險保額不低于 100 萬),才可免費獲贈一年期智駕保服務。并且,這項服務僅支持非營運性質車輛。
至于為何只有老帶新的用户和 3 月 1 日後新提車的用户可以領取該服務?夏一平沒有給出具體答案,只是表示:" 相信我,相信極越,随着今年銷量不斷提升,會有更多的福利給到大家,賣個關子,比如 PPA(點到點領航輔助)。"
當然,不屬于這一範圍的也能享受到這些服務。極越計劃于 4 月向全量用户開放 " 智駕保 " 服務訂閲。
定責、定價是智能駕駛保險最大難題
極越此次看似營銷成分居多的舉動,之所以能引起關注,很大程度在于,它踩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痛點上。
盡管現在智能駕駛發展看似如火如荼,但依然只有少數人對其全然信任,大多數都有所顧慮,除了安全性之外,事故發生後責任判定與賠付也是因素之一。
有需求、有市場,為什麼保險公司沒有主動出擊呢?保險行業研究人員表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數據模型不夠,難以定價。
她表示,保險公司對投保車輛理賠觸發條件有很高要求,首先需要有人來駕駛,因為其計算财產險的費率是根據平時出險的情況來監控。
同時她也認為,智能駕駛、甚至自動駕駛是可以購買保險的,可以通過給車配備實時監控系統的方式積累數據、構建模型。
國外有 UBI(Usage-based insurance,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費的保險)。其可理解為一種基于駕駛行為的保險,通過車聯網、智能手機和 OBD 等聯網設備将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車輛信息和周圍環境等數據綜合起來,建立人、車、路 ( 環境 ) 多維度模型進行定價。
以美國為例,在美國,最大的車險提供商 Progressive 推出 UBI 車險產品,選擇加入 UBI 車險計劃的用户會收到一個 Snapshot 硬體——即一個 OBD 盒子。然後将其插到車上實時記錄數據,以 30 天為一個觀察期,使用 6 個月後,保險公司會收回硬體,然後制定一個更新的保險優惠政策,最高優惠可以達到 30%。
"自動駕駛保險發展最大困境是定責、設計最大問題是費用,這種監控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定責、費用模糊問題。" 不過,上述人員也表示,因為目前智能駕駛人群不夠多,車輛歷史數據肯定也不足,會對保險公司的模型構建提出比較大的挑戰。因此,在初期的收費應該也會相對高一點,賠付也可能較低。" 可以類比把車借給了沒有駕照的人(AI)去開,出了事可能保險公司不能賠那麼多的 "。
實際上,在車險領網域,國内保險公司也有對 UBI 保險有基于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 UBI 試點項目和在乘用車和商用車領網域的 UBI 項目試點工作等。
但,由于 UBI 車險在發展過程還還面臨不少挑戰,比如中國消費者對其認識程度不深;缺乏集中的數據收集平台對數據進行充分積累和整合;缺乏精算人才建立精确客觀的客户數據模型等等,進展相對緩慢。
車企們正加速布局汽車保險業務
正是因為智駕保險任重道遠,有觀點認為,相比于這種廠商行為,想要真正快速推進智能駕駛領網域的快速發展,還是要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但目前來看,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已經走到了法律法規前面,市場不可能等待完整、完善的政策。市場要起來,政策才會關注,沒有形成大體量前,政策驅動力大概率不會很強。
實際上,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在經歷類似的階段,甚至如今還在繼續進一步探索完善中。
新能源車月度銷量及增長率。來源:中汽協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 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别完成 958.7 萬輛和 949.5 萬輛。2023 年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加到 2041 萬輛,占汽車總量的 6.07%,上漲兩個百分比。
随着新能源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保險成本高的弊端開始擴大,甚至出現部分品牌投保難的局面。
截至目前,仍然沒有針對性出台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條款,新能源汽車整體套用了過去燃油車的保險體系,三者險和交強險是必買的,自燃險、涉水險等則可以選擇性購買。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保險費用還普遍高于燃油車。保險行業内一組交流數據顯示,2023 年新能源車險車均保費為 4020 元,傳統燃油車商業險車均保費為 2355 元,兩者之間有近 2000 元的價格差距。
比亞迪等車企布局汽車保險業務
一邊是快速擴張的新能源車市場,另一邊是剛剛起步尚待探索和完善的車險產品。為了保證車輛銷售,以新能源車企為代表的汽車主機廠們紛紛參與汽車保險業務。截至 2023 年底,至少有 3 家主機廠持有保險牌照,而至少 10 家主機廠持有保險中介牌照,汽車保險產業格局在多年穩定的局面下出現了新進的參與者。
如今,伴随着智能駕駛技術的應用,主機廠和消費者對于智能駕駛的投保需求逐步顯現,傳統的汽車保險在供應端面臨着創新壓力。
無論是服務消費者也好、營銷噱頭也罷,此次極越關于 " 智駕保 " 的探索,或許會加快推動智能汽車定制化的保險產品落地。